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立论依据加以分析阐释,并就其内涵进行讨论,以期指导痿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设专篇对痿证进行了论述,确立了"五体痿",即"痿躄(皮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并对病因病机治法都进行了深探,为后世治疗本病确立了"治痿独取阳明"的法则。本文从肺热叶焦、心气热、肝气热、脾气热、肾气热、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湿瘀滞筋脉、恶血留滞经脉、饮食情志、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等方面探讨痿证瘀血观,用活血化瘀学说丰富"治痿独取阳明"的痿证治则。  相似文献   

3.
"治痿独取阳明"是中医药治疗痿病的最常用治疗法则。历代医家对其理解不一,为明确"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和临床应用,从"阳明"、"独取"的释义,"取阳明"并非"补阳明"这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治痿独取阳明"的内涵。说明"阳明"不仅指十二经脉中的"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还包括中焦脾胃乃至大小肠;"独取"非"仅取、只取",应当做"重视"解;"取阳明"不能单用补法,还要辨证施治。"治痿独取阳明"包涵的内容较广,临床应随证应用,不可偏颇妄用。  相似文献   

4.
“治痿独取阳明”的临床运用430061湖北中医学院杨胜辉“治痿独取阳明”是《素问·痿论》论治痿证而确立的一个重要法则,笔者宗其旨,对多种疾病所致之“痿”,从脾胃而治,屡获良效。今结合四则验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运用,谈点体会如下。多发性神经炎张××...  相似文献   

5.
痿证是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关于痿证的治疗,《素问·痿论》有"独取阳明"之说,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其立论机理为"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下面笔者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及笔者的认  相似文献   

6.
7.
治痿独取阳明,历来被推崇为治疗痿证的准则。因为这是根据“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制机关也。”而来。宗筋者,前阴也,是诸筋之会。机关即“腰者身之大关节”。以此,全身的筋脉关节得以调养而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明虚则宗筋纵,宗筋纵弛不能束骨而利机关,导致痿躄。痿躄者,是足不任地,下肢萎软之意。这些方面均强调了“治痿独取阳明”的重要性。自《黄帝内经》以来的几千年历史中,内经的理论在指导临床的同时也为广大的痿证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灵活掌握经典著作的含义,还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深奥的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谈谈对“治痿独取阳明”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痿证多由气血津液失于滋养四肢百骸,导致四肢功能丧失废弃而引起.阳明经多气多血,为十二经之长,主润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而使关节滑利.痿证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然独取阳明,脏腑经络并重,开辟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治痿,独取阳明”语出《素问·痿证篇》。痿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不仁,步行维艰,甚者肢体瘫痪,渐至肌肉萎缩。多为湿热燥火致肺热叶焦,邪热灼伤血脉或阳明湿热伤筋,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使筋失濡养而发病。  相似文献   

10.
依据《内经》“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首先翻译原文,按其原文意义,分三个方面逐一进行探讨:(1)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2)治痿独取阳明与各补荥而通其俞的关系。(3)治痿取阳明是否专在补?从而阐明了治痿与取阳明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痿证属于中医的常见病症之一,是指筋骨痿软,肌肉瘦削,皮肤麻木,手足不用的一类疾患,总病机为肺胃肝肾等脏腑精气受损,肢体筋脉失养,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排刺针法配合辨证取穴在治疗痿证,取阳明经穴位,可以使气血精微充沛,输布四肢百骸濡养经脉,筋脉得养,则肢体运动自如。  相似文献   

12.
陈以国教授认为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和五脏虚损有关,依据"全息胚学说",锁骨可沟通"天-地-人"三才,乃"三才骨",将中医传统特点、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胚学说有机结合,独创"锁骨针";治疗宜"滋养先天、补益后天",从"锁骨针"及多经多穴入手,实泻虚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益胃养阴、疏肝行气、清阳明热;指出"治痿独取阳明","独取"乃言其重,而非言其孤,不应拘泥。  相似文献   

13.
赵瑾  李金坡 《吉林中医药》2013,(12):1274-1276
《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最早的文献,认为“五脏使入痿”,并阐述了痿证与脏腑、经脉的联系,明确了痿证的治疗原则为“治痿独取阳明”,而针刺取穴原则为“各补其荥而通其俞”。临床上对经络辨证论述较少,但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相结合,可以补充痿证的脏腑辨证分型的不足,更好的运用于临床的诊疗当中。  相似文献   

14.
曲中源  孙海波 《河南中医》2016,(12):2133-2135
咽喉反流性疾病根本在于脾不主肌,失其约弛,气机逆乱所致,故临证中以痿论治,遵"治痿独取阳明"之法,其本为脾胃虚弱,肌膜失养,痿废不用,气机逆乱,升降失常,"形不足者,温之于气",遵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加减,治以"补益脾胃,调畅气机"之法,兼以化痰祛瘀,清利咽喉积滞。"治痿独取阳明"中的"阳明",不应单纯认为是阳明脏腑,亦应从阳明经脉的角度治疗,故近部选穴取足阳明胃经之人迎穴,水突穴,手阳明大肠经之扶突穴针刺以润咽喉,调气机,结合辨经取穴,取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之荥穴内庭和大都用补法以"移气于不足"。  相似文献   

15.
纤维肌痛综合征系非关节性风湿病,原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肠道刺激症状、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特异性表现为特殊部位压痛点,多在经脉循行部位,和经络穴位走行相对应,阳经4条,阴经2条。调畅气机、舒肝解郁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衍海经络(腧穴)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以腹部病痛为主症的病人183例,其中上腹病痛56例,脐部病痛26例,小腹病痛70例,侧腹病痛31例。按照曲氏经络(腧穴)诊断方法,探查相关经络腧穴压痛敏感情况,做曲氏经络(腧穴)诊断符合率统计,并对1周内临床痊愈的病例,于治疗前和病痛消失1周后,做自身前后经络(腧穴)诊断阳性情况对照观察。结果:所有纳入病例曲氏经络(腧穴)诊断符合率为95.1%;治疗前经络(腧穴)诊断阳性率和例数,显著高于病痛消失1周后阳性率和例数(P=0.001)。结论:曲衍海经络(腧穴)诊断结果与腹部病痛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医临床尤其是针灸临床诊疗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辨证治疗眩晕病临床心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融汇历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结合个人数十年临床经验,提出中医治疗眩晕病应遵循的原则:用灵活的思维详加辨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协调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恰当运用补肾调肝理脾之法;遣方用药当善守达变。详细地论述了眩晕病的病因病机,以虚实为纲,分为8个证型,并列出了相应的施治方药。  相似文献   

18.
阎小萍教授认为,燥痹(干燥综合征)的病位在肺脾胃肝肾,尤以肝肾为关键,其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采用补肾清热育阴的方法,在补肾育阴的基础上佐以温补肾阳,以促进肾阴的生成;注重清热育阴,佐以生津润燥,临床上禁用苦寒之品;同时针对燥痹久病存在脉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予以双调脾肺,佐以活血通络,并结合病因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9.
小儿咳嗽的发生与阳明胃肠功能失调关系密切.本文基于阳明胃肠与肺的生理病理关系,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导师临证经验,以阐述阳明咳嗽的病因病机,探讨其辨证过程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王文健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健教授是我国第一位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上海市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学结合临床工作30余载,对治疗疑难杂症有较丰富的经验。笔者近年随先生侍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总结其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