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胃黏膜癌变中的作用及对胃癌的预测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胃镜活检确诊为胃癌(胃癌组)及不典型增生(分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的标本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bcl-2、ras、c-myc、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p16、bcl-2、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率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组和胃癌组分别为69.23%,30.77%,38.46%,23.08%,7.69%;50.00%,37.50%,81.25%,43.75%,18.75%;36.36%,63.64%,81.82%,72.73%,45.45%;27.50%,67.50%,95.00%,90.00%,60.00%.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率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与c-myc基因表达率中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bcl-2、ras、c-myc和p53基因表达存在相关性.细胞凋亡指数胃癌组最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不典型增生组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细胞凋亡指数减少及ras、bcl-2、c-myc、p16、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为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bel-2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1例胃癌及癌旁组织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和p53、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凋亡细胞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分别为13.19±6.68,6.54±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PI)则相反,在癌旁和早期胃癌组织中分别为29.86±15.33,61.64±1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53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肠型及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cl-2在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率略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肠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弥漫型胃癌组织中表达率与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p53阳性病例AI明显低于p53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l—2阳性病例AI明显高于bcl-2阴性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凋亡及p53、bcl—2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健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10-212
目的研究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肠化生、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C—myc和p2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33例肠化生、22例胃炎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myc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21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却较不典型增生组织降低。Cmyc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21表达水平则只与肿瘤侵袭深度相关(P〈0.05)。结论C—myc和p2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C—myc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PC基因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10例胃腺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PC基因阳性表达率,胃腺瘤为50.0%,肠上皮化生为66.7%,不典型增生为53.3%及胃癌为53.3%,均比正常胃黏膜的90.0%低(P均〈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7.1%,比轻度不典型增生(61.5%)低(P〈0.05)。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PC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胃癌及癌前病变胃黏膜和胃腺瘤中APC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在胃癌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PC基因蛋白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肠化)和10例胃腺瘤,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PC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腺瘤(50%),肠化(66.7%),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53.3%)及胃癌(60%)中比正常胃黏膜(90%)明显降低(P〈0.05)。在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中APC基因表达率(30.8%)比在轻度不典型增生中(70.6%)低(P〈0.05)。APC基因在中分化腺癌组表达率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5%vs 83.3%,P=0.0287)。肠型胃癌中APC基因的表达率比在弥漫型胃癌低(47.6%vs 88.9%,P=0.0401)。结论 APC基因的失活在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的失活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APC基因蛋白表达产物的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可能是一项比较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镉诱导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凋亡对bcl-2、p53(mtp53)、c-myc、c-fos与r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bcl-2、p53、c-myc、c-fos与ras基因表达产物.结果不同浓度CdCl2(0,10,20,40 μmol/L)作用LLC-PK1细胞,8 h后bcl-2表达逐渐下降,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r=-0.910,P<0.05);4,8 h p53表达均明显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r值分别为-0.716,-0.972,P均<0.05);8 h后c-myc表达逐渐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r=-0.694,P<0.05);8 h后c-fos表达未见剂量-反应关系;8 h后ras表达逐渐下降,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r=-0.887,P<0.05).结论镉诱导LLC-PK1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镉抑制bcl-2、p53、c-myc、ras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50Hz工频磁场对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工频磁场对人生殖健康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以50Hz、0.4mT强度的正弦磁场分别辐照处理6、48、72h,同时设立相应的平行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工频磁场辐照对bcl-2、bax、caspase-3、p53、f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辐照6、48、72h后bcl-2、bax、caspase-3、p53、fas基因表达变化倍数平均值均接近1,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h内,0.4nat工频磁场体外辐照不会影响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bcl-2、bax、caspase-3、p53、fas等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27^kip1和ki67蛋白在不同类型胃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与胃息肉和胃癌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增生性胃息肉、腺瘤性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70.00%、65.00%和30.43%,胃癌组明显低于其他三组。Ki67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增生性胃息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和胃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15.00%、45.00%和73.33%,胃癌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腺瘤性胃息肉组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和增生性胃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和ki67蛋白在胃息肉中的表达无关(rs=-0.093,P〉0.05)。结论检测胃息肉中p27^kip1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早期诊断胃息肉癌变并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TEN在人胃腺癌组织、正常组织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82例人胃癌标本、30例癌旁正常组织、3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3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6.09%,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96.67%)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93.33%)中的表达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在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3.3%,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在癌旁正常组织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提示PTEN的表达失活可能与胃癌的发生相关。因此胃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联合组织p53、Survivin及端粒酶检测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且食管黏膜有可疑病变的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进行卢戈碘液染色。对直径≥5mm的不染区或淡染区取活检送病理。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黏膜不典型增生、早期食管癌及3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检测p53、Survivin及端粒酶表达情况。结果碘染色对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度及早期鳞状细胞癌检出率分别为16.3%、9.7%、3.7%和4.3%。不典型增生及早癌组织中p53蛋白、Survivin及端粒酶表达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碘不染色与p53、Survivin及端粒酶阳性表达相关性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碘染色联合p53、Survivin及端粒酶检测对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食管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达100%、92.3%和91.8%。结论碘染色联合p53、Survivin及端粒酶检测对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p16、p5 3蛋白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研究 10 0例胃癌 ,2 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16例萎缩性胃炎和 10例正常胃黏膜p16、p5 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 p16阳性率为 80 % ,p5 3未表达。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 p16阳性率分别为 68 8%、3 5 %和 4 3 % ;p5 3阳性率分别为 12 5 %、2 5 %和 5 6%。p16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与预后明显相关 (P<0 .0 5 ) ;p5 3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Lanren分型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与预后关系密切 (P <0 .0 1)。从正常胃黏膜到病变组织PCNA指数逐渐上升 ,以异型增生、胃癌细胞增殖显著 (P <0 .0 1) ,癌细胞PCNA指数p16阴性组 ,p5 3阳性组高于对照组 ,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密切相关 (P <0 .0 5 )。p16、p5 3阳性表达具有协同性 (P <0 .0 5 )。结论 胃黏膜中、重度异型增生有较高的增殖活性 ,基因水平上已表现出癌变特性 ,是癌变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p16、p5 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产物bcl-2、Bax、p16、p53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p16和p53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取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bcl-2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Bax、p16、p53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癌基因bcl-2可能参与胃癌的早期发生,抑癌基因Bax对bcl-2的功能有对抗调节作用;突变的p53基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参与胃癌的发生,p16基因可能参与细胞增殖的负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41例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Ki -67、P5 3、bcl -2及bax的表达 ,以探讨其增殖活性程度和与癌的关系。方法 复查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 1993年~ 1994年收检的外科手术切除胃癌标本 ,从中检出伴有球样异型增生者 41例 ,包括球样异型增生I级 2 3例 ,II级 11例 ,III级 7例。免疫组化标记Ki -67、P5 3、bcl-2及bax。结果  41例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分别见于高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 2例见与印戒细胞癌有形态移行 ,3例见与低分化管状腺癌移行。多数球样异型增生细胞显示Ki-67、P5 3、bcl -2及bax阳性。与正常胃黏膜比较 ,球样异型增生细胞Ki -67、P5 3表达增高 ,高级别者与癌接近。球样异型增生细胞bcl-2表达较低 ,bax表达较高 ,但较高级别的球样异型增生细胞bcl -2表达增高 ,bcl-2 /bax比值增高。结论 胃黏膜球样异型增生细胞增生活跃 ,可能与多种类型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c-myc、bcl-2与细胞凋亡在人类皮肤肿瘤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研究皮肤肿瘤中c -myc、bc1- 2蛋白与细胞凋亡的表达 ,探讨其在皮肤组织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三羟基末端标记法 (TUNEL)和免疫组化 (SABC)技术原位观察 80例皮肤癌中细胞凋亡与c -myc ,bcl- 2蛋白的表达 ,以 10例正常组织作对照。结果 c -myc蛋白在皮肤癌中阳性率为6 2 5 %,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bcl- 2蛋白在皮肤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38 8%,低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细胞凋亡广泛存在于皮肤鳞癌中和正常组织中 ,皮肤鳞癌中细胞凋亡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皮肤鳞癌中c -myc可能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bc1- 2可能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和谷氨酰胺(Gln)对大鼠胃黏膜细胞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每组20只。三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喂饲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胃黏膜异型增生,建立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造模成功后,对照组和正常组喂饲能全素,实验A组喂饲能全素添加Arg+Gln组、实验B组喂饲能全素添加Arg、实验C组喂饲能全素添加Gln,实验共8周。观察大鼠的免疫功能、癌基因bcl-2、c-myc的表达和胃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A组、B组和C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均升高;IgA、IgM水平升高,癌基因bcl-2、c-myc表达明显减少,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明显下降。实验A组的癌基因bcl-2、c-myc表达、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B组和实验C组。与正常组比,对照组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IgA、IgG、IgM、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下降,癌基因bcl-2、c-myc表达显著增加,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Arg和Gln能改善大鼠的免疫功能,通过抑制原癌基因bcl-2、c-myc的表达,减少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阻止胃黏膜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及bcl- 2、p5 3和凋亡指数 (AI)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87例胃癌中survivin、bcl- 2和p5 3的表达 ,应用TUNEL法检测AI。结果 survivin、bcl- 2和p5 3的阳性率分别为 79% ,86 %和 77%。survivin表达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 ,与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有关 (P <0 .0 5 )。淋巴结转移阴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转移阳性组 (P <0 .0 5 ) ,生存 <3年组的sur 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 3年组 (P <0 .0 5 )。survivin阳性表达与bcl- 2和p5 3阳性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survivin阳性表达组的平均AI明显低于survivin阴性组 (P <0 .0 1)。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检测survivin基因蛋白可对胃癌预后分析和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survivin与bcl- 2和p5 3一样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 80例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粘膜中 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40 0 % ,低于正常粘膜及腺瘤中的表达(P <0 .0 5 ) ,其阳性表达率在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人生存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存在 p16蛋白的缺失和突变 ,且p16蛋白在大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最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hax和bcl-2蛋白在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未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6例睾丸肿瘤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凋亡指数与肿瘤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37例(66.1%),bax阳性48例(85.7%),bcl-2阳性40例(71.4%);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凋亡指数在Fas、bax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睾丸肿瘤发生中有重要作用。Fas、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尚不能成为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