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危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依诺肝素和那屈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4例)和那屈肝素组(40例),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口服后继以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或那屈肝素0.01ml/kg,q12h,共7d,每日及术前术后测定抗Xa因子活性。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48h行PCI,最后一次注射LMWH后8h内进入导管室,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结果第3次给药后4h,两组87.5%患者抗Χa因子活性>0.5IU/ml,48h后95.5%患者抗Χa因子活性>0.5IU/ml,基本达到较稳定水平。30d内随访中,依诺肝素组和那屈肝素组临床主要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日测定的抗Χa因子活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LMWH在高危AC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的取代普通肝素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治疗。然而 ,ACS患者在行心导管检查时最佳的抗凝策略尚不明了。本研究旨在用抗Xa因子活性检测评价低分子量肝素在心导管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探索适合国人的心导管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抗凝策略。方法 共入选ACS患者 1 76例。在每 1 2h(7:0 0 1 9:0 0 )皮下注射依诺肝素 1mg kg至少 48h后 ,不追加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于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 ,不进行凝血系统监测。 60例 (34 1 % )患者继之行PCI。结果 在心导管检查前的肝素抗Xa因子活性是 (0 81±0 2 7)IU ml,93 2 %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 >0 50IU ml,且抗Xa因子活性与从注射到开始导管检查的时间无关 (P =0 0 97)。PCI组术后 30d无死亡、急性冠状动脉再闭塞或急诊血管重建事件。 3例(5 0 % )PCI患者术中出现血栓和 (或 )栓塞事件。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有 1例因三支血管病变在术后1 7d等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行急诊PCI;另 1例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 2 1d死于十二指肠穿孔。 1 76例入选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出血事件 ;PCI组有 3例 (5 0 % )患者出现轻度穿刺部位出血 ,单纯冠状动脉造影组为 5例 (4 3 % )。结论 本研究初步表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及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值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普通肝素(UH)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适合人群的PCI抗凝策略。方法入选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均给予1mg/kg的达肝素(法安明)每隔12h皮下注射1次,至少48h后行PCI,术前连续使用LMWH,末次给药距离造影不超过8h。对照组术中不加用UH,术后取血测定抗-Xa活性及APTT值,试验组行PCI前追加UH,术后测定抗-Xa活性及APTT值。结果对照组仅有69.5%病人的抗-Xa活性>0.5U/L,APTT值为(38.6±13.9)s,试验组80.2%的病人抗-Xa活性>1.2U/L,20%抗-Xa活性>1.5U/L,APTT值为(160.3±87.2)s。结论皮下注射达肝素48h后PCI术中追加普通肝素对ACS病人安全、有效,但应门诊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Ⅹa因子、抗Ⅱa因子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LMWH)的干预作用。方法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1~2003-09收治的24例ACS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对照)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的抗Ⅹa因子、抗Ⅱa因子。ACS患者用LMWH抗凝治疗并分别于入院即刻,LMWH注射后4h、注射后24h、注射7d后观察抗Ⅹa因子和抗Ⅱa因子的变化。结果(1)ACS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和抗Ⅱa因子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2)抗Ⅹa因子在LMWH注射后4h、24h、7d较注射前明显增加(P<0·01),注射后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Ⅱa因子在LMWH注射后4h、24h、7d较注射前明显增加(P<0·01),在注射后24h达高峰。结论ACS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升高与ACS的发病机制及LMWH的干预作用有关。LMWH对Ⅹa因子的作用较Ⅱa因子强,且达峰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冠脉介入治疗中,患者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抗凝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冠脉介入治疗,所有的患者按照100 IU/kg的剂量进行皮下注射肝素,并且在注射后48 h进行动脉造影,在介入治疗前不间断的注射低分子肝素,最后一次的注射时间为术前8 h,在手术之前加注5000 U的普通肝素,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的抗-Xa活性,并且进行对比。结果在冠脉介入手术前的抗-Xa活性为(0.341±0.132)IU/m L,注射普通肝素后的抗-Xa活性为(1.424±0.284)IU/m L,活性明显提升,全部患者在注射了普通肝素后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进行冠脉造影显示无血栓的形成。结论在皮下注射低分子后,冠脉介入治疗中加注普通肝素有着较好的治疗疗效,能够明显提升抗-Xa活性,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三种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和达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单中心设计,76例入选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mg/kg)、那屈肝素组(0.01ml/kg)和达肝素组(120IU/kg),每12h皮下注射一次,至少使用48h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手术在末次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后8h以内完成,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UFH),监测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同时观察30d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和严重出血事件,结果三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手术结束时APTT≥45s的病例数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24例(96.0%)、23例(95.8%)和26例(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抗Xa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抗Xa因子≥0.5IU/L的比例不同,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术前23例(92.0%)、21例(87.5%)和17例(63.O%)(P=0.018),手术结束时22例(88.0%)、19例(79.2%)和15例(55.6%)(P=0.022).30d随访三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依诺肝素组发生1例因急性左心衰导致死亡,1例术后血小板<10×1012/L,另有1例输血200mJ;那屈肝素组发生1例靶电管再次重建;达肝素组1例术中支架后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结论依诺肝索、那屈肝素和达肝索在ACS患者心导管室应用中均安全有效,术前皮下注射LMWH 4次且手术在末次注射的8h内完成,不需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人手术中静脉追加LMWH或UFH.  相似文献   

7.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mg/kg抗凝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评价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mg/kg经动脉鞘管一次性注射的方法进行抗凝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行择期PCI术的患者60名.先将依诺肝素按0.5mg/kg的剂量经动脉鞘管一次性弹丸式注入,然后按常规进行手术,术后即刻拔出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前及注射后1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24小时分别测定血浆抗Xa因子活性.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并发症、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及急诊血运重建情况.结果共有60人完成了研究,共处理了121处病变,总体手术成功率为98%.注射依诺肝素后10分钟血浆抗Xa活性达到峰值(1.23±0.32)IU/ml,此时所有患者的抗Xa活性均>0.5IU/ml;给药后1小时96%的患者血浆抗Xa活性>0.5IU/ml;给药后2小时该比例下降至53%;给药后3小时下降至16%.住院期间出现死亡1例(1.7%),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塞1例(1.7%),轻微出血并发症2例(3.3%).出院至术后1个月无新的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对中国人而言,择期PC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5mg/kg经动脉鞘管一次性注射的方法进行抗凝是安全、有效的,有效的抗凝强度至少可以维持1小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前瞻性的评价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 (冠脉 )综合征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前应用依诺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给予依诺肝素 1mg/kg ,皮下 ,1 /1 2h ,至少 48h ,在最后一次注射后 8h内行介入检查或治疗。术中 /术后不再追加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部分病人术后集中测定抗Xa因子活性。结果  50 7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 1 76例 (93 .2 % )的患者抗Xa因子活性 >0 .5IU/ml。30d内的随访中 ,急性心肌梗死 1 6例 (3 .2 % ) ,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 34例 (6 .7% ) ,1例 (0 .2 % )进行了血运重建 ,1例死亡 (十二指肠穿孔 )。轻微出血 2 4例 ,占 4 7%。30d后的随访有 1例发生非Q波心肌梗死 ,1例再发不稳定性心绞痛。结论 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皮下注射依诺肝素至少 48h ,最后一次注射 8h内行介入检查或治疗 ,不再给抗凝制剂 ,对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Xa因子、抗Ra因子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LMWH)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1—2003—09收治的24例ACS患者和10例正常人(作对照)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中的抗Xa因子、抗Ⅱa因子。ACS患者用LMWH抗凝治疗并分别于入院即刻,LMWH注射后4h、注射后24h、注射7d后观察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的变化。结果 (1)ACS患者血浆抗Xa因子和抗Ⅱa因子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2)抗Xa因子在LMWH注射后4h、24h、7d较注射前明显增加(P〈0.01),注射后4h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抗Ⅱa因子在LMWH注射后4h、24h、7d较注射前明显增加(P〈0.01),在注射后24h达高峰。结论 ACS患者血浆抗Xa因子升高与ACS的发病机制及LMWH的干预作用有关。LMWH对Xa因子的作用较Ra因子强,且达峰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肝素在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已接受LMWH的患者需要接受心导管检查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另一方面,大量研究显示,LMWH用于PCI术中抗凝不但安全有效,在某些方面还优于普通肝素(UFH),因此,LMWH在PCI中的应用有日益增多的趋势。1LMWH的特点与药代动力学1.1LMWH的特点LMWH是UFH酶解或化学降解的产物,其分子量较小,无或仅具轻微血小板激活作用,不容易形成抗体,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不易被血小板因子4灭活,抗凝强度也较为稳定。LMWH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较小,极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静脉注射那屈肝素或普通肝素的抗血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多中心研究的设计,共入选98例因患冠心病需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那屈肝素组(0.075 ml/10 kg,手术时间超过1 h补充半量)及普通肝素组(100 U/kg,手术时间超过1 h补充2000 U).PCI前静脉注射那屈肝素或普通肝素.那屈肝素组前22例患者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8 min、1 h、2 h和4 h,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出血程度的判断根据TIMI研究的标准进行.结果 (1) 性别、年龄、体重、血压、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合并糖尿病的例数、冠心病类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部位、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术前血浆cTNI>2 ng/ ml的例数在二组之间分布均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那屈肝素组前22例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测定显示,用药前、用药后8 min、1 h、2 h及4 h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分别为(0.10±0.00) IU/ ml、(1.89±0.24)IU/ ml、(0.96±0.24) IU/ ml、(0.47±0.13)IU/ ml和(0.30±0.12) IU/ ml.注射那屈肝素后8 min及1 h,所有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均在治疗水平(>0.5 IU/ ml),注射后2 h及4 h分别仅有45%及9%的患者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维持在治疗水平.(3)那屈肝素组术后血红蛋白数量、红细胞压积及出血指数分别为(129.5±13.6) g/L、(39.0±3.9)%和(1.16±5.80) g/L,与普通肝素组相似[分别为(125.5±14.9) g/L、(37.9±4.6)%和(0.90±6.5) g/L,P值分别为0.175,0.205和0.858);(4) 二组均无显微镜下血尿、无黑便或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均无按TIMI试验标准所诊断的大出血或轻度出血的患者,无需要输血的患者;无穿刺部位的血肿;(5) PCI术后30 天内二组均无死亡、心绞痛复发及需行血管再通术等临床事件发生,那屈肝素组有1例患者PCI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普通肝素组无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例,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前注射那屈肝素能达到理想的抗血栓疗效; 与普通肝素相比,那屈肝素不增加出血事件和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皮下注射那屈肝素和达肝素钠抗凝的安全性和有效时间。探讨2种药物抗Ⅹa因子活性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活化凝血时间(ACT)的关系。方法:选择行PCI术的患者101例,随机分为那屈肝素组(50例,0.01mL/kg)和达肝素钠组(51例,120IU/kg)均皮下注射,2次/d,应用至少48h后行PCI。测定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ACT及APTT。观察术后1个月内出血并发症、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情况。结果:1.4h后2组抗Ⅹa因子活性>0.5IU/mL均为92.0%以上;8h、12h后,那屈肝素组比例为74.0%、36.0%;达肝素钠组比例为54.9%、23.5%,2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48h后,2组均为96.0%以上。2.2组抗Ⅹa因子活性与APTT在给药后4h、24h和48h呈正相关(P<0.05);与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组30d内均未发生不良临床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同。结论:择期PCI术前应用那屈肝素和达肝素钠抗凝安全、有效,强度至少可以维持8h。APTT能反应2种药物的有效抗凝强度,ACT则不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静脉注射2种不同剂量那屈肝素的抗血栓疗效,明确取得理想抗血栓疗效的最佳剂量.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的设计,共入选42例因患冠心病需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那屈肝素组(0.075 ml/10 kg)及大剂量组(0.1 ml/10 kg).PCI术前静脉注射那屈肝素,分别在注射前、注射后8 min、1 h、2 h和4 h,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同时还观察了出血指数(定义为PCI治疗术后24 h内血红蛋白的下降值)及30 d内出血事件.结果 (1)小剂量组注射那屈肝素前、注射后8 min及1 h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分别为(0.10±0.00) IU/ml、(1.89±0.24) IU/ml、(0.96±0.24) IU/ml,均与大剂量组相应时间点的血浆抗Ⅹa因子活性[分别为(0.10±0.00) IU/ml,(1.89±0.30) IU/ml,(0.93±0.14) IU/ml]相似(P值分别为0.162、0.962和0.702).那屈肝素注射后2 h及4 h,小剂量组抗Ⅹa因子活性[分别为(0.47±0.13) IU/ml和(0.30±0.12) IU/ml]低于大剂量组[分别为(0.75±0.14) IU/ml和(0.45±0.08) IU/ml,P值均小于0.001]. (2)小剂量组的出血指数(3.3±3.8)g/L与大剂量组(0.2±6.4)g/L相似(P=0.061).(3)二组30 d内均未发现根据TIMI试验标准确定的大出血或轻度出血,均未发生死亡、心绞痛复发、心肌梗死及需行血管再通术等临床事件.结论 PCI术前注射二种剂量的那屈肝素均能达到理想的抗血栓效果,其中小剂量组能维持其有效的抗血栓疗效1 h,大剂量组能维持长达2 h的抗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中国人群中评价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经皮经腔冠脉介入术(PCI)中应用依诺肝素0.75mg/kg经动脉鞘管注射抗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60例择期PCI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依诺肝素组给予依诺肝素0.75mg/kg,手术时间超过90min者再给0.3mg/kg;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100U/kg。结果注射依诺肝素后2h内,患者血浆抗Xa因子水平在0.5IU/ml以上。补充依诺肝素后可使所有患者血浆抗Xa因子水平4h内维持于0.5IU/ml以上。依诺肝素组鞘管内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26.6%比10.0%,P〈0.001)。两组30d内不良临床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择期PGI术中应用依诺肝素0.75mg/kg经动脉鞘管弹丸式注射进行抗凝是安全和有效的,有效抗凝强度至少可维持2h,手术时间超过2h的患者应补充依诺肝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1999年8月至2004年5月共68例行心导管造影或心导管术患儿,UFH组穿刺成功后给予100U/kgUFH行全身肝素化。LMWH组于术前3小时给予1mg/kg LMWH皮下注射。于术前、术后5、15、30分钟、手术完毕分别取血测激活凝血时间(AC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抗Xa生物学活性。结果68例患儿均未出现出凝血事件,两组比较LMWH组比UFH组平均抗Xa活性稳定。结论先心病心导管术中应用LMWH安全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方案中,抗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在降低ACS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方面有更优或至少相同的疗效.本文就低分子肝素在ACS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冠状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4月至2004年7月的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257例(共置入支架307个),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LMWH)和普通肝素组(NHP组),观察手术及药物并发症,随访患者的心源性死亡率、急性心梗(AMI)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再入院率,有条件者在术后平均(7.2±3.9)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随访率为58%).结果119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138例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在平均(8.7±4.4)个月随访中低分子肝素在手术及药物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再入院率方面均低于普通肝素组(P<0.05),在心梗及心律失常事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造影(CAG)结果二者再狭窄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改善冠脉支架术患者的综合疗效,降低多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使用安全不需监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患者血浆白介素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1例。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取抗凝静脉血2ml,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血浆IL-18浓度.结果IL-18ACS组:113.73±58.49pg/ml;SAP组:76.13±43.88pg/ml。两组比较,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中IL-18水平较SAP组明显增加,提示IL-18可作为ACS的筛检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在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接受那屈肝素皮下注射与PCI术中普通肝素联合应用的安全性。方法190例ACS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和2—4天那屈肝素治疗后分成3组:A组未行介入诊断和治疗,继续那屈肝素治疗;B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而未行PCI治疗;C组CAG后立即接受PCI治疗。B组和C组分别在停用最后1次那屈肝素注射后8—12小时内行CAG及CAG和PCI,介入操作时给予普通肝素,术后继续那屈肝素治疗。那屈肝素总的治疗时间不超过7天,观察10天期间出血发生情况。结果3组总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3%、12.7%和14.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行PCI术前、术后那屈肝素皮下注射和术中普通肝素联合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所有患者推荐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随后每日口服100mg,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应当使用氯吡格雷。通常不推荐阿昔单抗作为初始治疗,除非PCI将在24h内进行。对中高危患者,可早期应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在抗凝治疗方面,推荐LMWH替代普通肝素(UFH),疗程7~14d。对于已经接受了LMWH抗凝的患者,建议在PCI术中继续应用LMWH抗凝。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短期UFH/LMWH抗栓治疗,不建议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剂联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