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凝血功能对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根据患者发病96 h内有无神经功能症状进行性加重,分为进展组(50例)和未进展组(56例),并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hs-CRP、Hcy、血脂代谢和凝血功能的情况。 结果各组血清hs-CRP、Hcy、血脂代谢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hs-CRP、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病例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进展组血清hs-CRP、Hcy、TC、TG、LDL-C、D-二聚体、Fib水平较未进展组明显升高(P<0.05),进展组HDL-C水平较未进展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和血脂代谢障碍,并且处于进展期的患者血清hs-CRP、Hcy、TC、TG、LDL-C、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下降,这对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指标相互关系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150例(含老年组100例、中年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HDL-C与LDL—C的含量,同时与12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GLU、HbA1c、TC、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HDL-C较正常对照组稍低(P〉0.05);中年组的HbA1c、TG与老年组的有较显著差异(HbA1c的P〈0.01,TG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GLU、HbA1c、TC、TG、LDL-C与正常健康人的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而且GLU、HbA1c、TC、LDL-C相互之间呈正相关,GLU还与HDL-C呈正相关。联合测定GLU、HbA1c、TC、TG、LDL-C与HDL-C对糖尿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探讨血清HMGB1 与其他血清指标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患者60 例作为糖尿病组,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对照组,收集3 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MGB1 及其他血清指标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清HMGB1、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MGB1、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高于糖尿病组(P <0.05),血清HDL-C 水平低于糖尿病组(P <0.05)。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与血清hs-CRP、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 水平呈正相关(P <0.05),与血清HDL-C 水平呈负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 水平升高,血清HMGB1 与hs-CRP、血糖、血脂指标有关,FINS、HOMA-IR、TG、TC、LDL-C 是血清HMGB1 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与血脂、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ACI患者146例(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析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与血脂及凝血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cy、hsCRP及Fi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偏高,HDL-C水平明显偏低(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IL-6、Hcy、hsCRP的表达水平与TC、TG、LDL-C均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患者体内IL-6、Hcy、hsCRP的表达水平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I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机体内环境变化,患者体内炎性因子与血脂及凝血指标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ACI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冠心病且不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非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罗格列酮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常规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和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加罗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TC、LDL-C和TG水平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P均〈0.05);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除血清TC及LDL-C外,另三项检测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冠心病患者TG水平,升高HDL-C水平,抑制血清hs-CRP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糖耐量异常(IGT)、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表达水平,研究不同血糖状态下血小板活化的程度.方法分别选取老年T2DM、IGT、IFG患者和健康对照组(NC)各30例,采集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同时运用流式细胞分析术(FCM)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T2DM组、IGT组、IFG组的PAC-1和CD62P较NC组明显升高(P〈0.05),而T2DM组的表达最高.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血小板膜糖蛋白PAC-1和CD62P与FPG、2hPBG、TG、TC、HbA1c、LDL-C呈正相关,与HDL-C负相关,且与TG和FPG相关性较高.结论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前期就已经存在,在糖代谢紊乱患者早期血栓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C)、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的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发病的关系。方法:搜集61例ACI患者(ACI组)和32例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比较2组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并分析Hcy与hs-CRP、LDL-C、TG、TC的相关性。结果:ACI组血清Hcy、hs-CRP、LDL-C、TG及TC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 (P<0.05~P<0.01);Hcy与hs-CRP、LDL-C、TG、TC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 >0.05)。结论:ACI患者的血清Hcy、hs-CRP、LDL-C、TG 与T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均是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中医痰瘀证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为T2DM的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新诊断住院T2DM患者,分为痰瘀组、非痰瘀组各30例,入院次日晨抽血测定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凝血]因子Ⅰ(Fib),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上述指标与痰瘀证的关系。对照组30例为同期健康体检者。结果:两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Fins、Fib、TC、TG、HDL-C、LDL-C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痰瘀组与非痰瘀组比较,FPG、TC、TG、HDL-C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BMI)、LDL-C、Fib、HOMA-I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瘀证与T2DM胰岛素抵抗相关,高胰岛素血症可作为T2DM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观察组与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对照组均测定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A_1C)、血压、体重指数(BMI)。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在FBS、PBS、GHbA_1C、高血压、TC、TG、LDL-C、HDL-C方面与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BS、PBS、GHbA_1C、高血压、TC、TG、LDL-C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2型糖尿病(A组)和105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B组)患者的血清,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脂蛋白a[LP(a)]、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A、B组和对照组比较,FFA、LP(a)、GLU、TC、TG、LDL-C、ApoB、HbA1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HDL-C、ApoA1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A组比较,B组仅有FFA的结果显著升高(P〈0.01),HDL-C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FA与ApoB、GLU、TCH、TG、HbA1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FFA的结果在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显著升高,FFA升高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相关,可能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他汀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晚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无明显差异(P〉0.05);他汀组TC、TG、LDL-C、HDL-C及hs-CRP均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血脂及hs-CRP水平,抑制斑块内炎性反应,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E-选择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112例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胆固醇(TC)、LDL-C、TG、HDL-C、ICAM-1、VCAM-1、Hcy、hs-CRP、E-选择素的水平。结果: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E-选择素、VCAM-1、VCAM-1、Hcy、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E-选择素、VCAM-1、VCAM-1、Hcy升高并不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LDL-C与Hcy、E选择素、VCAM-1、ICAM-1、 hs-CRP存在相关关系;HDL-C与Hcy、E选择素、VCAM-1、ICAM-1存在负性相关关系;TG与Hcy、E选择素、VCAM-1、ICAM-1、 hs-CRP不存在相关关系。结论: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cy、E选择素、VCAM-1、ICAM-1、 hs-CR的升高更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收集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45例,根据BMD水平分为骨量减少组(A组,24例)、骨量正常组(B组,21例)。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血钙、血磷、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BMD和BMI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Hcy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钙、血磷、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BMD与BMI呈正相关(r=0.26,P<0.05),与Hcy呈负相关(r=-0.579,P<0.05)。结论:BMI下降、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ARCHITECT Ci 8200生化分析仪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A、B、C三组)及40例健康对照的hs-CRP、TG、TC、HDL-C、LDL-C进行测定.结果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01),C组hs-CRP明显高于B、A组( P <0.001),B组高于A组( P <0.05)且与TG、TC、LDL-C、TC/HDL-C正相关.结论 hs-CRP可作为2型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林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02-102,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情况以及血脂异常发生率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血糖、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检测15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的相应指标,比较2组差别。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TG、TC以及LDL-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的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水平低于8.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与血糖水平高于8.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组相比,前者高TG(TG〉2.3mmol/L)、高TC(TC〉5.7mmol/L)的发生率均大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的低HDL血症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血糖水平高于8.2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更高。临床治疗时应重视控制血脂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因多态性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共146例,观察组73例,均为2011年9月~2013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73例,均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舒张压、收缩压、血糖(GLU)、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L)、三酰甘油(TC)和2型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血浆hs-CRP浓度指数及升高比例,分析CRP基因与hs-CRP浓度指数、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百分比、LDL-C水平、HDL-C水平、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CRP指数、hs-CRP升高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指数升高明显正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rs3093059和rs876537(P〈0.05),缺血性脑卒中明显负相关于CRP基因rs3091244和rs3093059(P〈0.05).结论 CRP基因变异、血浆hs-CRP水平和缺血性脑卒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s-CRP指数在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升高.  相似文献   

19.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作用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30例,服用氟伐他汀40 mg.d-1,服药4周后若血清总胆固醇(TC)〉5.18 mmol.L-1,则剂量加倍,疗程12周。服药前及服药后4、8、12周测血清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结果治疗4周氟伐他汀降低TC、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46.6%,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4、8、12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hs-CRP均明显下降(P〈0.05),HDL-C明显增高(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TC、TG、LDL-C、HDL-C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4、8、12周相互间比较hs-CRP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TC、TG、LDL-C、hs-CRP,升高HDL-C水平,并具有独立于调脂功能的降低炎性因子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