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聂鑫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89-190
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全世界范围内的各地区都有各种各样神经损伤的患者,因此神经损伤恢复相关的研究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神经损伤处出现广泛炎症,表达过量的排斥介导分子(RGMa),进而抑制轴突的生长,阻碍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神经损伤期间,抑制RGMa提高可以促进轴突生长和运动功能恢复。本文围绕RGMa的本质,来源,作用发挥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损伤后,神经元通过轴突生长得到再生,轴突生长是神经元胞体、生长锥、CNS细胞外微环境、神经元内在生长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就轴突再生机制,内、外因对轴突再生的影响,生长锥部位的内外信号整合机制进行阐述,为探讨CNS急性损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排斥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B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脊髓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5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不应用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降解25只;B组:应用硫酸软骨素酶降解20只;C组:假手术组只暴露脊髓20只。A、B、C 3组分别在术后相同时间位点观察记录动物肢体运动情况并处死动物进行标本检测。采用BBB(Basso-Beattie-Bresnahan)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的感觉、运动功能;HE染色计算损伤区总面积;Real-time PCR检测RGMB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双标表达情况。结果:伤后2~4周同一时间段B组BBB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伤后2周HE染色结果表明,2组损伤区均有空洞形成,B组损伤区面积显著小于A组(P<0.05);伤后2到4周GFAP/NF-200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示B组GFAP表达逐渐下调,A组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5);NF-200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纤维穿过损伤区,B组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A组(P<0.05);RGMB mRNA表达量B组显著较A组下降(P<0.05)。结论:微环境中的RGMB浓度在大鼠脊髓损伤后与其后期脊髓功能恢复呈负相关,RGMB抑制剂可能对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CD1分子表达。方法:选用SD大鼠作供体,Wistar大鼠作受体,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术后观察植片的存活情况。分别在植片急性排斥期和排斥后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植片中CD1分子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大鼠角膜组织中,在上皮细胞层可见CD1分子的表达,基质层和内皮层未见明显CD1分子的表达。角膜移植术后10 d,在发生排斥的植片上皮层和基质层有CD1分子的强表达,内皮层未见CD1分子的表达。基质中CD1分子的表达随免疫排斥反应的增强而增加;在角膜移植术后30 d,CD1分子的表达有所下降。结论:CD1分子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阻断CD1分子的表达可能会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5.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随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治疗的深入研究,众多学者将目光聚焦于牙髓干细胞(DPSCs)。DPSCs能够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调控损伤部位的炎症反应,抑制髓鞘抑制因子释放,从而保护损伤部位神经元细胞存活;DPSCs还可促进损伤神经元细胞轴突再生,降低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瘢痕化,形成有髓鞘神经纤维,建立功能性神经连接,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养华 《医学综述》2012,18(9):1312-1314
成熟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的再生是极其有限的。中枢神经再生困难之一是其内在的髓鞘相关抑制因子(MAIs)的存在,Nogo-A蛋白、髓鞘相关糖蛋白、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是三个经典的MAIs。这三个分子由少突胶质细胞产生,并通过Nogo受体和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共同的神经受体激活小GTP酶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进而活化的RhoA激活Rho相关激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轴突的再生。现就MAIs在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中的作用予以综述,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措施以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轴突再生相当困难,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其原因并试图攻克这一难关。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是最近发现的CNS髓鞘中的一种重要轴突抑制成分,是CNS髓鞘来源的轴突再生抑制因子之一,并因在体外培养时具有很强的轴突生长抑制作用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Zhao X  Song GM  Xu JL  Wang XJ  Song HM  Qu 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7):2657-2659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供体脾细胞(SPC)和环磷酰胺(CP)预处理移植受体,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心脏中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SPC和CP预处理后,移植心脏中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而ICAM-1和VCAM-1在急性排斥反应和环孢素A(CsA)治疗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均P〈0.05)。急性排斥反应与CsA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和VCAM-1的表达水平与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而影响肾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最重要原因为排斥反应的发生。移植物内皮细胞表面所表达的抗原与受体内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反应在排斥反应中起到核心作用。内皮细胞表达抗原种类及数量的检测可作为预测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以移植物内皮系统为靶点的不同治疗方式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再生蛋白neogenin属于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家族成员,通过结合不同的配体如神经导向因子netrin和排斥性导向分子(RGM)参与机体内稳态的维持、组织生成、血管发生、铁代谢调节、免疫调控、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及凋亡等诸多生理病理过程。有关neogenin调控成骨分化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其调控机制还不明确。为了更好地探究neogenin的功能特性,该文就有关neogenin的分子特征和分布、生理功能及其经BMP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超家族的成员,现已经发现 BMPs 很多亚型 BMP 分子在神经系统的不同区域呈持续性表达,但是表达在空间和时间具有差异性,提示不同亚型 BMPs 的功能在神经系统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就 BMPs 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作用和神经保护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这篇综述讨论了一些证明缝隙连接蛋白36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癫痫中的作用的实验性和临床性研究 数据来源:该综述中所用文使用的文献大多数来源于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从1996到2011的文献 结果:缝隙连接蛋白36参与了一些神经元功能以及癫痫的同步化过程。痫性发作过程伴随着缝隙连接蛋白36的基因以及蛋白的变化。动物及临床实验选表明择性的缝隙连接蛋白抑制剂具有抗癫痫作用。 结论:缝隙连接蛋白36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好地理解缝隙连接蛋白36在痫性活动中的作用的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抗癫痫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通常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而无全身性受累。PCNS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与其他类型NHL不同。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全脑放疗、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等,虽然初始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总体生存期短。此外,对于复发/难治PCNSL,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持续时间更长的治疗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目前,随着淋巴瘤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加深、免疫治疗药物及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为PCNSL的治疗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14.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对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 ,ECS)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CB1、CB2、内源性配基AEA、2-AG及内源性配基的失活系统FAAH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ECS可通过抗炎、抗氧化、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备广泛的生理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报道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揭育胜  崇雨田 《广东医学》2008,29(6):888-891
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不断出现以及艾滋病患者的逐年增加,愈来愈多的真菌被发现可以危害人类[1],任何真菌感染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都有可能累及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l nervous system,CNS),近年CNs真菌感染的报道逐渐增多,病原体有隐球菌、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青霉菌等,且有病情重、误诊率高、治疗棘手、病死率高及预后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减压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高压氧(HBO)处理后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减压性中枢神经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与HBO效用的机制.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安全减压对照组、致伤组、HBO治疗组.以不安全快速减压大鼠中枢神经损伤模型为实验对象,致伤后6 h给予HBO处理.观察活化小胶质细胞、TNF-α/TACE免疫阳性细胞、神经细胞凋亡,组织内TNF-α含量和脑脊液(CSF)内TNF-α的生物活性.结果:损伤后6 h就可见脑和脊髓组织内IB4阳性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的高峰出现在24 h,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出现形态改变.神经元凋亡在损伤后48 h达到高峰.小胶质细胞出现的区域与神经细胞凋亡出现的区域相同.损伤后6 h就可在CNS组织中检测到TNF-α,48 h达到高峰,与IB4阳性细胞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P<0.05).CSF中TNF-α的生物活性也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TNF-α和TACE免疫阳性细胞形态和分布与IB4阳性细胞类似.HBO治疗可显著减少中枢神经组织中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降低组织和CSF中TNF-α的含量,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结论:减压性损伤中枢神经组织内小胶质细胞迅速激活,后者增加毒性物质的表达和分泌,介导继发损伤.HBO能够抑制小胶质细胞反应,降低其活性,减少毒性物质的分泌,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Tuberculous involvement of the brain and spinal cord are common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have recently shown a resurgence in developed ones. Tuberculous meningitis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and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Diagnosis is based on clinical features, cerebrospinal fluid changes, and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Bacteriological confirmation is not possible in all cases as serological tests do not have sufficien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hows promise for the future. Appropriate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should be administered as early as possible, although there is no unanimity concerning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or optimal duration of treatment. The patient''s clinical stage at presen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The role of corticosteroids is controversial but they should be administered to all patients presenting in stage III. Surgical procedures are directed at management of the hydrocephalus. Focal lesions, intracranial tuberculomas, and tuberculous abscesses, are usually located in cerebral or cerebellar hemispheres, uncommonly in brainstem and very rarely in spinal cord. They do not usually require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respond well to antituberculous treatment, along with corticosteroids.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