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小儿输液的安全。方法回顾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发生的12例小儿外科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一定的防范措施。结果所有的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多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全面、专业素质不够高。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主要为实习期的学生以及新入院的护士,而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多为白天的就诊高峰期以及夜间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原因,探讨安全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性,避免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回顾2011年本院3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别是药物不良反应、跌倒、管路滑脱。主要原因是沟通不良与评估不足。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科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寻找有效的改善对策,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法:2010~2014年我院共出现了50例儿科输液不良事件,我们对这些输液不良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寻找,积极的提供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来改善护理效果,提升护理质量。结果:儿科不良静脉输液事件的产生多是因为药品检查不严格,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够遵守护理操作流程。结论: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管理进行强化,对医院低资历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安全教育,加强输液规范化管理,为减少临床输液不良事件的产生积极的努力,提升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鱼骨图又称"特性要因图",是将造成某项结果的众多原因,以系统的方式进行图解,表达结果与原因的关系,因其图形像鱼骨称为"鱼骨图"[1]。其特点简捷实用,易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在手术室护理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护理问题,给患者带来许多身心方面的痛苦,甚至造成死亡。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应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发生原因,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鱼骨图分析法在提高低年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至2017年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低年资护理人员负责。根据住院患者在护理方法上的差异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7例)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管理、鱼骨图分析护理。观察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意外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骨图分析法用于低年资护理人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静脉输液治疗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制订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方法对2010年-2012年我科发生的37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制订防范措施。结果37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护理人员查对不严、低年资护士业务水平低、护士巡视病房不主动、不重视输液卡的规范书写等。结论完善静脉输液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再造,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积极开展缺陷自曝和质量控制,是保证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并制定预防性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患儿输液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中医院儿科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发生的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相关事件,分析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对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次静脉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有查对不严、专业素质差、责任心不强、环境因素等,其中加药及换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措施时要提高责任感,改进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克服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总结经验,对护理人员进行个性化和规范化培训,同时按照需求制定弹性值班制度是降低输液缺陷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诊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措施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急诊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共计120例,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士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精心护理,大大提升了患者的输液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护患关系和谐,护理效果好。结论对急诊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进行精心护理,护理质量不断提升了,减少了护理差错事件,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护理管理者层面提出营造优良的执业环境,通过改善医院的硬件条件,进行流程改造,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从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由专人对发生的与静脉输液有关的不良事件输液前后工作责任心、专业能力方面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4起与输液有关不良事件,88.6%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有关,其中75%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所致。结论: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建立输液安全执行文化是预防和控制不良事件,提高输液安全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 :我科从2016年上半年开始提出静脉输液风险事件,并查阅资料通过医护工作者共同商议再结合现有的工作经验,制定出了符合我科实际情况的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再付诸实践,收集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患者各201例,统计两时间段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9.0%,明显优于安全管理前的95.5%(P<0.05);另外安全管理后不良输液事件发生率较安全管理前也低得多(P<0.05).结论 :静脉输液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更好地保障了病人获得更优的护理服务,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引起医患纠纷的可能引发的因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以保证临床静脉输液的安全。方法参阅有关静脉输液的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处理输液不良事件的一些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结果由于药物本身存在的不良反应、输液反应及其它并发症及操作不当、责任心不强等是可能引发静脉输液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临床应准确掌握输液适应证,正确选择输液溶媒,注意配伍禁忌,防止输液差错,减少滥用。结论严守输液操作程序,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是减少输液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63 例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情况,加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与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4 年3 年该院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分析其临床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近3 年全院累计输血10 718 例,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3 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发热反应22 例,过敏反应36 例,其他不良反应5 例;血浆、红细胞及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均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其中以单采血小板的发生率最高;输血史和(或)过敏史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的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与输血反应的发生无差异。结论输血不良反应是血液安全预警监控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医护人员对其的深入了解和认识,避免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误判及漏报,严格控制输血指征,是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周力  陈晖  李虹伟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19-820,82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维生素C预防对比剂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连续入选96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0)患者仅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常规水化;干预组(n=46)患者在常规水化的基础上于术前2~4 h予3.0 g维生素C静脉滴注,术后第1、2天分别口服1.0 g维生素C (早晚各服0.5 g),静脉滴注及口服的维生素C总量为5.0 g.观察术后患者的肾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维生素C干预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 vs 10.0%,P=0.540).研究期间有1例患者出现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其余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的心脏不良事件.结论 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短程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有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生素C预防对比剂肾病的有效性尚需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13-115
目的探讨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6月接受抗结核病药物治疗的15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不良反应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是否肥胖、病史等单因素和多因素方面的差异,探讨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反应组患者高龄、肝病史、饮酒史的比例较高,高龄、肝病史、饮酒史是老年肺结核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时,要了解患者是否具有高龄、肝病史、饮酒史等特征,对具有这些特征的患者采取不同于抗结核病药物治疗的方式,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孔萍 《吉林医学》2014,(25):5735-5737
目的:对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时的安全要素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探讨适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有效、可靠、人性化的静脉输液护理模式。方法:对24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上述案例随机性地分成两组,每组120例,即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医院常规静脉输液治疗,试验组在已有的常规输液治疗之下,再同步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并采用输液巡视卡。所有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试验组患者的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担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液过程中,依据病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避免与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发生,改善护患关系,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满意度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预后定义为住院期间入住重症监护室和/或死亡的复合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885例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中位年龄72.00岁,其中男性517例,女性368例),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49例。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3.22%(117/885),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 血红蛋白(P<0.001)、尿素氮(P<0.001)、血肌酐(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P<0.001)、输注红细胞(P<0.00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P<0.001)和输注血小板(P<0.001)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入院时INR越高(P=0.0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P<0.001)均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入院时INR>1.5显著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P<0.001)。   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比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更差。在调整年龄和出血部位后,入院时休克指数>1、入院时INR>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njury, PMI)与血清孤啡肽(nociceptin/ orphanin FQ,N/OFQ)含量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全身麻醉下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其中冠心病(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患者各6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min(T0)、术后12h(T1)以及术后24h(T2)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N/OFQ以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myocardial troponin I,hs-cTnI)含量,记录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perioperativ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PACE)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患者T0及T1时刻N/OFQ及hs-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患者T1及T2时刻N/OFQ与hs-cTnI含量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组患者PACE及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N/OFQ含量升高与PMI存在正相关性,可能成为PMI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地佐辛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脊椎术后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中施行脊椎手术后比较地佐辛和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效果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高龄冠心病患者24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12例。均为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地佐辛组给予地佐辛,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两组均加咪达唑仑,并以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静脉镇痛。持续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计算出患者24h心肌总缺血频度和缺血时间,以及心率变异性。并测定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心率变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佐辛组的心肌缺血频度和缺血时间小于芬太尼组(P〈0.05);2h时芬太尼组VAS评分略低于地佐辛组(P〈0.05),其余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地佐辛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副作用轻微,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脊椎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毅君  邓盛  熊荣生  李烨 《河北医学》2014,(9):1430-1434
目的:探讨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年龄<70岁)61例和B组(年龄≥70岁)4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Syntax评分等资料,并进行对比。通过多因素Cox 分析探讨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A组9.84%合并有心律失常,6.56%既往有脑血管意外病史,显著低于B组(20.00%、17.78%)(均P<0.05)。两组患者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各项参数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的左回旋支病变比例为60.66%,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为36.07%,均显著低于B组(755.6%、51.11%)(均P<0.05);A组的病变血管数为(2.09±0.83)支,靶病变数为(1.48±0.77)支,均显著少于B组(均 P<0.05)。 A组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比例为6.56%,总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6.39%,均显著低于B组(15.56%、33.33%)(均P<0.05)。对数秩检验提示,B组的生存率显著低于A组( P<0.05)。年龄、病变血管数、收缩压是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OR=1.131、2.1581、.182,均P<0.05)。结论:年龄、病变血管数和收缩压是发生血运重建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且高龄患者具有更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钟幼玉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4):1593-1594,1596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5 mg组、10 mg组和20 mg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于每晚餐后顿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剂量分别为5 mg、10 mg和20 mg,疗程均为16周.16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各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但20 mg组的TC、TG、LDL-C水平降低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5 mg组中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恶化1例;10 mg组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恶化1例;20 mg组中显效24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恶化0例,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522,P<0.05).瑞舒伐他汀钙20 mg组的疗效优于10 mg组和5 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mg组、10 mg组、20 mg组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60.0%(24/40)、70.0%(28/40)和87.5%(35/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