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该院诊治的36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6个月至13岁,平均6.8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改变最敏感且具有多样性,确诊后予以积极监护,综合救治,其中治愈28例,好转4例,死亡4例。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类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疾病,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时治疗,以纠正心律失常和保护脏器功能为主,对于严重病例,早期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必要时应用心脏起搏器治疗更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肌肌层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性病变。其中,暴发性心肌炎(FM)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FM的临床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清生化学指标测定、影像学检查及心内膜心肌活检等。除常规治疗外,在某些情况下FM患儿还需要抗心律失常、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等。近年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体外膜肺、主动脉球囊反搏等)大大降低了FM的病死率。未来,FM患儿治疗中的机械辅助装置将承担重要角色,以最大限度地提高FM患儿的存活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临时起搏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抢救过程中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探索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起搏指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3例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23例患儿急性起病,进展迅速,短期内即出现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在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安装临时起搏器辅助治疗,全部存活出院,且82.6%的患儿恢复窦性心律。结论:暴发性心肌炎合并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律失常或危及生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时,及时临时起搏辅助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急救措施,有利于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刘兆龙 《浙江实用医学》2000,5(3):64-64,F003
近年来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病毒性心肌炎分为隐匿型、猝死型、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暴发型、慢性型、后遗症型等。其中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骤 ,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本文报告 2例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 1 ,患者男 ,35岁 ,因发热 4天 ,伴腹泻、咳嗽 2天 ,发作性意识丧失 2次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 :T 39 7℃ ,P 48次 /min ,R30次 /min ,BP 95 /6 0mmHg ,神志清楚 ,四肢湿凉 ,末梢紫绀 ,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双肺呼吸音清 ,两肺底部少量湿性音 ,心尖搏动在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外约0…  相似文献   

5.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科急症之一,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且表现多样,心外症状表现多见,如不及时发现、早期治疗,常在数小时至4 d内死亡[1].因此,及早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暴发性心肌炎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自1995-2004年收治的13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为大家早期认识本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儿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月~14岁,平均年龄7.6岁。患儿多以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早期延误诊断9例(45%)。16例患儿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3例同时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9例因呼吸衰竭予机械通气,3例因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反复阿斯发作于入院2 h内予以临时起搏器植入,其中1例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予临时起博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6次(连续肾脏替代+血浆置换)得以存活。20例患儿中存活12例,死亡5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临床表现及辅查结果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早期应用大剂量IVIG和糖皮质激素,必要时予以机械通气、临时心脏起搏支持以及血液净化等综合措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97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22例暴发性心肌炎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天~18岁,平均年龄8.96岁.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入院时误诊14例(63.6%).确诊后19例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11例同时予以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等治疗,其中9例痊愈,2例死亡.22例中最后13例治愈,6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缺乏特征性,早期易于误诊.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IVIG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423-1424
<正>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的严重类型,又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无特异性表现,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重症危及生命,因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造成诊断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2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男13例,女7例,年龄4个月至10岁,所有患儿均符合1999年9月昆明会议修  相似文献   

9.
10.
郭鹏 《当代医学》2011,17(20):8-8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重症暴发性心肌炎是其重症期表现,起病急骤,发病迅速,死亡率高,预后效果差.笔者通过近几年对重症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方式进行进展分析,以便发现其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梵  王晓琴  王一斌  乔莉娜  石晓青 《西部医学》2011,23(9):1729-1730,1732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治情况及转归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儿经治疗后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2例。结论临床上应注意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应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如果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对各脏器功能的保护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与小儿心肌炎相互关系,验证临床检测MMP-1的意义。方法将年龄为1~14岁临床诊断为心肌炎的患者9例与相匹配的对照组9例取血标本,测定心肌酶谱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C反应蛋白及MMP-1,并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示心肌炎患儿射血分数显著降低、左心室扩大。心肌炎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及MMP-1检测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少儿心肌炎患者来说,血液中的MMP-1水平可能与其疾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暴发型心肌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83例的资料,对其中153例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炎组)和30例暴发型心肌炎(暴发型心肌炎组)的临床特点、发病年龄、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治疗方式及转归等进行比较.结果 暴发型心肌炎组与急性心肌炎组患者平均年龄相似[(22.3±7.6)岁比(26.2±12.6)岁,P=0.105 5],有明确的前驱感染症状的患者比例[30.0%(9/30)比78.4%(120/153),x2=28.3,P<0.001]、平均潜伏时间[(3.1±2.2)d比(7.0±3.8)d,P<0.001]、平均住院时间[(12.1±6.9)d比(6.9±4.5)d,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心肌炎组的起病症状以胸闷(101/153,66.0%)、乏力(76/153,49.7%)、心慌(74/153,48.4%)为主,而暴发型心肌炎组的起病症状以胸闷(24/30,80.0%)、气急(14/30,46.7%)、乏力(13/30,43.3%)为主.暴发型心肌炎组主要并发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9/30,63.3%)、心源性休克(18/30,60.0%)、室性心律失常(16/30,53.3%)、阿斯综合征(8/30,26.7%)、急性肾衰竭(8/30,26.7%)等;其中有11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7例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7例患者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住院期间21例治愈,9例(30.0%)死亡,出院后1例植入永久起搏器,1例转变为慢性心肌炎反复住院.结论 暴发型心肌炎起病急骤,多缺少典型前驱症状或前驱感染期,潜伏时间较普通急性心肌炎短.及时有效的器械辅助治疗对暴发型心肌炎抢救和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膜氧合(ECMO)在儿童急性暴发性心肌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儿童ICU因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治疗的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生化标志物、ECMO的应用、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共4例患儿男1例,女3例;年龄1.8~9岁;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时临时心脏起搏的救治经验。方法对8例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例患儿病程短,呈暴发趋势,入院后迅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后保证了患儿的心搏出量,临床症状好转,赢得了抢救时间和机会,其中1例安置永久起搏器,1例放弃治疗,6例预后良好。结论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方法简单、起效迅速、效果稳定、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抢救暴发性心肌炎合并Ⅲ°AVB患儿生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肌炎患儿的长程心率变异(HRV)改变及其与心脏大小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心肌炎患儿(心肌炎组)和5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分别行24h心率变异分析,得出连续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0-0.4Hz),低频成分LF (0.04-0.15Hz),高频成分HF (0.15-0.4Hz)及LF/HF等指标。并空腹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得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E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LVFS)等指标。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心肌炎患儿的心率变异性与心脏大小和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炎组的SDNN、rMSSD、PNN50、HF显著降低(P均<0.05),SDANN、SDNN index、TP、LF略降低(P均>0.05);心肌炎患儿CKMB显著增高(P<0.01),cTnI和LAED明显增高(P均<0.05);心肌炎组的SDNN与LAED、LVEF呈中等相关(r=-0.52, r=0.49, P均<0.05),其余HRV指标与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无明显相关。结论心肌炎患儿的HRV普遍降低,提示自主神经系统的总体功能受损,以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为主,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强,部分HRV指标与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HRV指标是相对独立的,将HRV指标与常规测量指标结合起来能更好的指导心肌炎的诊断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林树明  李家宜 《北京医学》1994,16(4):203-205
对34例心肌炎或疑似心肌炎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进行了随诊观察,结果显示SVT复发多见于首次发作后的数月内,复发率1个月内为65%,6个月内为71%,1年内79%。频发率占53%,偶发率为35%,仅12%无复发。首次发作时间在1岁以上、心肌炎急性期及心脏扩大者频发率较高,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SVT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学文  袁海风  朱华 《广西医学》2016,(9):1245-1248
目的 探讨心肌炎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肌炎患儿40例为心肌炎组,健康体检儿童4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儿童血清MMP-9、NT-proBNP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浓度,并分析心肌炎组CK-MB、MMP-9、NT-proBNP浓度的相关性.结果 心肌炎组患儿血清MMP-9、NT-proBNP、CK-MB水平分别为(4.05±1.10) μg/L、(12.08±3.49) ng/L、(41.32±13.61) 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3±0.94) μg/L、(5.68 ±3.06) ng/L、(22.45±11.96) U/L(均P<0.05).心肌炎组患儿血清MMP-9、NT-proBNP水平与CK-MB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MMP-9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MP-9、NT-proBNP可能作为炎症标志物参与心肌炎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CK-MB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9、NT-proBNP、CK-MB可能为小儿心肌炎提供新的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9.
心肌抗体IgM测定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肌抗体IgM测定在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62例对照组病人心肌抗体,与心肌酶谱作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抗体IgM阳性率90.0%,特异性87.1%,阳性率较心肌酶谱阳性率83.3%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肌抗体IgM测定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早期辅助诊断意义,并有简便、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儿科感染性心肌炎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心肌炎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例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患儿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并进行1~3个月随访。结果:1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在心电图确诊为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后,应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