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慢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程长且难以治愈。传统上的慢性骨髓炎所致大段死骨形成并病理骨折 ,均主张采用保守治疗 ,待新生骨桥形成后 ,才做一次或多次死骨摘除术 ,该方式其病程需数月至数年之久。在这漫长的病程中 ,炎症反复发作 ,体质长期被消耗 ,给患者精神上、经济上带来难以承受的负担。在治疗上 ,国内尚征书[1] 曾用3 2 P对骨髓炎进行治疗 ,但其机理不详。而绝大多数慢性骨髓炎病例均需行手术。1 慢性炎症的控制1 1 控制慢性炎症的给药主要途径 在慢性骨髓炎的外科治疗中 ,有关抗生素的应用[2 ,3 ] ,多是根据所用药物应根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25例,用于包括外伤性骨髓炎(包括术后感染)、硬化性骨髓炎、血源性慢性骨髓炎。根据所致感染的致病菌,选择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做成抗生素缓释链珠髋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29月,平均13.5月,1例复发,余均未复发。结论: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生素缓释链珠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缓释系统具有局部抗生素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小,缓慢释放,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重要方法。载药磷酸钙骨水泥(CPC)具有药物载体和修复骨缺损的双重作用,且能诱导骨的生长并同步降解,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可靠的抗生素缓释载体材料。在彻底病灶清除的基础上用载药CPC植入骨缺损处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理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佳、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文拟就载药磷酸钙骨水泥的生物特性、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骨髓炎是指以细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骨骼引起的炎症反应。骨髓炎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骨髓炎有时也会进展为慢性骨髓炎。急性、亚急性骨髓炎一般可以通过全身抗生素治疗得以有效控制[1],而出现慢性骨髓炎患者往往存在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断端暴露,易被细菌侵袭,导致骨组织感染或局部细菌病灶残留[2]。加上此类高能量损伤对骨断端周围皮肤软组织、血管造成的创  相似文献   

5.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形成为主要特征,而不典型慢性骨髓炎,或称为低毒性慢性骨髓炎,因病程长,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1]。要想成功治疗慢性骨髓炎,首先要早期明确诊断,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单独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效果欠佳,易造成病程反复、迁延不愈,而外科清创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至关重要,彻底清创、消灭死腔、骨与软组织的缺损修复及抗生素辅助应用的治疗原则已被广泛认同[2]。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化性肌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较为困难,笔者查阅文献,仅见到王宝贵等[3]曾报道过1例右下肢巨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并发骨髓炎的病例。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化性肌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载抗生素磷酸钙与外固定架治疗长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长骨骨折术后骨髓炎患者,行固定物取出、病灶清除、植入载抗生素磷酸钙及外架固定,比较术前与术后4周血小板、血沉及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情况,观察骨髓炎治愈率、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5.26±2.53)个月,术后4周血小板、血沉及CRP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炎治愈率达91.43%。34例患者局部骨质缺损修复,修复骨容积4~24 ml,骨折愈合平均(10.26±1.33)个月。[结论]载抗生素磷酸钙可填充死腔、缓释抗感染,诱导修复骨缺损,提高骨髓炎治愈率,结合外固定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正>创伤导致的骨与关节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Gafur等[1]报道在1982~2002年骨髓炎发病率增加了2.8倍。骨与关节感染后会导致预后不良,Johnson等[2]报道开放性Ⅲ型战伤骨折均合并感染,其中37%的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4%的骨折延迟愈合患者最后面临截肢,而传统的抗生素治疗对其效果不佳。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有效克服了传统用药带来的效率不高、毒性较大等问题,因而在治疗骨髓炎、感染性骨缺损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研究抗感染活性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I期植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在获得总后卫生部军内临床试用研究许可的基础上,自2001年9月起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4例,对其中17例获得12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骨髓炎治愈后复发,1例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在术后发生骨不连外;其余14例骨髓炎均获得完全治愈,病变部位均获得确实骨修复,无骨髓炎复发。本组慢性骨髓炎总治愈率为82.4%,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I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内固定术后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2013年9月采用抗生素缓释系统局部应用治疗创伤后骨感染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6岁(15~61岁)。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20例,胫骨开放骨折继发感染4例,外伤性骨髓炎8例。解剖部位:股骨4例,胫骨16例,肱骨2例,跟骨8例,跖骨2例。左16例,右16例。手术方法:首先彻底清创病灶,然后将自行制备负载抗生素PMMA骨水泥链珠或硫酸钙人工骨置入感染灶,常规放置引流,术后48~72 h内拔除。以感染清除率、骨愈合率、愈合时间和再手术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47个月)。25例骨感染Ⅰ期痊愈,Ⅰ期感染清除率(25/32)78.1%,剩余7例中5例再手术后愈合,再手术率21.9%,Ⅱ期感染清除率(30/32)93.7%。30例骨折/骨腔愈合,2例骨折骨腔未完全愈合,愈合率93.7%。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6个月),骨腔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2~8个月)。硫酸钙人工骨吸收平均8周(4周~7个月)。[结论]清创后局部应用载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感染治愈率和骨折/骨腔愈合率高,而负载抗生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具有抗感染和骨修复作用等,是用于治疗上述骨感染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疑难问题,其局部感染会形成抑制血液循环和骨再生的局部环境,抑制或延缓骨的愈合[1].由于该病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治愈,所以患者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严重者甚至会选择截肢[2].传统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是彻底清除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及窦道,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待局部皮肤条件好转后植骨,并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式固定.但这种方法治疗周期长、创伤较大、手术次数多,容易发生严重骨缺损、骨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Ilizarov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在国内的逐渐推广,许多学者将DO技术应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尤其是伴有骨与软组织缺损或合并骨骼畸形的慢性骨髓炎,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4-7].本文就DO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机制、临床应用中的技术要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 6例慢性跟骨骨髓炎采用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空腔、直接缝合或皮瓣修复创面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5例骨髓炎均一期治愈。1例发生轻度伤口感染,经二次清创治愈。6例获随访1-2年,无骨髓炎复发者。结论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慢性跟骨骨髓炎疗效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传统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7年1月~ 2009年12月本院55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0例(A组)接受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另外25例(B组)采用灌注冲洗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及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与传统组相比,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手术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日、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伤口愈合时间、C反应蛋白变化率均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抗生素骨水泥链珠组在术后6、12、24、48 h(VSA)评分均显著优于传统组(P<0.01),术前及术后72 h(VSA)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均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术式,但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治疗出血少、恢复快、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多采用病灶清除闭合冲洗吸引法、病灶清除游离组织移植复合瓣复盖骨髓炎创面、含庆大霉素的骨水泥链珠填充[1]、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移植[2]、利福平-珊瑚羟磷灰石载体填充[3]、载药骨水泥填充等方法,但临床存在再骨折及反复发作可能。本院于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载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治疗慢性骨髓炎伴骨缺损25例,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3~65岁,平均48岁。发病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20年。其中股骨慢性骨髓炎6例,胫骨13例,髂骨1例,肱骨2例,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抗生素人工骨植入与减压引流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2010年6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7例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纳入研究,20例患儿接受抗生素人工骨治疗,17例患儿接受减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费用、术后住院时间、插管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天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结果]抗生素人工骨组的插管天数、体温恢复正常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减压引流组(P0.05),两组治疗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减压引流组白细胞外,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抗生素人工骨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人工骨治疗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与减压引流相比在不增加治疗费用的情况下,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52-1053
[目的]回顾应用骨水泥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条件选取51例患者,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治疗组和冲洗吸引组。其中骨水泥治疗组24例,在骨髓炎病灶清除后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髓腔;冲洗吸引组27例,清创后在骨髓腔内置管实施冲洗吸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骨髓炎致病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冲洗吸引组中有1例引流管堵塞提前拔除,但未发生骨髓炎复发,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骨水泥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少,与冲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较好地治疗骨髓炎,应用骨水泥填塞治疗胫骨骨髓炎住院时间更短,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6.
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治疗跟骨内固定术后骨髓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移植并持续冲洗治疗跟骨内固定术后骨髓炎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17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伴溃疡或皮肤缺损病人采用皮瓣移植一期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局部死腔部位持续冲洗的方法,同时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观察皮瓣的血运。特别注意冲洗液的配制、温度、冲洗时间和速度,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随防1~3年,皮瓣成活,骨髓炎治愈,无复发。[结论]组织移植并持续抗生素冲洗,加强护理是治疗跟骨内固定术后骨髓炎的良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肌)皮瓣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一期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患者在一期扩创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的基础上采用载抗生素人工骨植骨抗感染、切取腓动动脉穿支(肌)皮瓣覆盖创面的方式修复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皮瓣均成活,外观形态良好。骨髓炎无复发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畸形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6~9.8个月。结论腓动脉穿支(肌)皮瓣联合载抗生素人工骨一期治疗跟骨创伤性慢性骨髓炎是治疗创伤性慢性骨髓炎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骨不连临床上并不少见,其特征是骨不连的断端存在骨性感染。此类疾病大部分由创伤所致的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造成,经过反复多次手术均未愈合;少部分由闭合性骨折术后感染引起;此外如慢性骨髓炎等继发骨折也可以引起[1]。由于伤口长期不愈合,严重者导致肢体废用、甚至截肢[2-4]。因此,对骨科医生而言,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仍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仍存在争议,随着局部抗生素治疗、Ilizarov骨延长技术与显微外科技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的应用,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术中彻底清创、消除感染,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性骨不连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本文主要就目前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 ,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 ,易并发慢性窦道 ,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 ,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 ,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医师们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近来 ,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较多新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慢性骨髓炎的病灶清除彻底病灶清除是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1] 。通常认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是由于慢性窦道形成 ,局部软组织纤维瘢痕化、缺血 ,死骨、死腔形成 ,骨质反复炎性增生 ,骨痂缺血硬化 ,髓腔封闭 ,使身体免疫力及抗菌药物难以到达局部 ,为致病菌潜伏和繁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2l例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3-12个月,平均8个月.将病灶部位彻底清刨,填入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结果]21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8~54个月,平均25.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带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足治疗MRSA感染的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