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2009年1598例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351例为观察组;单纯慢性乙肝患者124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HBV-DNA。并对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肝活检分析肝脏炎症程度和肝脏脂肪变分级相关性。结果 (1)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并单纯慢性乙肝组比较,血清BMI、TG、FBG、TC、HOMA-IR、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FINS、AST、ALT,HBV-DNA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中HBeAg阳性136例(38.75%),对照组中HbeAg阳性495例(39.7%),两组HBeAg阳性率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肝脏炎症程度和肝脏脂肪变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肝病毒与脂肪变无关,但肝脏炎症程度和肝脏脂肪变分级存在相关性,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酒精性肝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探讨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酒精性肝损害不同病理改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超声检查、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各项生化指征证实符合酒精性肝病诊断条件,临床除外其它肝病及显性心脏病者为研究对象。设A、B两组,A组为病变组,依据病变程度将其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B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分别检测病变组肝动脉、门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流速(Vmea)、血流量、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并与正常组对照。综合分析肝脏流入道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酒精性肝病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A、B两组入肝血管血流参数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间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I、PI与之呈正相关。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与酒精性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动态检测肝脏流入道血流参数变化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曲灵双葛汤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影像学变化。方法:选择酒精性脂肪肝30例,服用曲灵双葛汤150ml/次,2次/d,90d为一疗程。观察肝脏各段区形态、大小、肝实质表面光整度、肝内结构及血管走向,测量门静脉(PV)和肝动脉(PHA)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血管直径(D)、肝动脉流量(HABF)、门静脉流量(PVBF)、总肝流量(TLBF)、多普勒灌注指数(DPI),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结果:治疗后肝脏各径线逐渐恢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PV内径明显恢复,血流速度加快,P<0.01。PHA内径降低,血流速度随之也逐渐减慢(P<0.01)。结论:曲灵双葛汤可有效改善病变肝脏的形态及大小,尤其改善肝脏血流速度,恢复肝动脉和门静脉内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叶琪  俸东升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60-136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肝脏超分级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后分为三组:A组54例为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B组46例伴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C组52例伴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分别测定平均颈动脉IMT、HOMA-IR、HbA1c、血脂、体重指数(BMI),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相比,NAFL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更明显(各组P<0.05),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与NAFLD的分级增加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增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加,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探讨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肝病患者96例,将其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组24例,酒精性脂肪肝组10例,肝炎后肝硬化组37例和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另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A125的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酒精性肝硬化组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A125异常的病例数及百分数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脂肪肝组CA125水平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健康对照组,酒精性肝硬化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间CA125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CA125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随着肝脏病变的加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早期酒精性脂肪肝时CA125已呈现升高趋势,CA125在酒精性肝病诊治及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床边检测67例经临床诊断HIE患儿(观察组)和24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出生后24h内的脑实质回声改变,测量双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artery,MCA)血流动力学,HIE患儿按照临床表现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组,并对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二维超声显示观察组中67例患儿脑实质回声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基底节回声增强、结构模糊,脑室变窄或消失等表现;彩色多普勒显示患儿MCA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观察组MCA的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CA的PSV及EDV测值均增加,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各组之间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评价新生儿HIE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在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住院NAFLD患者共90例,根据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30例;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各组门静脉最大速度(PPVV)及平均速度(MPVV)、肝动脉阻力指数(HARI)、肝中静脉脉冲多普勒频谱特征。结果各组肝中静脉脉冲波形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42,P<0.01)。对照组PPVV为(21.8±2.6)cm/s,轻度组为(19.6±2.4)cm/s,中度组为(17.6±2.2)cm/s,重度组为(15.8±2.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2,P<0.05);4组对象MPVV分别为(20.4±1.5)cm/s、(16.6±2.4)cm/s、(16.2±2.9)cm/s、(13.7±0.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28,P<0.05);HARI分别为(0.79±0.03)、(0.77±0.04)、(0.73±0.03)、(0.7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0,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NAFLD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反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其进程,经济安全,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TG、TC、HDL-c、LDL-c、ALT、AST、GGT、AL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CⅣ、LN)检测,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和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和GGT明显升高(P<0.01),ALP升高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PCⅢ、HA、CⅣ和LN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重度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的重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病理变化、临床特征与血脂改变的关系。方法共有45例患者的肝脏病理学标本,对其进行脂肪变分级、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研究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B超、血脂、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病理标本,按脂肪变分级:12例为F0,设为对照组;19例为F1,即轻度脂肪肝组;13例为F2,即中度脂肪肝组;1例为F3,即重度脂肪肝。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脂肪变程度与总胆固醇(TC)(r=0.484,P=0.004)、甘油三酯(TG)(r=0.388,P=0.02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r=0.476,P=0.005)、载脂蛋白B(ApoB)(r=0.515,P=0.003)呈正相关。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对照组与脂肪肝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轻度与中度脂肪肝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脏B超未见异常的患者也可能有脂肪肝;血脂中ApoB与NAFLD相关性高,可作为常规检测指标;N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变程度与炎症及纤维化并非平行进展;病理学检查在NAFLD的诊断中的地位无可取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患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0例经临床、实验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检查,测量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检测ET-1和NO浓度,分析血管活性物质与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肝纤维化初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在S3、S4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尤其以脾静脉血流量增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血清NO、ET-1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以ET-1/NO比值增加更为明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无创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NO、ET-1含量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05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根据超声诊断标准,将脂肪肝分为轻、中、重度3组,其中轻度组64人,中度组35人,重度组6人,并采用氯化酶法检测患者的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12个月后复查超声及血脂指标,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干预后,轻度组中有40人消除脂肪肝(P<0.01);中度组中有28人转变成轻度脂肪肝,有3人消除脂肪肝(P<0.01);重度脂肪肝中有3人转变成中度脂肪肝(P<0.05);干预后TG 、TC、 LDL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提高脂肪肝的逆转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与体层摄影(CT)评估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中重度组(METAVIR F3+F4期,n=31)、轻度组(METAVIR F1+F2期,n=38)、对照组(METAVIR F0期,n=37),比较三组患者彩超、CT下相关参数水平差异。结果中重度组彩超下脾长径、脾厚度、胆囊壁厚度及CT下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均明显大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肝尾叶体积则明显小于轻度组与对照组(P<0.05);彩超下血小板计数(PLT)/脾长径、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脾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及CT下肝右叶体积、门静脉灌注量、肝血容量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彩超下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径及CT下肝脏灌注指数比较显示,中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P<0.05);中重度组与轻度组CT下肝动脉灌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超和CT可通过测量慢性肝病患者脏器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对其肝纤维化情况进行快速无创性量化评估,有利于改善其诊疗体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脾CT值比值与扩散加权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我院影像科检查的患者80例,所有的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包括正常对照组(n=20)、轻度脂肪肝组(n=20)、中度脂肪肝组(n=20)及重度脂肪肝组(n=20)。通过分析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及比较四组样本的ADC值间的差异来评估ADC值对脂肪肝患者的严重程度分级的可行性。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肝脾的CT值比值与ADC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54,P0.05);肝实质的平均A D C值:正常肝实质(1.451±0.123)×10~(-3)mm~2/sec,轻度脂肪肝(1.341±0.014)×10~(-3)mm~2/sec,中度脂肪肝(1.206±0.007)×10~(-3)mm~2/sec,重度脂肪肝(1.040±0.017)×10~(-3)mm~2/sec,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脾CT值比值与ADC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ADC值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分级诊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Chemerin与氧化应激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分为并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A组)65例,未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B组)83例,同时选择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C组).分别检测肝功能及Chemerin及氧化应激状态.结果 A组ALT、AST及Chemerin较C组均存在显著性升高(P<0.05),Chemerin较B组显著升高(P<0.05).B组Chemerin较C组有显著升高(P<0.05).A组MDA、SOD、GSH较B、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组MDA、SOD较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与MDA、SOD、GSH未见显著相关性(P>0.05).Chemerin与MDA显著正相关(P<0.05),与SOD、GSH均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氧化应激状态及Chemerin评估在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脂代谢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有助于监测肝脏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25例(观察组)和肝血管瘤患者34例(对照组)资料。两组患者均接受肝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肿块直径、形态、回声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信号,同时观察肝固有动脉及门静脉血流情况,比较观察指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可见65个肝脏肿块,二维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占位效应;对照组34例患者可见89个肝脏肿块,二维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内部回声均匀,一般无占位效应;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6、9.01、5.20、81.69,P<0.05或P<0.01)。观察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而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不丰富。观察组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峰值流速、最小流速[(98.75±18.64)em/s、(31.05±9.97)cm/s、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9.89±17.58)em/s、(25.69±7.54)e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2.36,P<0.05或P<0.01),门静脉血流流速[(11.98±3.78)cm/s]低于对照组[(14.43+4.1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有效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双歧杆菌(BL)、肠系膜明串珠菌(LM)和鼠李糖乳杆菌(LR)对小鼠血清抗氧化活性的促进作用及对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及LR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BL干预组、LM干预组、LR干预组小鼠每日饲以高脂饲料,连续15周,并同时分别予以生理盐水或BL、LM、LR灌胃,连续15周,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并观察细胞脂肪变性。结果对照组小鼠无肝脂肪变性8只(80%),轻度脂肪变性2只(20%);模型组小鼠呈现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分别为4只(40%)、6只(60%);BL干预组中、重度脂肪变性分别为5只(50%)、4只(40%),LM干预组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均为4只(分别占4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R干预组小鼠以轻度肝脂肪变性为主,共8只(8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与LM干预组小鼠比较SOD和GSH-Px活性、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小鼠SOD和GSH-Px活性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较BL干预组、LM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除总胆固醇(TC)外,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小鼠肝功能指标及肝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R干预组小鼠除TC外,TG、ALT、AST和肝指数均较BL干预组和LM干预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LR对小鼠血清的抗氧化活性有加强作用,显著抑制了小鼠肝细胞脂肪肝变性。  相似文献   

17.
赵开飞  利峰  石荣书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6-1128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PSE)在术前、术后肝动脉、脾动脉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PSE对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效果。方法 4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接受PSE治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于PSE术前及术后检测肝动脉、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动脉血管阻力。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术前、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较术前增加,脾动脉、脾静脉及门静脉血管内径及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术前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E术后肝动脉血流量增加,脾动脉、脾静脉血流量减少,可缓解脾循环高动力状态,间接降低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8.
王壮  顾世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99-100,F0003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测量肝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内径及各径线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代偿期6例,失代偿期32例,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肝硬化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速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定量诊断技术测定肝脏超声声强在弥漫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脂肪肝轻重程度与生化指标值之间的关系。方法 120例(不同程度)弥漫性脂肪肝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根据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检查计算的脂肪分数值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应用超声定量诊断技术测定右肝及左肝二维图像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回声强度(echo intensity,EI)值,收集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r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值,分析各定量指标与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右肝近场、右肝中场、右肝后场和左肝EI值、ALT、AST值在正常组、轻、中、重度脂肪肝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肝分度与右肝近场、右肝中场、右肝和左肝EI值及ALT、AST、FBG均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采用超声定量诊断技术测定肝脏的EI值能够直接反映脂肪肝病变程度,可为临床分级诊断提供量化的客观信息。  相似文献   

20.
裘品丹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116-1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3月我院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症的80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30例,C级23例,测量门静脉(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平均血流速度(cm/s)和血流量(ml/min)。结果不同肝功能级别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管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量明显增加(P〈0.01)。不同肝功能级别组间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血管内径增大及血流速度减慢也有显著改变(P〈0.05),但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多能动态反映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改变是评价肝功能、肝硬化病变程度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