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对于复查血糖与 C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用诺和灵30 R早晚餐前30分钟注射,观察组用诺和锐3餐前加甘精胰岛素晚上注射强化治疗。结果:治疗后经过复查,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与中餐后2小时血糖值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C-P值都明显提高,同时C-P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能有效降低血糖,其作用的发挥与提高C-肽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黄少妙 《海南医学》2014,(23):3515-3517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内科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就诊的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于患者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R加睡前注射诺和灵N),观察组则采用丹纳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胰岛素的峰值(AIR)、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抵抗(Homa IR)、空腹血糖(GLU)和餐后2 h血糖水平(2 h P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IR、Homaβ明显升高,分别为(22 859.62±12 186.79)μU/L和(57.13±5.79)μU/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者GLU和2 h PG分别为(12.62±4.79)mmol/L和(20.47±4.63)mmol/L,治疗后则分别降为(5.74±0.58)mmol/L和(9.27±1.83)mmol/L,而观察组治疗前的GLU和2h PG分别为(12.57±4.87)mmol/L和(20.39±4.34)mmol/L,治疗后则分别降为(5.82±0.65)mmol/L和(9.23±1.79)mmol/L,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GLU和2 h PG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能够明显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并且很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07~2008年4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进行2周持续性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FINS、Homa-β均明显升高,FPG、Homa-IR均明显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明显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向东  陈文实  张翼 《安徽医学》2008,29(5):601-602
目的采用胰岛素泵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方法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以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CSII治疗后血糖、HbAle均明显下降、C肽呈双峰状态,第一高峰出现在餐后30min,第二高峰出现在餐后2h,且第一高峰值高于第二高峰,HOMA—IR,IA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迅速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恢复胰岛素早期及晚期分泌高峰,减轻p细胞的负担并促进其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收治的80例初诊T2DM患者(T2DM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测定两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C肽(fasting C-peptide,FCP)、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血清IL-22水平,同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islet beta cell function index,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T2DM组给予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14天,血糖达标后复测FBG、FCP及血清IL-22水平。结果 治疗前,T2DM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泵强化治疗14天后血清IL-2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22水平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FCP、FIN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初诊T2DM患者血清IL-22水平显著降低,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可明显升高。血清IL-22水平可能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2周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1年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变化。[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经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强化治疗2~4周后,继之分别以胰岛素、口服降糖药(OHA)、单纯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观察1年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别。[结果]CSII治疗2周期间胰岛素用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1年的FPG、2hPBG、HbA1c、FCP、2hCP、HOMA-β、HOMA-IR平均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转归为:18例(56.25%)仅予生活方式干预;14例(43.75%)予OHA,无1例应用胰岛素。[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应用短期CSII治疗,1年后不需再用胰岛素治疗,且多数患者不需应用任何降糖药物,仍可获得满意血糖控制,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血糖浓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PG(空腹血糖浓度)分为A、B两组,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90名作为C组,分析三组受试者用餐后不同时间段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结果:C组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在餐后1h达到峰值,餐后3h开始回归正常值;A组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2h达到峰值;B组胰岛素水平峰值出现在餐后2h;A组、B组的C肽水平的峰值均出现在餐后2h.结论:化学发光免疫法可以准确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C肽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引起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前、后血清C肽的变化,以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39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C肽水平。结果:本组患者139例,行胰岛素泵治疗后,血清C肽值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与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差异,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CSII和MSII治疗。观察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多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及胰岛素的用量。结果两组经过强化治疗,血糖均能达到目标值,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胰岛素用量减少(P<0.05),血糖平稳且低血糖发生较少。CSII治疗明显优于MSII治疗,更易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和安全地改善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葡萄糖耐量亦逐渐减低,血糖逐步增高,葡萄糖毒性愈加严重,直至β细胞功能衰竭,血糖难以控制,最后不可避免地出现并发症。1997年,以色列医生Hasan对13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结果有5例患者治疗后仅饮食控制达到至少2年的血糖良好控制,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假设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通过消除葡萄糖毒性,改善β细胞功能,从而实现血糖的良好控制。方法我们通过对接受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相关指标、β细胞分泌功能变化的观察,并随访其对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以此来加以验证。共40例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27人,女13人,年龄(48.05±11.55)岁,BMI26.60±3.17,FPG(14.58±5.73)mmol/L,2hPG(19.92±8.53)mmol/L,HbA1C(10.54±2.17)%,住院后即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部分患者选用胰岛素类似物Aspart)输注7—10d,部分病人14d,血糖控制稳定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停泵后加用二甲双胍、拜糖平,如血糖仍高,再加用磺脲类降糖药。血糖平稳后出院随访观察。结果6个月后,平均观察时间为(16.72±7.75)个月,患者FPG、2hPG、HbA1C均有明显改善,空腹C肽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大部分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不服或服用少量降糖药血糖即可获得长期满意控制。  相似文献   

13.
1 目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 ,胰岛 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 ,葡萄糖耐量逐渐减低。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而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缺失是 2型糖尿病最早期可检测到的缺陷 ,而且与从正常糖耐量向糖耐量低从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的转归有关。一些研究发现 ,通过治疗 (包括饮食、药物 )并不能使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有显著改善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在一些新诊断重症 2型糖尿病患者中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不服用降糖药就可获得血糖长期良好的控制。2 对象以 2 0 0 1年 4月 1…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8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患者388例,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280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执行饮食及运动方案.另外,观察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根据血糖调节胰岛素剂量,可联用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持续2周~3个月,根据病情停药或者改为口服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连续观察3个月~1年,定期检测体质指数(BMI)、血糖[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空腹C肽及餐后C肽)水平.对临床缓解病例追踪1~10年.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34例(31.5%)脱离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治疗,仅需饮食与运动控制(时间长者已达12年);46例(42.6%)改用口服降糖药,其中30例(27.8%)仅用1种非胰岛素促泌剂,16例(14.8%)需联用2种或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28例(25.9%)继续用胰岛素治疗,其中16例(57.1%)胰岛素日用量<30 U,12例(42.9%)日用量≥30 U.对照组18例(6.4%)仅需饮食与运动控制;180例(64.3%)需用口服降糖药;82例(29.3%)使用胰岛素.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新诊断T2DM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逆转部分T2DM病程,使部分患者至少短期内脱离药物治疗,并对病情转归产生持续有益的影响,效果优于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中山市陈星海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MSII)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经数据分析,试验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快速、安全地控制患者血糖浓度,降低低血糖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 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8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降糖,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参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参照组,胰岛素使用量少于参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法效果显著,对于后期治疗有明显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来的研究显示长期高血糖不仅与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造成胰岛B细胞的功能缺陷和细胞凋亡,此即“葡萄糖毒性”作用。近来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9.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DM)发病的中心环节,前者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后者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我们对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检测与胰岛素应用的关系及C肽水平与各项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标准的馒头餐试验及同步C肽释放试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根据患者当前的血糖及C肽水平,调整降糖方案,最终选用符合研究标准的122例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停用胰岛素治疗组,并监测治疗1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2 hBG)水平。结果:①胰岛素治疗组C肽曲线下面积(C-PAUC)均低于停用胰岛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极矩相关分析示,C-PAUC与年龄、病程、各时点C肽水平、各时点CP/BG的比值呈正相关,与各时点BG、HbA1C、血糖曲线下面积(GAUC)呈负相关。③两组患者降糖方案调整后FBG、2hBG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血糖水平升高,C肽水平逐渐降低,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胰岛功能适时选择开始或停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