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乙酸灼伤后心肌酶与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小面积氯乙酸灼伤死亡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灼伤面积在4%~6%的病人及动物进行心肌酶测定,并进行动物的心肌电镜检查。结果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心肌酶活力均有升高,其中1例升高显著而死亡;同期测定小面积烧(烫)伤及酸碱灼伤的心肌酶均无升高;大鼠对比实验与临床结果相符,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发现心肌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证实小面积氯乙酸灼伤可造成心肌损害。临床治疗于伤后除立即彻底冲洗创面外,还应加强心肌营养,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2.
氯乙酸用途广泛,近几年生产量迅速增加,小面积灼伤时有发生,并常伴有心肌酶改变。临床资料:1995年3月~1996年2月间我们治疗8例小面积(≤4%)氯乙酸灼伤病人,发现均有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8~12d后恢复正常(表1)。其中7例是在伤后半小时内收入院,并立即用清水对创面进行反复彻底冲洗,直至创面用石蕊试纸测定pH值达中性。同时卧床休息,静脉滴注葡萄糖、能量合剂、维生素C等,均治愈。治疗期间心电监护未出现异常心电图。1例伤后因未在意而未处置,10h后因呕吐、烦躁、神志不清住院。体检:T36.8℃,P98次/min,R24次/min,BP12/8k…  相似文献   

3.
124例心肌损害病因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检查及治疗提供思路。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住院的124例心肌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心肌损害与病原体种类、年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及发热的关系。结果手足口病共658例,心肌损害57例(占8.66%);支原体肺炎64例,心肌损害5例(占7.81%);疱疹性咽峡炎共55例,心肌损害3例(占5.45%);呼吸道病毒感染共1001例,心肌损害32例(占3.20%);其它肠道病毒感染350例,心肌损害18例占(5.14%)。呼吸道细菌感染共321例,心肌损害7例占(2.18%);肠道细菌感染共52例,心肌损害2例占(3.85%)。低于1岁婴儿心肌损害高于其它组(χ2值分别为5.17、33.09,均P<0.01);病程>6天心肌损害检出率高,占(9.60%);心肌损害与病情轻重无显著性差异(χ2=0.08,P>0.05);发热患儿心肌损害发病率(占6.76%)较未发热患儿心肌损害发病率(3.62%)高,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2.54,P<0.01)。结论手足口病、支原体感染的心肌损害发病率较高,年幼儿、病程长、发热患儿易合并心肌损害,应进行心肌酶谱检查以便及时治疗,病情轻重与心肌损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在小儿肺炎伴心肌损害中的意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及心肌酶改变在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肌损害中的关系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期CTnT和心肌酶进行检测,且对部分患儿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测观察。【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中有44例(70.96%)心肌酶谱异常;8例(12.90%)CTnT异常均为重症肺炎患儿;在44例心肌酶异常患儿中15例有心电图异常,5例心脏超声异常,心脏损害与不同病原体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多见。【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急性期心肌损害十分常见,心肌酶改变是早期诊断肺炎合并心肌损害较敏感的指标,结合CTnT、心电图、心脏超声及病原学检测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爱顺 《现代保健》2011,(5):167-168
目的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2月~2007年3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血管症状不明显。心肌酶谱:CK—MB增高15例(35.7%),CK增高12例(28.6%),肌钙蛋白阳性率8例(19.1%),正常7例(16.7%)。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6例(38.1%),窦性心动过缓6例(14.3%),心律不齐11例(26.2%),T波低平或倒置4例(9.5%),ST段改变5例(12.0%)。结论腮腺炎时常合并心肌损害,心血管症状不明显时,也应常规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谱,以便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与心肌损害患儿发病中的作用,以明确VMC与心肌损害的区别。【方法】120例心肌酶增高患儿分为3组,50例VMC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及30例灭鼠药中毒并心肌损害患儿,采集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ACA含量。同时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及心肌酶。【结果】VMC组ACA阳性率显著高于心肌损害组(P〈0.01),心肌损害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CA阳性患儿CTnⅠ平均值显著高于ACA阴性患儿(P〈0.05);VMC组ACA升高者,各项心肌酶异常百分数均增高(P〈0.05)。【结论】ACA参与VMC的发病,VMC与单纯心肌损害有实质性区别;检测ACA含量有助于VMC与心肌损害的诊断、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16例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行心肌酶谱,血生化,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为96.6%(112/116),主要为心肌酶谱异常,多有2项及2项以上心肌酶异常,其中CK—MB、AST均较敏感,但恢复很快。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与患儿年龄、性别、吐泻程度、脱水、酸中毒、发热、发热程度及有无呼吸道感染均无关系。【结论】轮状病毒肠炎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很高,但多为潜伏型或亚临床型心肌损害,主要是心肌酶异常,其发生与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8.
心肌酶检测评价急性呼吸道感染并心肌损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ARI并心肌损害患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和ECG的动态改变。以探讨早日确诊ARI并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方法:对117例ARI疑似或确诊心肌损害的损害的患儿和60例健康同龄儿童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其同工酶谱和ECG。结果:两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定量测定结果比较:CK-MB、LDH-1、AST明显升高,(P<0.001)。两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率比较;ARI组CK-MB、LDH-1、AST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01)。两组ECG异常率比较,ARI组ECG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1),ARI组ECG改变与心肌酶及其同工酶改变的比较,心电图严重异常者,CK-MB、LDH-1、AST增高明显,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I组中ECG异常与正常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异常率比较:CK-MB、LDH-1和AST的异常率在ECG异常者与ECG正常者中比较,P均<0.01。结论:心肌酶CK-MB、LDH-1、AST是判断,ARI并心肌损害的重要依据。CK-MB、是确定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增高的幅度及ECG改变的严重程度与心肌损害有关联;ECG改变的严重程度及CK-MB、LDH-1、AST的增高幅度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发生率为16.1%(46/286),其中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42例(91.30%),心电图异常11例(26.19%),心肌酶学均有异常,且激酸肌酶同功酶的异常率为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致心肌损害较为常见,心肌酶学的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敏感指标 ,以求早期诊断。方法 用血清心肌酶谱及多导心电记录仪和超声诊断仪等 ,对初生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进行有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重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均升高 ,心电图异常率 77 8% ,超声心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 ;轻度窒息组的血清心肌酶谱α -HBD升高 1 0 0 % ,CK升高82 6 % ,LDH升高 73 9% ,AST升高 65 2 % ,心电图检查均无异常 ,超声心动图检查 42 9%异常 ;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 缺氧和酸中毒是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直接原因 ;心肌酶谱变化的敏感性高 ,可用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手术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探讨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组。入院24h、3d、7d和15d测定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查。结果重度颅脑损伤后24h内血清心肌酶急剧升高,3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5d基本恢复正常;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4h 76.09%、3 d 90.24%、7d 41.38%和15d 26.92%,其发生率在外伤后3d最高,心电图异常主要类型依次是心率变异、ST—T改变、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手术组7d和15d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非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普遍存在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心肌酶急剧升高和不同类型的心电图异常;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其所并发的心肌损伤,对脑心综合征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同时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CK、CK-MB),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肌钙蛋白(cTn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越高损害越明显,而且与早产因素相关。检测心肌酶谱(CK、CK-MB)及肌钙蛋白(cTnI)能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和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肌损害情况,探讨心肌酶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综合机理的认识,从而提高急性脑出血疾病的抢救治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测定10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肌酶谱,按心肌酶谱正常、轻度异常、显著异常分别计算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多数急性脑出血患者有心肌损害,而且损害的程度与死亡率有关。结论 除脑水肿外,心肌损害是急性脑出血不可忽视的重要表现,在进行急性脑出血的抢救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强调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特别要注意保护心脏,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乙酸皮肤灼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 对10例氯乙酸皮肤灼伤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10例患者接触氯乙酸后皮肤均出现1%~2%浅Ⅱ度灼伤,表现为红肿、刺痛、脱屑、水疱,并呈进行性发展;其中4例同时伴有尿常规及血清酶异常;经局部和全身治疗,住院1周基本痊愈出院.结论 氯乙酸皮肤灼伤呈进行性损害,可通过皮肤吸收引起全身多器官损害,且中毒程度与灼伤面积及深度有关;创面的早期正确处理是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心肌酶学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20例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对照组286例)及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134例),进行心肌酶、心肌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检测,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32%)患者血清cTn-I、CK在病后4-48 h、3 d、7 d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CK-MB在病后2-48 h、3 d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1 d内患者平均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发病3-14 d患者平均NIHSS评分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脑卒中合并心肌酶升高组神经损害程度重,病情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差。结论: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心肌酶、肌钙蛋白异常者,检测值越高,说明病情严重,预后不良;在救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给予及时治疗,以降低卒中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习服动物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军用固体运动饮料对热习服动物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旨在为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日本大耳白兔在热应激和热习服时的心肌酶谱等指标及胃饲饮料时的变化。结果:(1)热习且动物心肌有明显损伤,心肌酶谱且明显升高,并伴有血钾升高、血钙及血糖降低;(20饮料热习服组心肌酶谱与对照组接近,而血钙及血钾异常程度较轻;(3)饮料热习服组动物基础体温明显低于未服饮料组;(4)饮料热习服组受热时体温升高幅度低于  相似文献   

17.
展晓玲  黄铁喆 《现代医院》2011,11(12):56-5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对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住院24 h内、住院1 w、部分住院后2 w血清心肌酶AST、LDH、CK、CK-MB等的测定,同时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升高者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心肌酶明显升高者39例,占研究总数的65%,1 w后复查心肌酶28例降至正常,11例明显下降,2 w后复查基本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行心脏超声检查者亦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测定可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情况,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酶升高及心肌损害多呈一过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硫化氢中毒致心肌损害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硫化氢中毒致心肌损害3例报告包头钢铁公司医院(014010)张建国1992年4月4日包头郊区某造纸厂发生一起3人急性硫化氢中毒均出现心肌损害,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的事故。现场为深4米,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纸浆发酵池,基本密闭,仅有一约1平方米的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37例作为高胆红素组,同时选择50例同期出生的足月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TBIL)、心肌酶谱( 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 cTnI)、心电图QT离散度( QT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胆红素新生儿心肌酶及cTnI均显著升高,QTd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066(CK)、13.028(CKMB)、22.150(HBDH)、39.554(LDH)、4.317(cTnI)、4.423(QTd),均P<0.05);与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相比,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心肌酶及cTnI均显著升高,QTd 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29.736(CK)、18.352(CKMB)、35.142(HBDH)、31.351(LDH)、4.517(cTnI)、6.353(QTd),均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新生儿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程度与胆红素水平有关。心肌酶谱(CK、CK-MB、LDH、HBDH)、cTnI及QTd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氯乙酸灼伤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张克川谭永祥逯新忠王宗善刘风彬郭子军田宝祥朴顺姬王玉霞我们对氯乙酸灼伤鼠的脑组织进行了光镜和电镜检查,并加以初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体重为200g左右的健康大白鼠(购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室)20只,随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