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放疗是弥漫性头皮癌的主要治疗手段[1],但因其靶区位置表浅、包绕脑并紧邻视路,计划设计困难[2]。电子线和光子线混合照射虽有助于减低脑受量,但靶区覆盖较差[3-4]。虽然IMRT可改善剂量分布,但可能导致OAR受量高[5-6];而VMAT在获得良好剂量分布同时还缩短了治疗时间[7]。因此笔者通过与常规3DCRT和IMRT对比,探讨VMAT应用于头皮癌放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es,HME),又叫骨干续连症、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等,是一种以长骨干骺端出现多个良性软骨帽肿瘤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目前认为HME主要是由于ETX1和EXT2基因发生突变引起[2]。本病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畸形的进一步加重[3]。受限于当前治疗的手段,本病部分患者需要且仅能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恶性蝾螈瘤(malignant triton tumors,MTTs)是属于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s,MPNSTs)的一种特殊亚型,占所有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5%[1],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0.001%[2],但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复发率高[3]。研究认为,超过半数的恶性蝾螈瘤的发生通常与1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1,NF-1)有关[1]。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无NF-1病史的下肢MTTs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s,PNS)是由免疫介导的一组与肿瘤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功能统紊乱通常先与癌症确诊数月甚至数年[1]。PNS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平均每334例肿瘤患者中就有1例PNS[2-4]。在神经系统典型的PNS中最常见的是副肿瘤性小脑变性(paraneoplastic cerebellar degeneration,PCD)、感觉神经病和边缘脑炎[5]。PCD是一种罕见的非转移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与任何癌症相关,最常见的是妇科肿瘤、小细胞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6]。临床上特异性抗体和肿瘤的检出有利于疾病的诊断,某些抗体的检出也暗示了肿瘤所在的位置,如有小脑症状的妇女血清中抗Yo抗体的存在被认为是患有PCD和妇科肿瘤(通常是卵巢癌)的确凿证据[1]。  相似文献   

5.
同期放化疗是目前部分腹盆腔肿瘤的标准治疗,比如大肿块宫颈癌[1]、Ⅱ期和Ⅲ期直肠癌[2]、肛管癌[3-4]、局部晚期胃癌[5-6]。但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急性血液毒性(hematologic toxicity,HT)也显著增加[7-9],并进而增加了感染、输血、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机会和延长住院时间。更主要的是,严重的骨髓(bone marrow,BM)抑制还会延迟或中断化疗和放疗的实施[7-9],有可能降低疗效。此外,局部晚期患者的疗效仍不乐观,可能需要加强治疗强度。因此,如果能降低血液毒性,可能会使患者接受更强的同期放化疗,以期进一步改善疗效。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剂量方面相对于常规放疗具有绝对优势[10,11]。既往研究显示盆腔肿瘤接受IMRT时,骨盆BM和腰骶椎BM接受10、20 Gy照射体积(V10、V20)与发生急性HT明显相关[3,12-14]。因此,减少BM受量体积可减少HT发生和严重程度。因此,运用IMRT剂量学优势,定量研究BM保护IMRT(BM-sparing IMRT,BMS-IMRT)以减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1]。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保肛率、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2]。MRI是目前直肠癌术前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手段,DWMRI是功能学成像技术之一,可间接反映物质微观水平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常规MR序列结合DWMRI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3]。  相似文献   

7.
<正>0 引言浆细胞肿瘤可分为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髓及其他全身)、孤立性骨髓瘤(骨浆细胞瘤)、髓外(软组织)浆细胞瘤和浆母细胞肉瘤[1]。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一种罕见的不累及骨髓的软组织浆细胞瘤,约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3%~5%,以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多见,约占80%~90%,且多见于鼻腔、鼻窦及口鼻咽部[2]。该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病毒发病机制和慢性刺激被认为是主要因素[3]。  相似文献   

8.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负性失衡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临床表现为骨骼疼痛和骨折[1]。骨量的动态平衡主要是由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成骨细胞(osteoblast,OB)、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调控[2]。其中OC是机体内惟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多核巨细胞,OB和OC则在骨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因此,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患者首选根治性放疗,部分患者还需术前或术后放疗,然后导致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放射抵抗[1],因此提高放射敏感性是目前宫颈癌放疗研究重点。miRNA是一类小的长度约20~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在生物转化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2]。miRNA作用广泛,不仅参与细胞分化增殖和细胞凋亡,有防御病毒的功能,还可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3]。发现miR-124在多形性胶质瘤[4]、口腔鳞状细胞癌[5]、乳腺癌、宫颈癌[6]等中表达下降,扮演着癌基因的角色。目前研究表明miR-124过表达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7-8],但miR-124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尚罕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以宫颈癌HeLa细胞为对象,研究miR-124过表达能否增强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及其作用机制,为以miR-124为靶点联合放疗的宫颈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HERG1也被称为KCNH2或KvlLl,是快速延迟整流的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1],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ERG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2-6],对肿瘤细胞增殖、调亡、分化及侵袭密切相关,而在相应正常细胞中不表达[4-7]。miR-96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靶基因HERG1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过表达miR-96的胰腺癌细胞PANC-1增殖能力、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都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8]。本研究以PANC-1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miR-96对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以期为胰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头颈部肿瘤是目前世界上第6位常见肿瘤,也是第8位引起死亡的常见肿瘤[1],其中约85%头颈部肿瘤为鳞癌[2]。国外研究表明HPV阳性头颈部鳞癌患者预后更好,HPV阳性患者放疗后的生存率明显好于阴性患者[3]。鉴于国内研究报道少见,故开展此项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0引言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最新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2020年肺癌新发病例数为2 206 771例,占所有癌种新发病例数的11.4%;肺癌死亡病例数为1796144例,占所有癌种死亡人数的18%[1]。在肺癌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肺栓塞和肺间质病变较为常见且预后欠佳[2]。肺间质病变是一组累及肺间质、肺泡、支气管为主的肺弥漫性疾病,是由不同种类疾病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3],临床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障碍、低氧血症,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性表现[4];而急性肺栓塞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远端动脉闭塞导致肺实质缺血、出血和坏死的一种临床急性病症,最终可引起急性右心室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5]。  相似文献   

13.
<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1]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肿瘤药物,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抗体、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 1,PD-1)抗体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1,PD-L1)抗体这几种制剂。随着ICI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累及皮肤、内分泌、肝脏等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ffects,irAEs)[2-3]被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发病率低,发病率不足1/10万,是临床上罕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原发性心脏血管肉瘤(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PCAS)是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约占1/3,最常见于右心房[1]。因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导致难以早发现、诊断及治疗,但恶性程度较高、进展快,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出现肝、肺、骨等远处转移[1-2]。  相似文献   

15.
<正>胆道恶性肿瘤(biliary tract cancer, BTC)占所有消化系肿瘤的3%[1],在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二位[2],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A)属于BTC的一种,我国BTC中仅有1.3%至10.0%患者表现为MSI-H,32.3%至42.86%患者表现为PD-L1阳性[3],因此MSI-H、PD-L1阳性的ICCA患者极具讨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GLOBOCAN 2018数据显示,2018年约有1 810万例癌症新发病例和960万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按照组织病理学分类,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2]。NSCLC约占肺癌的85%~90%。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3]。>60%的新诊断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从而失去手术机会。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已发展为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4]。  相似文献   

17.
<正>大约2%的人类基因组被转录为RNA编码蛋白,被转录为非编码RNA的基因组为大多数(ncRNAs)[1]。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发现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没有编码的能力,所以认为它对转录来说是无意义的[2]。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报告数据,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其中全球18.4%乳腺癌新发病例在中国[1]。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它侵袭性更高,更容易发生肝、肺等内脏转移,预后更差[2-3]。肝转移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之一,约占所有转移患者的30%[4]。寡转移被定义为转移数量和转移器官部位有限的、处于局限期和广泛性转移癌症之间的状态[4]。本文通过回顾一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肝寡转移患者的诊治过程,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世界第4大常见恶性肿瘤,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每年约100万新发病例及80万死亡病例[1]。近年西方国家远端胃癌发生率已经下降,胃食管结合部癌及近端胃癌发生率却持续增长[2],而亚洲国家仍以非近端胃癌为主。手术是可能治愈胃癌的唯一手段,早期胃癌根治术后OS率达90%[3]。但大部分病例发现较晚,初诊时难以治愈性切除,其5年OS率在美国仅29%[4]。全球范围内胃癌根治术后的5年OS率为20%~50%,在日韩总体术后5年OS率达60%~70%[5],我国经多年手术方法改进目前可使5年OS率提高到50%[6]。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具独特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其治疗原则、失败模式及预后不同于其他部位头颈部鳞癌[1]。初治鼻咽癌中早期病例约占20%,单纯放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多个随机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控制、延长生存[3-4],诱导和辅助化疗作用暂不明确。综合治疗模式下,远处转移成为鼻咽癌治疗的主要失败模式,占总失败 50% ~60%[5-6]。放疗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虽为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但因严重不良反应使治疗获益受到限制,因此需寻求新的与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