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治疗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采用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陈旧性寰枢椎损伤继发寰枢椎脱位患者16例,其中男14例,女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36个月,平均10.5个月.其中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板系统治疗13例,包括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陈旧性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合并寰枢椎脱位3例.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钉板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3例,均为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寰枢关节脱位.全部患者在复位固定的同时行椎板间自体骨植骨.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变化,术后随访X线片及CT,观察寰枢椎复位及融合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 ~18个月,平均13个月.全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复查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横突孔,但无神经或血管损伤并发症,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术后JOA评分13 ~16分,平均14.8分,术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71% ~92%,平均82%.复查X线片、CT显示骨性融合好,未见寰枢椎失稳或复位丢失征象,固定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钉发生.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可有效重建寰枢椎稳定性,并能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与徒手颈后路置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2例寰枢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3例, 女9例;年龄26~68岁[(50.7±11.9)岁]。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11例采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导板辅助置钉组), 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入院的11例采用徒手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组)。两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8枚, 其中导板辅助置钉组和徒手置钉组各置入44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在术前, 术后3 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根据Kawaguchi分级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0个月[(26.4±1.8)个月]。导板辅助置钉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87.3±19.5)min、(6.4±1.4)次, 短于或少于徒手置钉组的(115.5±2...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治疗C1~2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寰枢关节不稳68例.(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20例(陈旧骨折7例,新鲜骨折13例),Ⅲ型新鲜齿状突骨折6例,寰椎横韧带断裂4例,先天性游离齿突并寰枢椎不稳2例;(2)采用经寰椎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其中Anderson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向后脱位8例,向前脱位4例,齿状突骨折不愈合2例,Ⅲ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关节不稳3例,寰枢关节前脱位伴横韧带断裂3例;(3)对16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经牵引已达复位的可复型及经口前路松解后牵引复位的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经颈后路Apofix椎板夹和C1~2关节突螺钉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 (1)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32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有3例在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时,因后弓细小发生破裂,改用寰椎侧块固定.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CT显示2例一侧枢椎椎弓根螺钉部分进入椎动脉孔,另1例枢椎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均无症状,未发现与螺钉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32例患者均获随访6~4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已达到骨性融合.(2)采用寰椎经后弓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固定治疗20例患者共置入枢椎椎板螺钉32枚,枢椎椎板螺钉位于椎板中,无偏斜.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20例随访6~14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颈椎不稳、无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3)16例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6例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患者在3~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优5例,良8例,有效2例,无变化1例,无加重患者.内置物无松动、断裂.结论 寰枢椎后路三种组合固定技术是治疗上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短和三维固定的优点,在临床应用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组合固定.  相似文献   

5.
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 方法 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不愈合4例,新鲜齿状突骨折(Aderson Ⅱ C型)2例,寰椎横韧带断裂3例,寰椎骨折4例.13例均采用美国强生Depuy公司生产的后路Summit钉棒系统和山东威高公司生产的PCF钉棒系统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内同定(万向螺钉直径3.5 mm,寰椎螺钉长26~30 mm,平均28 mm,枢椎螺钉长24~28 mm,平均26 mm),术后不用外固定或用颈领保护1~3个月. 结果 13例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2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6枚.平均手术时间2.6 h,平均出血量470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全组患者获得4~25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神经损伤患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为72%~91%,平均81%.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钉棒断裂、变形、松动,1枚寰椎螺钉前端穿透侧块内上皮质约3 mm,但未影响寰枕关节活动,其余位置满意.3~6个月后所有患者均获植骨融合.1例寰椎骨折患者出现寰枕腹侧融合. 结论 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上颈椎损伤具有可行性,如果操作方法得当,疗效较好,适应证较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后路钉棒系统术中复位内固定治疗在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9年5月治疗的寰枢椎脱位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3~51岁,平均31岁.其中,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1例,齿状突游离小骨5例,寰椎横韧带断裂7例,类风湿性寰枢椎脱位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难以获得良好复位,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8~15 mm,平均11mm.术中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利用弯棒提拉进行复位,并行椎板间植骨.治疗前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8例,C级15例,D级4例.结果 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枕颈部症状得到改善,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ADI为2~4 mm,平均2.8 mm.术后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C级4例,D级12例,E级11例.无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无内固定脱落、断裂、退钉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能够对寰枢椎脱位进行有效的术中复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63例创作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后路融合术。其中齿突骨折46例,横韧带断裂13例,陈旧性椎椎弓骨折4例。45例行枕颈融合术,18例行寰枢椎融合术。结果 术后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58例平均随访8个月(6~96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不稳引起神经症状者均适合于后路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0~52岁,平均36岁.新鲜骨折8例,陈旧性骨折3例,合并齿状突骨折3例.术前无四肢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部旋转活动受限、枕颈部疼痛,术前均行X线片、CT及三维重建、MRI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寰枢椎之间未植骨融合.结果 寰枢椎脱位患者完全复位,术后第3天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有1例发生静脉丛损伤出血,经用止血纱布填塞止血.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显示骨折均骨性愈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裂;7例患者术后15个月后取出内固定,颈椎旋转活动度轻度受限,旋转范围90°~135°,平均115°,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具有操作简便、固定节段短、固定牢靠、骨愈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果  陈建梅  张永光 《武警医学》2015,26(3):262-265
 目的 观察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某院2009-04至2013-06共收治1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均采用经颈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采用JOA法和Frankel分级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病例获(21.0±11.1)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前JOA评分(12.7±1.7)分,术后JOA评分(15.4±4.0)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脊髓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从术前D级恢复至E级。所有病例术中未出现椎动脉、静脉窦及脊髓损伤,术后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随访期间寰枢椎无再移位、失稳,植骨融合满意。结论 经后路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寰枢椎脱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价值和相关问题. 方法 18例寰枢椎不稳患者,男11例,女7例;年龄13~82岁,平均46.5岁.其中Ⅱ型齿状突骨折15例,横韧带断裂2例,寰椎前弓骨折1例,均伴有寰枢椎半脱位或明显不稳,术前日本脊柱学会(JOA)评分,脊髓神经功能6~13分,平均9.5分.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 结果 手术时间75~180 min,平均115 min;出血量130~450 ml,平均235 ml.1例在剥离寰椎后弓下缘时静脉丛破裂出血术中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2~17分,平均14.5分.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松动或断钉断棒、与内固定有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所有患者复位满意,植骨融合良好. 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满意,具有复位良好、固定牢靠、融合率高等优点.正确选择适应证、熟悉上颈椎解剖关系、掌握椎弓根螺钉固定技巧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采用后路寰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伸直型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7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1~59岁,平均39.2岁.齿状突骨折均为Anderson Ⅱ型新鲜骨折,术前神经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8.6~14.9分,平均10.7分.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颅骨牵引术.均于全身麻醉下采用枢法模Vertex寰枢椎椎弓根钉系统,直视下行C1、C2复位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未发生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寰枢椎骨折脱位均完全复位,术口均Ⅰ期愈合;术后3~6 d(平均4 d)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随访12~36个月(平均2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神经功能JOA评分13.5~16.9分,平均15.8分.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术中复位、固定可靠、骨愈合率高等特点,为齿状突骨折合并伸直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应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全组病例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术后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6~34个月随访,平均20.4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时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的4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13例;年龄18~79岁[(45.2±10.3)岁]。19例为集束化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组护理的基础上成立手术室护理小组,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采用集束化护理;22例为常规护理组, 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形臂X线机透视次数、引流管置管时间及主刀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12 h、24 h、48 h、72 h、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数字评分(NR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1, 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6.7±3.7)个月]。集束化护理组手术时间为(82.9±10.4)min, 术中出血量为(105.9±11.8)ml, 术中透视次数为(3.8±0.6)次, 引流管置管时间为(1.5±0.4)d, 常规护理组分别为(125.7±1...  相似文献   

14.
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后路融合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3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后路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0例寰枢椎不稳及7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寰枢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6例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枕颈融合术。结果1例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于术后1周死亡;1例术后脱位复发,症状未改善。其余病例随访5个月~5年,枕颈部症状减轻或消失,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寰枢椎或枕颈部植骨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融合固定术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与脱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仔细分析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提高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自1987年1月~1997年1月10年间共收治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62例,上位颈椎损伤36例,占颈椎损伤病例的22.2%。其中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3例,寰椎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或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Hangman骨折3例。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6例。临床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25例。根据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枕颈框架植骨融合术,Brook-Jenkin寰枢椎融合术,齿状突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椎体双螺钉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首先行头颈部双向牵引复位。结果36例病人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术后上颈椎稳定性可靠,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消失。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直接内固定,能保持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16.
高嵩  宋涛 《人民军医》1999,42(3):131-131
1993年3月~1997年12月,我们采用寰枢后路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4例,疗效可靠。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31岁。齿状突骨折12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合并寰枢椎脱位10例,横韧带断裂6例。手术时间为伤后3周~2年,平均5个月。1.2 手术方式 在颅骨牵引下行寰枢后路融合术。常用方法为:(1)Gauie法,即经后路将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用钢丝扎紧并植骨融合;(2)Brooks法,经寰椎后弓两侧各绕钢丝,并经枢椎椎板下穿越,两侧各植一骨块并扎紧钢丝。1.3 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颈胸石膏或头环背心外固定。常规应用地塞…  相似文献   

17.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3年5月- 2006年7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37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和并发症防治。结果37例患者采用Vertex系统固定30例,Axis系统固定7例。寰枢椎完全复位32例,大部分复位5例。寰椎侧块和枢椎椎弓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0例次。寰椎和枢椎各置钉74枚,寰椎后弓打孔置钉时5例5处寰椎后弓断裂和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侧块置钉。枢椎置钉时椎动脉损伤2例(早期病例)。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瘫痪加重患者。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年。齿状突骨折愈合30例,畸形愈合7例;寰枢区后表面植骨融合37例,枕寰区后表面有骨痂形成2例。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刘虎  李承鑫 《武警医学》2021,32(8):691-694
 目的 探讨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患儿寰枢椎不稳定(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AAI)行颈后路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06至2018-11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DS伴AAI患儿12例,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14岁,平均(6.9±3.1)岁。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前屈后伸位X线片并行颈椎CT平扫+重建了解椎体、C1侧块、C2椎弓根发育情况及椎动脉(VA)情况,有脊髓受压表现的患儿进一步完善颈椎MR检查。术后定期随访复查颈椎正侧位及前屈后伸位X线片,行颈椎CT平扫+重建了解寰枢椎对位、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寰齿前间距(atlas-dens interval, ADI)及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spinal cord, SAC)数值。结果 术后随访1.6~4.9年,平均(2.6±1.2)年。10例行C1侧块螺钉及C2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用枕骨板连接C1、2螺钉行枕-颈固定融合。ADI由术前的(7.0±2.1)mm减小到末次随访时的(1.4±0.8)mm(P<0.01),SAC由术前的(13.6±5.2)mm增加到末次随访时的(19.0±3.0)mm(P<0.01)。术后第3及6个月定期行颈部CT检查,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融合。结论 对DS患儿伴AAI行后路C1、C2螺钉固定及枕骨板等内固定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手术指征、技术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治疗30例寰枢椎不稳及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43.5岁,病程1周~16年。30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22例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和运动障碍;4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及7例横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后路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无断钉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伤口无感染,X线检查提示寰枢椎的解剖关系得到恢复。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6~18个月,X线及三维CT提示:获得骨性融合;随访中,螺钉未出现松动、断裂,位置满意。结论在对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治疗上,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能有效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高融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的疗效. 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1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 术后X线显爪所有螺钉位置良好,寰枢椎复位满意.术后随访3~21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或椎动脉损伤,未出现内置物断裂. 结论 使用寰枢椎椎弓根侧块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失稳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