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评价抗反流黏膜切除术治疗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收治的不伴有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6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2例,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三段公式法判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2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3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9例;年龄为(66±9)岁。患者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间9例胃癌病人腹腔镜胃切除的临床资料。4例近端胃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和双通道重建。1例近端胃癌和4例胃体癌病人行腹腔镜全胃切除和Roux-en-Y吻合。9例均采用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改良重叠法)。结果: 本研究病人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均成功完成。总手术时间为(273.9±48.2) min。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时间为(40.9±13.3) min。术中出血量为(58.9±43.4) mL,淋巴结清扫数为(27.1±11.8)枚。上、下切缘病理检查结果均未见癌残留。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5±0.9) d,进流质时间为(4.8±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9±1.8) d。病人均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食管空肠重叠法三角吻合在胃癌腹腔镜全胃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可行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单肌瓣成形术(SFT)的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病理学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胃上部癌的病例资料。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58.3岁;平均体质指数为23.8 kg/m ...  相似文献   

6.
急性胃扩张的诊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急性胃扩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年间因急性胃扩张住院治疗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典型临床表现及治疗对策。结果:19例中11例(57.9%)误诊。手术治疗15例,包括胃切开减压、胃造口术(6例),胃切开减压后再缝合创口(3例),胃切开减压、胃造口、空肠造口术(1例),胃底部分切除术(2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1例),空肠造口术(1例),开腹探查术未切开胃壁(1例),死亡4例(26.7%)。非手术治疗4例,主要措施为持续胃肠减压和液体复苏,死亡1例(25.0%)。结论:急性胃扩张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如果行胃肠减压不见好转或有明确的腹膜炎体征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AEG病例资料,按年份分析AEG的发病趋势,AEG3种亚型的构成比,Siewert分型与手术路径、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关系,以及机械吻合器和腹腔镜技术介入后AEG手术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AEG患者563例,男443例,女120例;年龄15~91岁,平均年龄59岁。AEG在所有胃腺癌中所占比例约为25.897%(563/2174)。2004—2013年,AEG在当年胃腺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8.89%(27/143)、14.81%(20/135)、17.06%(29/170)、14.21%(28/197)、19.78%(36/182)、33.64%(72/214)、31.17%(72/231)、29.31%(85/290)、30.42%(87/286)、37.15%(107/288)。SiewertI型AEG患者52例(9.24%)、Ⅱ型424例(75.31%)、11I型87例(15.45%)。手术路径: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胸路径;424例SiewertU型AEG患者中,采用经胸路径45例(10.61%)、经胸腹联合路径12例(2.83%)、经腹路径367例(86.56%);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均采用经腹路径。切除范围: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食管下段及近端胃切除;424例Siewert1I型AEG患者中,行近端胃切除167例(39.39%0)、全胃切除257例(含残胃癌27例,60.61%);87例SiewertⅢ型AEG患者均行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52例SiewertI型AEG患者均行经胸食管胃吻合;424例SiewertII型AEG患者中,行食管胃吻合62例(14.62~70),保留远端残胃的双通道吻合55例(12.97%),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48例(58.49%0)、食管空肠Braun吻合59例(13.92%);87例Siewert111型AEG患者中,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61例(70.11%)、食管空肠Braun吻合26例(29.89%)。食管胃吻合、食管空肠吻合基本采用机械吻合器完成。自2005年起,腹腔镜技术介入AEG手术,腹腔镜下实施SiewertII型AEG手术239例、SiewertⅢ型AEG手术59例。结论SiewertI型AEG主要采用经胸路径,Siewert1I、11I型AEG手术路径由经胸路径向经腹路径转移,全胃切除比例上升,但尚未形成标准的手术方式。AEG手术方式应从手术的安全性、根治的彻底性、术后生命质量、手术的简约性以及腹腔镜技术的熟练程度等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70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5例,女45例;中位年龄为64岁,年龄范围为30~85岁。170例患者...  相似文献   

9.
胃扭转的诊断和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扭转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扭转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17例(56.7%),手术中确诊13例(43.3%)。诊断为纵轴型21例(70.0%),横轴型8例(26.7%),混合轴型1例(3.3%)。3例行内镜下复位,27例接受手术治疗。30例均康复出院,全组病例均随访5年,内镜下复位后复发1例,余病例无复发。结论:胃扭转主要由胃周支持韧带松弛引起,发病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或手术探查,治疗首选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袖状胃切除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在减重和抗反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减重代谢中心接受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21例肥胖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同期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分为单纯减重手术组(9例)和同期联合手术组(12例)。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Overlap引导管(OGT)在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食管空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6—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48~61岁。患者均行腹腔镜全胃切除联合OGT引导Overlap食管空肠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42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其中全胃切除12例,近端胃切除6例,远端胃切除24例。32例行胃癌D2根治术,6例行Dt+a(De+第7组淋巴结)根治术,4例行D,+B(D1+第7、8a、9组淋巴结)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全胃切除为(310.0±35.5)min,近端胃切除为(260.5±28.5)min,远端胃切除为(200.4±40.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为(270±60)ml,近端胃切除为(220±40)ml,远端胃切为(100±70)ml。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1例,胃瘫2例,吻合口瘘1例,肺内感染1例。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且近期疗效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保留胃血管弓预防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3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穿孔、经内科治疗无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十二指肠球部、胃外伤破裂、刀刺伤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68例,行胃大部切除时,胃血管弓保留完好。对照组362例,常规行毕罗(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用大网膜或胰腺被膜覆盖十二指肠残端进行缝合加固。采用SAS 8.1软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十二指肠残端瘘发生率分别为0.3%(1/368)、3.8%(14/362),χ2=11.292, P <0.01;术后腹腔感染率为0.5%(2/368)、4.1%(15/362),χ2=9.984, P<0.0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0.3%(1/368)、3.3%(12/362),χ2=9.349,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毕罗( 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保留完好的胃血管弓,明显降低了十二指肠残端瘘、腹腔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胃神经内分泌癌14例,其中9例位于胃底贲门,5例位于胃体;另5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中2例位于胃底贲门,2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全胃。根据2000年WHO肿瘤国际组织新分类标准.本组19例患者可分为Ⅰ型胃类癌2例(10.5%),Ⅱ型散发性胃类癌9例(47.4%),胃小细胞癌3例(15.8%),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5例(26.3%)。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3例伴肝转移者行同时性肝转移灶切除:另1例胃体小细胞癌伴肝转移无耘.手术切除者予以单纯化疗。本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和38.6%。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贲门、胃底部及胃体,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总体预后不佳.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 ...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所在医院,芬兰Tampers大学医学院自1964年采用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疾病以来,至1995年已施行793例手术,从1993年起更开展了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全组病人平均年龄sl岁。剖腹手术744例,计Nissen-Rossetti胃底折叠术594例、加作迷走神经切断和幽门成形术10o例、Floppy-Nissen胃底折叠术38例和Toupet半胃底折叠术12例。49例腹腔镜手术均作Nissen-Rossetti胃底折叠术。剖腹手术有2例死亡(0.3%),均发生在1983年以前,188例发生并发症(23%)。腹腔镜手术未发生死亡,但7例有并发症(14.2%)。在剖腹手术的并发症中以…  相似文献   

17.
修补加洛赛克治疗溃疡病穿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克勤  陈芦斌 《腹部外科》1998,11(4):182-182
我科自1989年起对溃疡病穿孔不适合行胃大部切除或壁细胞迷切(PCV)的病例采用穿孔修补+洛赛克(S+L)治疗,经1~5年随访,并与1984年前行穿孔修补的病例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89~1996年采用穿孔修补+洛赛克治疗溃疡病穿孔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1~67岁,平均48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4例(球部前壁穿孔22例,后壁穿孔2例),胃溃疡穿孔11例(胃窦部穿孔7例,胃体小弯侧穿孔4例)。穿孔后12小时内手术12例,12小时后手术23例。二、方法:术后当日静滴洛赛克40mg,每日一次,至进食后改为口服,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锥形管状胃颈部端端分层手工吻合与常规管状胃颈部端端机械侧侧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21年3月25日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连续收治的经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用的吻合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锥形管状胃手工组(锥形管状胃+端端分层手工吻合)和常规管状胃机械组(常规管状胃+端端机械侧侧吻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费用、胸胃扩张、胃食管反流症状、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 共纳入患者161例,其中男112例、女49例,年龄40~82岁。锥形管状胃手工组80例,常规管状胃机械组81例。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声音嘶哑、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衰竭、乳糜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形管状胃手工组吻合时间长于常规管状胃机械组[(28.35±3.20)min vs.(14.30±1.26)min,P<0.001],但锥形管状胃手工组吻合费用和胸胃扩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状胃机械组[(948.48±7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奥曲肽(善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其中,采用奥曲肽(善宁)治疗的有60例,确定为观察组;与6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作为对照组,通过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2%、60.0%.结论 大剂量奥曲肽(善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32例胃的胃肠间质瘤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的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32例胃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比较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患者病变部位:胃底贲门50例(37.9%),胃体62例(47.0%),胃窦部13例(9.8%),占据胃壁两个部位6例(4.5%),胃弥漫肿物1例(0.8%);肿瘤平均直径9.4(1.0~27.0)cm.全组患者均行肿瘤完整切除,有41例联合脏器切除,淋巴结清扫34例,未发现转移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阳性率93.2%(123/132),CD34阳性率82.6%(109/132).118例获随访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7%、80.2%和56.6%.单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肿瘤大小、肿瘤侵犯其他脏器、转移和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对生存率有影响(P<0.0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letcher分级、肿瘤转移、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转移是影响胃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letcher分级是判断胃GIST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简单有效的方法;手术是治疗胃GIST的主要方法,靶向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胃GI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