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综述近几年临床溶栓治疗进展,着重就治疗时机、常见并发症及新型溶栓药物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江西省寻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采用随机掷骰子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χ2=7.341,P=0.007)。治疗4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rt-PA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减轻脑组织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RS评分、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效果,为其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n=30例),两组均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仅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溶栓效果,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精神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浆白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溶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67%VS.80.0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O.05);干预后的血浆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1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压,1例出血,2例凝血障碍;观察组仅1例低血压,均未出现凝血障碍及出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0.00%,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不仅提高溶栓有效率,而且改善患者预后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丁苯酞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AIS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年龄、男性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24h后以及随访3个月后预后情况,同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和发病时临床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溶栓后出血等和患者早期好转呈现负相关性。而溶栓后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患者早期恶化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脑卒中程度严重患者、合并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应密切监视,避免出现溶栓后出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YDXNTS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AIS患者8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3例为单一组,采用YDXNTSC联合rt-PA治疗的44例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5,(32):4534-4536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75岁)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高龄AC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意愿分为溶栓组40例与非溶栓组38例。非溶栓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200 mg,qd;溶栓组患者采用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推注10%,余量在60min内静脉滴注,溶栓治疗24 h后无禁忌证者使用阿司匹林200 mg,qd。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 d预后情况,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溶栓组为67.50%,非溶栓组为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预后情况溶栓组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5 h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AC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溶栓药物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简称“纤溶酶原”),来快速溶解血栓,减少血小板聚集,实现血管成功再通,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研究,从溶栓药物的作用原理及分类运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发现,从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的第一代溶栓药物链激酶,到第三代溶栓药物替奈普酶,第三代溶栓药物既保留了直接活化纤溶酶原的特性,还增强了纤维蛋白特异性,延长了半衰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更好。随着研究的发展,具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或者改造具有较强体内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活性的溶栓药物,或者从微生物、天然植物中寻找新型的具有溶栓作用的小分子物质,成为了新型溶栓药物研究的热点。新型溶栓药物可能因具有更强的溶栓效率和更少的副作用,而成为当前溶栓治疗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1.
李春辉  何瑞 《沈阳部队医药》2005,18(6):426-426,428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就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临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5例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患者或家属溶栓治疗意愿分为溶栓组20例,非溶栓组25例。非溶栓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溶栓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3个月的ADL比较,溶栓组评分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有颅内出血现象发生,溶栓组发生率高于非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但颅内出血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15.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希望的方法 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1].rt-PA是选择性纤维蛋白溶解剂,与血栓中纤维蛋白形成复合体后增强与纤溶酶原的亲和力,使纤溶作用局限于血栓形成部位[2].现将我科在溶栓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血管血栓形成所致,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其预后与治疗时机、方法密切相关。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具有快捷、准确和安全的特点,疗效显著。介入溶栓再通技术,能够缩短脑缺血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恢复脑的正常功能。我科自2005年7月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引进rtPA动脉溶栓治疗术,已成功为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介入溶栓治疗,再通率达95.2%,分析此项高新技术成功实施与护理配合得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剂对适合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发病时间在4.5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符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时间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本院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治疗时间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入选患者均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对照组发病后3~6h内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发病后3h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及14 d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7、14 d 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 (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王辉 《中国医药》2011,6(10):1189-1191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用于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6 h 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40例。溶栓组接受rtPA 5 mg于1h内静脉推注,继以45 mg rtPA于1h内静脉滴注;溶栓后24h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应用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静脉滴注;人院后24h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头CT或MRI、凝血时间、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既往史评分。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进行评定,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24h和3、7、14、30、90d的得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终点为治疗后90d。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24h,3、7、14、30、90d的MESSS分值[分别为(14.43 ±11.61)、(9.88±10.44)、(9.27±9.66)、(8.27 ±9.54)、(7.79±9.13)、(5.13±6.7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3±6.23)、(21.37±4.12)、(21.17±3.68)、(18.53±3.55)、( 15.87±3.49)、(9.98±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结论 急性脑梗死6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