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8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后凸畸形角度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后凸畸形角度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脊柱胸腰段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椎体截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手术效果满意,患者疼痛和畸形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马原  项泽文等 《新疆医学》2001,31(3):180-182
目的:探讨脊柱后柱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例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采用三种术式:91)脊柱后柱截骨加压缩棍、植骨;(2)脊柱后柱截骨 Luqes棍;(3)后路V无一例假关节形成或大出血、瘫痪。患者外观改善,向前视野变得开,腹肌挛缩改善,肌力增强,精神状态改观,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经脊柱后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有效、方便,手术视野开阔,病变显露清楚,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各类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对30例脊柱侧凸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角状侧凸畸形患者分别采取相应的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式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及随访期间未见固定失败、矫正丢失、术处感染、运动功能减退,术后并发症1例(3.33%).结论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应用于脊柱矫形治疗中安全可靠、效果显著,规范术前检查、有序实施手术、优质全程护理是保障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5,(7):853-854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后路椎弓根椎间隙截骨脊柱短缩术的疗效。方法:收集胸腰段创伤继发后凸畸形36例,均采用椎板减压、截骨矫形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36例均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2.5年,疗效优23例(63.8%),良10例(27.8%),可3例(8.4%),优良率91.6%。脊柱后凸畸形患者Cobb’s角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5.3°,平均矫正率87.6%。术后8月X线片可见钉棒内固定系统坚强可靠,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矫正度数丢失等并发症;截骨平面均出现骨性融合。结论:经椎间隙椎弓根后路截骨钉棒内固定技术是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治疗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以厦门市中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4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18例设为A组,行后方突出椎间盘摘除+经椎弓根截骨矫形内固定的36例设为B组,术后平均随访2年。比较2组围术期指标、术后Frankel分级、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DI。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Frankel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VAS、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末次随访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后凸Cobb角、腰椎手术史、突出类型及并发症为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根据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椎间盘突出患...  相似文献   

7.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矫形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4例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施行单纯后路蛋壳截骨后凸矫形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呼吸功能训练等护理干预,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脊髓神经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加强康复训练。结果术后患者达到70%的矫形效果,肺活量明显增加,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降低重度脊柱后凸矫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Sun W  Zhang JG  Qiu GX  Li SG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3):3068-3071
目的 探讨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脊柱畸形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2~36岁,平均年龄18.5岁.均表现为胸腰段后凸畸形伴腰椎管狭窄,其中,4例患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术.所有病例术前、术后和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线,测量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通过复习病例,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0.2个月.手术时间160~460 min,平均320 min.术中出血量400~3000 ml,平均1300 ml.固定融合节段5~10节,平均8节.矢状面局部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53.3°矫正至13.3°,矫正率75.0%;4例合并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术前JOA平均4.5分,随访时平均8.5分.结论 对于软骨发育不全所致胸腰段脊柱后凸和腰椎管狭窄,后路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术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方法:自1994年3月到2005年3月应用徒手法螺钉植入技术进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83例,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10例,成人脊柱侧凸3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8例,马方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7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脊柱侧凸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及随访期脊柱侧凸Cobb角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矫形率,并统计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本组病例畸形矫正率为72%,矫形效果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有一定的优势;本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4%(术中椎弓根爆裂1.5%,术后感染3.8%,肺部并发症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失血性休克1%);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6%(迟发感染0.5%,内固定松动断裂1%,矫形显著丢失或畸形加重1.6%,一过性神经损害0.5%)。与文献报道的钩棒系统比较,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矫形丢失不显著、永久性损害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各种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发生率低,熟练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并熟悉椎弓根及其邻近组织的解剖,同时进行术中脊髓功能监护,能有效地防治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畸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周大凯 《中外医疗》2016,(19):48-49
目的:分析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DLS患者54例,均采取经后路责任阶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结果显示JOA评分、VSA评分、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Cobb角、矢状位失衡及冠状位失衡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矫形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效果较好,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张宁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579-1583, 1587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术对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康复影响。方法选取80例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观察组实施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观察2组术前、术后的Cobb角矫正、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脊髓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平均固定节段数等临床手术指标资料。结果2组组内术前、术后Cobb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后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 < 0.01);但术前和术后2组间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术前、术后ODI和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间术后6个月、12个月的ODI和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术前2组间Frankle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2组间Frankle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间手术时间和平均固定节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楔形截骨术创伤小,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腰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脊柱内镜及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景德镇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4例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后正中入路腰椎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及微创组(经皮微创脊柱内镜技术行腰椎管减压术),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等临床资料。结果:PLIF组手术时间(113.6±15.3)min、出血量(310.8±24.5)mL,均明显高于微创组(49.4±10.4)min、(35.7±5.9)mL(P<0.05)。PLIF组透视次数(4.5±1.8)次、Likert评分(1.6±1.1)分,均明显低于微创组(10.6±2.6)次、(3.7±1.8)分(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脊柱内镜治疗单责任节段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可行性。方法选择锦州市传染病医院、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陈旧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后凸角度〈70°12例患者(A组)给予截骨+闭合矫形治疗,后凸角度〉70°多椎体融合18例(B组)行后凸融合节段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前柱重建,患者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均完成2年随访。观察患者脊柱后凸角度改变情况及脊柱矢状位平衡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定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满意指数(PSI)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随访显示全部患者脊柱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总体矢状位平衡者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患者Frankel分级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患者对治疗总体满意度为93.3%。A、B组后凸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根据后凸程度不同选择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效果良好,矫正率高,可有效改善生活功能障碍情况及神经功能.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辅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最近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29例均获随访8~47个月,平均19.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57.2±13.21,术后6个月为29.4±16.42,末次随访为32.13±14.12。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6.2°±11.21°,术后6个月为14.1°±6.43°,最近随访为17.4°±6.72°;腰椎前凸角术前为28.4°±5.92°,术后6个月为43.2°±5.37°,最近随访为37.9°±5.31°。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对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行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后感染及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及术后6个月前凸角度及侧凸Cobb角度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并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使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联合Ponte截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3年至2022年的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 最短的随访时间为1年。共纳入了38例患者, 男13例, 女25例, 年龄50~87(65.6±10.9)岁, 随访12~119(43±20)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光检查。记录住院时长、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融合节段。比较三个时间点临床评分及冠矢状面的影像学指标。结果手术时间为(274.5±70.5)min, 术中出血量为(619.2±93.5)ml。冠状面垂直轴从术前的(2.9±1.8)cm改善为术后的(1.2±1.0)cm。术前的冠状面Cobb角为16.6°±9.9°, 术后即刻矫正为6.4°±4.0°, 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3, P<0.001);末次随访的冠状面Cobb角为5.7°±3.7°, 末次随访没有明显的矫形丢失(t=-6.12, P<0.001)。矢状面垂直轴由术前的(5.6±3.9)cm降至术后即刻的(3.2±...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VCR)技术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1998至2006年活动期胸腰椎结核伴严重僵硬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6例,均应用VCR技术行一期后路全脊椎截骨矫形脊髓减压术,术后外支具制动3个月.所有病例随访至少2年,随访期间每6个月进行l临床评估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平均手术时间208(145~385)min,后凸Cobb角从术前平均57.2°(17°~86°)矫治到术后平均为8.9°(-6°~27°),C7-S1水平距离术前平均为13.6(8~19)mm,术后平均为3.6(-11~9)mm.术前有神经症状功能障碍者19例,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9.5%(17/1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包括肺炎和表层伤口感染,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5%(2/36),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25例(69.4%)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随访期间,25%(9/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66.7%(24/3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2例一般,1例不满意.结论:一期后路VCR技术是一种治疗活动期胸腰段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外科医师必须熟练病理解剖并谨慎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