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揭示西北燥证相关心系疾病虚证体质类型特点。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设置心系疾病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气血阴阳及五脏虚证罹患率。结果 (1)心系疾病病例组气虚证、阳虚证、心虚证、肝虚证罹患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虚证罹患情况二者无统计学差异。(2)血脉类心系疾病阳虚证(20.95%)、心虚证(46.67%)、肺虚证(25.71%)、肝虚证(40.48%)罹患率高于对照组(P<0.05),尤以心肝虚证明显。神志类心系疾病气虚证(68.87%)、心虚证(53.01%)、肝虚证(43.37%)罹患率高于对照组。肌肤类心系疾病仅有阳虚证(15.54%)罹患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新疆地区心系疾病以心肝虚证体质为主,但随病位不同、年龄差异,虚证类型构成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运气主气理论及患者出生日期与疾病罹患规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东直门医院1998—2007年收治的全部住院病例,采集病例信息,将每一病人的出生时间按照主气六气进行归类,根据出院诊断与第二诊断,对纳入统计的病例进行分类整理,分别归入肝系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肺系疾病、肾系疾病5大类,依次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算出相同主气出生者所罹患不同种类疾病的例数以及各自所占的比例,比较同类疾病在不同主气时段出生者身上发病频次顺序。结果五脏疾病按照出生时主气的分布,心系疾病和肺系疾病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脏的发病,心系、肝系、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出生的病人较多,二之气的较少;肺系和肾系疾病发生在五之气和终之气出生的较多,二之气的较少。  相似文献   

3.
出生年月:1957年7月籍贯:江苏省泰州市学历:大学本科职称、重要职务和兼职: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聘教授,泰州市中医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暨心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学医时间:1974年从医时间:1975年单位:泰州市中医院(邮码:2253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孙建芝教授治疗心系疾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以“孙建芝”等为检索词,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2年1月~2017年1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年1月~2017年12月)、万方数据库(1990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1月~2017年12月),搜集其治疗心系疾病医案文章,并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临床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的138个处方中最常用药物依次为丹参、川芎、甘草、桂枝、红花、茯苓、赤芍、红参。结论:孙建芝教授临证治疗心系疾病重视血瘀理论,善用活血化瘀法且不拘一法,体现了治疗心系疾病的“瘀血学说”理论和擅长运用活血化瘀法于心系疾病领域的学术思想,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其临床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5.
从子午流注与心的生理节律、心系疾病的病理节律、心系疾病的择时治疗3个方面阐述子午流注理论在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系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为心系疾病择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心系病学组成立暨学术交流会议于1988年8月27日至3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各地代表就心系疾病进行了专题性讨论。现仅就临床上几种常见的心系疾病的沦文资料综述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疾病归经理论与针灸治疗中选取穴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统计《针灸治疗学》中内科疾病所涉及到的主穴的归经,疾病按《中医内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结果:治疗肝胆病证归肝、胆经的占30.65%,心系疾病归心、小肠经的占13.16%,脾胃病归脾、胃经的占39.47%,肺系病证归肺、大肠经的占46.67%,肾系病证归肾、膀胱经的占31.82%。结论:针灸治疗内科疾病时,选取的主穴与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可以指导针灸治疗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生日期的干支运气特点与罹患肠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59例肠道疾病患者出生日期的运气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肠道疾病患者出生时的六气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出生时主气或客气在厥阴风木时段,则罹患率最高;出生时主气在太阴湿土时段或客气在阳明燥金时段,则罹患率最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疾病的罹患与出生日期的六气分布特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心系疾病日显优势,针刺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应用于心系疾病优势明显。本文从针刺干预心系疾病作用机制、干预方式、临床应用、现状及展望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治疗心系疾病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寒温并用法"是中医组方体系中重要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脏腑疾病的辨证论治."寒热错杂证"亦多见于心系疾病的领域中.方祝元从寒热错杂的独特角度探讨此类心系疾病的病因病机,认为寒热错杂与心系疾病密切相关,强调了"寒温并用法"治疗此类心系疾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比较古今心系疾病术语发现,在历代传承过程中,许多对当今的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的心系疾病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视,与"心"相关的经络、形体官窍疾病也逐渐被割裂,使中医心系疾病的范畴明显缩小。故本文依托"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对历代中医心系疾病名术语进行梳理,形成既有历代中医文献支撑,又能丰富当今诊疗实践的"中医心系疾病名术语词表",以推动中医对心系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为中医疾病名术语的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运气理论,探索不同天干、岁运时段出生人群后天罹患疾病倾向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7 394例患者资料,归纳全部患病人数及五脏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在不同天干、岁运时段的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全部17 394例患者中,全部患病人数及不同五脏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在不同天干、岁运时段出生人群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全部患病人数及心系、肺系等疾病的患病人数,在不同天干、岁运时段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天干、岁运时段出生的人,其后天罹患疾病的倾向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7):983-984
探讨近5年来心系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中医药治疗本系病的优势和不足。参考大量相关文献,探究近5年来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心系疾病伴焦虑抑郁症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进展,分析总结其疗效及优势,并对临床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评价。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伴焦虑抑郁症主要有疏肝解郁法、健脾养心法、活血解郁法、化痰解郁法和滋补心肾法,但应使活血养心贯穿始终以取得良好疗效。中医药在心系疾病伴焦虑抑郁症的治疗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收集并整理林慧娟教授多年诊治心系疾病临床处方资料,对林教授辨证诊治心系疾病的常用中药配伍规律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其在治疗心系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为挖掘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收集林慧娟教授于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系统中的处方数据,筛选后保留10942个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对林教授临床处方数据资料进行药物配伍分析。总结林慧娟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结果 林教授在诊治心系疾病中,以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律失常患者较多,发现林教授共使用中药397味,并对中药频次进行排序,获得17对主要配伍药对,与林教授临床诊治心系疾病的经验高度吻合。结论 点式互信息、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可分析林慧娟教授治疗心系疾病得学术经验,为名中医传承研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名老中医马连珍主任,从事临床工作近40载,经验丰富,尤其对中医心系疾病的治疗颇具匠心,名誉津门。马连珍主任从心肾的生理特点出发,认为心系疾病的发生,是以少阴心肾为轴的病理改变,强调心系疾病的病位在心而本在肾的论点,采用温补心肾的治疗原则,用于治疗心系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树槐教授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疾病之经验。越鞠丸为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之常用方,王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产生与情志失宜密切相关,情志致病心先受之,继损肝脾,影响脏腑气机。故临证注重情志在心系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胸痹、心悸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心系疾病是指以心悸、胸闷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在治疗心系疾病的过程中,很多中医师较多的注意患者心脏不适症状栗锦迁教授在临床治疗中采用整体观念、五脏相关的观点治疗心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心系疾病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心病、心律失常等病因病机复杂,难治。从2003年1月~2004年4月笔者用自拟匡本复心汤综合应用合药气穴注治疗100例心系疾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过统计《中医内科学》心系疾病的用药归经,认为无论是第一归经还是多经分布都以归心经为主,脾经次之。心系疾病用药的多经分布也表现为归心经的用药味次最多,共计149味次,归其它四经的用药味次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脾经、肺经、肝经、肾经。可以看出心系疾病用药主次分明,既突出了心系的疾病定位,又兼顾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