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对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治疗的47例初治老年AML(M3除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药地西他滨组11例,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36例。分析治疗效果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7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5岁(60~83岁)。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1个疗程总反应率高于单药地西他滨组[80.6%(29/36)比27.3%(3/11),χ^2=8.693,P=0.003],起效疗程数少于单药地西他滨组(u=3.133,P=0.002);两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个月比12个月,P=0.950)。单因素分析显示达完全缓解(CR)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长于未达CR组(17个月比5个月,P<0.01);原发老年AML患者中位OS时间长于继发AML患者(16个月比6个月,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达CR是OS的独立不良影响因素(HR=0.180,95% CI 0.085~0.382,P<0.01)。地西他滨联合减量化疗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发生率高于单药地西他滨组[69.4%(25/36)比36.4%(4/11),χ^2=3.902,P=0.048]。结论对于初治老年AML患者,含地西他滨化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患者化疗后骨髓油滴和巨核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99例初诊AML(非M3)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规范治疗各阶段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数变化及其对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 99例患者中位DFS为 21(2~88)个月,3年DFS率为47.3 %,中位OS 70(4~89)个月,3年OS率55.8 %。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骨髓油滴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将单因素分析提示有意义的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巨核细胞数变化率、诱导缓解后第1~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变化、骨髓纤维化分级、初诊乳酸脱氢酶值、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及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等观察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起病时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小于50 %、诱导缓解后第3次化疗后骨髓油滴较诱导化疗CR期增多对于延长患者DFS时间有独立预后意义(P=0.010、0.018);而诱导化疗结束后第7~10天残留白血病细胞比例≥10 %及诱导缓解后第2次化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数变化率≤-50 %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09、0.038)。结论 AML(非M3)患者达CR后,随着诱导缓解后化疗次数增加骨髓油滴呈增加趋势,而巨核细胞数呈减少趋势。动态观察骨髓油滴及巨核细胞计数有助于患者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MDAC)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1例2个疗程内达完全缓解(CR)的老年AML(M3除外)患者,分别应用MDAC和常规剂量阿糖胞苷(SDAC)进行巩固强化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AC组26例,SDAC组35例,MDAC组与SDAC组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分别为42.7和16.0个月(P=0.002),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44.6和18.2个月(P=0.004),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9%(7/26)和54.3%(19/35)(x2=4.567,P=0.033),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6/26)和8.6%(3/35)(x2=2.496,P=0.1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应用MDAC巩固强化治疗,可延长早期达CR患者的RFS及OS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SDAC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初步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的初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LMR预测患者完全缓解(CR)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据此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最佳临界值)和高LMR组(LMR≥最佳临界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两组疗效、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63例患者入组。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中位LMR为3.64(0.13~88.01),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达CR 51例(81.0%),2个疗程后达CR 54例(85.7%),最终CR患者56例(88.9%)。经ROC曲线分析,确定LMR最佳临界值为1.515。低LMR组和高LMR组分别有20例和4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低LMR组和高LMR组1个疗程后CR率分别为65.0%(13/20)、88.4%(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36, P=0.028)。低LMR组1个疗程达CR的13例患者中复发3例,高LMR组1个疗程达CR的38例患者中复发2例;低LMR组和高LMR组两组3年RFS率分别为6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897, P=0.089);3年OS率分别为8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36, P=0.712)。 结论:对于完成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镜检未见有核细胞的初治AML患者,LMR可能用于评估疗效和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TET2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突变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初诊AML成年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TET2突变在内的24种AML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有无TET2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TET2基因突变型组及TET2基因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近期疗效和生存差异。结果:123例患者中,28例(22.8%)检测到TET2突变。与TET2基因野生型组患者相比,TET2基因突变型组患者的年龄更高[(59±15)岁比(49±16)岁, t=2.984, P=0.003],更易出现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的M 4、M 5型[75.0%(21/28)比51.6%(49/95), χ2=4.838, P=0.028],AML患者CD34阳性率更低[46.4%(13/28)比72.6%(69/95), χ2=6.685, P=0.010];TET2基因突变更易伴发ZRSR2突变[10.7%(3/28)比1.1%(1/95), P=0.037]和NPM1突变[35.7%(10/28)比17.9%(17/95), χ2=4.008, P=0.045],而较少伴发IDH1/2基因突变[0比17.9%(17/95), P=0.012]。两组间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及欧洲白血病网络(ELN)危险度分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1个疗程化疗和去甲基化治疗的总有效率(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0%(12/16)比66.7%(42/63), χ2=0.410, P=0.522;66.7%(4/6)比44.4%(8/18), P=0.640]。TET2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OS时间:23个月(95% CI 5~41个月)比35个月(95% CI 18~52个月), P=0.498]。 结论:在AML成年患者中,TET2基因突变与高龄、M 4和M 5亚型、AML细胞低表达CD34相关。TET2基因突变易伴随ZRSR2、NPM1基因突变,而不易伴随IDH1或IDH2基因突变。TET2基因突变对未进行危险度分层AML患者的总体疗效和生存可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作为新药诱导后的巩固治疗对不同危险分层骨髓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及总生存时间(over 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 月至2011年7 月在本科行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的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ISS 分期及FISH检测结果为基础的最新IMWG 预后标准分为高危组17例,中危组24例,低危组26例。另选取同时期67例接受化疗作为巩固治疗的骨髓瘤患者进行年龄、危险分层配对,比较移植组与化疗组的PFS 和OS差异。所有患者前期均接受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主的诱导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后均达到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ve disease ,PR)以上疗效,移植组与化疗组vs . 接近完全缓解率(nCR/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8% vs. 37.3% ,P=0.380)。 巩固治疗后,高、中、低危移植组患者中位nCR/CR率分别由47.1% ,37.5% ,50.0% 增加为62.9% ,62.5% ,61.5% 。高危患者移植巩固后中位PFS(30.5 个月vs. 11.2 月,P<0.001)和OS(85.5 vs. 34个月,P=0.015)均明显延长;中危移植组和化疗组中位PFS 和OS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危移植组患者与化疗组相比,中位PFS 延长(34.8 vs. 17.6 个月,P=0.012),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硼替佐米和/或沙利度胺为基础的新药诱导治疗后,高危骨髓瘤患者更能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中获益,进而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TET2基因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收集38例TET2基因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TET2基因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结果:38例患者中21例接受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12例(57.14%),未缓解(NR)5例(23.81%),疾病进展(PD)4例(19.05%)。应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后缓解率不同,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4例第一个疗程治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未应用去甲基化治疗的17例中CR 8例(47.06%)、NR 5例(29.41%)、PD 4例(23.53%)。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阴性、CD13阴性、CD33阳性者化疗后CR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年龄、性别、发病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56、CD9、HLA-DR)、是否伴有其他预后基因及复杂染色体核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与化疗方案及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CD34、CD13及CD33相关。去甲基化治疗可提高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的CR率。影响TET2基因阳性AML患者疗效及长期生存的因素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51例初治的老年AML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组26例、CAG方案单用对照组25例,评估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缓解治疗2个周期后,治疗组完全缓解(CR)率为61.5%(16/26),对照组为48.0%(12/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4).治疗组1年CR率为53.8%(14/26),对照组为24.0%(6/25)(P=0.045);治疗组2年CR率为42.3%(11/26),对照组为12.0%(3/25) (P=0.027);治疗组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3.1%和46.1%,对照组分别为52.0%和24.0%;随访2年,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对照组为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组患者诱导死亡率及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恶心、呕吐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理想,患者不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寻求治疗的有效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AML,在积极支持治疗下,按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化疗方案进行化疗。结果 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组治疗7例,完全缓解(CR)率14.3 %;MA组治疗6例,CR率50.0 %;DA组治疗7例,CR率42.8 %;CAG组治疗10例,CR率60.0 %。结论 老年AML对化疗反应差,CR率低,治疗应选择积极合理、个体化的化疗方案。CAG方案CR率高,毒副作用小,治疗老年AML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氟达拉滨联合阿糖胞苷(FA)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FA方案治疗阶段将75例AML患者分为4组:①第1个疗程诱导化疗未缓解组21例;②2次及2次以上诱导治疗未缓解组21例;③早期复发组14例;④晚期复发组19例;其中后3组为难治复发性AML,比较不同组间疗效。结果:4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1.0%(17/21)、42.9%(9/21)、28.6%(4/14)及31.6%(6/19)。第1疗程诱导化疗未缓解组CR率明显高于复发难治性AML的CR率35.2%(19/54)(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次数与CR率有显著相关性(P=0.02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对于第1个疗程化疗未缓解的AML患者,FA方案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9例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42岁(13~76岁),中位银屑病史10年(1~30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3例(59.0%),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例(33.3%),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例(7.7%);复发9例,其中APL 4例,AML 4例,B-ALL 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类型和银屑病史为APL复发患者的影响因素(均P〈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银屑病相关APL和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6%(22/23)、46%(6/13),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6%、44%,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7%、38%。结论 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以APL居多,预后较好;银屑病相关AML、ALL患者CR率及长期生存率低,后期应考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标准剂量IA方案治疗≥55岁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2例≥55岁初诊AML患者应用标准剂量IA方案诱导治疗后的缓解情况、生存情况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2例患者经IA方案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71.9%(23/32),部分缓解(PR)率为9.4%(3/32),总有效(OR)率为81.3%(26/32).按细胞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指标分组:预后良好组7例,CR 6例,PR 1例,OR率100.0%(7/7);预后中等组19例,CR 14例,PR 2例,OR率84.2%(16/19);预后不良组6例,CR 3例,PR 0例,OR率50.0%(3/6);三组CR率和O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67;χ2=2.114,P=0.359).预后良好、中等和不良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28.07个月(6.57~46.33个月)、16.93个月(0.40~87.57个月)和3.03个月(2.00~6.0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630,P=0.008);2年OS率分别为83.33%、46.80%和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6,P<0.001).化疗后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感染,未发生严重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55岁初诊AML患者可选择标准剂量IA方案作为诱导方案.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中等组患者诱导治疗后OR率、CR率高,OS时间长,而预后不良组患者未能从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CAG方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老年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不同化疗方案分为DAC+ IA组(17例)和DAC+CAG组(3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DAC+IA组获完全缓解(CR)5例(29.4%),部分缓解(PR)6例(35.3%),总有效率为64.7%(11/17);DAC+CAG组获CR 8例(26.7%),PR 9例(30.0%),总有效率为56.7%(17/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227,P=0.716).DAC+IA组中位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8.1个月,DAC+CAG组中位缓解时间、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9.5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4、0.525).结论 DAC+IA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与DAC+CAG方案接近,同时并未增加相关不良反应,可作为老年人AML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 评价中医药辨证治疗对年龄≥65岁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以老年晚期胃癌病例总生存期(OS)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并预设分层,化疗亚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化疗组)和非化疗亚组(单纯中药组、最佳支持治疗组),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各组老年晚期胃癌生存期的因素,在基线均衡的条件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期,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 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255例老年晚期胃癌病例纳入本项研究,全组分析:中药组中位OS较非中药组延长(14.60个月 vs 8.68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腹膜转移(P=0.016)、放疗(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化疗因素分层分析,化疗亚组中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93例,化疗组81例,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中位OS较化疗组延长(14.79个月vs 9.01个月,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部位数目(P=0.031)、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1)是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化疗组白细胞减少(P=0.006)、中性粒细胞减少(P=0.010)、血小板减少(P=0.030)、出血(P=0.021)、恶心呕吐(P=0.036)、发热(P=0.020)的发生率均低于化疗组。非化疗亚组中单纯中药组32例,最佳支持治疗组36例,单纯中药组中位OS较最佳支持治疗组延长(11.11个月 vs 6.05个月,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医药辨证治疗(P=0.003)是非化疗亚组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放疗、腹膜转移、转移部位数目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延长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降低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较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对老年胃癌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的同期对照研究,分层分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在临床病理分期、手术和化疗等因素基线均衡的条件下,比较接受健脾为基础的中药治疗组和未接受中药的同期对照组老年胃癌病例的生存期,Kaplan-Meier法估算中位生存时间(OS),组间生存分布差异采用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共有404例≥60岁老年胃癌病例纳入研究,包括203例晚期胃癌和201例Ⅰb~Ⅳ(M0)接受根治术(R0)后胃癌病例。203例晚期胃癌的同期对照研究:中药组共78例,对照组共125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中药(P=0.000)、化疗(P=0.000)、放疗(P=0.021)是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OS独立的保护性因素。以化疗因素分层:化疗亚组中,中药组(51例)的中位OS19.9个月,较对照组(45例)的14.0个月延长(P=0.015),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544(95%CI:0.331~0.896);非化疗亚组中,中药组(27例)的中位OS17.9个月较对照组(80例)的7.5个月延长(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0.244(95%CI:0.132~0.451)。201例Ⅰb~Ⅳ(M0)期根治术(R0)后老年胃癌的同期对照研究:中药组共80例,对照组共121例。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临床病理分期(P=0.000)、中药(P=0.000)是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OS独立的影响因素。临床病理分期(P=0.001)、中药(P=0.000)是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病生存(DFS)独立的影响因素。以临床病理分期分层:Ⅲ~Ⅳ(M0)期亚组中,中药组(53例)的OS未达到中位数,对照组(102例)的中位OS31.9个月,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为0.316(95%CI:0.171~0.585)。1年、3年、5年生存率,中药组分别为:100%、79%、67%,对照组则分别为:89%、45%、32%。中药组的DFS未达到中位数,对照组的中位DFS25.7个月,无病生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服用中药的相对危险度0.367(95%CI:0.206~0.656)。1年、3年、5年无病生存率,中药组分别为:98%、66%、66%,对照组则分别为:81%、43%、35%。[结论]以健脾为基础的中药复方辨证治疗是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独立的保护性因素,可延长老年晚期胃癌的生存期;延长Ⅲ~Ⅳ(M0)期老年胃癌根治术后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中医药治疗在改善老年胃癌总体预后方面的作用值得进一步作随机对照研究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减低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IA)与减低剂量高三尖杉酯碱(HHT)联合Ara-C(HA)两种化疗方案对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诱导缓解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收治的采用减低剂量IA方案(低剂量IA组)或减低剂量HA方案(低剂量HA组)治疗的初治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诱导治疗2个疗程后,低剂量IA组67例患者中46例达完全缓解(CR),CR率为68.7%,低剂量HA组20例患者中8例达CR,CR率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5.372,P=0.020).两组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7.6%(52/67)和60.0%(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均为骨髓抑制,但除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109/L的中位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3,P=0.003)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初治AML患者,低剂量IA方案的疗效优于低剂量HA方案,但不良反应较低剂量HA方案严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型(MDS-RAEB)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应用HAG预激方案治疗的21例AML和9例MDS-RAEB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疾病完全缓解(CR)率、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1例老年AML患者中,HAG诱导缓解的有效率为66.7 %(14/21),其中CR率为47.6 %(10/21);9例老年MDS-RAEB患者中,CR率为55.6 %(5/9);HAG预激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因骨髓抑制继发的感染,调整化疗方案后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 HAG预激化疗作为诱导缓解方案适用于老年AML和MDS-RAEB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 FOLFIRINOX方案与吉西他滨方案治疗局限性晚期胰腺癌(LAPC)患者的生存结果和副作用对比。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9例进行FOLFIRINOX方案化疗和116例吉西他滨方案化疗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以及治疗相关副作用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29例接受了FOLFIRINOX系统化疗方案的LAPC患者中,中位OS为21.1个月,PFS为15.6个月;而吉西他滨方案组患者的中位OS为18.2个月,PFS为11.3个月。FOLFIRINOX组患者的总生存与吉西他滨组无统计学差异(P=0.167),但较吉西他滨组的无进展生存率高(P=0.005)。其中67.0%的患者同时完成了化疗和化疗后的放疗治疗,无一例因化疗而致死亡,45.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化疗不良反应。肿瘤位置对预后有显著影响,肿瘤大小可影响LAPC患者总生存,但FOLFIRINOX化疗方案是LAPC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LFIRINOX方案是LAPC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可提高无进展生存时间,且副作用与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TET2合并DNMT3A突变及其他共存基因突变对成人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初治且行血液肿瘤相关突变基因外显子二代测序检测的512例成人 AML(非 M3 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0例AML患者,TET2突变组64例,DNMT3A单突变组46例。男性50例(45.5%),中位年龄54(15~79)岁。TET2基因突变频率为12.5%(64/512),98.4%(63/64)患者突变基因数≥2个,每例患者平均合并5.2个突变基因。NPM1(43.8%)、DNMT3A(42.2%)、FLT3-ITD/TKD(40.6%)、CEBPA(26.6%)、TTN(20.3%)为TET2突变常见的共存突变基因。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初次诱导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46.2%,略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的76.9%(P=0.077),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952)。TET2合并DNMT3A突变患者的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时间为9.5个月,明显低于TET2单突变患者(P=0.002),而与DNMT3A单突变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414)。三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median relapse- free survival,mR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ET2突变背景下,合并K/NRAS突变患者的CR率为28.6%,明显低于无K/NRAS突变患者的75.0%(P=0.030),合并FLT3-ITD突变患者的mOS明显短于无FLT3-ITD突变患者(P=0.03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FLT3-ITD突变、初次诱导未达CR是影响TET2突变AML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突变不影响TET2突变患者OS。  结论  TET2突变是AML患者常见突变,且常合并共存基因突变。共存基因突变与TET2突变共同影响AML患者预后。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突变检测对指导AML精确分层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174例≥70岁接受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74例患者一线化疗的有效率(RR)为31.5%(51/162),疾病控制率(DCR)为73.5%(119/162),中位生存期(OS)为11.4个月(95% CI:10.4~12.4月),1年、2年生存率为39.0%和17.0%。两药方案的RR和中位OS高于单药方案(35.8% vs.17.9%,P=0.037;14.1个月和7.5个月,P=0.010),两方案D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1~2个周期、3~4个周期、≥5个周期的中位OS分别为7.7个月、13.1个月和21.5个月(P<0.001);仅接受一线化疗132例患者的中位OS为10.7个月,接受二线化疗42例患者的中位OS为16.7个月(P=0.00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转移个数、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乳酸脱氢酶、化疗周期数和进展后是否接受二线化疗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多周期化疗和一线化疗进展后接受二线化疗可改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