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打压植骨与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38例Ⅲ期Kümmell病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8例, 女30例;年龄59~81岁[(68.9±4.9)岁]。骨折椎体:T8 1例, T11 9例, T12 10例, L1 8例, L2 10例。17例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打压植骨术治疗(打压植骨组), 21例行后路长节段固定联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术治疗(骨水泥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后凸Cobb角;末次随访时骨性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5个月[(28.7±2.9)个月]。打压植骨组手术时间为(150.7±25.4)min, 术中出血量为(285.3±48.6)ml;骨水泥组分别为(132.0±21.1)min和(251.4±44.8)ml(P均<0.05)。术前两组VAS、JOA评分及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O形臂导航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AO分型C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C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3例, 女11例;年龄42~63岁[(50.4±7.4)岁]。损伤节段:T11 4例, T12 10例, L1 12例, L2 6例, T11~12、L1 1例, T12、L1 1例。均采用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18例采用O形臂导航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导航组), 16例采用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单枚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方式及置钉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胸腰椎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9个月[(16.8±6.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导航组单枚螺钉置入时间为(9.4±1.6)min, 徒手组为(10.8±1.5)min(P<0.05);导航组置钉准确率为97.4%, 徒手组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8例;年龄65~92岁[(73.0±14.5)岁]。患者均接受Ⅰ期多节段PVP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30例手术椎体数>3个(观察组),75例手术椎体数≤3个(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及再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3个月[(12.5±1.8)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71.2±12.2)min]、术中透视次数[(38.8±6.4)次]、骨水泥注入量[(20.2±4.6)ml]长或多于对照组[(52.3±10.6)min、(25.4±5.3)次、(12.3±4.3)ml](P均<0.05)。骨水泥渗漏和再发椎体骨折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感染、神经损伤或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7.6±0.7)分、(3.0±0.8)分、(2.3±0.7)分、(2.2±0.6)分]与对照组[(7.4±0.5)分、(2.9±0.4)分、(2.1±0.5)分、(2.0±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DI[(74.6±3.3)%.(36.8±4.6)%.(29.7±4.0)%、(24.0±3.6)%]与对照组[(73.8±1.0)%、(35.1±0.9)%、(28.4±2.2)%、(22.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DL评分[(34.5±5.0)分、(54.5±3.8)分、(73.7±3.9)分]与对照组[(36.2±3.4)分、(56.8±4.7)分、(75.3±5.3)分、(81.3±4.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ODI和ADL评分术后各时相点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PVP 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与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在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同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Ⅰ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9例Ⅰ型CS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77例;年龄58~95岁[(79.2±15.6)岁]。骨密度T值为-4.5~-2.5 SD[(-3.9±O.2)SD].损伤节段:L1-L2 56例,L3~L5 63例。其中60例接受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单侧入路组).59例接受Mager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双侧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以及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观察邻近椎体骨折、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4.1±5.6)个月]。单侧入路组手术时间[(21.5±6.5)min]明显短于双侧入路组[(37.8±7.4)min],骨水泥注入量[(4.2±0.7)ml]少于双侧入路组[(6.5±1.1)ml],术中暴露辐射次数[(14.2±3.0)次]少于双侧入路组[(31.4±6.4)次](P<0.05)。两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伤椎椎体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相同时相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单侧入路组与双侧入路组分别为5%(3/60)、8%(5/59)(P>0.05)。骨水泥渗漏单侧入路组4例(7%),双侧入路组11例(19%)(P<0.05).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与Magel法经椎弓根双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横突与上关节突移行部单侧穿刺高黏度骨水泥PVP治疗I型CSOVCF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暴露辐射次数少、术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Ⅳ型陈旧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SOVCFs)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68例Ⅳ型CSOVCFs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男22例, 女46例;年龄61~82岁[(71.2±12.3)岁]。骨折节段:T11~T12 37例, L1~L2 31例。32例行机器人辅助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机器人组), 36例行徒手长节段置钉联合楔形截骨治疗(徒手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暴露剂量、术中导针调整次数、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矢状面轴向距离(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两组上关节突关节损伤、术中导针置入偏差和脑脊液漏及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6个月[(18.2±5.1)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单枚椎弓根螺钉置入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采用PKP治疗老年OVCF患者共113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72例;年龄70~97岁,平均75. 1岁。患者均行单侧穿刺。通过X线比较术前、术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了解评估手术情况;通过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的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通过术后及随访X线片、CT了解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及邻近节段再次骨折。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2. 6个月。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骨水泥渗漏4. 42%(5/113),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 65%(3/113)。患者术前VAS、ODI评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分别为:(8. 95±0. 82)分、(85. 18±2. 99)分、(14. 33±1. 36) mm、(17. 26±1. 42) mm、(30. 55±4. 57)°,术后3d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分别为:(3. 92±0. 79)分、(2. 11±0. 82)分,ODI评分分别为:(35. 32±5. 43)分、(32. 19±5. 33)分,椎体前缘分别为:(22. 19±1. 77) mm、(21. 15±1. 57)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23. 05±1. 28) mm、(22. 25±1. 18) mm,Cobb角分别为:(14. 69±3. 83)°、(15. 27±4. 36)°,术后3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侧PKP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快速恢复椎体高度,缓解背部疼痛,改善后凸畸形,减少患者卧床时间,进而进行正常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单侧与徒手单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8例, 女36例;年龄57~88岁[(74.5±5.6)岁]。骨折节段:T1~T9 12例, T10~L2 32例, L3~L5 20例。患者均行PKP治疗, 其中25例采用徒手单侧穿刺(徒手单穿组), 18例采用徒手双侧穿刺(徒手双穿组), 21例采用机器人辅助单侧穿刺(机器人单穿组)。比较三组手术时间、通道建立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空间分布评分;术前, 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后凸Cobb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0个月[(7.0±0.9)个月]。徒手单穿组手术时间为(30.2±6.1)min, 短于机器人单穿组的(37.9±8.9)min和徒手双穿组的(49.0±10.2)min;机器人单穿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双穿组(P均<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3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治疗,术后获完整随访,从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Cobb’s角等情况观察手术效果,腰背痛采用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评价。结果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中央高度丢失率、Cobb’s角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Cobb’s角与术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AS评分由术前(8.2±1.3)分降至末次随访(2.3±1.0)分(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结合人工骨椎体增强术可重建伤椎前中柱的稳定性,有效防止椎体高度丢失,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6例,其中23例患者为多节段椎体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4例患者一次手术完成4节椎体。3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呼吸困难。术前VAS评分及ODI值平均8.58±1.12、81.43±12.54,术后1d平均为3.03±0.98、31.04±11.11,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显著。5例患者1年内出现再发椎体压缩骨折。13节椎体发生骨水泥外漏。结论PVP是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必须注意脂肪栓塞并发症,一次手术至多完成3节椎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侧组(59例)及双侧组(59例)。单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3岁;跌伤40例,道路交通伤19例。双侧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岁;跌伤42例,道路交通伤17例。单侧组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双侧组行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34.23±9.01)min vs.(55.22±6.38)min、(19.42±6.22)次vs.(31.05±7.54)次、(3.21±0.42)m L vs.(5.07±0.69)m L,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2.15±0.57)cm vs.(2.01±0.74)cm、(2.20±0.58)cm vs.(2.00±0.73)cm],而Cobb角小于术前[(8.52±4.34)°vs.(10.75±6.23)°、(8.04±4.45)°vs.(10.68±6.20)°,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24±0.31)分vs.(7.04±0.52)分、(1.30±0.32)分vs.(7.01±0.54)分]、[(23.14±6.02)%vs.(71.42±11.49)%、(23.20±6.04)%vs.(71.39±11.50)%,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08%,低于双侧组的18.64%(P<0.05)。结论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对OVCF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疼痛、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然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低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4年5月采用伤椎置钉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且随访资料完整者6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8~62岁。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伤椎高度矫正率、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术后Cobb角矫正率、Cobb角矫正丢失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94(平均47.3)个月。共3例(4.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浅表感染1例、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皮质2例,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末次随访时,ODI为19.8%~29.2%[(24.4±7.6)%]、伤椎高度矫正率为91.3%~100%[(96.8±5.9)%],伤椎高度矫正丢失率为4.1%~8.2%[(7.6±2.4)%],Cobb角矫正率为83.6%~97.2%[(86.2±4.1)%]及Cobb角矫正丢失率为2.1%~6.7%[(5.8±3.4)%]。结论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时,伤椎置钉有利于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防止后凸畸形矫正及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住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椎体转移性肿瘤患者163例266节椎体采用PVP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原发癌肿主要为肺癌(42例),肝癌(19例),食管及胃肠癌(34例),肾癌(10例),乳腺癌(46例)等.PVP术后3 d CT复查观察骨水泥分布状况及有无渗漏.按PVP术后24 h,1周,1、3、6和1年以上定期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疼痛复发的原因及观察生存时间.结果 266节椎体PVP操作均成功,138节胸椎骨水泥平均注入量为(3.6±1.5)ml,128节腰椎为(4.5±1.7)ml.平均随访时间(12.0±10.6)个月,术后24 h,1周,1、3、6和12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7.7%(143/163)、92.6%(151/163)、91.4%(149/163)、84.5%(136/161)、78.3%(108/138)和77.2%(71/92).术后12个月症状复发39例,复发率23.9%(39/163),包括骨水泥周围癌肿进展6例,其他椎体转移33例.平均生存时间(10.5±10.5)个月,其中乳腺癌与前列腺癌椎体转移54例生存时间为(15.4±11.7)个月,明显长于肺癌、肝癌、胃肠癌及肾癌等105例的生存时间[(8.5±8.1)个月](P<0.05).随访期间死亡136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脊椎外原发肿瘤进展及全身多发转移衰竭.CT证实椎旁骨水泥渗漏58例,均无临床症状.结论 PVP治疗椎体转移性肿瘤可迅速缓解疼痛且可保持较长时间稳定;疼痛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椎体新发转移;生存时间与椎体外原发癌肿类型和合并内脏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因疼痛性OVCF入院患者资料。根据接受治疗时骨折发生的时限分为:A组骨折发生1周内;B组骨折发生1~4周;C组骨折4周以上;D组非手术治疗,骨折发生4周内。记录比较各组患者术前、术后1d以及出院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骨水泥注射量以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共纳入79例患者,其中A组26例,B组24例,C组16例,D组13例。术后1d A、B两组VAS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8.4±12.5)%和(72.1±10.3)%]和ODI评分改善率[分别为(51.4±16.8)%和(48.9±13.6)%]明显高于C组[分别为(48.9±7.5)%和(30.1±10.6)%],P0.05;且在6个月的中期随访中依旧保持这一优势。A、B两组后凸Cobb角在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分别为(57.3±13.5)%和(52.6±17.5)%],P0.05;但C组Cobb角改善不明显,P0.05。在6个月随访时发现,三组患者后凸角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C组骨水泥注射量最少[(3.1±0.7)mL],但骨水泥渗漏率最高(50.0%)。D组有4例中转手术治疗,6个月随访发现D组VAS和ODI评分、Cobb角均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结论PVP治疗OVCF临床疗效确切,骨折早期(≤4周)介入手术更有利于患者疼痛改善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微创经弓根椎体支柱块植入术(Pillar)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6年2月—2018年3月西宁市第三人民医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7例,男性48例,女性19例;年龄23~82岁,平均48.6岁.采用信封法分为Pillar组(34例)和PKP(33例),Pillar组采用微创经弓根椎体支柱块植入术治疗,共37个椎体;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23~73岁,平均48.4岁;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5例.PKP组采用PKP治疗,共35个椎体;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31~82岁,平均48.8岁;道路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d、末次随访Cobb角矫正程度、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情况,观察两组患者骨水泥泄露、支柱块移位、迟发性神经损伤、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llar组与PKP组比较,手术时间较长[(57.19±5.20)min vs.(51.89±4.90)min]、术中出血量较多[(22.10±4.15)mL vs.(15.35±5.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门诊随访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ODI、VAS低于术前,但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illar组术后7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低于PKP组[11.16±1.73)°vs.(13.75±1.65)°]、[(10.04±1.50)°vs.(12.82±1.70)°],且伤椎前缘高度高于PKP组[(89.15±3.44)mm vs.(86.15±2.94)mm、(91.65±3.12)mm vs.(87.35±3.2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llar组无并发症发生,PKP组骨水泥渗漏2例,并发症发生率6.06%.结论 Pillar和PKP均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均能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情况,缓解其疼痛症状.Pillar可有效提高患者Cobb角恢复效果和伤椎前缘高度.PKP则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和传统透视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无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性陈旧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SCOVF)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20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SCOV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4例, 女86例;年龄63~85岁[(72.9±5.7)岁]。均采用PVP联合椎弓根成形术治疗, 其中87例采用机器人辅助C形臂X线机引导穿刺(机器人组), 33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引导穿刺(传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穿刺准确率;术前、术后1 d、1年及末次随访时椎体指数、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或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6个月[(29.4±3.4)个月]。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85.2±10.5)min, 长于传统组的(37.2±3.7)min(P<0.01)。机器人组骨水泥注射量为(5.0±0.7)ml, 少于传统组的(5.3±0.8)ml(P<0.05)。机器人组穿刺准确率为 9...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椎弓根置入椎体支柱块并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09年7月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支柱块并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共23例(25个椎体,共用47枚椎体支柱块),T11骨折2例,T12骨折9例,L1骨折7例,L2骨折5例,其中4例采用椎板间开窗减压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支柱块治疗.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测定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Cobb角的矫正程度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 结果 23例患者均获7~16个月[(12.5±0.4)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丢失少,术后伤椎前缘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力学性能,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后凸畸形重现等并发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更符合生物学固定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1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6例, 女15例;年龄31.5~48.6岁[(41.5±15.0)岁]。损伤节段:C3 3例, C4 12例, C5 13例, C6 10例, C7 3例。19例采用O形臂联合CT三维导航系统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导航组, 76枚螺钉), 22例采用徒手置入颈椎椎弓根螺钉(传统组, 88枚螺钉)。比较两组总手术时间、有效手术时间、单钉置入时间、单钉修正次数、螺钉距前方皮质距离、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辐射剂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 d椎间隙高度、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邻近小关节侵犯、感染、螺钉松动)。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1.1~13.9个月[(12.5±1.4)个月]。术中导航组总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特点,对1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选择性进行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年龄54~83岁;其中2个椎体压缩8例,3个椎体压缩4例,4个椎体压缩1例.结果 13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小时后均离床活动,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3±1.5)分降至术后(2.5±1.2)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恢复明显,Cobb角平均矫正10.17°.术后随访6~12个月,腰背痛无复发.结论 对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根据影像学特点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内侧入路减压复位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76例,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17~61岁,平均35.6岁。骨折AO分型:A1.3型43例,A2.1型19例,A2.2型7例,A3.1型5例,A3.2型2例。按脊髓损伤程度分为完全性脊髓损伤组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71例;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感觉评分和运动评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行后路切开经椎弓根内侧入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均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12个月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和CT片,通过术前、末次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Cobb角、椎管侵占率、ASIA评分4个主要指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及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术前(47.3%±9.8%),术后12个月(87.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29.3°±5.8°),术后12个月(6.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侵占率:术前(29.5%±6.7%),术后12个月(11.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性脊髓损伤组感觉评分:术前(150±17)分,术后12个月(175±16)分;运动评分:术前(47±14)分,术后12个月(79±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组感觉评分:术前(167±21)分,术后12个月(186±13)分;运动评分:术前(71±15)分,术后12个月(8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内侧入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能有效减压、恢复椎体高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