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眼表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泪道阻塞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分析观察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2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约91.7%(P<0.05);观察组各个时间段的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患者的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患者,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对患者眼表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行手术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差异。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组的6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两组在不同时期行手术治疗,研究组于感染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费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治疗时长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级愈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天性耳前瘘管与合并感染患者,在感染期行手术治疗,与控制感染后行手术治疗相比,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出血量及减少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时间,且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致肺炎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致肺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预防护理干预,并进行护理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结果 护理有效率B组(96.67%)>A组(80.00%),对比(X2=4.320,P<0.05);护理满意度B组(96.67%)>A组(73.33%),对比(X2=6.405,P<0.05);并发症发生率B组(6.67%)2=4.320,P<0.05)。结论预防护理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食管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致肺炎患者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并发症出现风险,带动病患对护理服务认可度的提高,具有临床深入应用和普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慢性泪囊炎(CDC)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行泪道探通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数据遴选本院2020年4月-2021年11月收治的80例CDC患者,“随机抽样法”分单一组(泪道探通术,n=40)、科研组(泪道探通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n=40),2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 与单一组比较,科研组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术后3月、6月的VAS评分更低,科研组有效率(97.50%)高于单一组(80.00%),科研组并发症率(7.50%)低于单一组(25.00%),χ2=4.5070,4.5006;P=0.0337,0.033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泪道探通术+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CDC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可减轻疼痛、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干眼症患者行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抽样法”分药物组(自体血清治疗,n=16)、栓塞组(泪道栓塞术,n=16),2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栓塞组BUT指标、SIT指标及LLT指标更高,FL指标更低;栓塞组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药物组(56.25%),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药物组(37.50%),χ2=3.865,4571;P=0.049,0.0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可提高泪液分泌量、泪膜脂质层厚度,增强疗效、保证治疗安全,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常规鼻内镜下中鼻道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中隔支架的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与传统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收治的鼻中隔偏曲160例的临床资料, 按病变部位及类型相似、年龄相差≤5岁, 1:1配对。随访12个月以上,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鼻中隔血肿、术后疼痛、活瓣性鼻塞及原鼻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80例患者,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0~60(37.48±10.78)min, 对照组为20~55(34.66±10.86)min,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4, P > 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15(9.38±3.02)mL, 对照组为5~20(11.59±4.71)mL, 研究组少于对照组(t;=-3.536, P < 0.01);两组术后疼痛以中等疼痛为主, 第1天最重, 研究组为2~6(4.59±0.82)分, 对照组为3~7 (4.95±0.86)分(t=-2.733, P < 0.01);第2天研究组为1~5(2.93±0.65)分, 对照组为2~5 (3.43±0.71)分(t=-4.649, P < 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第3天开始症状趋于平缓, 研究组为1~2(1.55±0.50)分, 对照组为1~3(1.69±0.52)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7, P > 0.05)。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有1例鼻中隔血肿(1/80), 对照组出现5例(χ2=1.558 4, 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术后活瓣性鼻塞, 对照组随访中出现6例(6/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 P < 0.05);研究组鼻塞症状均消失, 对照组随访中发现轻度鼻塞6例(6/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 P < 0.05)。结论 与传统黏膜下切除术相比, 个体化减张整形矫正术未明显延长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较少, 术后疼痛较轻, 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钬激光与CO2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激光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91例的患者临床资料(Tis,T1N0M0)。依据治疗方式分为钬激光手术组56例,CO2激光手术组3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创面恢复时间和生存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钬激光组与CO2激光组在术后疼痛评分(P=0.55)、住院时间(P=0.99)、并发症发生率(P=0.43),复发率(P=0.59)及喉保存率(P=0.64)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P<0.01)、术中出血量(P=0.02)、创面愈合时间(P<0.01)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结论 经口支撑喉镜下钬激光和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效果相当,前者手术时间更短。熟悉两种激光的应用,可避免开放手术,微创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泪管阻塞患者治疗中,选择泪道置管手术的价值。方法 筛选71例鼻泪管阻塞患者作为样本,71例样本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2年1月,做随机分组处理后,按1:1比例分组,对照组35例样本给予传统泪道探通术治疗,观察组36例样本给予泪道置管手术,对比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率、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88.89%)测定结果,较对照组(62.86%)呈升高趋势(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5.56%)测定结果,较对照组(20.00%)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OSDI评分、泪河高度测定结果,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脂质层评级测定结果,较对照组呈升高趋势(P<0.05)。结论 将泪道置管手术应用在鼻泪管阻塞治疗过程中,既可提升整体疗效及预后效果,亦可降低泪河高度及干眼症状评分,值得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对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明确诊断为耳源性眩晕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眩晕残障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跌倒发生率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眩晕残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VS20.00%)差异显著P<0.05(χ2=4.114,P=0.043)。结论 门诊护理干预对耳源性眩晕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AIT)患者术前肺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行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30例AIT患者(即AIT组),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75岁。以及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同一时间段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且不合并下气道疾病的患者172例(即CRSwNP组),其中男105例,女67例,年龄17~83岁。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80%定义为存在手术高风险,针对术前肺功能异常存在手术风险者给予评估及规范化药物干预,观察干预后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是否耐受全麻手术。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IT组患者入院时各项主要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占预计值%)、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50占预计值%)、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占预计值%)、最大呼气中段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MEF占预计值%)]较CRSwNP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882、10.506、9.141、10.182、9.099,P值均<0.001)。AIT组入院时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占86.7%(26/30),明显高于CRSwNP组(11.6%,2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88,P<0.05);支气管舒张试验后AIT组26例患者FEV1占预计值%均<80%,2组中肺功能存在手术高风险者经过个体化药物干预3 d后,AIT组肺功能达到手术标准的人数占57.7%(15/26),明显低于CRSwNP组9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5,P<0.05);6 d后,AIT组达到标准的人数占92.3%(24/26),CRSwNP组均达到标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FEV1占预计值%较入院时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IT组(90.00±6.32)%比(64.79±13.60)%,t=10.110;CRSwNP组(91.65±11.86)%比(76.40±9.35)%,t=9.346;P值均<0.05],同时FEV1/FVC占预计值%及小气道功能指标FEF50占预计值%、FEF75占预计值%、MMEF占预计值%经雾化干预后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肺功能达标的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及术后未有气道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AIT患者入院时肺功能差,存在围手术期气道高风险,基于ERAS理念的规范化气道管理可使其肺功能达到耐受手术的标准,降低围手术期气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帕尼单抗和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静脉滴注70~100 mg/m2,2次/d,连续静脉滴注3 d;研究组在给予紫杉醇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帕尼单抗药物治疗,在第4天给予帕尼单抗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85 mg/m2,1次/d。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观察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率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7%、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72,P<0.001),研究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48,P<0.001)。研究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1例(2.3%),Ⅱ级1例(2.3%),Ⅲ级1例(2.3%);对照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Ⅰ级5例(11.6%),Ⅱ级3例(7.0%),Ⅲ级3例(7.0%),Ⅳ级1例(2.3%),两组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5.394、6.391、5.125、4.935,P<0.001)。研究组1年的OS、RS分别为93.0%和95.3%,对照组分别为88.4%、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26、8.89,P<0.001);研究组3年的OS、RS分别为60.5%和65.1%,对照组分别为55.8%、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57、8.45,P<0.001);治疗后研究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0.5±4.8)、(80.3±3.8)、(81.5±5.1)、(80.6±4.8)分,对照组分别为(74.2±4.8)、(71.2±3.3)、(71.6±3.8)、(74.3±3.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复发或转移性头颈肿瘤Ⅱ期患者应用帕尼单抗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方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远期生存率高,生存时间长,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鼻综合整形手术患者中应用耳软骨的效果。方法 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48例鼻综合整形手术患者,“手术使用材料差异”分硅胶组(硅胶,n=24)、研讨组(耳软骨,n=24),2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前比较2组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硅胶组比较,研讨组鼻唇角、鼻梁偏斜角更低,鼻额角、鼻尖突出度更高;手术、住院时间更短;研讨组满意率(95.83%)高于硅胶组(75.00%),研讨组并发症率(8.33%)低于硅胶组(33.33%),χ2=4.181,4547;P=0.041,0.0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软骨用于鼻综合整形手术治疗中可改善治疗情况,缩短手术、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手术室联合耳鼻喉科优质护理应用于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分别予以开展常规护理和手术室联合耳鼻喉科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鼻腔恢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6.05%)(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评分和鼻腔黏膜形态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和鼻腔黏膜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NOT-22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NOT-22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开展手术室联合耳鼻喉科优质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也促进患者鼻腔黏膜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有利改善,是一种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适用于鼻内镜下鼻窦手术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激光单独及联合治疗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3例(126眼)ROP患儿随机分为激光治疗组、康柏西普治疗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每组21例(42眼)。对比3组临床疗效,观察视网膜电流图相关分析指标及等效球镜度、散光度数变化,并分析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结果。 结果 激光治疗组、康柏西普治疗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1.43%、66.67%、95.24%(H=5.694, P=0.058)。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反应振幅上,视杆反应b波、最大混合反应a、b波,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F-ERG反应潜伏期,视锥反应a、b波,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近视、高度近视、散光、高度散光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光治疗组、康柏西普治疗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0%、19.04%、14.28%(χ2=0.618, P=0.432)。随访期间,激光治疗组、康柏西普治疗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患者ROP复发率为33.33%、28.57%、4.76%,激光治疗组、康柏西普治疗组ROP复发率均高于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P均<0.05)。 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ROP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及术后应用"清毒排瘀"冲洗液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经鼻内窥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明胶海绵浸润"清毒排瘀"冲洗液后填充吻合口,对照组手术方法同治疗组,但术中不填塞中药明胶海绵;术后随访12月,治疗组随访中采用"清毒排瘀"冲洗液冲洗泪道。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的生理盐水冲洗泪道。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疗效,术后泪道通畅情况,术后鼻内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治愈+好转)12例,有效率66.6%;治疗组有效(治愈+好转)20例,有效率95.2%。治疗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1,P0.05)。术后1、3、6、12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造瘘口大小比较,治疗组造瘘口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在术后6.6±2.7周时造瘘口粘膜上皮化;对照组平均在术后8.7±3.4周时造瘘口粘膜上皮化;治疗组造瘘口黏膜上皮化明显早于对照组(t=-2.11,P0.05)。结论在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中应用中药填充及术后冲洗泪道,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吻合口闭锁,加快造瘘口粘膜上皮化。可作为术腔处理的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在支撑显微喉镜下通过CO2激光微创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CO2激光手术治疗的91例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CO2激光手术后随访25~96个月,2例患者失访(视为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81个月死于肺癌,喉功能保留率为96.70%(88/91);10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为11.00%(10/91),T1a复发率为12.12%(4/33),T1b复发率为9.10%(3/33),T2复发率为20.00%(3/1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5,P>0.05)。前连合受累患者的复发率为28.57%(6/21),前连合未受累的患者复发率为5.71%(4/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8,P<0.05)。5年整体生存率为93.20%,局部区域(喉+颈部淋巴结)5年控制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比率)86.70%。结论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疗效可靠,创伤小,喉功能保全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眼内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收治的62例青光眼患者,对照组患者31例(33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研究组患者31例(35眼),行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总成功率(88.57%)较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视力提高比例(85.71%)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下降(P<0.05),且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间角膜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14%)低于对照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x-PRESS引流器植入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相当,远期降眼压效果优于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应激事件时期以眩晕为主诉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疑似“耳石症”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2020-01-24~2020-03-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眩晕患者183例作为研究组,以2019-01-24~2019-03-31同期就诊的眩晕患者50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筛查率、确诊率、头晕评价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评分和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quality Index,PSQI)评价等数据。结果 ①研究组中因眩晕与位置相关而进行BPPV筛查者占94.0%(172/183),高于对照组65.4%(332/508)(P<0.001)。②研究组中确诊为BPPV患者为16.4%(30/183),高于对照组7.9%(40/508)(χ2=10.726,P =0.001)。③研究组中BPPV确诊患者DH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焦虑情绪为主的患者占63.3%(19/30)较对照组35.0%(14/4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23,P =0.019);出现睡眠质量下降者占60%(16/30)与对照组65%(2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研究组中77例患者进行双温试验,其中 37.7%(29/77)正常,与对照组24.6%(52/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9,P =0.030)。结论 在应激事件影响下疑似“耳石症”患者增加,在临床诊治时应注意有效甄别眩晕患者伴随的情绪认知和睡眠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析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鼻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07月-2022年03月涟水县人民医院诊治慢性鼻窦炎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0)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n=40)则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采用嗅觉功能测试量表(CC-CRC)与慢性鼻鼻窦炎生活质量量表(SNOT-20)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嗅觉功能与生活质量,最后对患者为期3个月的随访工作,统计其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3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CCCRC评分为(6.91±0.73)分,高于对照组,而其SNOT-20评分为(10.27±1.48)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为2.5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治疗,临床采取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嗅觉功能,且并发症与疾病复发率均较低,利于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