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彩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68-346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导管介入疗法(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对86例AMI患者行PCI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PCI成功率100%,术后出现严重心律失常10例,穿刺部位出血12例,迷走神经反射8例,舒适度差26例,焦虑30例,排尿困难15例,消化道出血12例,失眠32例,异位栓塞,猝死1例.结论:PCI的效果不仅与医生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周到细致的护理有重大关系,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糖尿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9例AMI并糖尿病患者行直接、补救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造影结果与同期收治的3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相比较,术前术后监测血糖、正确使用胰岛素,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AMI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19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LMI患者;PCI术后病情和血糖水平均易反复,但无1例死亡。结论AMI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而弥漫,实施针对性强化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因素,旨在进一步提高PCI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CI术的100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发生MIRI的患者纳入MIRI组,其余患者纳入非MIRI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年龄、病史、梗死部位、BMI指数等),...  相似文献   

4.
李祯祎  李宏申  马金霞 《淮海医药》2021,39(6):559-561,56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微伏级T波电交替(MTWA)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择期PCI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AMI患者12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46例)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7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MT-WA与患者PCI术后心律失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V1、V5导联的最大MTWA(MTWAmax)、最高心率(MTWApeakHR)、平均MTWA(MTWAoverall)水平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1、V5导联MTWAmax、MTWApeakHR、MTWAoverall水平与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06,r=0.322,r=0.318,r=0.337,r=0.328,r=0.387,P<0.05);2组患者性别、暴饮暴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年龄、BMI、MTWA水平、心律失常病史、吸烟、酗酒、熬夜占比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MTWA水平、有心律失常病史、吸烟、酗酒均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MTWA与PCI术后AMI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年龄、BMI、MTWA水平、有心律失常病史、吸烟、酗酒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对于预测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翡 《家庭医药》2016,(7):278-27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护理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Ⅱ3例AMI行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干预组57例,干预组实行常规护理同时加强心理干预、认知干预、行为干预等;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结果:PCI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除穿刺部位出血无统计学意义外,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后尿潴留、HAMD、HAMA、失眠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护理指导,可减少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48例AMI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后2~12 h行急诊PCI,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开通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无复流现象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率100%,其中单支病变25例,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8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9例;无复流患者,7例因血压不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9例行临时起搏器,7例行冠脉内血栓抽吸术;9例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所有患者IRA的TIMI血流均恢复至Ⅲ级;住院期间无急性闭塞或再发心肌梗死及死亡患者.结论AMI行急诊PCI即刻成功率高,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92例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特点及规律性,并给予有效的监护和处置。结果392例急诊PCI患者有389例血运重建成功,3例死亡,286例在术中发生心律失常,由于处置、抢救及时均得到控制。结论应加强导管室护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有预见性地观察心电示波变化并配合术者快速处置。同时,要提高绿色通道救护的有效性,规范介入护理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急诊PCI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T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合并血栓负荷病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合并血栓负荷病变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单行PCI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TA,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4 h的LVEF值、ST回落率、TIMI分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个月的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出血、严重心绞痛、非致命性再梗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联合PCI治疗合并血栓负荷病变AMI,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梗死区域心肌灌注,增加冠脉血流,挽救更多的濒死心肌细胞,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和整体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的护理经过.32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标准组:血糖控制于4.0~7.9 mmol/L;较好组:血糖控制于6.1~10.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第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标准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由此导致的心律失常、心肌梗死面积延展及病死率显著高于较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行PCI的护理中,除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外,针对糖尿病伴心肌梗死的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度控制血糖于合理水平是降低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均于起病8~12d行PCI。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PCI术中即刻经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后持续静脉泵入36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以及术后4周内出血并发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前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和术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3级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63.6%,MACE发生率为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戴晓萍 《安徽医药》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建龙  赵利华 《安徽医药》2011,15(8):986-98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地观察92例行急诊PCI术的AMI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AMI梗死范围的影响因素.结果 AMI梗死范围积分(1.71±0.58),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AMI梗死范围积分与入院血糖及脂蛋白(α)水平存在相关性(r=0.28,P=0.007...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起病急、病情重,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心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1],是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症.在早期积极开通梗死的相关动脉(IRA),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降低AMI患者死亡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尽早、持续开通IRA最有效的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术后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现将我科26例因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治疗的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经过,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RA)57例,发生率为43.2%,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3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20例。所以,做好AMI患者急诊PCI术并发RA的急救护理,能有效消除或减轻RA带来的危害,提高急诊PCI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秀革  王凤霞  黄晖 《河北医药》2001,23(10):762-763
目的:探讨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对AMI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再发AMI患者32例与108例同期出院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未发生再梗死的AMI比较,再梗死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P<0.01);血总胆固醇(TC)、血三酰甘油(TG)水平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糖水平及吸烟比例与未发生再梗死的患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猝死、梗死后心绞痛等心脏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发生再梗死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其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水平增高及吸烟为主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刘晓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60-116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13例AMI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有171例患者发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所有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均消失,无一例死于心律失常。结论:尽管心律失常在行PCI的AMI病人中发生率很高,但是可通过积极治疗,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35例老年AMI与46例非老年AMI在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区别,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老年AMI组胸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胸痛时,心力衰竭、胸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肺内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发生胸痛者较少,无胸痛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胸闷,心力衰竭、肺内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