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结合血清IL-17、SIL-2R及TG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行颈部及甲状腺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9例(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结核组),观察淋巴结分区、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钙化、血流、阻力指数及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IL-17、SIL-2R及TG水平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超声造影淋巴结及血清各指标情况。分析超声造影和血清IL-17、SIL-2R、TG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常规超声多呈微钙化,颈部淋巴结结核多呈粗钙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两组间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内部坏死、血流成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区以III区和IV区为主,占76.29%,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分区以II区、III区和IV区为主,占74.58%,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9)。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与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两组不同增强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均匀增强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薄环36例(36/52,69.23%),不均匀增强型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厚环42例(42/54,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IL-17、SIL-2R及TG表达水平均高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超声造影曲线下面积为0.781,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61%,特异度为82%;血清IL-17、SIL-2R、TG曲线下面积为0.673,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55%,特异度为71%;超声造影联合血清IL-17、SIL-2R、TG曲线下面积为0.915,对鉴别诊断2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94%。结论 超声造影能提供淋巴结增强特征信息,血清IL-17、SIL-2R、TG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病变良恶性表现程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且两者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单一诊断效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及29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其病变淋巴结数目、大小、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钙化和囊性变及血流模式。结果: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评估83个转移性淋巴结,29例淋巴结结核患者共评估48个淋巴结。2组间的淋巴结横径、形态、边界、淋巴门结构及囊性变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的淋巴结最大径、钙化大小(粗钙化或细钙化)及血流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的最大径、钙化大小及血流模式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较早,且转移率高,当原发病灶还不能触及时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常以颈部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等进行治疗,延误诊治。本院自1994~2005年收治以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大为首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血流动力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超声检测淋巴结的纵横比、内部回声、均匀性、边界规则性和钙化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超声血流动力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纵横比2(93.06%)、淋巴结内部回声(94.44%)、边界(90.28%)、钙化情况(87.50%);淋巴结转移组与对照组的纵横比、淋巴结内部回声、边界、钙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09、78.895、48.584、66.429,P均=0.000)。结论超声血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一种高效、快速方便的方法,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共114个结节,以术后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给予所有患者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其中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2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共36个结节,未发生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共78个结节。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弹性评分(ES)情况与弹性应变率(SR),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结节ES比较无显著差异(Z=0.320,P=0.749>0.05),观察组SR (2.64±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0.37)(t=9.457,P<0.05);超声弹性成像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9.49%,准确率为78.95%,说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具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其诊断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9.49%,准确率为78...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原发灶超声特征的关系。方法:在本文研究将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一共选取200例,对患者原发灶超声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情况进行分组,其中未转移组100例、转移组10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转移组性别、年龄、形态和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原发形态不规则、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男性。结论:原发形态不规则、年龄小于或等于50岁、男性为造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同时原发灶的超声特征能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提供相关影像学依据,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其超声待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肿瘤5 mm、多发病灶、微钙化、边界模糊、肿瘤与甲状腺被膜接触、血流丰富,以及肿瘤位于甲状腺上极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及肿瘤与甲状腺被膜接触是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122、14.578,P0.05)。结论多发病灶、微钙化、肿瘤与甲状腺被膜接触及性别男性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2例初次诊治且术前无任何局部并发症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总体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0.0%。微小癌组与非微小癌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4.1%、66.7%,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3%、63.1%。微小癌组与非微小癌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9.593,P<0.05)。微小癌组中,原发灶大小对淋巴结转移率无明显影响(χ2=0.982,P>0.05),多发灶患者较单发灶者更容易出现颈淋巴结转移(χ2=4.334,P<0.05)。结论非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微小甲状腺癌也应建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淋巴结清扫指征及范围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初次治疗的16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信息及病理资料,总结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局部浸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影响,转移在男性、低龄、多灶、肿瘤直径较大及局部浸润的患者中较为多见.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在制定淋巴结清扫指证及范围时,除重视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术中触诊外,应充分评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制定更加个体化的清扫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结果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颈部淋巴结病理结果,分析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病灶、结节边界模糊及结节与甲状腺被膜接触的患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边界模糊及结节与甲状腺被膜接触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发病灶、结节边界模糊及结节与甲状腺被膜接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FNA-TgAb)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区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超声可疑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41例纳入转移组,其余73例纳入未转移组,同时收集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且经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确诊未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阴性对照组.入组患者均经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检测,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及FNA-TgAb的表达,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超声引导下FNA-Tg 、FNA-TgAb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未转移组、阴性对照组,未转移组FNA-Tg、FNA-TgAb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独FNA-Tg、FNA-TgAb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作为检验变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与否作为状态变量(1=淋巴结转移,0=未转移)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单独FNA-Tg、FNA-TgAb水平检测及FNA-Tg联合FNA-TgAb检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80,预测价值均较理想.依据ROC曲线得出单独FNA-Tg、FNA-TgAb检测的Cut-off值分别为115.959 ng/mL、9.715 IU/mL.结论 超声引导下FNA-Tg、FNA-TgAb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可通过超声引导下检测FNA-Tg、FNA-TgAb水平指导甲状腺癌根治术中是否需要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颈部淋巴结对弥漫性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SV)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年中甲状腺恶性肿瘤192例,从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筛选出20例DSV(10.4%,20/192),分析DSV病例手术前颈部转移淋巴结声像图及甲状腺病变程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DSV 20例,淋巴结转移18例(均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侧颈区转移16例(88.9%).转移淋巴结直径5~32 mm,平均13 mm,呈等回声5例(27.8%)或偏高回声13例(72.2%),转移淋巴结皆伴沙粒体和血流信号增加.结论 DSV发生在相对年轻的患者,90%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检出颈部淋巴结特征性表现有助于DS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4例,根据有无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美蓝染色情况对选择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影响。方法:对4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采用1%美蓝1.0~2.0ml术前24h注射于甲状腺结节或周围腺体,并在术中探查其颈部淋巴结蓝染数目及分布,同时对蓝染的淋巴结及切除的甲状腺结节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结果:48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27例,蓝染淋巴结数目1208枚,占蓝染淋巴结的96.3%,其中有淋巴结转移占86.9%(1050/1208);甲状腺髓样癌6例,蓝染淋巴结数目46枚,占蓝染淋巴结的3.7%,淋巴结转移占87.0%(40/46);甲状腺滤泡癌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25例、桥本甲状腺炎20例,3组均未见蓝染淋巴结。结论:美蓝标定甲状腺乳头状癌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可行、可靠,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6.9%,术中根据蓝染淋巴结的分布并结合快速病理诊断选择术式是较为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一种惰性内分泌肿瘤,发病率日益增高。超声检查作为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着重要地位。本文就目前几种常用的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方法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造影评估49例PTC患者的50个结节,并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主要观察癌结节的灌注情况,并分析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探讨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灰阶超声造影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超声特征主要是灌注动力学和造影TIC的始增时间(T0)、峰值时间(TP)及始增时间差。结论:特定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对外科手术的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K19)、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市东南医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分为阳性组(35例)和阴性组(46例)。2组患者均接受高频超声和血清CK19、TGAb检测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检测价值。结果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35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46例;2组患者在淋巴结数量、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形态、淋巴结内部回声、淋巴结钙化情况这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血清CK19、TGAb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K19、TGAb检测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更高。结论高频超声联合血清CK19、TGAb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有效提高了其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3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转移组,选取同期收治的227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未转移组,统计甲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结果: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19例为同侧转移,双侧转移1例;转移淋巴结分布于Ⅱ区15例、Ⅲ区14例、Ⅳ区11例、Ⅴ区6例、Ⅵ区和咽后组各2例;17例边缘清楚,边缘模糊3例;淋巴结明显强化18例,其中10例为血管样强化;6例淋巴结内见细颗粒状钙化,淋巴结囊变伴明显强化壁结节6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较具特征性,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