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起病隐匿, 病情进展迅速,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丧失手术机会, 系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兴起给肝癌患者带来了希望, 尤其是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作为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案。本文从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治疗方案的应用现状、治疗失效后的应对策略、成本-效益分析以及不良反应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根治性方法。然而术后高复发率, 导致了较差的预后。新辅助治疗是指对于可切除的肝癌, 在手术前进行抗肿瘤治疗, 以达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术后复发的作用。虽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能为肝癌患者带来生存益处。但是新辅助治疗的指征、适用人群、治疗方式、治疗周期、安全性等还存在争议。在此, 本文就以上问题, 以及新辅助治疗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报道1例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在维迪西妥单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治疗效果,探讨新辅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意义。1例70岁男性膀胱癌患者,因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狭窄,需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CABG围手术期(3个月内)暂时无法耐受RC手术。患者在局麻下行膀胱镜检查术,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HER2(2+),PD-L1(CPS=2)。综合考虑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免疫组化结果以及患者经济情况,对患者行维迪西妥单抗(RC48)新辅助治疗,CABG术后3个月行RC手术。结果显示,患者在CABG术后2周开始行维迪西妥单抗新辅助治疗,每次120 mg,每2周1次,共治疗4次,期间复查2次CTU显示肿瘤负荷明显缩小,达到部分缓解,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CABG术后3个月,对患者行RC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bN0M0,切缘阴性。维迪西妥单抗为代表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新辅助治疗具有光明的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消退分级(TRG)对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6年7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7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R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5例, 女5例;年龄(59.79±10.56)岁。70例新辅助化疗前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病理明确诊断为MIBC, 且无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对RC术后病理标本进行TRG评估:TRG 1级定义为无癌残留;TRG 2级定义为有癌残留, 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50%;TRG 3级定义为有癌残留, 残癌面积占瘤床面积的比例≥ 50%。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TRG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分析TRG、新辅助化疗后病理学肿瘤及淋巴结(ypTN)分期与总生存时间(OS)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病理局部降期定义为(ypT< T2期且ypN=N0期), 局部晚期定义为(ypT≥T2期和/或ypN ≥N1期)。采用...  相似文献   

5.
膀胱壁囊肿临床罕见, 与膀胱癌同时发生更罕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尿频、肉眼血尿入院, 术前B超、CT检查发现膀胱左侧壁和右前壁各一肿瘤。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左侧壁菜花样肿物, 膀胱右前壁隆起肿物;对左侧壁肿物取组织活检, 结果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剜除术+耻骨上小切口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左侧壁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并右侧壁囊肿。术后随访15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6.
对于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 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切除已成为标准治疗方案。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的加入, 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新辅助治疗注入新活力。目前大量临床试验正在开展、探索中, 为临床病理医师的诊断带来新挑战。笔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报道及临床诊断问题, 从病理学角度出发, 详述新辅助免疫治疗前后病理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旨在提高临床病理学诊断水平, 为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近90%。既往肝细胞癌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 肝细胞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的靶向药物在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诊疗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男19例, 女4例。中位年龄53(34~84)岁。初发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20例, 其他症状包括尿中有黏液排出2例, 尿频、尿急4例, 下腹痛1例;无症状者2例, 均为体检发现腹部肿物。23例术前均行CT检查, 其中3例存在钙化, 肿物中位最大径为3.5(2.0~7.0)cm。23例术前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前壁或顶壁肿物。手术方式: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切除(不包括脐)17例, 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全切(包括脐)5例,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例。12例术中同期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组)。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脐尿管腺癌21例, 尿路上皮癌伴腺样分化2例。病理Sheldon分期Ⅱ期2例, Ⅲ期20例, Ⅳ期1例。淋巴结清扫组Sheldon分期为Ⅲ期11例、Ⅳ期1例;未清扫组为Ⅱ期2例、Ⅲ期9例。淋巴结转移1例。切缘阴性22例, 可疑阳性1例。术后5例接受辅助治疗, 其中1例应用5-氟尿嘧啶(5-FU)+顺铂, 2例应用吉西他滨+顺铂, 1例应用吉西他滨+顺铂+...  相似文献   

9.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常见的致癌基因,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且其表达水平越高, 肿瘤侵袭性越高, 预后越差。研究发现尿路上皮癌(UC)也高表达HER2, 主要表现为HER2基因的扩增、突变和HER2蛋白的过表达, 提示HER2可作为UC的潜在治疗靶点, 本文综述了HER2在UC中的表达情况及各类抗HER2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人们对它的治疗模式已由"外科先行"向"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全身性治疗转变, 但手术切除仍是唯一能够治愈胰腺癌的方法。在胰腺癌全身性治疗中, 术后辅助治疗效果确切, 术前的新辅助治疗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新辅助治疗能够提高胰腺癌患者的R0切除率, 针对交界性可切除胰腺癌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 给予新辅助治疗已成共识;但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应是否给予新辅助治疗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仍以内分泌治疗为代表的全身治疗为主,而针对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原发灶治疗已有一定的文献支持。本文报道1例一般情况好,预期生存寿命长,临床分期为T3bN1M1b期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6个周期后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分期降至pT2aN0M1b期。证实了对化疗敏感的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恩杂鲁胺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4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静脉滴注联合口服泼尼松龙;观察组采用帕博利珠单抗静滴联合口服恩杂鲁胺片。观察并分析两组的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反应率、骨痛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体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中均无完全缓解(CR)患者,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ORR、DCR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2.22%)vs.1(9.09%)、5(55.56%)vs.3(27.27%), P=0.850、0.409]。观察组的PSA反应率、骨痛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29(54.72%)vs.18(35.29%)、33(62.26%)vs.21(41.18%), P=0.047、0.031]。观察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的Ⅲ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癌手术切除率偏低和术后复发率较高是当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难题, 寻求有效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 系统治疗有望打破传统局部治疗的局限性, 在肝癌术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已在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 有学者探讨了系统治疗方案在肝癌术后的应用, 但由于选择患者的标准不同, 其有效性仍未达成共识。目前, 系统治疗在肝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流程, 对于靶向药物及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知之甚少。本文就系统治疗在肝癌术前与术后的可行性, 以及围手术期需要关注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肝癌围手术期的系统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和尼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用于不可切除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6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化疗(化疗组)或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及尼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三联治疗组)的33例Ⅳ期不可切除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 年龄[M(IQR)]49.0(13.5)岁(范围:30~70岁), 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16例)和三联治疗组(17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体生存时间,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病理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28.1(19.2)个月(范围:1.5~33.4个月), 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长于化疗组(30.0个月比8.2个月, χ2=3.998, P=0.046)。三联治疗组的中位总体生存时间尚未达到, 化疗组为15.2个月(χ2=3.298, P=0.069)。三联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13/17比6/16, χ2=5.125, P=0.024)和病理学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5.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大多已失去手术机会,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初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予最大雄激素阻断疗法+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化疗4个周期后评估病情,局部病灶缓解,随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访18个月,患者尿控情况良好且无生化复发。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实, 新辅助治疗能改善非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预后, 因而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其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价值仍然存在争议。虽NCCN指南已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优先进行新辅助治疗, 但对具体标准、治疗方案、用药周期及手术时机选择尚无共识, 仍需要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做支撑。近年来胰腺癌液体活检及影像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也将有助于解决现有的一些临床问题。本文围绕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有关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并对目前的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新辅助治疗可缩小恶性肿瘤、破坏恶性肿瘤细胞以及降低手术难度。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已逐渐成为肿瘤患者常见治疗方式之一, 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多器官产生重要影响, 可能关系到围手术期管理决策。文章就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前预康复策略、麻醉管理方式及要点等进行综述, 以期为此类患者临床麻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此外, 如何改善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预后, 确定最佳麻醉方式及药物使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对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转移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 采用PD-1抑制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C)方案化疗者, 简称为IGC组;单独行GC方案化疗者, 简称为GC组。IGC组24例, 男18例, 女6例;中位年龄60(56, 67)岁;17例有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15例, 1分9例;无远处转移(M0期)1例, 远处转移(M1期)23例;仅淋巴结转移2例, 肝转移6例, 肺转移8例, 骨转移8例。GC组53例, 男45例, 女8例;中位年龄63(55, 69)岁;31例有吸烟史;ECOG评分0分30例, 1分23例;M0期5例, M1期48例;仅淋巴结转移2例, 肝转移19例, 肺转移27例, 骨转移2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和中位总生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性评价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 查阅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公开发表的TNT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比标准治疗方案即新辅助放化疗(nCRT)联合TME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对两组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R0根治性切除率、病理完全缓解率、T分期降期率、≥3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放射性皮炎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发生率和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 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研究, 共计2 4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 TNT组的总生存期(HR=0.80, 95%CI:0.65~0.97, P=0.03)和病理完全缓解率(RR=1.73, 95%CI:1.44~2.08, P<0.01)均优于nCR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我院收治了1例T4N1M1b期寡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接受新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4个周期多西他赛化疗后,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间歇内分泌治疗,术后1年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对于寡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ADT联合多西他赛化疗+局部手术治疗有望降低生化复发率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