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帝内经》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将“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集成并整合相关经文之后发现,经文中应用的“三阴三阳”思维模式所构建的相关模型,具有“天文历法特征”,有“阴阳之气多少的模糊量化特征”,有“具象思维特征”,有明显的“标记符号特征”,有“多层级结构特征”,有“生物全息特征”,以及“模型排序多样性特征”。不同特征的模型具有不同意涵的医学内容,这是理解相关经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古时期先哲“一分为三”观念及汉代应用“三阴三阳”思维命名经脉,结合《黄帝内经》相关原文,探求其如何应用这一思维模式,服务于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在“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引领下构建藏象理论、经络理论和五运六气理论,尤其是经络理论的构建最为突出,经文通过15个思维模型,全面呈现了该知识板块中的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命名、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证的诊法治疗等内容,自此成为经络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起源于上古五行、六府等文化,虞舜之时的六府就是五行的雏形,在夏启时期,五行概念已经形成,在周时提出了五运、六气的概念,到西周至春秋战国期间融汇阴阳学术,至西汉初期或之前形成了完备的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体系,并记载于《黄帝内经》中。这符合文明发展的脉络,也有一定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5.
《易经》对三阴三阳理论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阴三阳理论的发源,应以《易经》为嗃矢,虽其文中未明言三阴三阳,但三阴三阳的思想已隐含其中。仲景以降,治伤寒之学者,无不致力于三阴三阳的实质,其学说已达三十余种,但大都自《内经》断代,唯求其医家之三阴三阳,故虽穷经皓首,亦未必能发其真谛。医家的三阴三阳理论,是对远古哲学家之三阴三阳理论的发展和继承,它保存了《易经》中宏观宇宙、重(?)性,多思辨的特点,又赋予了它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等概念,使中国医学从神权医阶段过渡到哲学医阶段,所以  相似文献   

6.
7.
自2019年末以来新冠肺炎肆虐全国,除西医常规治疗和疫苗研发外,中医理论和中草药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凸显了独特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理论,反映了三阴三阳经间气血流注的特点和各脏腑间阴阳气化运动的规律。该研究另辟蹊径,从三阴三阳开阖枢角度探析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和卫生部推荐方(麻杏甘石汤)的用药思路,及其所具有的前瞻性和创新性,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选方用药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对中医学疫病防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易》两仪四象与《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丹波元简先生在其<]J4…说:“太少阴阳,原是四时之称……以阳明惭利t付二阴三阳老,乃医家之言也。”并引《易·乾凿度》上:“《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放生天地。天地计春〔秋冬之力.故生四时。”如此看来.l叫/即象‘、外肝火.—一地),四象即四时(少pl一个,太同Iv.少川队,入DXI冬)。若依《易·序排I〔而言.””灯\地.汁h万物生℃”。万物生、长、化、收、藏之序,业、依田时。然则《易·连凿度》以两仪四象作为天地四时之说,确属宇宙客观自然立法象。若移用于医家三阴三阳之说,则不合。人身有没有天地…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的理论基础、层次、实质与三阳三阴病证的传变等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评价。认为学者们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等引入其中。指出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伤寒论》三阳三阴辨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血脉的命名取象于自然界水道派系的水脉,并有血管、血络和异常的瘀血等不同含义。生理上血脉和利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血脉既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心-血-脉的整体系统。病理上由于外感寒邪、内伤七情和五味偏嗜的影响,引起血脉不行、血脉凝结、血脉闭塞等血脉失和状态,可以导致脉痹、脉痿、脉风、脉胀、脉偏痛、脉癫疾等多种病变,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回归经典、溯本求源之路,归纳总结出三阴三阳的指代和含义,进一步完善理论概念并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分别在《内经》《难经》中检索“三阴”“三阳”“三阴三阳”“三阳三阴”,然后将检索结果所在语句按篇章整理,再结合篇章主旨及上下文总结出三阴三阳在该语句中的指代和含义,最后将相同含义的三阴三阳所在语句分篇汇总,进行归纳总结及讨论推测。结果 总结出三阴三阳的3个所指:①太阳、阳明、少阳和(或)太阴、少阴、厥阴的总称;②单指太阳或太阴;③指三个属阴的脉象和三个属阳的脉象。归纳出三阴三阳的的4类含义:①脉象,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脉和浮、沉、长、短、滑、涩六脉(浮滑长为阳,沉短涩为阴),以及去、至、静、动、迟、数六脉(去静迟为阴,至动数为阳);②经脉,包括六经脉和十二经脉两种;③五运六气之六气;④开阖枢——阴阳离合的三种状态。结论 三阴三阳在《内经》《难经》中有多种指代和含义,对当前概念完善和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三阴三阳更真切的本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钤百病”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进喜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0-211,226
《伤寒论》之“六经”,即所谓“三阴三阳”,实质是古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归纳概括人体生理功能的结果,首先是不同于五脏五系统的人体生理六系统;同时由于人体生理情况下六系统功能存在不平衡.三阴三阳又是人群体质六分类。而三阴三阳辨证,即“六经辨证”,实际上就是在辨三阴三阳六系统病变的基础上,参照患者不同的体质类型所进行的方剂辨证,即“辨方证”。不仅适用于外感病,同样适合于多种内伤杂病,古人所谓“六经钤百病”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三阴三阳实质探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历代有多种认识,但都不尽人意,笔者偶读古代天文知识,始知其为时空结构,现将陋识略述于次。 一、三阴三阳是时空结构 古代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日、地、月的关系,以阴阳为基础,最初的阴阳仅仅是白天和黑夜的代表,即把一天分为一阴一阳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血脉含义、血脉生理、血脉病理、血脉与发病等方面,总结并讨论了<内经>血脉理论,用述了基于血脉理论提出血脉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将"三阴三阳"思维模式广泛地应用于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五运六气理论即是这一思维模式全面应用的知识板块。其中"三阴三阳"六步主气模型、"三阴三阳"客气六步的基本模型及其分类模型、"三阴三阳"客主加临复合式模型,以及"运气相合"的多种五运和六气相互叠加的混合式模型,构成了五运六气理论中的基础知识,其间各有不同的意涵及其医学意义,也是深刻解读该知识板块时必需的切入视角。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曹征 《江西中医药》2006,37(10):14-15
《周易》是古代哲学的经典,也是阴阳学说之发源,对《伤寒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周易》为《伤寒论》提供了思维方法和思维模式,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七日周期”等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脉理论与络脉理论是各自不同的理论,不能合并起来研究,经络研究就是因为选择了经脉和络脉不分的经络概念为研究对象,并误解为经络系统研究,实际是以经络取代经脉,以穴位连结线取代经脉循行线进行检测,抛弃经脉理论研究而陷入找经络系统形态结构及相关物质的研究误区,所以无法取得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邹勇 《光明中医》2015,30(2):233-235
<正>三阴三阳学说发源于《黄帝内经》成书之前,在《黄帝内经》中已成熟并灵活运用。仲景《伤寒论》是对《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学说的继承和发展。1《伤寒论》三阴三阳源于《黄帝内经》三阴三阳撰写本文时,笔者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参考文献,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几无异议,且仲景在《伤寒论》原序中有明确交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  相似文献   

19.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