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前经B超、IVU和CT检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Karl Storz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双极电凝,Hem—o-lok及其它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分别为180min、100min(平均140min),其中马蹄肾峡部处理时间为60min、36min(平均4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150ml。术后绝对卧床2~3天,术后5~7天拔除导尿管,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仍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然而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充分估计变异血管,细致的腹膜后腔解剖,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研究马蹄肾合并肾肿瘤的腹腔镜治疗方法、可行性分析及预后评价。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对2例马蹄肾合并单侧肾脏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肾脏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术前经B超、IVU和CT检查明确诊断,手术采用Karl Storz高清视频采集系统、超声刀、双极电凝,Hem-o-lok及其他腹腔镜常用器械共同完成。结果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180、100min,其中马蹄肾峡部处理时间为60、36min;术中出血量约120、180mL。术后绝对卧床2~3d,术后5~7d拔除导尿管,2例患者均未出现继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对于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肿瘤患者,首选的治疗仍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然而腹腔镜手术可充分发挥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优势。术前充分估计变异血管,细致的腹膜后腔解剖,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马蹄肾并肾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2例马蹄肾并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因伴发不同程度肾积水,同时行腹腔镜下峡部离断。结果:2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ml,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马蹄肾并肾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行马蹄肾峡部离断手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后腹腔镜对4例有症状的马蹄。肾患者行峡部离断手术。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h,术中出血平均80ml,术后1周出院,随访3~13个月,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行峡部离断手术是马蹄肾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肾肿瘤, 本文报道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肾囊实性肿物, 凸向肾盂, 行腹腔镜左肾输尿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术后随访2年, 未见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6.
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的认知水平。方法:报告3例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影象学特点。3例患者中,2例存在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2例合并结石,其中1例有明显的腰部绞痛病史。2例符合根治手术的病例行开放性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因存在远处转移而仅行生物治疗。结果:2例手术患者随访1年内,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1例因放弃治疗而于半年内死于肿瘤转移。结论:对于符合根治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患者,首选的治疗仍为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前充分估计相应的变异血管,细致的腹膜后腔解剖,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治疗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马蹄肾合并主-髂动脉闭塞1例,并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马蹄肾合并腹主动脉、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马蹄肾峡部与腹主动脉闭塞部位相一致,手术保留了马蹄肾峡部及副肾动脉,术后无肾梗死,肾功能正常。术后双下肢血运良好。结论:临床上对腹主动脉闭塞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马蹄肾的存在。合并马蹄肾者,尽可能保留峡部及副肾动脉,避免其损伤。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NAB2-STAT6融合基因相关的间质源性肿瘤, 发生于肾脏者极罕见。本文报道1例16岁男性患者, 因左侧腰背部疼痛3年余入院, 腹部CT/MRI检查可见左肾巨大占位性病变, 行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 因肿瘤巨大, 术中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随访2个月, 患者症状消失, 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马蹄肾整形手术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1例马蹄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4~ 46岁,平均27岁.临床表现为左腰痛8例,左腰痛伴血尿2例,左腰痛伴发热1例.伴发肾结石6例,均为左肾结石,其中多发结石1例.伴左肾积水11例,其中中度积水6例,重度积水5例.伴右肾积水3例,均为轻度积水.伴肾功能不全2例,伴尿路感染1例.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下马蹄肾峡部分离+肾盂整形术3例,峡部分离+肾盂整形+肾盂切开取石术6例,峡部分离+血管压迫松解2例. 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95 ~190 min,平均145 min.术中出血100 ~400 ml,平均250 ml.术后住院7~15 d,平均10 d.术后出现尿漏1例,经抗炎及局部引流后恢复;出现继发出血1例,经血管栓塞治疗后好转.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7个月.6例中度积水患者5例改善至轻度,1例积水程度由术前3.5 cm缩小至3.0 cm.5例重度积水患者3例改善为中度,2例改善为轻度.1例肾盏残石患者仍有0.4 cm结石残留,3例偶有患区轻度腰酸不适,1例术后1个月出现血尿及尿路感染经抗炎治疗2周后恢复.余6例随访情况良好. 结论 经腹腔路径马蹄肾整形手术能同时处理马蹄肾峡部畸形及其并发症,可作为治疗马蹄肾疾病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肾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临床表现为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2年,CT示左肾有12cm实性肿物,不均匀强化。1例外伤后左肾周出现血肿,以左肾破裂出血行左肾切除术。检索PubMed和CBM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Robson分期分别为Ⅲ期和Ⅰ期。1例术后接受干扰素-α治疗。术后随访13及3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儿童肾癌临床上罕见,应与肾母细胞瘤等相鉴别。治疗以手术为主,辅助治疗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19年11月收治1例左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患者, 女, 75岁。肿瘤位于左肾上极, 大小约23.3 cm×18.0 cm×21.8 cm, 行经腹根治性左肾切除术, 术后随访3年2个月, 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肾的MTSCC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 发展缓慢, 边界清楚, 很少发生浸润和转移, 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马蹄肾并发肾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3例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的诊治过程及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为体检发现,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腹膜后途径开放外科手术,2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行峡部离断并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切缘阴性。pT1期2例,pT2期1例。术后平均随访30(16~5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对于符台手术条件的马蹄肾合并肾细胞癌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并应争取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前充分的影像评估有助于外科制定外科手术计划。术中仔细辨别所有动脉血管,以及妥善处理峡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4岁, 因"发现颈前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甲状腺左叶及峡部可触及质硬肿物, 大小约4 cm, 边界尚清, 无压痛, 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较大者约2 cm, 界清, 活动可。颈部超声示:甲状腺左叶显示1个低回声实性肿块,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不均匀, 内伴斑片状及点状强回声反射,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点状血流信号, TI-RADS 5类;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淋巴结肿大。颈部CT检查示:甲状腺左叶及峡部显示1个不规则肿块, 边界不清, 密度不均匀, 平扫CT值约51 HU,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三期CT值分别约为:53、73、66 HU, 病灶侵及气管左前壁, 部分突入气管腔内, 考虑恶性(图1A);左颈Ⅱ区、Ⅲ区、Ⅳ区及Ⅵ区多发肿大淋巴结,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 考虑转移(图1B)。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左叶及峡部, 侵犯总气管第一环, 并突入气管腔内, 肿瘤与带状肌、环甲肌粘连;左颈Ⅱ~Ⅵ区数枚肿大淋巴结, 囊实性, 质中, 界清。行全甲状腺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气管部分切除并气管造口术。术后病理检查示:甲状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肾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行双肾增强CT检查:左肾肿瘤合并下腔静脉癌栓,肿瘤最大径12.1cm,癌栓MayoⅡ级。行经腹腔途径开放式根治性左肾切除术+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术后病理诊断为PNET。肾PNET极少见,侵袭性强,恶性度高,常伴发局...  相似文献   

15.
肾盂肉瘤样癌临床罕见, 本文报道1例。患者因左侧腰腹部疼痛于外院发现肾结石及左肾盂占位, 行左侧经皮肾镜取石术+左肾盂肿物活检, 活检病理诊断为左肾盂肉瘤样癌。于我院行腹腔镜左肾输尿管切除术, 病理诊断为左肾盂肉瘤样癌。术后7个月左侧腹膜后复发, 双肺转移, 术后10个月死于恶病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腔小肠系膜入路腹腔镜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积水的手术要点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5例马蹄肾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手术要点及步骤。5例患者4例男性,45~67岁;1例女性,48岁,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马蹄肾(I型),合并中度肾积水4例(肾结石2例),重度肾积水并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接受经腹腔小肠系膜入路腹腔镜马蹄肾峡部离断术,1例并行肾盂输尿管狭窄Anderson-Hynes手术。术中建立3~4个腹腔镜手术通道,将左右结肠旁推后上推小肠,曲卡带线悬吊小肠系膜头侧端。层面外科技术解剖十二指肠及空回肠系膜,显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在腹主动脉系膜表面向头侧端显露并游离马蹄肾峡部,分离峡部前后层面,切割缝合器离断马蹄肾峡部。Anderson-Hynes法处理肾盂输尿管狭窄并成型。结果手术时间126~178 min,术中出血约为50~110 ml。术后住院时间5~7 d,无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20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经腹小肠系膜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于马蹄肾峡部显露,血管保护提供清晰开阔的手术视野,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后肾腺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检查诊断为左肾嫌色细胞癌,行腹腔镜下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结果 CT提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平扫期肿物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稍低于邻近肾实质密度,伴有坏死灶和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双期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始终明显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术后病理确诊为后肾腺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肾腺瘤是罕见的肾上皮源性肿瘤,其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与其他乏血供肾肿瘤难以鉴别,特别是肾嫌色细胞癌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术前的准确诊断对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策略十分重要,可行术前或术中的病理检查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LESS)行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应用4通道单孔腹腔镜行肾切除术患者6例.年龄34~ 77岁,平均57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1 ~30.3 kg/m2,平均24.2kg/m2.术前诊断肾肿瘤4例,左肾盂肿瘤1例,无功能肾1例.其中肾肿瘤1例为右侧中央型4.2 cm肾肿瘤,另3例分别为左肾下极7.4 cm肿瘤、左肾中部4.5 cm肿瘤和左肾中部4.3 cm肿瘤.全麻下健侧60°卧位,经患侧脐缘切口将单孔腹腔镜通道Quadport置人腹腔,采用5 mm头部可弯腹腔镜、标准腹腔镜直器械及预弯器械实施手术.记录手术时间、估计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第1天疼痛指数(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PS)、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 结果 本组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为标准腹腔镜或开放手术者,无另加操作通道者.手术时间145.0 ~ 235.0 min,平均181.7 min;估计术中出血量20.0~150.0 ml,平均78.3 ml;VAPS1.0 ~2.0分,平均1.7分;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1.0~4.0 d,平均2.8d;术后住院时间1.0 ~10.0d,平均6.8d.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继发性出血和切口感染.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例,肾嫌色细胞癌1例,肾盂尿路上皮癌1例,萎缩肾1例.肿瘤患者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 结论 经腹腔途径单孔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59岁女性患者体检时偶然发现无症状左肾肿物,患者无类癌综合征。CT示左肾下极肿物,直径约3.8 cm,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患者行经腹膜后途径根治性左肾切除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素,CD5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波形蛋白,CK18呈阳性。病理诊断:左肾类癌T1a期。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诊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类癌极其罕见,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局限性肾类癌的治疗首选完整的外科切除,其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极少转移到输尿管。本文报道1例68岁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 主因左侧腰腹部疼痛1个月入院。入院后泌尿系增强CT检查:左侧输尿管中段肿物;盆腔、腹膜后和左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69.4 ng/ml。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为腺泡腺癌。输尿管镜检查:距左侧输尿管口15 cm处可见一光滑质硬肿物, 完全梗阻左输尿管, 活检病理为异形细胞团浸润, 肿瘤不除外。拟行腹腔镜输尿管肿瘤切除术+输尿管端端吻合术, 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肿瘤性质。由于肿瘤周围粘连严重, 最终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输尿管转移。患者术后应用阿比特龙和戈舍瑞林治疗前列腺癌。术后6个月复查CT示盆腔和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