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粒体自噬并不是线粒体自我吞噬的过程,而是细胞为维持一种稳定状态而特异性清除自身异常线粒体的过程。线粒体自噬分子途径涉及PINK1-PARKIN途径、NIX和BNIP3、FUNDC1和SMURF1等。本文综述了线粒体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纤维化及延伸的众多肝脏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以期为日后分子机制层面的探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涉及细胞内长寿蛋白和受损伤细胞器的降解,其既是细胞保守的自我防御机制,又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PCD),与机体的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自噬具有独特的形态改变和特有的调控通路,自噬的调控涉及到多种机制、如翻译后修饰等.凋亡是研究最清楚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凋亡与细胞自噬程序性死亡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对哺乳动物细胞自噬的分子调控机制,自噬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是细胞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器,能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底物.当细胞处于恶劣环境时,线粒体通过自噬清除不需要或损伤的线粒体来减轻负荷,补充营养物质,适应恶劣的环境.线粒体自噬对维持细胞生存,抵御环境压力,衰老和凋亡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的异常将导致多种疾病,如:神经退行性变、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成为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结直肠癌与线粒体自噬的研究也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明确线粒体自噬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并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因此,本文将着重阐述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及其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噬是一种多步骤溶酶体降解途径,一方面对稳态维持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又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个过程受到复杂的网络调控,主要包括mTOR依赖的信号通路,和其他如与Ca~(2+)、活性氧、RNA、表观遗传、翻译机制等相关的调控途径。细胞自噬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在淋巴瘤中存在多种途径参与自噬的调控,该文主要阐述细胞自噬调控途径及在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自噬是一种降解病原体和相关细胞器尤其是损伤的线粒体的分子机制,自噬也可清除其他的细胞成分,例如炎症和细胞因子,这为抗炎症提供了重要的途径.相关研究发现,自噬的产生或降解能够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过程.因此,在疾病出现时,自噬的调节对于疾病治疗的靶点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正常情况和炎症反应时,自噬的调节方式是多方面的.这些错综复杂的改变是通过炎症和环境刺激所产生的,这对于了解和揭示自噬调节的炎症和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因而人了解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到的作用对于疾病的发展和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神经元再生能力弱,病理过程复杂。线粒体自噬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自噬,能够降解受损的线粒体,在能量供应、细胞代谢以及神经元存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机制以及药物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脊髓损伤,线粒体自噬,自噬,线粒体”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以“Spinal cord injury,Mitophagy,Autophagy,mitochondria”为检索词,检索线粒体自噬与脊髓损伤相关作用及机制的文章。结果与结论:(1)线粒体自噬水平的调节对脊髓损伤的治疗具有关键作用,其调控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包括PINK1/Parkin、Nix/BNIP3L、FUNDC1、Atg蛋白等,除此之外,还发现GIT1调控途径、下调miRNA-124诱导途径等。(2)在治疗方面,雷帕霉素、乙酰左旋肉碱、红景天苷、桦木酸、麦芽酚等可以通过适当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脊髓损伤;相反,罗格列酮则是通过抑制线粒体自噬改善脊髓损伤。这说明激活或抑制线粒体自噬都有可能会改善脊髓...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时,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激活线粒体自噬。适度的线粒体自噬有助于维持线粒体膜电位,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从而减少MI/RI的发生。当线粒体功能出现紊乱,受损的线粒体不能充分清除或者线粒体自噬过度激活时,都会使MI/RI更严重。  相似文献   

8.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同时,在维持肿瘤细胞存活及能量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肝癌的治疗效果。如肝细胞通过自噬维持肝内稳态,自噬引起肝癌细胞产生耐药性,以及自噬抑制剂和天然提取物通过自噬途径发挥抗肝癌作用。对深入探讨自噬在肝癌预防和治疗中的调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活性氧由线粒体产生且作用于线粒体.在压力环境下,选择性降解损伤的线粒体,并维持正常的线粒体数量对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生长起重要作用.线粒体通透性改变、过氧化氢酶失活等诸多影响因素都会促进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最近研究发现PINK1-Parkin信号通路,Mfn1、Mfn2和OPA1等蛋白与线粒体关系紧密,调控线粒体的融合、分裂、自噬.线粒体自噬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舞蹈病等(Huntington's disease,HD),这些与线粒体的动态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针对功能异常线粒体的选择性降解机制,在细胞的线粒体质量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力衰竭等.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自噬的定义、线粒体自噬的两大类活化启动机制(包括泛素依赖型和受体依赖型两大途径及其分...  相似文献   

11.
自噬是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系统,p62作为重要的蛋白载体,可促进受损蛋白经蛋白酶体和自噬体清除。p62在线粒体自噬等选择性自噬中发挥重要作用。p62与Keap1结合并通过自噬清除Keap1,这导致游离的Nrf2水平增加,而Nrf2又可促进p62表达。因此自噬、p62、Nrf2三者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相互调控。同时,Nrf2还可促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XN)等多种分子的表达,而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内这些分子可能参与细胞死亡的过程。因此,自噬与p62在肝缺血再灌注中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12.
细胞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海杰  谭玉珍 《解剖学报》2009,40(5):844-849
目的 自噬是细胞受到刺激后吞噬自身的细胞质或细胞器,最终将吞噬物在溶酶体内降解的过程.按吞噬物进入溶酶体的途径,自噬可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类.在巨自噬,自噬前体包裹细胞质或细胞器后形成自噬体,继而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自噬体内容物被降解.在微自噬,溶酶体膜凹陷,直接吞噬细胞质、细胞器或细胞核,形成自噬体,然后被溶酶体酶降解.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是通过溶酶体膜的受体将细胞质内的蛋白质转运入溶酶体.自噬从酵母至哺乳动物细胞均很保守,对于耐受饥饿和缺血,清除衰老细胞器,清除细菌和异物,维持细胞活性和延长寿命等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活动受自噬基因的调控,自噬基因缺失或功能障碍时可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深入认识自噬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自噬体等结构及其功能有助于探讨自噬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作用的机制.本文综述了自噬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3.
ROS介导的自噬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观念认为,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只是一类损伤细胞的毒性物质,近年的研究发现ROS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凋亡等多个生理过程.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的降解过程,不仅在生理情况下发挥重要作用且参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1-3].最新的研究表明ROS,特别是线粒体源性ROS,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自噬的调节.本文集中讨论了ROS和自噬的关系以及ROS介导的自噬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晚期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与HMGB1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即还原型HMGB1通过结合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促进依赖于beclin 1的自噬和细胞增殖,而氧化型HMGB1促进依赖于caspase-3和caspase-9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本文综述了它的3种不同的氧化/还原形式及在调节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自噬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噬是细胞内降解细胞成分的主要通道,对生物体的生存、分化、发育和维持其动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自噬机制既可作为免疫系统清除细胞内病原物质的效应器,也可作为模式识别受体或细胞因子的效应器,帮助免疫系统确认病原侵入和细胞转化。更为重要的是,自噬过程还可通过将细胞内物质转移到溶酶体降解并呈递给Ⅱ型MHC分子,与细胞应激和炎症反应耦联,参与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对自噬参与免疫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将加深对免疫反应分子机制的全面了解,为自噬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机会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作为损伤相关模式分子与晚期的炎症介质,在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神经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调节细胞的自噬与凋亡过程中的作用与HMGB1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即还原型HMGB1通过结合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促进依赖于beclin 1的自噬和细胞增殖,而氧化型HMGB1促进依赖于caspase-3和caspase-9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本文综述了它的3种不同的氧化/还原形式及在调节细胞自噬与凋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细胞中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生命现象,其主要作用是清除和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以及多余的生物大分子,并利用降解产物提供能量和重建细胞结构,在维持细胞稳态和细胞生命活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在自噬过程、自噬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自噬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制、自噬与细胞生存、凋亡和肿瘤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细胞缺血及代谢应激时与缺氧相关联的幸存机制。在某些心血管疾病中,缺血(缺氧)微环境会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自噬,适当的自噬能够降解自身受损蛋白等来维持细胞生存,但当自噬过度时,则会损伤细胞,甚至使细胞发生II型程序性死亡。目前,治疗这类心血管疾病的方式主要有药物疗法和干细胞移植法,而白噬在这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自噬可作为促存活机制,也可作为促死亡机制。因此,如何利用自噬有效改善某些心血管疾病是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失能和线粒体自噬在熊果酸诱导TC-1癌细胞自噬相关性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同一批TC-1癌细胞分成对照组和熊果酸(UA)处理组,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以及PI染色标记死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跨电位(Δψm)及细胞内ATP和ROS水平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的活性;利用吖啶橙(AO)染色来检测自噬;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与自噬标志蛋白LC3的位置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Nix表达;以及检测对照组和UA处理组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和自噬缺乏(Atg5-/-)的MEFs中ROS水平变化。结果 UA 30μmol/L作用TC-1细胞6 h后,可见大量细胞的线粒体出现了显著异常;UA不仅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P0.05),而且抑制线粒体复合酶Ⅰ~Ⅳ的活性(P0.05),且均呈现时间与剂量依赖;UA还降低TC-1肿瘤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内的ROS水平,但是在自噬缺乏(Atg5-/-)的MEFs中ROS水平未受影响(P0.05);吖啶橙(AO)染色发现UA还可增加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并呈剂量依赖;经UA处理的细胞,无论是自噬相关蛋白LC3与线粒体共定位,还是参与损伤线粒体清除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Nix均表达增高。结论 UA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清除部分ROS并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线粒体失能与线粒体自噬至少部分参与UA诱导的TC-1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自噬是选择性自噬的重要形式之一,可通过调控生物体内线粒体质量影响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线粒体自噬在不同的肺部疾病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如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急性肺损伤中,线粒体自噬水平过高或过低都可加重病情;而在肺动脉高压中,线粒体自噬水平过高时会产生损害效应。除此之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线粒体自噬可调节细胞坏死以及控制细胞炎性反应。因此,深入了解线粒体自噬调控机制对肺部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