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卵巢局部移植在卵巢早衰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建立模型移植标记UCMSCs,观察各脏器绿色荧光细胞分布情况.结果 卵巢内发现移植细胞,肺、脾可见到较多移植细胞,心、肝、肾可见到散在分布移植细胞.结论 UCMSCs能在卵巢组织内存活,部分滞留在肺、脾等组织.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胰岛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胰岛血管重建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方法随机将SD大鼠分成2组:联合移植组,胰岛和MSCs联合移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对照组,仅作单纯胰岛移植。采用细胞密度梯度分离(Percoll)法从同种供体SD大鼠骨髓中分离得到MSCs,并进行原代培养。进一步将MSCs和分离纯化的胰岛联合植入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肾包膜下。胰岛的微血管密度(MVD)通过Lectin From Bandeiraea Simplicifolia(BS-1)的荧光染色来评估,胰岛功能通过测定血糖水平来评估。结果分离培养的原代MSCs在培养的第10天后细胞开始加快增殖,细胞排列成漩涡状。于术后14天,取出胰岛移植物,作荧光BS-1染色。荧光BS-1定位于血管内皮上。联合移植组的胰岛内MVD平均为20±1.9,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4±1.8(p〈0.05)。联合移植组受体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缓解时间为10.5±4.1天,对照组为8.5±2.5天,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鼠MSCs在胰岛移植早期有助于增加移植胰岛内的血管密度,可作为改善胰岛移植效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DAPI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后在ATN大鼠体内的分布。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平均分为三组。移植组:将总量900mg/kg庆大霉素,首次300mg/kg,12h后200mg/kg,余400mg/kg分两次每隔24h皮下注射,共3天,建立ATN大鼠模型,采用经尾静脉注射法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造模方法同移植组。空白组:正常大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d、4d、1w、2w及4w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做生化检测,取肾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实验动物体内后的分布情况。结果移植组大鼠,肾组织仅在肾小管中见到DAPI阳性细胞,而肾小球中为阴性,且肾小管上皮荧光从1d持续至4w仍可见,但强度有减弱的趋势。结论 HUCMSCs移植后仅在肾小管中分布,但不同时间点分布比较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及生物制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沉、细胞间黏附分子、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活动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移植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家犬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体内分布。方法健康家犬18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1组:肌注0.2%二氯化汞溶液(7 mg/kg)建立急性肾小管坏死模型,采用经外周静脉注射法输注用DAPI标记的HUC-MSCs。模型2组:造模方法同1组,采用股动脉介入经左肾动脉直接注射体外分离培养并用DAPI标记的HUC-MSCs。对照组:健康家犬,细胞移植方法同2组。移植后48 h处死动物取肾脏、心脏、肝脏、胰腺,光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①HUC-MSCs在1组及2组病变肾脏中均存在,且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②对照组肾脏中未发现HUC-MSCs存在;③1组及2组心脏、胰腺不存在或少量存在HUC-MSCs。结论①HUC-MSCs可在病变肾脏内存活,两种移植方法无明显差异。②HUC-MSCs对正常肾脏无影响;③对于急性肾小管坏死家犬,HUC-MSCs在心脏、肝脏及胰腺内不存活。  相似文献   

6.
李颖  封凡  祝巍  金贞爱 《中国妇幼保健》2023,(20):4069-407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缺氧和(或)缺血引起的葡萄糖和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而随之而来的再灌注损伤会产生大量自由基进一步恶化脑代谢,最终导致神经元坏死或过度凋亡[1]。  相似文献   

7.
卵巢作为女性的性腺,在女性体内负责生殖和内分泌的功能,卵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女性生理和身心健康。干细胞能可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其在早衰卵巢的微环境下能“因地制宜”的分化为卵巢细胞,发挥卵巢细胞正常功能,维持卵巢的正常形态,防止卵巢萎缩变形。此外,干细胞再生的卵巢细胞可以对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维护内激素水平处于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RIPF小鼠的肺内衰老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单侧右肺接受17 Gy照射构建RIPF模型,照射后3个月尾静脉注射UC-MSCs,照后6个月取材,记录小鼠生存率、统计肺脏器比,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部结构及胶原沉积;qRT-PCR检测衰老分泌相关表型(SASP)表达情况;β-Gal免疫组化评估肺内细胞衰老;WB检测P53-P21、P16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肺内P21表达情况。结果 经UC-MSCs治疗的RIPF小鼠生存率较未治疗组升高,胶原蛋白沉积减少,塌陷增厚的肺泡结构改善;RIPF小鼠肺内增多的β-Gal阳性衰老细胞和高表达的SASP(IL-6、IL-8、IL-1β)在UC-MSCs治疗后均下降;UC-MSCs治疗降低了RIPF小鼠体内异常增高的P53、p-P53、P21、P16蛋白水平。结论 UC-MSCs可能通过抑制P53-P21及P16通路减轻纤维化肺内细胞的衰老,缓解放射性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探讨hUCMSCs的成脂成骨分化潜能。方法:用酶消化法、传统组织块法和改良组织块法从人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免疫表型;用不同的培养体系诱导hUCMSCs向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分化,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改良的hUCMSCs培养方法培养细胞纯度更高,在相同的培养时间内,改良组织块法所获得的细胞数量是酶消化法的2~3倍,是传统组织块法的20~30倍,细胞呈长梭形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44、CD105,不表达CD31、CD45、CD34;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证实了hUCMSCs可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建立了hUCMSCs的培养新方法,证实了hUCMSCs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其治疗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然后随机分为移植1、2、4周组和模型对照1、2、4周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UC-MSCs和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取各组大鼠肝脏称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经颈静脉及经腹腔两种途径移植后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大鼠脑内的分布、分化情况,寻找简单易行且有效的移植途径。方法 RICE法制备7日龄新生大鼠HIBD模型,随机分组:HIBD组(n=10)、腹腔移植组(n=15)、颈静脉移植组(n=15),另随机取未造模的10只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72h后分别对颈静脉移植组和腹腔移植组移植等量的hUCMSCs(1×106个/只),而HIBD组及正常对照组不移植。于移植后36d免疫荧光染色比较Dil标记的hUCMSCs移植后在各组大鼠脑中的分布情况;神经元前体细胞标记DCX特异性染色观察hUCMSCs移植后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的情况。结果移植后hUCMSCs能迁徙到脑组织中,能分化成神经元前体细胞。经颈静脉移植途径优于经腹腔移植(P0.01)。结论 hUCMSCs移植后可以在HIBD新生大鼠脑内存活,并向神经元前体细胞分化,对HIBD新生大鼠脑功能有修复作用,尤以经颈静脉移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nSCs)对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MenSCs来源的条件培养液(0,500,1 000,2 000μl)分别培养原代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共作用48 h后,采用实时PCR和In Cell-Western的方法对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CXCL1的表达进行分析。将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组1)、MenSCs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组2)、MenSCs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添加CXCL1中和抗体(组3)放入Transwell小室上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放入小室下层培养,共同培养48 h后,检测HUVECs的微管形成情况。结果 随着MenSCs来源的条件培养液的浓度增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的CXCL1表达依赖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组2、组3微管形成的节点数分别为(19.73±2.26)、(37.23±2.58)、(11.29±1.32)。组2的微管形成能力明显好于组1(P<0.05),当添加了CXCL1中和抗体后,组3的微管形成能力同组2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 MenSCs可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人脐血、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与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与条件.比较相应实验的难易度。方法脐血采用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法及CD34^+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单个核细胞+10%胎牛血清或Mesencuit^TM培养基培养传代,集落生长细胞向成骨、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沿血管灌入胶原酶悬液,获取细胞培养、扩增,细胞呈集落生长后传代,定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脐血经沉降红细胞后分离的MNCs,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10%胎牛血清培养成功率高,集落细胞能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去除血管后灌注可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能扩增形成集落,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脐血中可分离出MSCs,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及分化,但难度较大。脐带组织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形成集落细胞传代,集落细胞能够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方法较脐血容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人脐血、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与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的方法与条件,比较相应实验的难易度。方法脐血采用沉降红细胞后密度梯度法及CD34+免疫磁珠负选法分离单个核细胞+10%胎牛血清或MesencultTM培养基培养传代,集落生长细胞向成骨、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沿血管灌入胶原酶悬液,获取细胞培养、扩增,细胞呈集落生长后传代,定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结果脐血经沉降红细胞后分离的MNCs,使用MesencultTM培养基+10%胎牛血清培养成功率高,集落细胞能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脐带去除血管后灌注可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能扩增形成集落,并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定向分化。结论脐血中可分离出MSCs,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及分化,但难度较大。脐带组织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形成集落细胞传代,集落细胞能够向成骨、成脂肪细胞分化,方法较脐血容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肠道损伤的治疗作用,为人急性肠型放射病的治疗寻找可靠的供体来源。方法 体外诱导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多向分化能力。对肠道放射损伤模型鼠移植CM-D iI荧光标记后的人间充质干细胞,组化染色观察肠道粘膜的病理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供体细胞在模型鼠肠道粘膜的定位。结果 移植MSC5周后模型鼠的一般状况和肠道病理学表现明显改善,荧光示踪发现移植细胞分布于肠粘膜淋巴组织内和腺上皮细胞间,提示MSC可能参与了肠道粘膜的修复过程。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改善模型鼠的肠道病变,有望用于人急性肠型放射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含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LV-GFP)和荧光染料四甲基-吲哚羧花青-高氯酸盐(CM-Di I)两种标记干细胞的示踪技术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治疗子痫前期(PE)大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HU-MSCs,分别以LV-GFP和CM-Di I标记HU-MSCs。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PE大鼠模型,移植HU-MSCs后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活体成像技术示踪HU-MSCs的分布。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见LV-GFP标记的HU-MSCs分布于大鼠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中;胎鼠肾脏、肝脏、心脏和肺脏组织中未见分布。活体成像技术显示CM-Di I标记的HU-MSCs分布于大鼠胸腹部脏器及胎盘,而脐带及胎鼠内未见分布。结论 LV-GFP标记后荧光显微镜可显示最终HU-MSCs归巢并定位准确,CM-Di I标记后活体成像技术则可以观察活体内HU-MSCs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7.
宋廷将  吴世满 《职业与健康》2022,(18):2475-2479+2485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二氧化硅所致大鼠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尘肺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HUCMSCs治疗组,染矽尘组和HUCMSCs治疗组大鼠建立尘肺模型,HUCMSCs治疗组于染尘后第1、14 d行尾静脉注射HUCMSCs1.0 mL(1×106/mL)治疗,各组大鼠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8、56 d随机选取5只大鼠行胸部CT检查、处死取材行肺组织HE染色以及检测抗核抗体(anti nuclear 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总免疫球蛋白(total immunoglobulin,TIG)、补体成分3(complement 3,C3)、补体成分4(complement 4,C4)、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后血清E-selection(E-选择素)的影响,推测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方法: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同时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建立心梗模型。2周后分别将2×106个细胞悬液和无血清培养基注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另取5只大鼠作为正常组,仅行两次开胸手术。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检测外周血中E-selection含量,从而探讨干细胞移植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后2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6.04±14.47)ng/ml,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含量为(24.29±8.51)ng/ml,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4周,心梗模型组E-selection含量为(33.02±17.78)ng/ml,虽有所降低,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仍显著(P<0.01),骨髓干细胞组移植组E-selection含量为(17.45±7.22)ng/ml,与心梗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细胞培养基组E-selection含量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2周和4周E-selection含量均较心梗组有下降趋势,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不会造成内皮功能损伤,相反可能会带来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移植对大鼠心梗区血管新生和细胞因子VEGF、TGF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增殖和标记 ,同时以液氮冷冻左室游离壁建立心梗模型。 4周后分别将 2× 10 6个细胞悬液或冷D -Hanks液注入心梗区数个不同部位。于移植后 1、2、4周依次获取心梗区标本 ,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 ,毛细血管密度测定和RT -PCR检测细胞因子VEGF、TGF -βmRNA的表达。 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移植后 1、2、4周后均可存活并具有分化成熟倾向。移植后第 1、2及 4周心梗区单位面积 ( 0 1mm2 )毛细血管数实验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 (P <0 0 1) ,但毛细血管数有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减少的趋势 (P <0 0 1)。VEGFmRNA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 (P <0 0 1)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量两组均呈迅速降低的趋势 (P <0 0 1)。TGF -βmRNA在术后第 1、2及 4周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 ( P <0 0 1)。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区移植后可促进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 ,并可使VEGF生成增加 ,TGF -β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