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续命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炎症反应的 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4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 察组,每组各72 例。对照组给予小续命汤安慰剂颗粒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 疗,疗程4 周。治疗前、治疗后2 周和4 周进行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面神经功能分 级评定;治疗前后进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分(FDIS)]、临床面部 评价量表(FaCE)和风寒袭络证积分评价;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亚群水平、肿瘤坏 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 水平,并计算CD4+细胞中辅助性T 淋巴细胞17(Th17)和调 节性T 细胞(Treg)的比例。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014,P < 0.05);观察组FDIP 和FDIS 评分高于对照组,风寒袭络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在治疗后2 周和4 周H-B 面神经功能分级量 表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FaCE 量表6 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1);观 察组CD3+、CD4+、Treg 水平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 < 0.05),CD8+、Th17 水平及Th17/Treg 低于对照组 (P < 0.05);观察组TNF-α、IL-1β 和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小续命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 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袭络证)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物牵正散联合针刺治疗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风寒袭络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四物牵正散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physical function, 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facial disability index social function, FDI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FaCE量表评分、免疫功能水平(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1.39%,试验组有效率为93.0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FDIP评分、FDI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较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  相似文献   

3.
张伟  曹莲瑛  陈晞 《新中医》2013,45(12):136-13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l疗程,疗程间间隔2天,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nl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间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疗效良好,优于单纯针刺治疗。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莫英超 《新中医》2022,54(10):168-172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刺法联合小续命汤加味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纳入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予梅花针刺法联合小续命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面神经功能评分[House-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Portmann简易评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评分及Portmann简易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2项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静滴利巴韦林、口服泼尼松片、注射Vit B1,Vit B12及针刺、理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中药加味牵正散口服,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牵正散治疗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烤姜外敷对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风寒袭络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参考单盲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穴位按摩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烤姜外敷.2组干预周期均为20 d,分别于干预前后评测患者面神经功能评...  相似文献   

7.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急性炎性期病情的影响和对整个疗效、病程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急性期内针刺观察组和非针刺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发病7天以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急性期内针刺组患者炎性水肿的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但水肿期限明显缩短。结论针刺组在疗效与疗程上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外感风寒)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组温针灸治疗。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面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3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 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面神经功能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 <0. 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外感风寒),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84例中,发病1周内43例为治疗组,发病1周后41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电针治疗20天。结果:治愈率治疗组67.4%、对照组38.6%,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优于稳定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用电针治疗效果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546例,随机分为3组,局部针刺组(A组)、远端针刺组(B组)、不针刺组(C组)各182例,对3组患者治愈率及痊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针刺组、远端针刺组治愈率高于不针刺组;局部针刺组痊愈时间优于急性期远端针刺组、不针刺组。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局部针刺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1.
陈静  戴明  桂熠  王延红 《中医杂志》2021,(15):1332-133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化风丹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针药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化风丹口服,每次0.72g,每日3次,每服用18天停服6天,共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时比较两组House-Brackmann(H-B...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温针灸在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实施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沈阳松辽中医院收治的9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2组,对照组行单纯针刺疗法(47例)、观察组温针灸疗法(47例),对比不同方法应用意义.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82.98%(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B、C组急性期分别采用半刺、浅刺和西药治疗,急性期后均采用常规针刺,配合颧髎温针灸,针后患侧面部闪罐。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评分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愈显率85.0%,高于C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半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面神经恢复,与常规浅刺疗效相当,较急性期只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即接受针灸治疗患者和恢复期开始接受针灸治疗患者的疗效差异,探讨针灸治疗面瘫的最佳介入时期.方法 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A、B两组,A组为发病7d内就诊的患者,B组为发病在8~30 d之内就诊患者,每组30例,均采用针灸配合闪罐等综合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1)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恢复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均为100%; (2)A组的痊愈率(83.33%)明显优于B组的痊愈率(53.33%),并且A组痊愈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良好的效果,且急性期即介入治疗组其疗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灸翳风穴配合悬挂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翳风穴配合悬挂针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和中医症状评分等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SFG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眼歪斜、面部板滞、畏风恶寒和舌苔薄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48%高于对照组83.33%(P<0.05)。结论重灸翳风穴配合悬挂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杜春蕾  贾湘云 《四川中医》2023,41(1):200-201
目的:对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观察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时间为202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12月,并且根据分析需要将患者分成两组,二组采用针刺治疗,一组在二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麦粒灸治疗。结果:对比一组和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面部神经评分。(1)一组治疗总有效率96.66%明显高于二组60.0%,两组数据对照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一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麻痹状况评分明显优于二组患者两组数据对照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风袭络型面瘫采用麦粒灸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以及副反应,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更好地为患者实施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没有发现不良反应,非常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栾彩莲  于连娟 《光明中医》2023,(12):2398-2400
目的 探讨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疗法在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74例,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2组患者同时采用激素、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放血疗法和拔罐疗法。评估2组患者耳后疼痛的恢复情况和面肌功能的改善情况。评判数据取自于1个疗程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血疗法结合拔罐疗法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口眼㖞斜、眼角闭合不全、耳后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周围面瘫急性期90例患者辨证分为寒证和热证,并采取了不同的针刺方法,观察28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7.8%,无1例患者病情加重。说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适合针刺,但要辨证准确,针刺方法得当。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对于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0例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病7日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用激素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率78.3%,对照组58.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针刺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提出了面瘫早期治疗当以"疏散外风"为宜,介绍了双侧取穴、刺激适度、认知干预等治疗方法,强调了针灸治疗面瘫急性期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