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药物(NAs)和干扰素(IFN)[1],NAs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给药方式(口服)方便快捷,是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首选的抗病毒方案[2]。然而NAs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血清学应答/转换率较低,部分患者仍有肝细胞肝癌(HCC)发生[3]。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通过抗病毒及加强宿主免疫反应达到其治疗CHB的作用[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α-1b干扰素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序贯组25例,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第5月开始加干扰素5M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6个月。拉米夫定组单用100mg.每日一次,疗程6个月。干扰素单用α-1b干扰素5MU,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疗程6个月。结果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序贯组在3月、6月、9月、12月ALT复常率无明显(P〉0.05),HBV DNA阴转率、序贯组与拉米夫定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干扰素组差异显著(P〈0.05),HBeAg/抗HBe阴转率在第9、12月阴转率分别为52.0%、20.8%、23.1%及60.0%、25.0%、30.8%,差异有显著性P〈0.05,拉米夫定组发生YMDD变异8.3%.序贯组未见复制。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序贯治疗,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及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4.
2010年9月,《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联合召开了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核苷(酸)类似物(NUCs)治疗研讨会。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后达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1 500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分析联合治疗与NAs单药治疗HBsAg清除的差异。方法:将55例NAs治疗后达到HBsAg<1 500 IU/mL的病人分为联合治疗组(NAs+Peg-IFNα-2b)和NAs治疗组(继续原NAs治疗计划),疗程48周,观察HBsAg清除率及影响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末,联合组HBsAg清除率显著高于NAs组(P<0.01);HBsAg水平随用药时间逐渐降低,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NAs组(P<0.05)。基线HBsAg<327 IU/mL对48周疗程完成时HBsAg的清除有预测作用(P<0.05),AUC为0.828,cut-off值为327 IU/mL,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87.5%;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病人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ALT水平正常的病人(P<0.01)。结论:对于接受NAs治疗达到血清HBsAg低水平的病...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故其抗病毒治疗是所有治疗措施中最重要的。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出现,而如何合理应用以取得较大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我院在对23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干扰素序贯用药的不同方法,本文试对此做一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乙肝32例,其中慢性轻度23例,慢性中度9例,干扰素α-2b(安福隆)300万U每天一次、肌注、30天,后隔日一次,疗程半年;加用苦参素胶囊0.2克一日3次口服,疗程半年。对照组治疗慢乙肝30例,其中轻度20例,中度10例,单用干扰素α-2b(安福隆),用法同治疗组。结果肝功能,治疗组ALT复常率84.4%,对照组56.7%(P<0.025);治疗组HBeAg阴转率50.8%,对照组36.7%(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65.6%,对照组40%(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4.0×109/L15例中10例(66.6%)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仅7.1%(1/14),P<0.01。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乙肝有互补及协同作用,对恢复肝功能有良好的效果,对外周血细胞减少有一定的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8.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α干扰素(IFNα)被公认是目前抗HBV的首选药物,以现在通行的治疗方案(IFNα500MU.每周3次,4个月疗程)、仅能使25%~50%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病情得到长期缓解.疗效差强人意.因此,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措施实属必要.核苷类似物作为潜在有效的抗HBV药物正日益受到重视.早期研究通过HBV转染细胞系及动物感染模型初步筛选,随后进入临床试验的包括阿糖腺苷(adenosine arabinoside,Ara A)、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时HBVDNA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CHB患者189例,以治疗前HBVDNA复制水平将所选病例分为2组,A组(HBVDNA≥107copies/mL)102例,B组(HBVDNA〈107copies/mL)87例。干扰素肌肉注射500万U/d,治疗15d,后改为隔日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肝功能的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两组临床治愈率,3、6个月时两组有效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完全应答者者无复发病例,部分应答者共复发15例(16%)。结论干扰素治疗前检测HBVDNA水平有助于治疗对象的选择,干扰素治疗时HBVDNA是更准确、灵敏地反映HBV的感染和恢复情况,评判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51例,按照完全随机比法分为干扰素组48例实施干扰素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组49例实施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联合组54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于治疗后4、12、24、48周测定患者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及乙肝病毒(HBV)抗原抗体相关指标值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检测值均不断减小,第4、12、24、48周,联合组患者的HBeAg和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比率均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P<005);治疗4、12、24、48周三组患者ALT的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LT恢复情况优于干扰素组和核苷(酸)类似物组患者。治疗后三组患者的HBV抗原抗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组、核苷(酸)类似物组、联合组的HBV抗体抗原检测结果依次升高(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够显著促进HBeAg、HBV DNA和ALT的复常,使HBV抗原抗体水平恢复,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给我国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乙型肝炎的治疗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只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才能控制病情的发展[1]。干扰素为当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首选药物,但临床上以普通干扰素居多,聚乙二醇干扰素的问世,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一次重大突破,聚乙二醇干扰素是聚乙二醇与重组干扰素α-2a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其疗效确切。国际多中心研究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后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48例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对照组22例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及转换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清除率、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应答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HBV-DNA应答率92.31%、HBeAg转换率69.23%、HBeAg阴转率80.77%、HBsAg清除率61.54%、ALT复常率80.77%.各值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细胞减少23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的13例(P<0.05);实验组寒战或发热7例、头痛6例、恶心9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肝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每隔1d皮下注射5MU普通干扰素注射液,观察组每周皮下注射80 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24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HBV-DNA水平变化及转阴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水平及复常率以及IBeAg和HBsAg转阴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12周和24周后,HBV-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LT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eAg和HBsAg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DNA载量和ALT水平,HBeAg和HBsAg转阴率明显高于重组人干扰素,综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比较拉米夫定(LAM)和干扰素(IFN-α2b)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A)LAM;B)INF-α2b;C)LAM加INF-α2b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在A、B、C组分别为76.5%(26/34)、73.5%(25/34)、79.4%(27/3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2%(30/34)、41.18%(14/34)和91.18%(31/34)。结论:采用LAM或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联合使用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认为ALT 基线水平高的应答率高(P<0.05).G3 期治疗应答率高于G1 期,HBeAg 阳性者不宜仅根据治疗早期时血清学应答进行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16.
翟兴菊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21(1):24-25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高发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发展。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是其中最主要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较低效。笔者用苦参碱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序贯治疗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45例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实验组73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治疗24周;实验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和拉米夫定,前4周单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5 mIU/(m2·次),1次/2 d,肌内或皮下注射,4周后加用拉米夫定片,0.1 g/次,1次/d,口服,持续治疗8周,然后停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仅单用拉米夫定片(用药剂量不变),继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实验共脱落3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12周和24周的ALT水平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ALT水平无差异(F=0.214,P=0.505);(2)对照组与实验组ALT水平无差异(F=0.301,P=0.422);(3)两组ALT水平变化趋势无差异(F=0.147,P=0.721... 相似文献
18.
α-干扰素联合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α-干扰素(α-INF)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我科应用α-INF联合双环醇(BI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方法: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结合临床所见,并归纳总结。结果:核苷类似物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临床中存在着适应证难以把握,治疗终点难以肯定,病毒突变耐药等难点。结论: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可长期持久的抑制病毒复制,已成为共识,临床中如何选择治疗方案,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病毒耐药,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结束时观察组ALT、AST恢复率、HBV-DNA转阴率、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拉米夫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