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大黄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 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 数据库获取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 数据库检索出FC 的潜在靶点,再筛选以上两者的共同靶点,获得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Cytoscape3.7.2 软件绘制“大黄-活性成分-靶点-FC”相互作用网络图,最后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GO 功能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到大黄有效活性成分16 个,所对应基因靶点37 个,FC 基因靶点4 521 个,大黄和FC 共同交集靶点为26 个。PPI 结果显示:大黄中的CASP3、MYC、ESR1、HSP90AA1、CCNB1、CASP8 等为治疗FC 的核心靶点。GO 功能分析显示靶点基因主要富集于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对雌二醇的反等。KEGG 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化学致癌作用-受体激活、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型感染、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PI3K-Akt 信号通路、神经退行性疾病信号通路、p53 信号通路、胆碱能突触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对FC 产生治疗作用。结论:大黄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FC,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体内体外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王静  崔霞 《中医药导报》2020,26(12):109-115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黄芪的有效成分、潜在靶点及作用通路,建立一个"药物-有效成分-疾病-靶基因"的网络,探讨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蛋白数据库(Uniprot)、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黄芪的有效化学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以及与疾病共同作用靶基因,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网络图(黄芪-有效化学成分-反复呼吸道感染-靶基因);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基因上传到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PPI),并运用R语言对PPI筛选出核心基因。利用R语言及Bioconductor平台对关键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基因相互作用(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筛选,预测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活性成分共有16个,作用于疾病的有效基因有88个,主要通过调控IL-6、MAPK8、EGFR、VEGFA、ESR1、CASP3等核心靶基因及调控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结论: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靶基因IL6、EGFR、VEGFA,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土茯苓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成分-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结合文献报道,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及DrugBank数据库筛选出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疾病靶点。运用R语言将药物成分匹配疾病靶点,通过复杂可视化网络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采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靶蛋白PPI网络,找出关键基因,对成分-疾病的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网络分析显示,15个活性成分共涉及有效靶点325个,86条作用通路,预测出12个活性成分、114个靶点蛋白和20条关键通路与寻常银屑病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土茯苓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相关靶点起到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功效,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土茯苓治疗寻常银屑病的潜在活性化合物与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大黄煎剂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平台采集大黄煎剂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基因;再从Gene Cards、OMIM数据库搜集MHE的靶点,将二者取交集获得药物-疾病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有效成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建立关系网络,并绘制网络图;将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对疾病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的PPI网络;最后使用R语言程序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大黄煎剂筛选出11种活性成分、116个治疗MHE的潜在靶点;PPI网络结果中,筛选出大黄煎剂调控的核心靶点包括AKT1、JUN、MAPK1等;GO功能富集得到142个功能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57条通路.结论:该研究初步预测大黄煎剂可能通过靶向作用关键蛋白和重要通路达到治疗MHE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并有望对大黄煎剂治疗MHE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挖掘桂枝-柴胡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MDD)的主要活性成分、靶点及信号通路,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检索桂枝-柴胡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经BAT-MAN-TCM平台对预测靶点予以补充,构建药物靶点库;通过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分别获取CHF与抑郁相关靶标,二者取交集,建立疾病靶标库;利用R语言将药物靶点库与疾病靶标库取交集,构建Venn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1软件及其内在插件构建化合物-靶标网络及PPI核心网络;最后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网络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结果:筛选出桂枝-柴胡有27个活性成分,288个靶基因;筛选出CHF伴MDD相关靶基因882个,药物与疾病Venn图提取关键靶点83个,PPI核心网络构建筛选出12个关键基因;GO分析(P<0.05且靶点基因富集度>10%)得到19条生物过程,13条细胞组分表达过程,8个分子功能相关过程;KEGG分析(P<0.05)显示72条信号通路,包括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等.结论:桂枝-柴胡活性成分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CHF伴MD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抗肿瘤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中药苦参活性成分,并使用PubChem数据库验证所收集活性成分化合物结构,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反向分子对接预测苦参活性成分可能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DisGeNET、TTD、MalaCards数据库预测结直肠癌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3.8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关系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苦参-结直肠癌共同靶蛋白PPI蛋白间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获得中药苦参活性成分45个,通过调控结直肠癌相关作用靶点54个,参与体内信号传导、蛋白质磷酸化、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并通过调控癌症相关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蛋白聚糖信号通路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结论 中药苦参能够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协同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小续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小续命汤12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在Uniprot数据库中寻找靶基因,并从OMIM、Genecards和TTD数据库中识别缺血性卒中相关靶标。制作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韦恩图,将小续命汤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靶标上传到String数据库中以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拓扑方法分析关键的靶标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引用String数据库,将共有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所得通路,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与小续命汤相关的共有184种有效成分,283个靶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靶点2 821个,两者共同靶点198个,其中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和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包括AKT1、IL-6、 MAPK3、 TP53、 VEGFA、 TNF等。涉及的传导途径主要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研究表明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复元醒脑汤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PubChem)、Uniprot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复元醒脑汤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进行筛选, 应用GeneCards、OMIM、TTD、DrugBank和PharmGKB数据库筛选脑梗死疾病靶点, 将复元醒脑汤中药物靶基因与脑梗死疾病靶基因相交集, 将交集靶点导入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 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PPI网络, 筛选核心靶点。对复元醒脑汤-脑梗死疾病共同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得出相关信号通路, 运用AutoDock与Pymol软件对预测靶标与其对应的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复元醒脑汤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成分80个, 复元醒脑汤-脑梗死共同靶点214个, 核心靶点MAPK1、RELA、TP53、JUN、AKT1、HSP90AA1等与脑梗死疾病的关键靶点相互关联, 参与调控对药物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原理探讨淫羊藿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PharmGkb数据库、TTD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靶点,制作维恩图获取淫羊藿与骨质疏松骨折的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中药-成分-疾病-靶点调控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与分析。最后,使用R语言和Bioconductor平台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GO)和基因相互作用通路分析(KEGG)。结果淫羊藿主要是通过23种活性成分、121个作用靶点及155个生物学通路发挥作用治疗骨质疏松骨折。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和木犀草素;主要核心靶点有AKT1、TP53、Jun、HSP90AA1和CASP3等;关键通路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揭示了淫羊藿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研究枸杞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NCBI基因数据库及OMIM数据库,筛选枸杞子治疗AD的相关靶点,通过构建韦恩图,得到枸杞子-AD共同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二者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且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关键基因,同时对药物-疾病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并使用AutodockTools1.5.6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靶点与小分子的结合度。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121个枸杞子-AD共有靶点,41个关键靶点,包括JUN、AKT1、MAPK1、RELA、IL-6等,GO分析发现,生物学过程主要与氧化应激、衰老等相关,KEGG通路分析富集在AGE-RAGE、HIF-1等信号通路。将靶点MAPK1与β-谷甾醇进行分子对接发现,结合活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枸杞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及其相关通路,发现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后续实验验证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白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白芍有效活性成分与相应靶点信息。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CAG的相关靶标信息,并通过Venny 2.1.0取得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分别采用Cytoscape 3.7.1、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行可视化处理。借助DAVID数据库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用软件Cytoscape 3.7.1绘制“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得到白芍活性成分8个、作用靶点72个,疾病靶点972个,二者交集34个。关键活性成分有山柰酚、β-谷甾醇、儿茶素,关键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等;白芍主要通过参与凋亡过程阳性调节、对药物的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芪-水蛭药对治疗肺纤维化(pulmonaryfibrosis,PF)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ADME、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和筛选出黄芪和水蛭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TTD、GeneCards、OMIM和DrugBank等数据库获取PF相关靶基因。采用Venny平台对药物靶基因和疾病靶基因映射筛选,得到黄芪-水蛭药对治疗PF的潜在靶标,进而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STRING 10.0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筛选并构建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对黄芪-水蛭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黄芪-水蛭药对潜在活性成分共60个,治疗PF的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95个,关键靶点18个,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RAS)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微小RNA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参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等多种生物过程。结论:黄芪-水蛭药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调整合地发挥抗PF的作用,为后续细胞和动物实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曙光  韦洁  廖欣  庞力峰  杨希霖 《中成药》2020,(4):1062-106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抗血栓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莪术活性成分,从TCMSP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莪术活性成分靶点,利用Drug Bank等数据库收集血栓疾病基因,利用String工具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莪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DAVID工具进行关键靶点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Clue Go插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结果经条件筛选,莪术活性成分共29个,抗血栓靶点20个,包括F2、F10、PTGS1等。莪术抗血栓机制可能涉及凝血信号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结论莪术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等相互作用方式,干预多条信号通路,进而调控血栓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加以药效实验探究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和文献挖掘获得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运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靶点预测,同时对TCMSP数据库成分已有靶点加以补充;运用在线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收集CP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进行生信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运用CytoNCA筛选核心靶点,并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网络展示;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Tools、Vina对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Western Blot法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筛选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味活性成分67个,包括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当归补血汤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内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信息;利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与糖尿病肾脏病相关的基因靶点,运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运用R软件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30个,其中黄芪具有活性成分19个,当归具有活性成分11个,经筛选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共19个;收集到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基因71个。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主要通过涉及炎症反应、凋亡-自噬通路、低氧诱导通路等的21条通路改善糖尿病肾病病情。结论:该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揭示了当归补血汤从炎症反应、自噬-凋亡通路、低氧诱导通路等途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为后续研究开展实验工作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党参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及OMIM、TTD、Drugbank等网络数据库分别获取药物有效成分、活性靶点、疾病靶点,并取药物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对靶蛋白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西黄丸防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潜在分子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中筛选分析西黄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与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中检索获取NSCLC的相关靶点,选取与西黄丸的交集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采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可视化互作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对筛选分析出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和Pymol软件对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得到西黄丸51个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其中作用于NSCLC的靶点有178个,关键靶点有MAPK1、JUN、AKT1、TP53、RELA等。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西黄丸治疗NSCLC的机制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药物有效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活性良好。结论: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西黄丸治疗NSCLC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起效,为后续相关实验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寿胎丸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主要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检索寿胎丸所含主要的活性化学成分,并在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药物成分对应靶点,检索GeneGards数据库获得RSA相关靶点。运用R软件取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制成韦恩图,再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得靶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最后运用R软件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得出主要活性成分21个,寿胎丸与RSA相关靶点共108个,通过GO分析得出133个功能条目,通过KEGG分析得出147条信号通路,涉及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受体配体活动、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功能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分子对接验证显示,寿胎丸的主要活性成分与RSA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为二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结论:该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揭示了寿胎丸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RSA的作用机制,预测了寿胎丸可能通过TGF-β、PI3K/AKT、MAPK、JAK-STAT等通路保护妊娠,为进一步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虚拟筛选尿毒灵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尿毒灵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比较毒性遗传学数据库(CTD),基因疾病关联数据库(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等收集与疾病相关的作用靶点;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得尿毒灵中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利用Bioinformatics & Evolutionary Genomics平台筛选出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借助Cytoscape3.7.1软件构建“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运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网络(PPI)。最后通过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DAVID 6.8)进行尿毒灵与糖尿病肾病相关靶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67个药物活性成分,共涉及152个作用靶点,与疾病靶点相关的化学成分有39个,得到尿毒灵-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46个,这些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130个生物过程和78条信号通路上,表明尿毒灵的多个成分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结论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可以体现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四神煎治疗膝骨关节炎活性成分及药物分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四神煎的有效药物成分及对应的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膝骨关节炎的疾病靶点,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接着对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并使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绘制关键靶点-功能、关键靶点-通路的调控网络图;对交集基因、药物活性成分绘制中药药理调控网络;针对交集靶点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采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最后针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排名居前5位的基因及其对应的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TCMSP及ETCM数据库筛选出药物靶点取并集,去重复后得到四神煎的药物靶点491个,膝骨关节炎的疾病靶点共1 477个;在膝骨关节炎/正常样本之间共存在2 98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1 539个基因在膝骨关节炎样本中为上调表达,1 449个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