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骨质疏松的症状和病理类比古籍,认为“骨痿”“骨痹”可作为其中医病名。通过不同古籍的记载建立“脑—髓—骨—骨痿”的关系,将骨质疏松分两种类型,影像学确诊骨质疏松而临床无疼痛症状的骨痿和出现临床疼痛症状的骨痹。当作为精微物质的髓不足时,就会出现骨痿病。髓分脑髓、脊髓、骨髓。骨痿指骨髓不足而出现的疾病。骨痿的治疗,可以直接通过肾脏治疗生骨髓,也可以通过生脑髓而下脊髓入骨髓来进行治疗。因此,“脑—髓—骨”关系的认识对骨痿、骨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密度逐渐降低,骨微观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导致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骨折是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中医古籍中并无骨质疏松这一病名的记载,医家多将其归入“骨痿”范畴[1]。骨折的发生不会出现在骨痿的早期,而是随着病情加重,骨量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以往对于骨痿病机讨论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脏腑虚衰及瘀血对疾病所产生的影响[2-3],但在实际临床中患者所表现的症状更为复杂且严重。通过总结古今医家对骨痿病机的认识,笔者提出“内毒入骨”这一新的理解,从“内毒”论治骨痿以拓展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郑绍周教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绍周教授系全国知名专家,学识渊博,医理精湛,业医40年,擅治内科杂病,尤其对脑血管疾病研究有其独到见解。笔者师承,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多发性硬化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从脏治脑,首当补益肝肾 郑师认为:多发性硬化病在中医中虽无具体相对应的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和特征而言,它具备“痿证”、“痱”、“眩晕”、“骨繇”以及“视物昏渺”、“青盲”的特点。其发病涉及许多脏腑,尤其是肝、肾两脏。肾为先天之本,若肾脏受损,病久导致肝肾阴虚,无以濡养骨髓、筋脉、肌肉而见肢痿无力,甚则出现筋脉拘急疼痛。肝阴血不足则…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因其发病率日益升高,危害性大,目前已和肿瘤、心脑血管病并列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三大疾病。近年来,对该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将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无“骨质疏松”病名,它隶属于“骨痹”、“骨痿”范畴。历代医家一般认为,本病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虚,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肾,与肝脾胃有关,本虚以肾(气、阴、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胃火、瘀血、气郁。…  相似文献   

5.
<正> 本篇重点讨论痿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故以“痿论”命篇。吴崑:“篇内悉详诸痿之病,故以名焉”。一、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发生痿躄、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的病因和病机.二、五种痿证的证候鉴别特点。三、治痿独取阳明的机理及其他治痿的原则。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歧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  相似文献   

6.
《素问·痿论》对骨痿病因病机的认识较为明确充分,以劳倦大热、竭液伤肾、骨枯髓减立论。现代主要以骨质疏松症为骨痿代表的研究最为深入,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肾亏脾虚、肝血不足和痰瘀阻脉,扩大了骨痿范围,丰富了骨痿的病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 [1 ] 。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肾虚血瘀病机的相关性及补肾活血治法进行初步探析。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1.1 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 ,主骨 ,生髓 ,是人体元阴元阳闭藏之处 ,具有藏精化血之功效。《素问·六节脏象论》曰 :“肾主骨 ,生髓”,“肾者主蛰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 ,其充在骨”。目前 ,绝大多数学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归入“骨痿”的范畴 ,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肾虚 [2 ] ,这与中医对骨…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为更年期妇女常见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祖国医学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肾同源,更年期妇女肝气郁结,日久郁而化热,耗伤阴血,终致骨髓失养,痿废不起,因此“阴常不足”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形成的主要病机。从“阴常不足”的理论出发,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病因病机,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晓玮  郑洪新 《光明中医》2009,24(8):1455-1456
骨痿与骨痹自古以来就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骨痿是以肢体软弱无力而痿废不用;骨痹是以关节疼痛或麻木不仁为主症.二者不论是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还是预后和转归等方面皆有可辨析之处.笔者求同存异的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转归等方面对其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西海  刘献祥 《中医杂志》2014,(14):1248-1249,1252
骨关节炎以软骨退变、骨赘形成为病理特征,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展性骨关节疾病。基于肝主筋、肾主骨理论,以中医筋骨理论为立足点,结合中医骨伤"皮—肉—筋—骨"的病机演变规律,提出"本痿标痹"为骨关节炎的核心病机,形成治痿、祛痹与痹痿同治的治疗理念,为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刘庆思教授是骨伤科博士生导师 ,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 ,成绩裴然。导师在三十多年丰富临床经验基础上 ,精心研究和探讨骨质疏松症的辨证论治 ,见解独到。余随师学习 ,受益匪浅 ,现择其精髓 ,简介如下 ,以飨同道。1 病因病机骨质疏松症 ,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临床表现和体征 ,主要是疼痛 ,其次为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系统障碍。根据其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 ,与祖国医学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骨蚀”极为相似 ,其中定位定性…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疾病之一,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其主要变化是骨结构变得稀疏,骨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王继先教授认为本病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病因病机关健在于各种原因所致肾虚,尤其是脾肾双虚者为重。其病情属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肾,与脾、肝、胃有关。本虚以肾(气、阴、阳)虚为主,涉及肝阴、脾气及气血不足;标实多为胃火、气郁、瘀血。辨证主要分肾阳虚、肾阴虚两型,治疗上以温补肾阳、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是现代医学领域尚未攻破的难题之一,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理论的丰富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从病因病机等方面阐述脊髓损伤与痿证的关系。进而运用该理论辨证指导脊髓损伤的治疗,以“取阳明”为治疗脊髓损伤的基本法则,为脊髓损伤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从肺瘘的病名、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对肺痿进行了探讨,认为肺痿不应以“咳吐浊唾涎沫”为必备症状;病机应增加脾肾亏虚、心血瘀阻;诊断上提出可参考现代影像及肺功能检查;鉴别诊断上认为应该重点与肺胀进行鉴别.应将肺痿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虚衰、血瘀经脉。骨折是骨痿最主要的并发症,脏腑虚衰是骨痿骨折的根本原因,血瘀是骨痿骨折的病理基础,虚瘀相互作用,导致邪毒的产生,虚瘀致毒是骨痿骨折发生的关键。本文从"虚瘀致毒"方面对骨痿骨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正虚血瘀”中医病机已被学术界接受,病机中“血瘀”的阐述比较明确,但是有关“正虚”的阐述则比较笼统,未能阐明正虚的具体表现,因此较难指导临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本文综述了课题组近年来为解答这一问题开展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明确指出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正虚血瘀”病机中,“正虚”的具体表现是脾气虚弱和肝肾阴虚,因阴精虚损使疾病进展,致“虚损生积”导致肝硬化;进而提出在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的同时,需根据证候表现采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之法,尤其要重视及早养阴柔肝以延缓或逆转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高教授根据"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认为,骨痿以下肢痿弱无力,难于直立,腰脊酸软等为主要表现。病机以肾阴虚内热为主,可涉及脾胃虚弱,脏腑虚实之火,亦可合并瘀血致病,临床分为肾虚骨痿、脾胃虚弱、瘀血痹阻三个证型。总结用药特点为治痿以滋肾壮骨为主,兼清虚热;以调和脾胃为辅,舒筋荣骨;重视活血化瘀,通调脉络;辨别脏腑归属,重用清热。高教授治痿,博古通今,审查病因,以辨证为本,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8.
王曼  任卫国  陈昌明 《光明中医》2023,(15):2933-2936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缓慢进行性的,以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以及胶质增生为特点的病变,常导致运动、感觉障碍,自主神经损害症状。西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中医将此病归于“痿病”范畴,且多从肾、脾、肝及督脉论治,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周平安教授认为痿病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底在于脾肾虚损,治宜健脾益肾。而肾虚分肾阴虚和肾阳虚,阴阳互根,日久则相互累及,即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终致阴阳两虚,恶性循环。经方地黄饮子具有滋肾阴、补肾阳、化痰开窍、疏筋强筋之功,正是针对此病之肾阴阳两虚的发病机制,故以地黄饮子滋肾阴,补肾阳,酌加健脾之品,临证化裁,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建军教授以“脑髓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认为毒损经络、脊髓,络道阻滞,络脉不畅,神经不能传导是痿病发生的病理机转,髓阻络滞是痿病的主要辨证分型,益髓通经是治疗痿病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 以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该病属于祖国医学“骨痿”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因此本病发病的关键是肾虚髓液不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证型,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