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64例神经电生理监测下MVD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64例中,术中证实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PICA)33例,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27例,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2例,AICA及VA共同压迫2例。面肌抽搐症状术后立即缓解51例,8例经2~6个月后延迟缓解,3例好转,2例未能缓解。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感染5例,轻面瘫者9例,均经治疗后痊愈,1例发生颅骨骨瓣漂浮,脑脊液漏3例,听力减退5例,听力完全丧失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手术技巧的提高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观察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波形对责任血管的判定及对减压效果的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正>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的半侧面部肌肉无痛性、阵发性、不自主肌肉痉挛,由局部眼睑进展至口角、颈部肌肉抽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面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复发,再次行MVD是治疗复发性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2-4]。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微血管减压术"通俗地讲就是将相互压迫的神经、血管分离开来的手术方法,1967年由Jannatta PJ教授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标准方法~([1-2])。其优点是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消除症状的同时,保留面神经正常功能。但仍有10%~30%患者疗效不满意,术后颅神经并发症及死亡仍是患者和医生所面临的挑战~([3])。目前对责任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术式分观察组(神经内镜下MVD)与对照组(MVD),每组60例。比较术中责任血管探查情况、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58例均明确责任血管,仅2例未明确;责任血管明确比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或更利于责任血管的明确,可进一步提升MVD疗效,并降低MVD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疾病的价值。方法收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62例,其中行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32例(A组),行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30例(B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治愈率、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责任血管发现:A组32例患者均发现责任血管,B组29例患者发现责任血管;治愈率:A组治愈率为96.9%(31例),B组治愈率为90.0%(27例);并发症发生率:A组为15.6%(5例),B组为26.7%(8例);住院时间:A组为(8.0±1.3)d,B组为(11.0±2.7)d;上述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HFS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减少对脑干、颅神经和重要血管的的牵拉损伤,对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原发性面肌痉挛(HFS)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阐明MVD在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接受MVD治疗的HFS患者163例,其中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HFS患者作为对照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HFS患者作为监测组,术中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侧方扩散效应/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BAEP/LSR/FN MEP)监测。对比分析2组减压手术患者术后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和面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即刻显效率为 52.55%(47 例),轻微面瘫1.11%(1 例),听力下降、眩晕5.56%(5 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面瘫、听力下降及眩晕均明显改善,手术显效率为65.56% (59 例)。对照组患者即刻显效率为 30.14%(22 例),轻微面瘫13.69%(10 例),听力下降、眩晕23.29%(17 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6个月,面瘫、听力下降及眩晕均明显改善,手术显效率为64.38 % (47 例),2组患者即刻手术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面瘫、听力下降和眩晕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优于对照组。结论:LSR 监测能够提高面神经MVD近期疗效,对于远期疗效意义不明显,但术中行BAEP、LSR及FN MEP监测对于责任血管的识别、减压效果和面、听神经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永  李大志  林琳 《新疆医学》2013,(11):64-67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 HFS)是多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异位冲动发放,引起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目前认为引起痉挛的原因大部分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造成面神经过度兴奋引起面部抽搐.发作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美观[1].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 ression,MVD)是目前外科治疗面肌痉挛首选的治疗方式,其有效率达到86%~97%[2].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行MVD治疗面肌痉挛21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面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年人,目前认为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的搏动冲击性血管压迫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日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对24例偏侧面肌痉挛施行微血管减压术并对其手术要点和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总结。结果:24例偏侧面肌痉挛术后23例症状完全消失.1例明显好转。无l例死亡,无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随访16例,15例效果满意,l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梁照平 《中外医疗》2012,31(1):17-18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对47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Teflon棉球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单纯静脉。47例患者术后经过12~24个月随访,治愈37例,治愈率78.7%,有效47例,有效率100%,术后7例患者患侧出现听力严重减退。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技巧。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药物控制情况筛选出31例面肌痉挛患者,对以上患者全部行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31例患者中,面肌痉挛症状完全缓解者24例(27.4%),明显减轻者6例(19.4%),未缓解1例(3.2%),术后出现轻度面瘫3例(9.68%),听力下降2例(6.45%),头晕伴频繁恶心呕吐者1例(3.23%),术后发热2例(6.45%)。无术后出血及小脑挫伤病例,无脑脊液漏及刀口愈合不良病例。结论 神经内镜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是在充分掌握神经解剖及熟练应用神经内镜基础上,取得高效微创治疗效果的一种新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面神经切断术,观察组行微血管减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2 a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术后不易复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112例,术前患者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手术治疗后进行随访及术后评估,统计分析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来源于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的责任血管有85例,占75.89%,来源于椎动脉的责任血管有14例,占12.50%,来源于其它血管的责任血管有13例,占11.61%,责任血管来源于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的患者数明显高于来源于椎动脉、其它血管的患者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面肌痉挛患者术后1周内完全消失81例,占72.32%,改善12例,占10.71%,无效19例,占16.97%,复发0例;术后6个月内完全消失92例,占82.14%,改善10例,占8.93%,无效10例,占8.93%,复发0例;术后12个月内完全消失103例,占91.96%,改善4例,占3.57%,无效2例,占1.79%,复发3例,占2.68%.面肌痉挛患者术后1周内耳鸣8例,占7.14%,面瘫7例,占6.25%,听力下降14例,占12.50%,总并发症发生29例,占25.89%;术后12个月内耳鸣5例,占4.46%,面瘫1例,占0.89%,听力下降9例,占8.04%,总并发症发生15例,占13.39%;术后12个月内面肌痉挛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其手术技术成熟,手术部位明确,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借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HFS)的疗效,总结经验,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太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2015年6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HFS患者的57例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5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占98.2%,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责任血管为1支血管或为多支血管。1例术中未见明显责任血管。术中见面神经根部有明显血管压迹12例,其中8例术后抽搐即刻消失,4例抽搐明显缓解。57例患者中术后症状即刻消失51例,明显缓解6例,缓解病例在6个月内症状逐步消失。术后同侧轻度面瘫6例,5例在6个月内逐步恢复,1例随访2年仍有轻度面瘫。同侧听力下降5例,随访6个月~2年改善不明显。1例同侧听力永久性丧失。耳鸣2例,3个月内均自行恢复。眩晕、共济失调2例,1个月内恢复。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病例,无致残和死亡病例。随访1~4年(平均2.5年)无复发病例。 结论 MVD是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老年HFS患者MVD疗效满意,年龄不是MVD的禁忌。MVD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应该作为治疗HFS的首选方法。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显微操作技术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面神经根部单纯血管减压和颅内段面神经全程减压的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评价全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自2009-01~2011-01西安市红会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的98例已经确诊为面肌痉挛的患者分为常规减压术组(n=49)和全程减压术组(n=49),常规减压术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全程减压术组采用面神经颅内段的全程减压的手术方式,手术后通过电话访问、信访以及门诊复诊的方式,随访患者的面肌痉挛改善程度和并发症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情况:常规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5例,减轻4例,无效0例;全程减压术组术后面肌痉挛消失46例,减轻2例,无效1例,两组病人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减压术组术后出现1例面瘫,1例脑脊液漏,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术后出现3例面瘫,1例听力障碍,1例耳鸣;全程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9%,常规减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全程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和采用常规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差异并不明显,但全程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出现面瘫及听力障碍的机会较常规减压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发现小脑前下动脉16例(44.4%),小脑后下动脉14例(38.9%),椎动脉6例(16.7%)。全部病例经1~20个月随访,抽搐症状完全消失33例(91.6%),症状减轻2例(5.6%),手术有效35例(97.2%),手术无效1例(2.8%),复发2例(5.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术中精心操作,面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on,REZ)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青云  尤攀  朴海善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184-1185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Teflon棉行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责任血管为迂曲的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26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随访至术后2年,遗有轻度耳鸣、听力下降2例,小脑梗死1例,面瘫1例,无面肌痉挛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高,创伤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2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无痛性、间歇性、不自主的、无规律的同侧面神经所支配区域内的肌肉强直或阵挛发作。目前关于HFS的发病机制仍存在争议,治疗方法较多。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疗效好、创伤及不良反应小,已成为治疗HFS的最有效方式。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8月采用MVD治疗20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