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胸腔镜单操作孔切除纵隔肿瘤的方法和效果,评价其微创价值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5例胸腔镜单操作孔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过程及疗效。并与同期30例胸腔镜三孔操作治疗的纵隔肿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2例患者于单操作孔下完成手术,3例患者游离困难,增开副操作孔完成手术。单孔组术后平均镇痛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三孔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1d、3d、5dCRP水平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三孔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X~2=0.627,P0.05)。结论:胸腔镜单操作孔纵隔切除术对机体影响更小,更加微创,且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剑突下入路单孔胸腔镜在前纵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前纵隔肿瘤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1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9±7.5)岁,肿瘤的直径为2.0~5.0 cm,平均(3.47±0.78)cm.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左侧肺癌根治术中经前入路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左侧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人62例临床资料,按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入路的不同分为后入路组34例(传统后入路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和前入路组28例(前入路隆突下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问、手术出血量、纵隔淋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及单操作孔胸腔镜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比较2种手术入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76例,其中单孔27例,单操作孔49例,收集并比较2种不同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各临床数据,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枚)、前3 d总引流量(ml)、胸引管留置时间(d)、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第3天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引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与单操作孔组的前3 d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部分肺部良恶性疾病安全、有效,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单操作孔胸腔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前纵隔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按术式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接受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段疼痛(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8%(2/34),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肺不张1例,心律不齐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5/3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有利于减轻前纵隔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在前纵隔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33例前纵隔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经侧胸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观察组经剑突下入路行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及首次下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h及72h的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报告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通过对1例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切除术。报告手术切除肿瘤的完整性,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情况。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为12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 mL。住院时间为10 天。术后患者未出现臂丛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以单孔胸腔镜联合锁骨上入路行颈胸交界处纵隔肿瘤切除损伤小,切除完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剑突肋缘下入路、胸腔镜侧胸入路及纵劈胸骨前纵隔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收集三种手术方式的前纵隔肿瘤患者共48例,并分为三组,其中剑突肋缘下15例;胸腔镜侧胸入路18例;纵劈胸骨15例.比较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的引流量,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1d疼痛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萍乡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9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采用胸腔镜下侧胸入路进行手术的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剑突下入路进行手术的3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12、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侧胸入路相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进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少,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孔法胸腔镜手术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孔组(21例)和单操作孔组(19例),使用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经胸腔镜手术治疗后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胸患者,单孔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均与单操作孔组患者,相差无几(P0.05);但单孔组术后第3天疼痛程度轻于单操作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法与单操作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同样安全有效,但单孔法术后疼痛程度更轻,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侧肋间切口入路与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老年纵隔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4例老年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肋间切口入路完成手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剑突下切口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总时间、手术出血总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二次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AMT)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MT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B组(n=48)及C组(n=38),A组行经肋间入路,B组行经剑突下三孔入路,C组行经剑突下单孔入路.观察3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A组(P<0.05);与B组相比,C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小于B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肋间入路相比,经剑突下入路手术治疗前纵隔肿瘤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剑突下单孔入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564-566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6月~2016年6月接受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共25例。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全身麻醉。手术切口选择患侧第4或第5肋间,取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沿着肋间做4 cm左右切口。结果: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胸。手术操作时间52~128 min,平均(85±12.5)min,术中失血量50~220 mL,平均(95±10.8)mL,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胸管保留时间2~6 d,平均(3±1.6)d,住院时间4~8d,平均(6.2±2.8)d。患者随访时间6~4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合适病例行单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偏向左侧胸腔胸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2月—2013年2月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200例,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42例(左胸入路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右侧卧位,采用全身麻醉,健侧单肺通气,通过前侧操作孔切除胸腺并切断左侧胸腺静脉,术后经左胸腔留置引流管1根。经右胸入路(右胸入路组)患者158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单纯胸腺切除术36例,胸腺扩大切除术6例,其中因肿瘤侵犯周围器官中转开胸4例,平均手术时间(118.3±23.7)min,平均术中出血(99.7±58.3)ml。术后随访(35.5±22.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与右胸入路组比较,左胸入路病变最大径明显大(t=3.592,P<0.05)。结论经左胸入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有效可行,是左侧胸腔胸腺肿瘤首选的手术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单孔、单操作孔及三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5例早期NSCLC患者,分为单孔组(38例)单操作孔组(42例)和三孔胸腔镜组(45例),观察3组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单操作孔及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所有3组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总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及单操作孔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优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及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NSCLC已可取代三孔胸腔镜技术,其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其中单孔手术对设备及胸腔镜医师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要求更高,故在设备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时,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早期NSCLC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肋间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改善重症肌无力(MG)患者术后胸壁慢性疼痛的临床意义,以及其手术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胸外科行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95例,对比分析经右胸前外侧径路胸腺切除(TVAT组)与单肋间单操作孔胸腔镜胸腺切除(VTSI组)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SI组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及慢性胸壁疼痛明显低于TVAT组.结论 单肋间单操作孔径路可减轻MG患者术后疼痛与胸壁感觉异常,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第一医院拟实施前纵膈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于手术前后,比较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3.47±7.22) m L、(3.49±1.03) d、(7.35±1.24) d,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76.39±7.52) m L、(4.86±1.09) d、(9.57±1.37)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的VAS评分分别为(2.54±0.87)分、(2.01±0.50)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前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运用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本科室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4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随机数表分组:常规组(n=25)、剑突组(n=22),常规组行常规经胸壁胸腔镜技术治疗,剑突组行经剑突下三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对比不同术式的疗效。结果剑突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d用力肺活量较常规组无明显差异(P0.05)。剑突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剑突下胸腔镜技术治疗前纵膈肿瘤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胸腔镜手术切除前纵隔病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不同入路的腔镜手术各有所长。单侧入路创伤小,但对侧病变区域操作困难;双侧入路清扫范围广泛,但术中需改变手术体位;颈胸双入路对于无名静脉以上组织有一定优势,但创伤相对大;单孔操作创伤小,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视野局限;三孔操作范围广、创伤小;机器人手术清扫范围大,操作安全精细,但手术治疗费用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基于5 mm胸腔镜+CO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手术在手汗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手汗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甲组(传统胸腔镜手术治疗,n=13)和乙组(基于5 mm胸腔镜+CO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n=7),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无手汗率、轻微手汗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乙组疼痛评分低于甲组,乙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P<0.05).术前,两组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DLO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乙组低于甲组(P<0.05).乙组切口不愈合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 应用基于5 mm胸腔镜+CO2人工气胸微单孔方法行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