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2组进行疗效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加艾灸脐周四边穴治疗方法,优于常规针刺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CNL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加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膀胱经双角度排针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每日1次.两组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进行腰部疼痛视觉量表(VAS)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方法:将200例确诊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分别采用电针法和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指地距离(FFD)、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改良JOA腰痛疗效问卷评分以及腹背肌耐力四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腹背肌耐力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JOA问卷记分、FFD指标显著升高(P〈0.05),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结合腰腹肌训练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显著,其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针刺脐周四穴治疗小儿食积的疗效.方法 取脐周四穴(下脘、气海、左右天枢),采用针刺并结合一定的行针手法,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痊愈率90%,好转率10%.结论 本法疗效确切,疗程短,且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LBP)的临床疗效。方法:CLBP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37例(脱落2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隔日1次,每周训练3次,共治疗4周;试验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比较两组腰部耐力指标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多裂肌收缩时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中位频率(MF)和平均中位频率(AMF)。结果:治疗后两组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腰部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较治疗前升高(P<0.01)。试验组治疗后ODI评分、VAS评分、MF、AMF均低于对照组(P<0.01),静态肌耐力、动态肌耐力评估值,以及AEMG、RMS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14%(34/35),高于对照组的85.71%(30/35,P<0.05)。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整脊疗法及核心肌群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4月于大连市妇产医院中医科就诊的产后腰痛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针刺联合整脊疗法及核心肌群训练.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7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予以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8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和后续随访,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VAS评分、DI评分以及JO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VAS、ODI、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单纯应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和电针“腰突五穴”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均能有效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但联合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腰部疼痛,改善活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结论: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能明显缓解不适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CNLBP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n=55)和联合组(n=61),针推组选用膀胱经、督脉相应腧穴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联合组在针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核心肌力训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ODI、核心肌力(一分钟内卷腹个数、一分钟内背桥个数、平板支撑时间)变化及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均降低(P<0.05),核心肌力改善(P<0.05);且联合组患者治疗后VAS、ODI低于针推组,核心肌力高于针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发现联合组复发率低于针推组(P<0.05)。结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针刺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近远期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腰部疼痛症状、增强腰椎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63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给予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31例给予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失访者1例,未按要求进行治疗者1例;对照组失访者1例。治疗前2组下腰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均有效果,均能降低VAS分值、ODI评分,但联合治疗在近期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维持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干预措施为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照组为单纯小针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量表进行评估进行评定,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针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以及单纯小针刀治疗慢性腰痛均有疗效,而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疗效优于单纯小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非特异性下腰痛(NLBP)是一种没有明确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在临床研究方面,针刺治疗NLBP虽已进入多个国家的腰痛临床实践指南,但等级力度较低,且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仍存在争议,国际研究中度证据表明针灸治疗NLBP短期镇痛效应明确,可一定程度改善疼痛相关抑郁症状,但疗效规律探索较欠缺,缺乏指导针刺治疗NLBP的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国内临床研究在量效选穴、特色针法、针刺器具等方面颇具特点,但存在研究缺乏系统性、质量不高、证据力度不强等问题。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可能通过抗炎镇痛、改善中枢敏化及局部多裂肌和骨源性损害等实现镇痛效应;但由于NLBP病种的异质性,目前对针刺治疗NLBP机制的阐述可能无法达到共识,仍值得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4.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无明确病理性诊断同时疼痛时间超过12周的一类腰痛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病情易反复,给患者带来巨大困扰。在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手段有许多。核心稳定训练是近年应用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之中的一种运动疗法,通过增强核心稳定性达到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目的,同时具有安全、针对性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患者认可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核心稳定训练的定义、训练方式、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疗程完毕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表面肌电水平、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多裂肌和腹横肌的表面肌电RMS、MF、MP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4周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俞募配穴针刺法配合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NLB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治疗,观察组在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数字评价量表(NR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检测腰椎前屈/后伸最大活动度和最大肌力、腹横肌收缩压力下降值、多裂肌等长收缩时间,比较2组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R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腰椎前屈/后伸最大活动度和最大肌力、腹横肌收缩压力下降值、多裂肌等长收缩时间均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提高或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腰腹部核心肌群动态训练可有效改善NLBP患者腰椎活动度,提高腰腹部深层稳定肌群的肌力和耐力,维持腰椎稳定性,改善腰部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7.
《吉林中医药》2019,(7)
目的探讨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对照组为单纯针刺夹脊穴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进行评定,并将2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VAS与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治疗后组内与组间VAS与N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颈深屈肌训练可减轻患者颈痛强度及改善颈椎功能,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韦氏脊柱整治手法结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非职业高尔夫运动者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有非特异性腰痛的非职业高尔夫运动者随机分为推拿综合组、手法综合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22例。推拿综合组采用推拿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手法综合组采用韦氏脊柱整治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强化训练组采用韦氏脊柱整治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和核心肌群训练;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于治疗结束后6个月采用自拟标准评价3组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1)改良ODI。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7.803,P=0.000);3组患者改良ODI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22.78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改良OD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99.125,P=0.000);3组患者改良ODI随时间均呈降低趋势,但3组的降低趋势不完全一致[(69.39±7.35)%,(32.72±14.58)%,(19.80±11.43)%,F=191.759,P=0.000;(69.09±10.87)%,(44.34±11.93)%,(29.80±7.87)%,F=84.015,P=0.000;(73.13±10.73)%,(55.96±6.91)%,(37.58±6.36)%,F=187.706,P=0.000];治疗前3组患者改良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1,P=0.359);治疗结束后1个月,3组患者改良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14,P=0.000);强化训练组改良ODI低于手法综合组和推拿综合组(P=0.001,P=0.000),手法综合组改良ODI低于推拿综合组(P=0.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3组患者改良O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95,P=0.000);强化训练组改良ODI低于手法综合组和推拿综合组(P=0.000,P=0.000),手法综合组改良ODI低于推拿综合组(P=0.005)。(2)运动能力恢复效果。治疗结束后6个月,强化训练组优4例、良8例、可8例、差2例,手法综合组优1例、良4例、可6例、差11例,推拿综合组良2例、可2例、差18例;强化训练组运动恢复效果优于手法综合组和推拿综合组(R强化训练组=19.73,R手法综合组=35.41,R推拿综合组=45.36,χ~2=20.497,P=0.000)。结论:采用韦氏脊柱整治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和核心肌群训练、韦氏脊柱整治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推拿手法联合场效应治疗,均能缓解非职业高尔夫运动者的非特异性腰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运动能力,但前者的疗效优于后两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联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老年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行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闭目原地踏步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观察组延长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可以瞬间纠正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力学平衡。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使筋强骨健,维持腰椎稳定,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0年6月—2022年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针刺太极组给予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针药太极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评分,评估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3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针药太极组VAS疼痛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后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ODI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