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因难以鉴别病灶的良恶性而使其诊断和治疗较为棘手,部分恶性病变因此未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灶(solitary nodule,SPN)CT增强扫描增强程度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中的意义。方法:利用CT增强扫描,对比测定CT值的增幅变化,对SPIN进行定性诊断。结果:SPN的病灶性质不同,增强扫描的增强程度有着一定差异,恶性SPN的增强幅度高于良性SPN。结论:孤立性肺结节灶的CT征象是鉴剐良、恶性的分析指标之一,但必须综合多种征象,进行全面分析.以免产生偏差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部CT增强对不同大小、密度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调查病理确诊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04例,以病理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CT增强峰值在不同大小、不同密度SPN良恶性分布差异,并探讨其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T增强在实性和/或直径在2~3 cm的SPN鉴别诊断价值较高(OR值分别为5.15,95%CI:2.62~10.14和5.39,95%CI:1.89~15.39),在部分实性、直径≤2的结节中良恶性鉴别能力较差;CT增强峰值是否≥15 HU在不同病理类型SPN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增强阳性率随着直径增大及密度变实而逐渐增加。结论 在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应参考结节的密度、直径及可能的病理结果,合理选择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在新诊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SPN患者均行HRCT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析HRCT在SPN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70例SPN患者术后病理诊断:恶性病变46例(64.29%),良性病变24例(34.29%);恶性SPN组HRCT扫描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征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SPN组(P<0.05);HRCT扫描恶性SPN组与良性SPN组最大CT值(CTMax)、CT值标准差(CTSt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HRCT征象联合CT测量参数诊断SPN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2.68%(38/41),特异度为72.41%(21/29),准确率为84.29%[(38+29)/70],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43,P<0.01)。结论 良恶性SPN患者HRCT征象及CT测量参数存在差异,联合HRCT征象检查和CT参数测量有利于对SPN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技术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收集肺结节病例54例,首先行CT检查;然后行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检查,并计算肺结节最大增强线性斜率(steepest slope,SS)、强化峰值(peak height,PH)、增强后1 min、2 min、4 min的信号强度改变率(E1、E2、E4),同时进行弥散加权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MRI,DW-MRI),对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结果恶性结节和炎症性结节较结核球、错构瘤、囊肿等良性结节有更高的SS、PH及E1、E2、E4,有部分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的上述指标重叠,同时结合DW-MRI可以较好地鉴别恶性结节及炎性结节。DCE-MRI联合DW-MRI技术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89.7%;CT鉴别肺良恶性结节灵敏度为76.0%,特异性为72.4%。DCE-MRI联合DW-MRI在鉴别肺良恶性结节上,显著优于CT(P=0.020)。结论 DCE-MRI联合DW-MRI对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作用优于CT,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检查和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测定对周围型肺部孤立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标本取自40例周围型SPN患者,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健、患双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SGF,并与痰、BALF及支气管镜刷检细胞学检查比较,取40例良性病变患者作对照组.结果:恶性SPN患者血清和患侧BALF中TSGF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及对照组,P<0.01.恶性SPN组BALF中TSGF阳性率(64.0%)及细胞学阳性率(48.0%)显著高于痰脱落细胞(16%,P<0.01)及支气管镜刷检(24%,P<0.05).恶性SPN组血清TSGF阳性率(80%)高于BALF中细胞学阳性率(48.0%,P<0.05),亦高于BALF中TSGF阳性率(6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侧BALF中TSGF测定及细胞学检查可显著提高恶性周围型SPN诊断率,是周围型SPN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效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搜集经CT引导下肺组织活检穿刺病理证实的SPN193例(恶性结节144例,良性结节49例),分析薄层CT指标。对比CT引导下肺活检穿刺的病理结果,统计神经网络和人工诊断两种方法对SPN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神经网络模型诊断准确率71.5%,人工诊断准确率80.3%;敏感性分别为84.0%、91.0%;特异性分别为34.7%、49.O%。结论计算机辅助诊断有较好的诊断准确率,神经网络敏感性接近医师人工诊断。对SPN的诊断有一定意义,能够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准确率低于人工诊断,还不能完全代替人工诊断,可作为辅助诊断应用。  相似文献   

8.
肺部小结节(直径≤3 cm)性病变的诊断难度较大,其宗旨是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本研究通过评价CT靶扫描结合三期增强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为今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IVIM-DWI)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孤立性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组(n=16)与恶性结节组(n=41),恶性结节分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组(n=10)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n=28)。对不同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IVIM-DW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其ADC值、D值、D*值和f值。分析不同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性,评估各衍生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ADC、D和f值在良恶性结节间差异有显著性。ADC值和D值在SCLC与NSCL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ADC、D及f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64、0.736,D值显示出最高的诊断效能。SCLC与NSCLC,ADC、D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814,ADC值有最高的诊断效能。结论:IVIM-DWI可以对SPN良恶性作鉴别诊断,不仅能反映组织的扩散信息,还能反映其灌注信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评估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的危险因素,构建判断SPN良恶性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孤立性肺结节患者270例的临床资料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270例患者中,肺癌110例(40.7%),良性病变160例(59.3%)。在SPN的影像学分析中,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增强后强化、支气管充气征与结节恶性病变显著相关,P<0.05,而边缘清晰、钙化、密度均匀均与良性病变显著相关,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与患者年龄、吸烟史、影像学特征、结节最大径等因素显著相关,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患者年龄、恶性影像学特征及结节最大径是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建立的SPN恶性概率估算的临床预测方程为:SPN恶性预测值P=ex/(1+ex),X=-5.882+0.050×年龄+1.672×影像学良恶性+0.123×结节最大径,其中e为自然对数。选取截断点为0.46,敏感性达82%,特异性达85%,阳性预测值80%,阴性预测值87%。临床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1。结论患者年龄、恶性影像学特征及结节最大径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Huang Y  Wu N  Lin DM  Li L  Wang JW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6):360-363
目的采用动态CT增强扫描方法,探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动态强化特点,以期提高SPN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1例SPN患者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造影剂总量100ml,注射速度4ml/s,延迟15s开始扫描,至120s结束。对动态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密度测量,建立时间2密度曲线(TAC)。以双盲法分析CT扫描横断面图像及动态CT扫描结果。结果恶性SPN38例;良性SPN1(慢性炎症、增殖型结核、硬化性血管瘤)6例;良性SPN2(结核球、囊肿、隔离症、霉菌球)7例。恶性SPN强化程度明显大于良性SPN2,前者强化峰值(87.6)明显高于后者(57.80;P<0.01),强化值(峰值-平扫值;59.6)亦明显高于后者(11.1;P<0.01)。恶性SPN强化程度与良性SPN1相似,强化峰值、强化值在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SPNTAC在形成陡峭的上升支后有一较长的平台期;良性SPN1的TAC与恶性相似,但上升支平缓,部分良性SPN1TAC可见降支形成;而良性SPN-TAC低平。以20HU为阈值,强化值≤20HU定为良性病变,>20HU定为恶性病变,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4.0%,准确性为88.4%。结论SPN强化的特性参数为峰值及强化值,其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强化值20HU为阈值,当强化值≤20HU时,一般可诊断为良性病变;TAC形态有助于SPN的定性诊断,恶性SPN曲线无明显降支,部分炎性病变可  相似文献   

12.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目前临床十分常见但诊断却十分困难的疾病,因大多数患者结节发现时多无症状,医生对结节的判断主要依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因此,建立一种准确且客观的肺结节良恶性诊断方法十分必要。从1997年梅奥恶性预测模型的构建以来,预测模型在结节性质判断中占据重要地位。时至今日,国内外不乏肺结节诊断模型的文章发表,但其对结节的诊断价值如何仍缺乏统一性。本文就较具代表性的肺结节诊断模型及其在结节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刘雪云  梁越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218-2221
目的:建立以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特征为变量的回归模型,评价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9例患者行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图,评价建立回归模型的预报准确性,比较各变量的似然比,评价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经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变量包括钙化、CDFI及弹性评分.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预报的正确率为91.40%,敏感性为91.80%,特异性为91.10%.结论:弹性成像较常规超声检查更有助于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超声造影判定甲状腺“温结节”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表现为“温结节”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ECT表现为“温结节”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判定结节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97例甲状腺结节中,13例超声造影表现为不均匀低增强,诊断为恶性;84例表现为均匀等/高增强或低增强,诊断为良性.超声造影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97.65%,准确率96.91%.结论:超声造影可用以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表现为“温结节”的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高回声,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高回声,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高回声,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高回声,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价PET/CT双时相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或随访确诊的SPN行PET/CT双时相检查的142例患者。所有患者注射显像剂后60min行PET/CT早期显像,120min后行延迟显像。以半定量方法测定结节早期及延迟期SUVmax值,并计算代谢滞留指数(RI)。以RI≥10%为阳性判断标准对结节进行定性诊断,计算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相应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分析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SPN的效能。[结果] 良性结节延迟期SUVmax值与早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恶性结节延迟期SUVmax值较早期显著增高(P<0.05)。以RI≥10%为阳性,<10%为阴性,其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5%、51.3%、74.6%、81.9%、54.1%。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SPN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0.053,以约登指数最大值为界点,确立ROC曲线的最佳截断值为5%,对应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2%、48.7%和80.3%。[结论]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SPN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对于早期显像诊断困难的SPN,建议双时相PET/CT检查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彩色多普勒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 良性结节大多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高回声,可伴粗大钙化,血供不丰富;恶性结节大多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可伴微小钙化,血供丰富.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