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分娩镇痛时间(T0~T4时)、第二产程时间、硬膜外药物消耗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及镇痛后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结果:1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平均动脉压(MBP)、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右美托咪定组在T2和T4时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右美托咪定组较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更短、硬膜外药物消耗量更少(P0.05)。3两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可安全及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并能增强镇痛效能及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2.
李立  刘飞飞  高瑞  程敏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1,37(10):790-795
目的:系统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对产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11月,搜集与右美托咪定用于行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Rev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篇RCT,共758例随机对照产妇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经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的试验组在镇痛后10分钟、30分钟和胎儿娩出即刻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明显低于单用罗哌卡因的对照组(MD-1.21,95%CI-1.90~-0.51,P=0.0007;MD-0.97,95%CI-1.31~-0.62,P0.00001;MD-0.61,95%CI-1.19~-0.03,P=0.04);试验组在分娩镇痛后10分钟、30分钟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D 0.73,95%CI 0.59~0.87,P0.00001;MD 1.06,95%CI 0.91~1.21,P0.00001);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长、第二产程时长,恶心呕吐发生率、尿潴留发生、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脉乳酸值和胎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采用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可以减轻产妇主观疼痛感觉,降低产妇的焦虑情绪,但两种分娩镇痛的方式在产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关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7~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组(右美托咪定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分娩镇痛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分娩镇痛时间(T0~T4时)、第二产程时间、硬膜外药物消耗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镇痛前及镇痛后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结果:①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期间平均动脉压(MBP)、视觉模拟评分(VA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右美托咪定组在T2和T4时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右美托咪定组较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更短、硬膜外药物消耗量更少(P<0.05).③两组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后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下降,右美托咪定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联合规律性间断硬膜外注射可安全及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并能增强镇痛效能及利于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23例分为A组75例、B组74例和C组74例,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麻醉,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进行麻醉,C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3.5%)、C(1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与A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母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无痛分娩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要求阴道分娩者分为无痛组56例和普通组70例。无痛组产程中用芬太尼0.05mg+罗哌卡因100mg连续硬膜外麻醉,余处理同普通组。观察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无痛组产程延长,缩官素使用率明显增加,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使用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无痛分娩对产妇官缩有抑制作用,对新生儿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1%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阻滞的19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222例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自然临产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结果(1)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26±161)min、(54±27)min、(489±166)min;对照组分别为(364±167)min、(37±22)min、(409±170)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分娩方式比较:镇痛组阴道器械助产率为20.0%(38/1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14/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剖宫产率及阴道顺产率分别为20.0%(38/190)、60.5%(115/190),对照组分别为28.4%(63/222)、65.8%(146/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pgar评分比较:镇痛组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分别为7.9%(15/190)、2.6%(5/190),对照组分别为4.5%(10/222)、0.5%(1/22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有延长作用及增加阴道器械助产率,但对新生儿出生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100例分娩镇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96例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1540例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观察孕妇无创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宫腔压力、胎儿心率、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romage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潜伏期缩短;0.125%布比卡因+2μg/ml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组缩宫素使用率和剖宫产率比较高;蛛网膜下腔注射5μg~6μg,硬膜外维持用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舒芬太尼的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组皮肤瘙痒率比较高。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药物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成3组。以地西泮,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分别用于3组。观察产妇的分娩、镇痛情况及镇痛前后的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①Ⅱ组和Ⅲ组镇痛效果与Ⅰ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镇痛后Ⅱ组和Ⅲ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减慢,与Ⅰ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③3组产妇运动阻滞无统计学差异,但Ⅱ组运动阻滞要明显高于Ⅲ组。④Ⅲ组与Ⅰ组比较,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正常分娩及缩宫素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3组产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中转剖宫产率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娩镇痛效果良好,降低剖宫产率。且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轻微,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要低于布比卡因。所以,罗哌卡因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分娩疼痛是产妇产程中普遍存在的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使产妇惧怕自然分娩,从而使剖宫产率升高。我院运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进行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椎管内分娩镇痛用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建卡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的单胎、足月病例83例,按是否接受椎管内分娩镇痛将研究对象分为镇痛组(37例)和非镇痛组(46例)。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镇痛组的催产素使用率为62.2%,显著高于非镇痛组(21.7%)(P0.01)。镇痛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镇痛前[(9.43±0.50)分vs(3.16±0.69)分,P0.01]。两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VBAC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泌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足月产妇阴道分娩镇痛对催乳素(PRL)水平、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足月阴道分娩产妇124例,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75例,对照组49例.分娩镇痛组产妇应用硬膜外电子镇痛泵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先以0.125%罗哌卡因3 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5 min无异常反应后再注入12 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以5 ml/h(0.104 m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罗哌卡因,直至宫口开全后关闭镇痛泵.对照组为自然分娩产妇,不用任何镇痛措施.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两组产妇产前、产后0、2、6、12和24 h血清催乳素水平,记录泌乳始动时间和每日新生儿哺乳次数,并以新生儿排尿次数和哺乳后睡眠时间判断泌乳量充足与否,测量产后24 h的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结果 (1)两组产妇催乳素水平产后即开始升高,于产后2 h达到高峰,并于产后24 h维持在较高水平上.(2)分娩镇痛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 h分别为(19.5±8.4)、(14.5±5.6)nmol/L,对照组产妇催乳素水平在产后2、24 h分别为(22.6±7.2)、(16.9±5.7)nmol/L,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镇痛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 h内者为73例(97%,73/75),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 h内为73%(55/75),产后24 h新生儿体重下降(57±42)g;对照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在产后24 h内为45例(92%,45/49),泌乳量充足率在产后48 h为57%(28/49),产后24 h新生儿体重下降(62±40)g,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可影响产妇的催乳素分泌,但不影响泌乳始动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率.(2)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时,产妇催乳素仍处于较高水平,以满足泌乳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最佳剂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20例产妇等分为6组:芬太尼2.5μg(A组)、芬太尼5μg(B组)、芬太尼10μg(C组)、芬太尼15μg(D组)、芬太尼20μg(E组)、芬太尼25μg(F组),各组均复合罗哌卡因3mg。记录蛛网膜下腔镇痛起效及维持时间,注药前及注药后5、10、30、60min、宫口开至10cm和分娩时、分娩后24h的VAS评分,记录产妇的MBS评分、Ramesay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及镇痛对呼吸、循环、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等。结果:A、B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D、E、F组起效快、维持时间长,与A、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组注药后5、10、30、60min时,宫口开全时、分娩时及分娩后24h与注药前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F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镇痛完善,C组欠佳,A、B组差,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6组产妇运动阻滞轻,各时相SpO2及各时相MAP、HR、RR均在正常范围,剖宫产、器械助产及不良反应例数少。A、B、C组在5、10、30min时镇静评分低,D、E、F组在30、60min时镇静评分较高。各组新生儿Apgar评分1min均在8分以上,5min均为10分。结论: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国人蛛网膜下腔分娩镇痛时芬太尼最佳剂量为15μ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羟考酮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40例。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连接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定持续泵注镇痛、镇静治疗。A组采用低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5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B组采用中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75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C组采用高剂量盐酸羟考酮每小时1 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泵注。记录3组患者术毕入ICU时(T0)、入ICU后2小时(T1)、4小时(T2)、6小时(T3)、8小时(T4)、12小时(T5)、24小时(T6)、48小时(T7)静息及按压宫底时的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分、按压宫底前后平均血压(MAP)、心率(HR),各时点静息时镇静满意者比例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头晕痛等不良反应和子痫、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中静息NRS评分在T2~T7高于T1(P<0.05);在T2~T5时静息和按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HR在T2~T5时点按压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静息、按压NRS评分在T2~T7各时点低于A组(P<0.05);B、C两组间MAP、HR在按压前后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镇静满意者例数在T1~T7时点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3组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子痫、脑出血、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盐酸羟考酮每小时0.75mg+右美托咪定每小时0.3μg/kg持续静脉泵注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48小时内镇痛、镇静,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0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麻醉,探讨组采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镇痛起效及维持时间、产程用时、新生儿阿普加评分量表评分及应激指标。结果 探讨组镇痛后10 min、镇痛后30 min、宫口开7~8 cm、宫口全开、胎儿娩出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探讨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探讨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探讨组的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无痛分娩,可显著缓解产妇疼痛,镇痛起效快,降低应激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临产初产妇120例,ASAI或Ⅱ级,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和产科高危因素,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观察组)和无镇痛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第一、二产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估(改良Bromage法)、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器械助产、剖宫产及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评估及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助产率和催产素使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例出现下肢皮肤轻度瘙痒,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产程进展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产妇分娩期间应用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试验组应用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试验组产妇在阴部神经阻滞后15 min (T4)、胎头着冠(T5)、会阴缝合(T6)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第二、三产程短于对照组,硬膜外罗哌卡因用量、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硬膜外镇痛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产科无痛分娩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75例无痛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1037)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试验组(n=1038)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疼痛、舒适度评分、麻醉指标及分娩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优良率为9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5%(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5 min、10 min、20 min、30 min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且经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宫缩及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舒适度及经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8.
<正>硬膜外自控镇痛技术(PCEA)具有镇痛效果好、运动神经阻滞轻、局麻药物用量少及对产妇与胎儿相对安全等优点,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分娩镇痛技术之一。阿片类药物与局麻药物配伍有显著的协同镇痛作用,并可减少药物用量,减轻运动神经阻滞。为比较0.1%罗哌卡因(rop)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suf)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我们探讨了硬膜外分娩镇痛时舒芬太尼复合应用0.1%罗哌卡因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及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始于产程潜伏期与活跃期的临床效果、对母婴应激反应的影响和脐带血中的罗哌卡因浓度. 方法 将80例于2009年1月至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分娩且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各40例),分别于潜伏期(宫口扩张0.5~2.5 cm)和活跃期(宫口扩张≥3.0 cm)于蛛网膜下腔给予罗哌卡因2 mg+芬太尼10 μg,随后采用0.1 % 罗哌卡因+芬太尼2 μg/ml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开始分娩镇痛,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镇痛评分、下肢肌力、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药物用量及产妇满意度,检测镇痛前、娩出胎儿即刻产妇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带血皮质醇浓度(放射免疫法)及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同期相同条件不接受分娩镇痛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采用x2或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镇痛后5 min始至宫口开全过程中,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VAS评分仅在宫口7.0~8.0cm及宫口开全时低于对照组[宫口7.0~8.0 cm:(2.9±1.4)分、(2.6±1.5)分与(9.2±0.7)分,F=201.50,P<0.01;宫口开全:(4.7±2.2)分、(3.6±2.0)分与(9.1±0.7)分,F=62.07,P<0.01].(2)胎儿娩出即刻母体血皮质醇浓度较镇痛前增高,但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均比对照组增高幅度小[(761±125)μg/L、(731±184) μg/L与(902±172) μg/L,t=-3.491和-3.483,P均<0.01],而潜伏期与活跃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脐带血皮质醇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8±46) μg/L、(159±49) μg/L与(170±86) μg/L,F=0.23.P>0.05].(3)胎儿娩出即刻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脐带血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1±0.10) mg/L和(0.20±0.03) mg/L(t=0.557,P>0.05).(4)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组和活跃期组自然分娩率较高(75.0%、85.0%与52.5%,P<0.05)、剖宫产率较低(20.0%、15.0%与45.0%,P<0.05),潜伏期组镇痛时间长于活跃期组[(215±143) min与(118±50) min,t=3.722,P<0.01],芬太尼用量大[(28±11) μg与(17±6)μg,t=5.084,P<0.01]. 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和母体应激反应,且不延长产程,不降低胎儿的应激水平;始于潜伏期并不明显增加脐带血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硬膜外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内脏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疼痛感觉消失平面(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从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中初次注射(T0)、麻醉阻滞完善(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开始后15min(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手术结束后5 min(T5)及手术结束后15 min(T6)时的内脏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两组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程度、下肢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感觉起效时间(12.25±3.23)min、阻滞完善时间(12.56±2.23)min、从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间(23.56±3.65)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4.26±3.12)、(2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