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韩一斋升降补泻学术思想及其传承。韩一斋是清太医院御医,从气机失调角度分析了虚实夹杂证临床治疗难点,提出以恢复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为目标,运用药物性味理论对脏腑进行补泻的用药遣方思路,形成“补泻寓于升降,首重气机畅通”的学术思想以应对治疗中“攻邪恐伤正,补虚易碍邪”的困难。其学术思想被其弟子继承发展,弟子赵绍琴善以宣畅气机治疗温病,升降气机治内伤杂病;郗霈龄运用补泻升降理论治疗伪膜性肠炎危重证,再传弟子王宝恩以气机升降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脏器衰竭,这些均是对韩一斋升降补泻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后世临床有深远影响,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2.
《杂病证治准绳》认为胸痹的病机多与气机不畅有关,将胸痹分为寒凝闭阻、水湿内停、气滞痰阻、情志不遂四种证型,以调理气机升降为主,兼以散寒、化湿、祛瘀。重视脾胃、权衡气机升降是《杂病证治准绳》体现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严夏用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洁真  严夏  李俊 《中医研究》2006,19(1):60-61
严夏副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与气机升降失常,清浊逆乱密切相关,临床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则,以调节气机升降为法,予升补中气、宗气、元气,配合利水通腑降浊,以期恢复机体清升浊降,气机条达通畅的生理,并有效地缓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  相似文献   

4.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临床上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病是由气机的升降失司所致,调理升降之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中益气汤作为调理脾胃升降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便是在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心悸、复发性口腔溃疡、胸痹三则棘手病证入手,进一步阐述临床治疗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调整升降之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部分患者经规范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长期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尝试以圆运动理论为基础,再探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特点与辨治,认为中轴运转正常,四维升降有序,人既安和,若轴不旋转,或四维升降失常,中轴运转停滞,胃气上逆,上犯食管而发为本病,治疗以“运轴以复轮”或“轴轮并运”为法,使中轴运转正常,四维升降复旧,人身气机运动之圆恢复,则疾病向愈,以期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气”理论是《四圣心源》的核心理论,黄元御认为中气乃脾胃升降的枢纽,中气健运则升降相宜,四维运转,中气不运则升降失司,百病乃生,治疗时当首重中气,此理论广泛运用于反胃、噎膈、鼓胀、便秘、泄泻、痢疾及吐血、便血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之中,这对后世临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此从中气与四维的关系、中气与气血化生的关系及中气与水湿形成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其病机认识。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基于诸多医家对“中气”理论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总结出以扶阳抑阴为治疗大法,以健运中气为基础,注重调节四维运转、气血运行,同时注重协调肝脾关系的治疗特色,为临床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有关人体气机的斡旋、运化、升降、开合等内容,是祖国医学学术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之一,对于临床上的辨证立法与制方用药均有一定的意义。早在《内经》中有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认为“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素问·六微旨大论》),充分说明了气机的动静在生命过程中的重大作用。金元时期的补土学派,特别重视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分析了升降失常的病机及治法,使气机学说得到很大的发展。其后不少前贤陆续有所发挥,对于我们今天不无启发。下面,通过几个病例的辨证施治来谈谈应用气机学说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气升降理论,认为阳虚水湿、中气失常是银屑病的核心病因病机;木郁血滞、肺金津枯为银屑病常见病机演变;银屑病后期常呈现虚实兼挟、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治疗予温阳化湿以复升降,根据病性及病位择方选用甘姜苓术汤、泽泻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泄肝理肺以畅气机,常以小柴胡汤、丹栀逍遥散为基础加减;清心补肾以调阴阳,方用自拟畅中汤。以中气升降理论为指导,平调寒热、斡旋中土,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四维周转,可为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朱世楷教授认为,脾胃病之伤在气机,中焦气机不利,临床百病丛生,然其病机核心是“脾不升,胃不降”.朱老指出胃病多热,脾病多寒,临床虽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但总以“虚”证贯穿于疾病始终.治疗时,补虚固本是基本治则,以调理气机升降为核心,同时应分清疾病寒热、虚实,随证化裁,补虚以静,调气以动,除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另外,治疗脾胃病仍应通过西医现代检查手段明确病情,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总结李大可教授对癃闭病(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经验见解,浅析李大可教授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经验。李大可教授提出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属于中医"癃闭病"范畴,总属本虚标实,以肾阳不足为本,血虚血瘀、经络受阻为标,病位在肾与膀胱,治以温阳利水,活血养血,通经活络。方选补肾活血利水方,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疗效显著。李大可教授运用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极具特色,临床疗效显著,并重视平素对本病的防御与调护,防治结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咳嗽咳痰及下呼吸道感染。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理论,认为中气充沛,四象升降相宜是生命物质活动的基础。故在临床诊治支气管扩张症过程中,可基于“一气周流论”,重视调补中焦枢纽之气机升降,以使中气旺而四维圆,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曹颖  李志国 《吉林中医药》2013,(10):980-981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以“中气升降”为中心,阐释脏腑气机的圆运动,在临床治疗中重视人体中气,调畅脏腑气机,复其升降枢转之常。黄氏第五代弟子麻瑞亭将“中气升降”理论进一步完善,认为脏腑气机升降紊乱所致之病,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中气升降,并将黄氏气滞之主方下气汤加减完善为治疗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之内伤杂病方,可用以指导临床脏腑气机失调类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法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方法:以针刺三阴交、阴陵泉、合谷、中极透刺曲骨穴为主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40例,每日针刺治疗1次,结果:40例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4次。治愈率为95%。结论:针刺三阴交、阴陵泉、合谷、中极穴等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能明显缩短尿潴留时间,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调畅气机法改善胃癌患者生存质量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胃癌以根治性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胃癌术后和晚期胃癌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易出现气机受阻,脾胃升降失常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殷东风教授根据内经气机升降之理,运用扶正培本、消痰散结、活血化瘀、抗癌解毒等方法治疗胃癌的同时,擅用温阳、清热、寒温并用、补中益气等法调畅气机,以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改善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胡琼丹  程刘海 《河南中医》2012,32(2):241-242
张茂平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临证时参入中焦升降之法,透悟阴阳虚实之至理,从无形之中契合气机,尽得补中益气之精髓,知其不独治“中气下陷”,临床应用灵活.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慢性病,如耳鸣、口腔溃疡、顽固性失眠、咳血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护理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抑郁症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后认为:脾胃枢机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关键,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病机,在抑郁症发病及临床治疗中具有特殊意义,并对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健运脾胃,运化水湿为重点的调节中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清代名医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深刻阐述了人体气机等升降出入以及与脏腑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认为心衰的病机为心肺壅滞,气机不畅;命门火衰,枢轴不利;土败湿盛,四象无序。心衰之病症状多变,虚实交杂,治病须求本,当恢复气机的升降,同时应注意顾护中气,使中气流而不滞,四维转而不息,方得其功。文章旨在探求心衰的病机,为心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先贤黄元御,遵古不泥,引经据典,宗四圣之微言,立方遣药,灵活变通,独创“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圆运动生理模式。结合“一气周流”理论,肺胀的发生机制为阳虚土湿,一气不畅;水寒火败,阴阳分离;木郁血瘀,四象生变。治则为补脾土以一气周流,温肾水以阴阳相和,疏木气以四维运转。肺胀之证虽变化多端,病机复杂,虚实难辨,但应牢记固护中气之余,不忘兼顾四维流转,复气机升降之常,方得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