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自噬可维持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内环境的稳定,自噬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蛋白碎片和衰老的细胞器在软骨细胞内过度沉积,这种病理机制与中医学中的“痰瘀”在OA中的致病机制具有相似之处。本文从痰瘀机制探讨自噬在OA中的作用,认为自噬将机体内“异物(特指‘痰瘀’)重新回收利用”的过程,正是中医气化功能以及化痰祛瘀的微观体现。从自噬角度对中医学中“痰瘀”进行解读为现代中医药临床开辟了新思路,通过自噬深化对“痰瘀”的探究可为中医药临床通过调节自噬探寻防治OA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化痰祛瘀调控自噬探寻防治OA的新方法,以期为有效防治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试论痰瘀同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在生理功能方面的概括。痰饮瘀血是津血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从“津血同源”引发探讨“痰瘀同源”意义深远,痰瘀既是疾病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瘀在疾病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共同来源,而且互为因果,在致病上相互为用,故在临床治疗中应见痰勿忘瘀,见瘀勿忘痰。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中医学关于“痰”“瘀”的古、今文献,厘清“痰瘀互结证”的证治源流,对“痰瘀互生互变,共同致病”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提出痰、瘀既是气血津液代谢失司的病理产物,又可以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二者同源共生、互生互化、交互同病,全程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演变,成为高血压中医病机的关键环节,为中医临床从痰瘀互结辨治高血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机制,中医学认为“痰”和“瘀”是COPD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因此推测“痰瘀互结”可能是COPD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病机。针刺疗法可调畅气机、疏通经络,扶正补虚、调益气血及宽胸降逆、止咳平喘,具有“化痰祛瘀”之效,可有效改善COPD的炎症反应。从“痰瘀互结”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对COPD炎症反应的认识,对针刺抗炎机制进行阐释,旨在为针刺治疗COPD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艳 《中国中医急症》2014,(6):1090-1091
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是指心气不足、虚衰而竭,或心气本衰复为外邪所困而引起的血行不畅、机体血虚或血瘀的病理状态.该疾病多由于心脏疾患的长期迁延、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或感受外邪等引起,进而导致的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阴亏虚或夹痰夹瘀等为主要病机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喘证”、“水肿”、“痰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心衰因心气、心阳亏虚、血脉瘀滞,最终导致痰浊、水饮.血瘀的产生乃脏腑气血运行障碍所致,随着中医药对慢性心衰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学者逐渐认识到血瘀之邪贯穿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始终,在心气、心阳亏虚时就已出现血瘀之证.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证施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中医学观点全面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特点、病理演变过程及辨证施治。从“虚、毒、湿、痰、瘀”之间的辨证关系,揭示了“虚”是病变的根本,“毒”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湿”、“瘀”、“痰”是病变过程中的不同病理改变。治疗上主张以扶正为主,紧紧围绕“虚、毒、湿、瘀、痰”的标本缓急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痰瘀相关病因初探韩学杰沈绍功1(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96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700)关键词痰瘀相关病因学“痰瘀相关”学说,源于中医学的“津血同源”理论。津血同源是同源于脾胃化生之水谷精微。津液与血,异命同类,均属阴精。而阴精为病,必然表现为津血的亏...  相似文献   

8.
石磊  彭吉新 《四川中医》2013,(12):72-73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血清胆红素(Bilirubin,BIL)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相关性。方法: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23例进行中医的病理因素痰、瘀的辨证,进行统计分类积分,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计算出回归方程。结果:瘀证的TBIL及IBIL水平与痰证、非痰非瘀证、痰瘀互结证比较时,数值最小;有“痰”组与无“痰”组比较,有“痰”组IBIL较高,有“瘀”组与无“瘀”组比较,有“瘀”组IBIL较低,TBIL及IBIL与中医痰、瘀证证候积分在诊断确立时存在直线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TBIL及IBIL可以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病理因素瘀的辨证提供客观依据;并为痰、瘀证的严重程度判定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10.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各种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目前发现的最强促肾间质纤维化分子。中医学认识到RIF与痰瘀相关,痰瘀同治法干预RIF取得新进展。文章分析了RIF与痰瘀的关系及TGF-β1在RIF的重要作用,并就痰瘀同治法对RIF肾组织TGF-β1的影响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瘀血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于中医学“哮证”范畴。瘀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流缓慢或血滞体内的病理现象,也是引起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根据中医学“肺主治节,朝百脉”、“气血相关”、“痰瘀同源”及“久病入络”等理论,瘀血与哮喘发病必然密切相关。哮喘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陆广龙  朱传秀 《河北中医》2004,26(2):112-113
痰瘀为病,非常广泛。痰既指有形之痰,又指表现为痰的特异症状。痰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痰既形成,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中医学认为,久病多瘀。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相互胶结,顽固不化,是导致许多顽固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我们受中医痰瘀理论的启示,每遇顽疾,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中医称“乳岩”“乳石痈”,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研究乳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是目前的热门方向之一。通过研究乳腺癌痰瘀互结证的病机,总结古今针对痰瘀互结证乳腺癌的研究经验,探析痰瘀与乳腺癌相关基因及通路的相关性。中医学要充分借鉴和融合循证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等,将中医学宏观理念与西医学微观理念相结合,整合中西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来阐明机体的生命活动,纠正其病理过程,对于人体整体病理生理功能要具备更加全面而完整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中风、痰、瘀、虚各证候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先制定调查表格,然后使用病案管理系统查询AMI病例的住院号,再根据住院号提取病案,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病案进行筛选,按照表格内容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SPSS统计分析,最后总结、撰写论文.结果 (1)AMI的证候分布:AMI的中医证候分布为血瘀证(92%)、痰浊证(61.6%)、气虚证(57.6%),阴虚证(20%)、阳虚证(7.2%)、风证(1.6%).(2)AMI的证候组合特点:AMI的中医证候组合以两证组合最为多见(54.4%),其次为三证组合(29.6%).AMI的证候组合的变化规律为:以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基本的中医证候组合.(3)AMI中医证候与冠脉病变程度:痰浊证、血瘀证与冠脉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风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AMI更易出现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2)痰瘀互阻、气虚血瘀证为AMI基本证型.(3)血瘀证、痰浊证倾向于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5.
痰瘀互结证可归属于中医学津血同病的主要证型中,其理论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黄帝内经》就已有“痰浊”“瘀血”“积证”等相关论述,后经过历朝历代医家不断阐明并发挥,至清朝已逐步发展完备,现在已作为中医学说的主要构成部分,应用于临证施治。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种临床疑难杂症,尤其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痰浊、瘀血原本作为独立的证候要素与病理产物,但在疾病的发生与转归中相互胶结,进一步加大疾病诊治难度。目前,痰瘀互结证相关证治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作者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研究、临床论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支扩”隶属于中医学“咳嗽”、“咯血”、“肺痈”等病范畴。其病变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相互影响,常可见血瘀征象。其病理基础:(1)痰热内蕴导致血瘀:痰热蕴肺郁而化火,火热损伤肺络,致血溢脉外;又可灼津为痰,加重痰热壅滞,使肺络瘀阻,痰热瘀互结,肉腐血败而变生疮疡;溢于脉外之血不循经归道多遗瘀。(2)外感风火,燥热郁肺。(3)情志不遂,久则及血。(4)饮食失节,积热化火。(5)久病伤阴,血滞瘀塞。血瘀是“支扩”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除表现为咳嗽、咯吐黄稠脓痰,反复咯血之外,常可见到咯血或夹有紫暗血块,胸隐痛,胸闷,舌暗红,或淡红,或…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是导致多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中医药防治AS斑块疗效确切,但缺乏对AS斑块深入系统的中医学理论探讨。结合中西医学研究成果,课题组提出AS斑块“血脉微癥”理论,认为AS斑块以正虚为本,瘀毒为关键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癥积内生为主要病理表征。临证可以“血脉微癥”理论为指导,以益气活血、解毒消癥为主治疗AS斑块。本文以中医学“瘀毒”理论为切入点,阐释“血脉微癥”理论内涵,以期为中医药防治AS斑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眼科难治性眼病,中医学称之为“高风内障”。本病病机责之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致气血阴阳亏虚兼脉道阻塞,其中先天禀赋不足为本,痰瘀滞络、目窍闭阻为标,瘀贯穿疾病始终。“瘀”既可指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也可指代体内物质淤积、阻塞不通形成的病理状态。本文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观点相结合,认为中医之瘀与视网膜色素变性血液循环障碍具有高度吻合性。由于本病存在本虚标实的病理特点,故而治疗上从“补”和“通”立论,以期为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风失语症属中医学“音哑”范畴。现代中医家对中风失语症病机认为风、痰、瘀,三者相互为因。西医学者认为失语发生的机制可能为病变本身直接破坏了语言功能区。中风失语症病机多认为肝肾精气亏虚、心脾痰浊壅阻是病机共性,风火痰瘀阻滞心神之经络扰及神明,阻闭舌窍是导致中风失语症病理因素,病变涉及五脏,而心神、肝魂、肺魄以及经脉官窍皆受损害。  相似文献   

20.
代平  杨仁旭 《江西中医药》2009,40(10):21-2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属中医学“喘证”、“哮证”、“痰饮”范畴。杨仁旭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根据其临床经验,结合古代文献组成三拗芎葶合剂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杨老认为:中医古方强调痰为宿根,随着中医对哮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中医现代研究治疗原则重视标本兼治,最重要的是根据“痰瘀同源,久病必瘀”的特点强调痰浊和瘀血的作用。哮喘之所以难于根治,是因为有“痰瘀互结”宿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