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膏药是祖国传统医药之一,具有消肿止痛、袪风散寒、舒筋活血等功效。本文从黑膏药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方面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黑膏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黑膏药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与铅为基质,根据临床应用配人不向的药方原料,经高温热炼成的一种外用传统剂型。如狗皮膏药、万座营、拔毒膏等。本文仅对热炼黑膏药上艺作以下粗浅讨论。1择油选丹是提高膏药质量的物质基础,’广践证明选用麻油最佳,花生油次之,关油更次之。因麻油具有清凉滋润,解毒的功欢,熬练时不上泛,泡沫少,然成的膏药有漆黑色的光亮色泽,粘性强,铅丹应以鲜艳、桔黄色、有光泽、纯度在90%以上为佳。章应用暗如雄费或红增、颗粒不匀者,其纯度人足70%,系杂子高。不能应用。否则即使加大好的比例也难熬炼成合格品。丹…  相似文献   

3.
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膏药的传统制备工艺。方法:结合笔者多年制备经验及对工艺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色拉油的应用、粗料药的先煎后炸、炼油“滴水成珠”新标准、黑膏药熬老的处理、几种去“火毒”方法的比较及其与人体皮肤厚薄之间的刺激性关系,以及黑膏药在临床上的辩证加减应用等内容均作了创新研究。结果:上述经验及研究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结论:这些经验及研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黑膏药质量控制新方法,有效控制黑膏药中间体的质量。方法: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检测指标与软硬度等传统经验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建立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结果:黑膏药的软化点、黏度与软硬度呈正相关,而针入度与软硬度呈负相关。结论:采用软化点、针入度、黏度等指标作为制备黑膏药的内控标准,可以有效控制黑膏药质量。  相似文献   

5.
黑膏药是我国中药传统剂型,其制作需要一定技能,较难掌握.如果过老,则膏药硬度大,粘着力小,贴于皮肤时易脱落.过嫩则黏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1].好的膏药贴于患处,应是"贴之即粘,揭之即起".所以膏药过老、过嫩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但是在膏药制作过程中,由于气候、地域及熬制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膏药过老过嫩的问题很难避免.一旦出现膏药过老或过嫩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过老时加入膏药总量1/10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则直接继续熬炼至老嫩适宜.但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黏,因为无论如何加热,也无法达到油丹反应所需温度,反而会造成溢锅.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2].所以膏药的熬制是宁老勿嫩.膏药过嫩,有一种方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按一定比例慢慢兑入,但该法操作复杂,耗时较长.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于长期工作实践中,经反复实验摸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该法简便易行,耗时较短,能够快速解决膏药过嫩的状态,且降低了由于膏药"火毒"所造成的皮肤刺激性.现以我院熬制的"治伤膏"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儿咳喘贴黑膏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咳喘贴黑膏药的制备工艺。方法:利用单因素考察法对小儿咳喘贴黑膏药制备过程中所需基质原料、熬炼器材的选择及制作工艺中炼油、下丹、加入白蜡、加入细料药粉的温度进行了考察。结果:纯麻油与纯度95%以上的红丹在313℃下丹为最好。"先炸"温度为264℃,"后下"温度为180~200℃,用白蜡代替传统方法去"火毒"。结论:本工艺有利于提高黑膏药的质量。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符合大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火毒”是黑膏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致敏性物质,去“火毒”则是黑膏药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对黑膏药的传统及现代去“火毒”工艺及各工艺的优劣对比,查阅相关文献后对概况进行综述,探讨黑膏药去“火毒”工艺研究进展,以期为黑膏药制备工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黑膏药是我国中药制剂中的一种传统剂型 ,应用较为广泛 ,常用于消肿、拔毒、生肌等外治 ;通过外贴还能起到内治作用 ,如驱风寒、和气血、消痰痞、通经活络、祛风湿等。早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油、丹熬炼成膏的记载 ,唐、宋以来对黑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 ,清代吴师机所著《理论骈文》成为其应用的专著。目前 ,中医临床与民间仍然普遍使用黑膏药治疗某些疾病。近年来 ,黑膏药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本文就有关黑膏药的制剂工艺与质控方法进行概述和探讨。1 黑膏药的基质 传统的黑膏药系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 ,去渣后在高温…  相似文献   

9.
如意金黄散黑膏药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意金黄散为外科常用抗菌抗炎古方,本文将其制备成黑膏药,通过内在质量检查和透皮吸收示踪研究,临床观察疖、痈等138例,总有效率达92%。  相似文献   

10.
陈宾  范锋  杨悦 《中国药物评价》2014,31(6):356-361
目的:采用相关风险管理工具对中药栓剂生产风险进行管理。方法:运用FMEA(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法)对中药栓剂生产过程进行风险管理。结果:分析中药栓剂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FMEA是一款行之有效的可前瞻性定性、定量的风险管理工具,能较好地控制生产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11):I0012-I001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中止18种中药同品种药品生产批准文号。其中,北京知百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加味逍遥口服液、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药二厂生产的通经甘露丸、北京万辉药业集团第四制药生产的败酱片将被责令停止生产。  相似文献   

12.
1概述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1]。药品中的热原主要是细菌性热原,是某些细菌的代谢产物、尸体及内毒素[2]。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的产物,其次是革兰阳性杆菌类,革兰阳性球菌则较弱,霉菌、酵母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通常是磷脂多醇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磷脂多醇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最强,其化学组成因菌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分子量为5×104~5×105,分子量越大致热作用越强。热原具有耐热性、滤过性、水溶性、不挥发性、吸附性,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超声波破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药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将自动控制技术运用到中药制药生产过程当中是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本研究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中药制药生产各环节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黑膏药中的药料提取与去"火毒"合理工艺浅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黑膏药药料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不同去"火毒"方法生产的膏药对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刺激性.方法:设计了一种文献未曾报道的药料提取工艺,即将药料煎煮1次,浓缩成浸膏,药渣烘干后再进行炸熬提取,最后将水煮浸膏与膏药基质混匀(工艺Ⅲ).结果:用工艺Ⅲ生产的膏药疗效最好,用水浸法去"火毒"生产工艺生产的4个品种对皮肤无刺激性,用喷水法去"火毒"生产的4个品种中有两个对皮肤有刺激性.结论:既煎煮又油炸的药料提取工艺能保证药料中水溶性及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药制炭是传统的炮制方法之一,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如果对炭药的炮制火候掌握不当,就会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更好地保证炭药的质量,既要探索传统的炮制工艺和理论,更应结合现代科学知识来认识、整理和提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中的体会结合文献资料记载,谈谈炭药的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方法,为“存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定量依据。方法:采用非参比物显微定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每毫克原药材和炒炭中所药含显微特征微粒的个数,观察炮制前后的变化,以此作为判断该药材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炮制火侯的标准之一。结果:一定重量的单味药材和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为一常数。结论:每毫克中药炒炭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可以作为判断该种中药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炒炭存在”质量标准的显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炭药炮制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中国药业》2001,10(5):55-55
中药炭药的制法有两种,炒炭和焖煅,无论哪种制法,在实际工艺操作上都应注意以下几点,净选,控制火候,观察烟色,及时熄灭火星,此外焖煅还要防空气进入,要求随时眼观,鼻闻,口尝,炮制出“适中”的炭药。  相似文献   

18.
刘春兰 《黑龙江医药》2011,24(4):568-570
注射剂无热原是确保注射剂质量和使用安全的条件,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更容易产生热原而危害人类健康,中药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热原的来源包括溶剂、原料或器具带入、制备过程中污染等,去除热原的方法也较多,各有不同特点.本文对中药注射剂热原的产生及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为该药品的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生产自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药生产自动化进行了应用实践,将先进的控制系统与控制方法应用于中药生产中,对一些传统的制药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和研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