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间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前列腺间质肉瘤作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达,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前列腺间质肉瘤主要由排列成束状、编织状的长梭形细胞构成,短梭形细胞散在于长梭形细胞之间,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内无腺性成分。肿瘤细胞Vimentin、CD34呈阳性表达。结论 前列腺间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的恶性肿瘤。病理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病理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是诊断该肿瘤的重要依据之一。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发生于前列腺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神经鞘膜瘤、横纹肌肉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像易见.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特殊染色AB/PAS部分瘤细胞阳性.免疫组化显示,AE1/AE3、EMA、CEA、CK7、CK20、Vs38c和Ki-67均阳性;vimentin、LCA、CD20、CD3、CD79α、κ、λ、CD99、MPO、肌间线蛋白、肌动蛋白、CD68、S-100、HMB45和PSA均阴性.随访6年3个月患者健在.结论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结果瘤细胞呈显著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核深染、偏位,核分裂像易见。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特殊染色AB/PAS部分瘤细胞阳性。免疫组化显示,AE1/AE3、EMA、CEA、CK7、CK20、Vs38 c和K i-67均阳性;vim entin、LCA、CD20、CD3、CD79α、κ、λ、CD99、MPO、肌间线蛋白、肌动蛋白、CD68、S-100、HMB45和PSA均阴性。随访6年3个月患者健在。结论浆细胞样膀胱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其他具有浆细胞样形态学特征的肿瘤相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纤维瘤病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巨检肿瘤呈结节状,边界欠清,质韧,切面实性,灰白色。镜检肿瘤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条带状交错排列,向周围乳腺组织指突样扩展,并浸润到脂肪组织。局部有淋巴细胞浸润,以边缘区多见。瘤细胞vimentin和SMA阳性,Actin和desmin少数细胞阳性,ER、PR、AE1/AE3、EMA、CK5/6、CD34和S-100蛋白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5%。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临床、钼靶和B超检查很难与癌区别,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诊断,形态上应注意与梭形细胞癌、肌上皮癌、肌纤维母细胞瘤、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和乳腺反应性梭形细胞结节等病变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PHE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 肿瘤位于小腿部位,超声示皮下不均匀回声,MR示腓肠肌外侧团块状混杂信号,增强见不均匀强化。巨检为不规则形肿物,体积3.0cm×2.0cm×2.0cm,切面灰黄灰红。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肿瘤边界不清,呈结节状、片状分布,侵及皮下脂肪组织及肌组织。瘤细胞呈梭形、胖梭形,部分呈上皮样,核呈圆形、卵圆形,空泡状,可见小核仁,胞浆丰富,嗜伊红,类似横纹肌母细胞。部分间质硬化,似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样。瘤细胞间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核分裂象少见,未见坏死。免疫表型:AE1/AE3、CD31、ERG阳性,CD34、Desmin、EMA、MUC4阴性,INI1表达未缺失,Ki67 10%-20%。结论 PHE是一种少见软组织血管内皮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上皮样肉瘤、肌源性肿瘤、转移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6.
万春生   《中国医学工程》2012,(4):185-186
目的探讨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观察一例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光镜、免疫组化)及临床资料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肾脏粘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患者因腰部酸痛不适而就诊,大体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切面实性,灰红色,镜下肿瘤主要由小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和粘液样间质构成,瘤细胞呈立方形或梭形,胞浆嗜酸,细胞形态温和,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化染色:EMA、CK19、CKpan、vim均阳性表达,SMA、S-100、CD10、CD15均阴性表达。Ki-67〈5%。结论肾脏粘液样小管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肿瘤,明确该肿瘤的形态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总结本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该肿瘤的组织来源、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与癌肉瘤的区别、诊治及预后.结果:本组2例术前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检发现该肿瘤由大量梭形细胞组成,其中见移行细胞癌、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小圆细胞巢等成分,梭形细胞与癌成分间有移行区.免疫组化染色见肉瘤成分仍表达上皮标记.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行放疗化疗.2例均于术后10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相继死亡.结论:本病临床表现类似膀胱癌以血尿为主要症状,术前诊断困难;B超、CT、MRI对分期有帮助,确诊依靠病检及免疫组化.应与癌肉瘤相鉴别.该肿瘤早期就可发生血行转移,预后极差.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肉瘤样癌(Primarysarcomatoidureteracarcinoma,PSU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PSUC进行大体、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多数瘤细胞呈短梭形,弥漫分布,核呈卵圆形,核浆比高,核分裂易见,少数靠近肿瘤表面的细胞呈上皮样。免疫组化:肿瘤细胞AE1/AE3(+),Vimentin(+)。结论:PSUC是一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肾脏粘黏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的研究。结果: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镜下肿瘤与周围肾组织境界清楚,由紧密排列的、小而狭长、相互构通的小管构成。小管由立方和梭形细胞组成,可见平滑肌瘤样的梭形细胞灶。肿瘤间质黏液样。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K、EMA、CD15和VIM( ),CD10(-)。结论: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肿瘤,肿瘤细胞核圆形或梭形,异型性很小,可能来源于远端肾单位。  相似文献   

10.
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脏原发及转移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为形态相似的一系列肿瘤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 对肝脏的20例原发性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及26例转移性肿瘤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用SP法和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0例(43.4%)原发肿瘤中肉瘤样癌3例(6.5%),血管肉瘤11例(23.9%),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2(5%)例,梭形细胞类癌1例(2.2%),未分化肉瘤3例(6.5%);26例(56.5%)转移性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GIST)20例(43.4%),平滑肌肉瘤3例(6.5%),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2例(4.3%),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2.2%)。46例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无论原发或转移,在形态上都有重叠,其中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最为常见,几乎在每一类型的肿瘤中均可出现。组织形态最为复杂的是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同一肿瘤内同时出现2种或3种不同结构的情况在切除的肿瘤标本中广泛存在。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间质瘤CD117大部分病例阳性,存在原发瘤阳性而转移瘤阴性或同一肿瘤内部分细胞阳性部分细胞阴性的情况。平滑肌肉瘤SMA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NF、S-100阳性,二者均CD117阴性。血管源性肿瘤对CD34、CD31和Ⅷ因子相关抗原有不同的阳性反应。肉瘤样癌CK及Vimentin均阳性。梭形细胞类癌CK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结论 原发的肝脏梭形细胞恶性肿瘤以血管肉瘤最为常见,转移转移瘤则以胃肠道间质瘤最多,其形态的复杂性、相似性,使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成为诊断这类肿瘤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