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658例活产新生儿中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所有患儿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06例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好转102例,未愈2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的护理,极大地减少了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可见,对新生儿缺氧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患儿治愈30例,好转1例,放弃治疗1例,平均治疗时间12d。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3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和效果。结果显效2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90%;且随访无患儿出现病情反复和死亡。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多种措施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舒适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2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两组。甲组采取常规护理,乙组采取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恢复肌张力时间、脑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长满意度评分的差异。结果:乙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效果高于甲组,P<0.05;乙组新生儿意识恢复时间、恢复肌张力时间、脑水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甲组,P<0.05;乙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促进临床症状的消退,缩短住院时间,新生儿家长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予以循证护理,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家长满意度等情况作统计分析。结果经循证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肺炎并发症及家属满意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有效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72例患儿中痊愈66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1例.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综合疗法,及时观察病情,给予正确有效护理.结果:本组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随诊半年留有脑瘫后遗症2例,癫痫1例,死亡2例,治愈63例,治愈率96.4%.结论:给予正确的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和护理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至6月所收诊的新生儿缺氧血性脑病患者56例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比较本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儿住院时间为(8.24±1.34)d,48例患儿痊愈,1例患儿由于病情加重转院治疗,其余患者均有所好转。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治疗中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抢救及护理方法,提高临床抢救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抢救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6例患儿均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其中34例患儿均治愈,治愈率为94.4%。无死亡病例,癫痫2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致死致残率较高,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后严重的脑损伤并发症,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还缺乏特殊的有效治疗手段,仍以支持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护理是综合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我院儿科病房自1999年1月—2000年4月共收治9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9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年龄最大20天,最小1小时,平均年龄2.6天;足月儿73例,早产儿20例;治愈67例,好转13例,未愈10例,死亡3例。全部患儿均有宫内窒息和(或)分娩窒息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2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新生儿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新生儿家长对循证护理模式满意度和脑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经护理后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病症状彻底消失和治疗方案总实施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76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给予其综合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6例患儿中56例患儿为显效,17例患儿为有效,3例患儿为无效,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6.05%;患儿在不同月龄时测得的胆商(DQ)值均较为良好。结论 给予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且有助于患儿智力发育,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用药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行为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行为评分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新生儿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探讨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监测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50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头部亚低温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心率72h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治疗方法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具有脑保护功能,对维持新生儿体温以及直肠温度,监测患儿生命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湖北省梅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36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36例。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发育指数和智力发育指数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后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预后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衍菊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02-10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从意识状态、肌张力、惊厥、脑干症状等方面进行观察,从维持患儿生命特征、合理氧疗、科学喂养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治愈126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3例。结论: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积极合理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共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90例,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有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也为45例,两组患儿使用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循证护理用于干预组患儿中,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患儿中,将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家属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儿疾病护理总有效率以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同时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将上述指标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示为P<0.05,说明统计学意义较为显著。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中使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以及家属满意度,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窒息后严重的脑损伤并发症 ,是新生儿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仍是以支持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 ,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性环节。因此 ,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我科 NICU病房在 1995~ 1998年期间共收治 2 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7例 ;入院日龄为出生后0 .5 h~ 7d。胎龄 <37W 8例 ,~ 42 W 14例 ,>42 W 4例。出生时体重 <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抚触辅助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实行抚触辅助药物治理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较对照组快,且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抚触辅助药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优良,操作简便,适用基层医院,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原因、窒息程度、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早期干预的效果。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转院1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是第二产程迟滞、妊娠高血压、脐绕颈、胎膜早破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早期神经保护干预,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