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昼夜因素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观察 2 47名正常人的日、夜间心率变异性时域、频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白天交感神经张力高于夜间 ,而迷走神经张力低于夜间。结论 临床HRV分析时要注意昼夜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夜间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夜间心率变异性的分析,以了解OSA患者夜间睡眠时植物神经功能状态。方法 对21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及20例正常受试者分别进行夜间7小时多导睡眠呼吸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OSA患者与对照组相比AHI,最低血氧,平均血氧,氧饱和度低于90%百分比,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CV,LF/HF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且氧饱和度低于90%百分比与LF/HF呈正相关。结论 重度OSAS患者夜间存在严重低氧以及心率变异性增大,提示重度OSAS患者迷走、交感神经张力均增高且以交感神经张力增高为主。低氧的持续时间与交感神经张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健康人昼夜24小时的QT间期系列参数动态变化及其与心率变异性关系。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对30例健康人24小时动态心电图QT间期系列参数,QTe、QTp、QTc、QTed、QTpd、QTcd,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频谱进行同步分析。将QT系列参数与HRV参数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在夜间高应(HF)、RR间期增大时QTe、QTp延长,在白天LF/HF增高时QTe、QTp缩短。QTc昼夜变化小。QTed、QTpd、QTc、QTcd在早晨清醒后第一或第二小时均出现第一个峰值,午睡清醒后第一小时也出现一个高峰值。而HF及LF/HF无类似改变。结论 健康人昼夜24小时的QT离散度变化与机体生理状态有关,这种变化主要接受不仅仅依赖心率和自主神经的调控,还受体液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Q-Td)昼夜变异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做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5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作对照组,测量每小时的Q-Td,将8:00~20:00定义为日间,0:00~次日5:00为夜间,按心率校正公式计算出日间和夜间的Q-Tcd。结果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患者Q-Tcd呈日间(昼)高,夜间(夜)低,昼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昼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昼Q-Tcd观察组亦大于对照组(P<0.05),夜Q-Tcd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存在昼夜变异性,日间Q-Td高于夜间,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17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通过心率对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昼夜变化影响的观察,发现日间室性早搏在8 ̄9时及14 ̄20时较多,快心率组夜间室性早搏明显减少,而慢心率组夜间早搏反而增多。  相似文献   

8.
通过心率对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昼夜变化影响的观察,发现日间室性早搏在8~9时及14~20时较多,快心率组夜间室性早搏明显减少,而慢心率组夜间早搏反而增多。  相似文献   

9.
熊敏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3):67-68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心率变异性。方法对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患者24h内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情况及24h心率变异性。结果丘脑及基底节区病变心电图异常改变明显;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患者24h SDNN值普遍下降,且rMSSD夜间高于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率较高,HRV的昼夜变化规律消失;因此在治疗脑部病变时应注意保护心脏功能,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律失常三者的关系。方法观察统计64例冠心病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的变化程度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发现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异常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血压异常增高及HRV降低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及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律失常三者的关系。方法观察统计64例冠心病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的变化程度和心率变异性参数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发现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异常程度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血压异常增高及HRV降低是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EH1)患者血压的昼夜变异及除外心率因素后血压的昼夜变动(BP/HR)情况,以明确血压昼夜变异与心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了54例EH1和51例老年单纯高血压病(EH2)患者的24h血压和心率。夜间比日间下降10%以上为夜间血压下降(Dipper),分别用日间和夜间平均心率除相应时间带的平均收缩压(BP/HR),计算昼夜的变化率(△BP/HR),夜间BP/HR值与日间BP/HR值比较下降大于10%为变动阳性。结果:(1)平均心率:EH1组全日、夜间均明显高于EH2组(P<0.01),日间无显著差异;(2)平均血压:夜间EH1组高于EH2组(P<0.01),日间、全日两组无显著差异;(3)Dipper:EH1组为16例(29.63%),EH2组为29例(56.86%),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4)△BP/HR:EH1组升至37例(68.52%)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1,EH2组升至35例(68.63%),与同组Dipper例数比较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Dipper例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该组患者夜间心率较快所致,观察昼夜心率变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莉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2):1651-1653
目的:研究冠心病(CAD)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4例冠心病组及5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时域、频域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较对照组24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昼夜节律消失。  相似文献   

14.
徐霞君 《右江医学》2003,31(6):597-597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模式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 (HRV)频域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高血压患者 12 0例 ,按不同血压模式分成两组 ,分别对两组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杓型组昼夜LF均显著高于非杓型组 ( P<0 .0 1)。非杓型组与杓型组比较 ,日间LF显著减低 (P <0 .0 5 )说明非杓型组患者日间交感神经受损 ;夜间LF/HF显著降低 (P<0 .0 1) ,但昼夜LF成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说明交感神经张力昼夜平衡 ,夜间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受损 ;HF显著低于杓型组 ,说明迷走神经受损更严重 ;LF/HF比值昼夜无差异 (P >0 .0 5 ) ,说明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保持基本平衡。结论 心率变异频域监测对高血压的协助诊断、指导用药、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春华 《海南医学》2005,16(3):19-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DCG),检测60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心率变异性,每次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移位,以及昼夜缺血次数。结果 共检出516次心肌缺血,93.8%在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幅度与症状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变异性(HRV)呈负相关。夜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 SMI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应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同样给予足够重视,应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方法 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冠心病心绞痛 32例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13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为研究组 ,另选健康人 30例为对照组。将 2组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获得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无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损害 ,心肌缺血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冠心病(CAD )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60 例冠心病组及48 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 动态心电图HRV 时域、频域指标.结果 冠心病组较对照组24 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有明显差异,冠心病组日间与夜间HRV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昼夜节律HRV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 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EH)患者的昼夜心率变异性 (RHV)分析 ,探讨EH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受检者进行昼夜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 ,选用HRV参数中具代表性的时域指标SDNN ,rMSSD及PNN50 进行分析。结果 EH患者HRV分析中的各参数指标均降低 ;3级EH患者HRV指标低于 1~ 2级EH患者 ;反映EH患者夜间 (2 3时~次日 6时 )迷走神经活性的rMSSD及PNN50 明显降低 ,其变化大于昼夜 2 4h。结论 HRV分析参数可作为评估EH患者病程和病情的指标 ,EH患者昼夜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发生紊乱、调控受损 ,夜间迷走神经活性损害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P)患者24 h脉压、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95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126例,对比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与单纯老年DM合并HP患者组比较: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降低,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夜间脉压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动态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反映老年DM合并HP患者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农华斌 《右江医学》2000,28(2):77-79
通过心率变异性 (HRV)时域和频域分析法 ,研究 30例正常人、36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特性。结果表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时域指标 ,明显低于正常人。频域分析显示正常人心率变异功率谱密度 (PSD) ,日间以低频成分占优势 ,夜间睡眠时则高频成分占主导 ,低频成分昼夜变化不明显。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心率变异性PSD与正常人相比 ,显示低频和高频成分均明显降低 ,且高频成分的下降尤其显著 ,这表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支配心脏的迷走与交感神经均受损 ,且以迷走神经受损更为严重。这可能意味着患者日后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