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湖北黄石野生驯化扦插雷公藤芽、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变化。【方法】采自湖北通城、江西萍乡、湖南岳阳、浙江丽水和福建泰宁等地的雷公藤样品,于黄石市湖北理工学院医学院雷公藤种植基地野生驯化1年后,采枝条扦插2年。分别于2015年5、7、9、11月,采收上述5省的野生驯化扦插的雷公藤芽和叶,采用石油醚除杂—70%(体积分数)甲醇水提—氯仿萃取的方法处理样品,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5、7月种源于湖北通诚的雷公藤芽和叶中基本不含有雷公藤甲素;自5月至11月种源于湖南岳阳和浙江丽水的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逐渐升高;11月各来源的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最高。雷公藤叶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因种源而不同。【结论】湖北黄石地区可以种植雷公藤。11月采集的雷公藤叶更有利于提取、分离雷公藤甲素单体。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涂膜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单味雷公藤涂膜剂和复方雷公藤涂膜剂(主要由雷公藤、川芎、乳香、没药、生南星等组成)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复方雷公藤涂膜剂(30例)及单味雷公藤涂膜剂(30例)外用,两组均配合服用辨证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受损情况的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两组涂膜剂在改善关节疼痛、僵硬及功能受损情况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P<0.01),且在治疗两周后复方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功能受损情况及WOMAC总计分等方面较单味组明显(P<0.01);对其中1/3的病例进行安全性检测,未发现异常变化。[结论]单味雷公藤涂膜剂和复方雷公藤涂膜剂治疗膝骨关节炎均有效,且复方比单味疗效要好,两者均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甘草对雷公藤二萜内酯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LC-MS/MS法研究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以及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在大鼠尿液中的相应代谢成分,分析比较单独给药及联合给药后代谢产物种类和生成量的差异。结果在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的大鼠尿液中,均发现代谢产物5个:m/z([M+H]^+)377,359,359,359,375;在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的大鼠尿液中,均发现代谢产物3个:m/z([M+H]^+)413,397,375;各代谢产物生成量在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中有很大差异。结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后其部分代谢产物相同,但是代谢产物的生成量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1)是雷公藤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和银屑病等病症[1]。1970年代,Kupchan等从台湾产雷公藤中分离出雷公藤内酯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雷公藤药材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药材经95%乙醇回流提取,过中性氧化铝柱,三氯甲烷-甲醇(9:1)洗脱,洗脱液蒸干后用流动相定容。色谱柱:Hypersil BDS色谱柱(250mm×4.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3:77)(雷公藤甲素),乙腈-水(16:84)(雷公藤乙素)。检测波长:220nm。结果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乙素线性范围均在5~100μg/mL,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和97.3%,RSD<2%(n=9)。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乙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总萜片为雷公藤经改进工艺流程研制而成。临床应用暂时缓解及显效率分别为6.6%、28.3%,总有效率95.3%。与同类雷公藤片疗效相似。副作用发生率仅28.13%,对照组雷公藤片为7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1),尤其是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低,症状轻、症状单一。是临床治疗RA值得推荐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东北雷公藤对肾小球肾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东北雷公藤对阿霉素肾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肾炎大鼠经东北雷公藤灌胃 2 8d后 ,检测大鼠尿蛋白、肾组织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 PAI- 1 )及血胆固醇、肝功、肾功变化。结果 :东北雷公藤具有降低肾炎大鼠尿蛋白及肾组织中 PAI- 1的作用。结论 :东北雷公藤对肾炎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表文介绍日表学者对雷公藤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的新进展。从日表产雷公藤果实中分离出23个新的雷公藤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雷公藤内酯醇,其结构中含有不稳定的三元环醚,易水解开环而降低擦剂的质量,为此,我们应用化学动力学为基础的经典恒温法对雷公藤擦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的热稳定性良好,水解反应的活化能E=15.46kcal/mol。计算测定贮存期为870d。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提供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疗效、适应范围、剂量与疗程、不良反应等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通过计算机与手工检索,全面收集雷公藤治疗CGN的临床研究文献,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407例患者(治疗组.200例、对照组207例),采用RevMan 4.2软件对总体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疗程与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①雷公藤治疗CGN的总体疗效优于非雷公藤治疗;②与非雷公藤治疗比较,雷公藤具有较好的控制蛋白尿的作用;③需要引起重视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及女性月经紊乱;④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性偏倚.结论 雷公藤有较好的控制肾炎蛋白尿的作用,但雷公藤对CGN不同肾脏病理改变的疗效差异、最佳剂量与疗程、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复方雷公藤片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复方雷公藤片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阿霉素(6mg/kg)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的方法寄居在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肾病模型组和复方雷公藤片治疗,观察复方雷公藤片对肾病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固醇及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复方雷公藤片能显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24小时尿蛋白量,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及低蛋白血症(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理论:复方雷公藤片对微小病型肾病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雷公藤合并皮质激素在治疗天疱疮和类天疱疮中的作用。方法 在皮质激素剂量不足或高剂量下病情波动时以及皮质激素减量时合用雷公藤治疗75例天疱疮和25例类天疱疮。从雷公藤起效时间、皮损控制时间、激素抽减时间三项指标观察雷公藤对不同病情和类型的天疱疮、类天疱疮的作用,并与纯皮质激素组进行比较。结果 合用雷公藤无论对轻、中症或重症、病情稳定或波动的天疱疮和类天郊疮均有相似的疗效,皮损控制时间与激素抽减时间与纯皮质激素组无显著差异,各型天疱疮的总有效率为74.7%,类天疱疮为68.0%。结论 雷公藤在合并皮质激素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中能部分替代 或减少皮质激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染色体畸变为指标,评价雷公藤对小鼠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mg/g、20mg/g和25mg/g均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畸变率分别为4.3%、5.9%及24.0%,且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均较环磷酰胺(42.6%)为低。但染色体断裂(单断及双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0.0%、61.7%及56.8%,与环磷酰胺(56.0%)相接近.  相似文献   

14.
ClinicalStudyonSustainedReleaseTablatotTripterygiumWilfordiiinTreatingRheumatoidArthritisClinicalStudyonSustainedReleaseTabla...  相似文献   

15.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药理学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同属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在皮肤科临床应用广泛.两者不仅在某些化学结构方面相似,而且在药理作用方面也存在相似之处,均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抑制、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由于两者都为有毒植物,在用于治疗的同时可产生一些毒性反应,甚至严重时可造成病人的死亡.为了便于临床更好地选用两种药物,特将两者的药理学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大鼠同位肺移植为模型,观察中药雷公藤多甙对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多甙可明显延长大鼠移植肺脏的存活时间,抑制排斥反应,并抑制大鼠脾细胞T淋巴细胞转化和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雷公藤醇提物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了解雷公藤醇提物的急性毒性作用,初步判断可能的主要毒性靶器官。方法雷公藤醇提物设6个剂量组,给药剂量按生药折合计算,分别为10.0 g·kg-1、8.0 g·kg-1、6.4 g·kg-1、5.1 g·kg-1、4.1 g·kg-1、3.3 g·kg-1。口服灌胃一次给药,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情况。结果雷公藤10.0 g·kg-1组小鼠肝脏表面呈细颗粒状,有的小鼠肝脏局部变成灰白色,病理切片见10.0 g·kg-1组、8.0 g·kg-1组肝细胞肿胀、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以及数量不一的肝细胞凋亡,肝细胞间有大量红细胞;6.4 g·kg-1组、5.1 g·kg-1组可见肝细胞凋亡。半数致死量(LD50)为5.6 g·kg-1,95%的可信区间为4.8~6.4 g·kg-1。结论根据雷公藤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的主要表现和死亡小鼠的大体解剖可以初步判断雷公藤醇提物致死的主要原因为肝毒性。  相似文献   

18.
孙铁忠  何晓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9):678-681,F000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TW)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分别联合泼尼松(prednisone,PED)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疗效、复发率等差异。【方法】对随访的经TW+PED治疗组[分3次口服TW 2 mg.(kg.d)-1,缓解后减量维持,6个月无效者停药,同时口服PED 0.5~1 mg.(kg.d)-1,8周后逐渐减量]和经CTX+PED治疗组[静脉滴注CTX 0.5~1.0 g.(m2.m)-1,1次/月,共6个月,此后每3个月1次,累计剂量8~10 g,同时口服PED0.5~1 mg.(kg.d)-1,8周后逐渐减量]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疾病缓解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TW+PED治疗组患者最大缓解率出现在约第6个月;CTX+PED治疗组患者最大缓解率出现在约第12个月,两组总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W+PED组患者复发出现在约第12个月;CTX+PED治疗组患者复发出现在约第18个月,CTX+PED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W+PED治疗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IMN均有一定的疗效。TW+PED方法和CTX+PED方法相比较,前者患者的病情缓解发生早于后者,在总缓解率方面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前者短期的复发率要高于后者。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及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仍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提取物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增生性瘢痕中获取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加入 5× 10 - 3mg/ ml的雷公藤提取物作用 2 4 h后 ,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雷公藤提取物 ( 5× 10 - 3、5× 10 - 4、5× 10 - 5、5× 10 - 6 mg/ m l)作用 2 4 h后增殖活性。结果 :雷公藤提取物在对成纤维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浓度下 ,可使成纤维细胞的突起变短 ,增殖减缓。结论 :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和增殖都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damaging effect of seven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riptervgium Witfordii Hook. F, were tested on the rat Leydig cells and Sertoli cells in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0μg/ ml orthosphenic acid (TW2), 10μg/ ml 3β,22α-dihydroxy-△^12 ursen-30-oic acid(TW5), 5.0 μg/ ml 3β,22α -dihydroxy-△^12-oleanen-29-oieaeid(TW6), 5.0μg/ ml salaspermic acid(TW7), 0.5μg/ mt eelastrol(TW27) and 1.25μg/ml polpunonic acid (TW28) were all detrimental to Leydig cells and Sertoti eells. However, 30μg/ ml wilJbrlideA (TW1) did not affect the viability of Leydig cells and Sertoli cells significantly. The most toxic compounds was TW27, and the least, TW1.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OH at the C-20 site of these triterpenoids mat, be tbe funetional chemical group responsible for the damaging effect on the Leydig cells and Sertoli cel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