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SA、PSAD和PSAT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PSAT)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78例PSA4~20ng/ml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比较PSA、PSAD和PSAT指标。结果 78例中,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PCa)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46例,二者PSA平均值分别为(14.32±1.46)ng/ml、(13.89±1.52)ng/ml,二者相比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PSAD平均值分别为0.43±0.14、0.36±0.17,二者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PSAT平均值分别为0.75±0.19、0.31±0.06,二者相比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PSAD和PSAT对预测PSA<20ng/ml的患者是否患前列腺癌有较大帮助,特别是PSAT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带抗原密度(PSAD-TZ)、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55例BPH和23例PCa病人,PSA为4~20ng/ml,比较PSA、PSAD、FPSA/TPSA、PSAD-TZ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BPH和PCa两组PSA平均值分别为(9.41±3.25)ng/ml和(11.29±2.50)ng/ml,两组比较P>0.05。两组PSAD平均值分别为(0.14±0.09)和(0.23±0.11),两组比较P<0.05。两组FPSA/TPSA平均值分别为(0.61±0.23)和(0.25±0.14),两组比较P<0.05。两组PSAD-TZ平均值分别为(0.25±0.19)和(0.52±0.25),两组比较P<0.01。结论PSAD、FPSA/TPSA、PSAD-TZ对PSA<20ng/ml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鉴别作用,其中尤以PSAD-TZ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抗原密度 (PSAT)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临床价值。 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0例PCa及 8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血清PSA水平 ,用经直肠前列腺B超测定患者总前列腺体积及移行带体积 ,并计算PSA密度 (PSAD)及PSAT值。 结果 PSA在 4~ 10ng/ml时 ,PCa和BPH患者PSAD值分别为 0 .2 6± 0 .11、0 .13± 0 .0 6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PSAT值则分别为 1.0 4± 0 .70、0 .2 1± 0 .13 ,两组间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若选择PSAD =0 .1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将有 2 7%的PCa漏诊 ,而若选择PSAT =0 .35作为判断患者是否需穿刺活检的标准 ,只有 9%的PCa漏诊 (P <0 .0 1)。 结论 PSAT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检测PCa的方法 ,PSA在 4~ 10ng/ml范围时 ,用PSAT检测PCa较用PSAD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特异性抗原密度联合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T)与前列腺穿刺活检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4 9例血清PSA >10 μg/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后 ,部分给予重复穿刺及手术治疗 ,综合比较PSAT。结果 :4 9例中 ,前列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PCa 2 4例 (4 8.98% ) ,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 2 5例 (5 1.0 2 % ) ,其PSAT平均值分别为 (0 .6 1± 0 .11)、(0 .38± 0 .13) μg/L ,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后者行手术治疗后病理检查诊断为PCa 6例 (2 4 % ) ,BPH 19例 (76 % ) ,其PSAT平均值分别为 (0 .4 0± 0 .11)、(0 .32± 0 .0 7) μg/L ,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PSAT对PCa ,特别是早中期PCa的诊断 ,比前列腺穿刺活检更为敏感 ,二者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治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密度(PSAD)和移行带密度(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分析并比较PSA、PSAD、PSAT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差异及其在确诊疾病方面的价值.结果 在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50例中发现PSA<4 ng/mL有8例,4 ng/mL≤PSA≤20 ng/mL有66例,PSA >20 ng/mL有76例.其中在PSA<4 ng/mL的8例中,活检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1例.在4 ng/mL≤PSA≤20 ng/mL的66例中,活检结果诊断为前列腺癌增生患者54例,活检阳性率为81.8%,PSA平均值为(13.98±1.51) ng/mL,PSAD平均值为(0.32±0.18);PSAT平均值为(0.35±0.18);活检前列腺癌12例,活检阳性率为19.2%,PSA平均值为(14.29±1.48) ng/mL,PSAD平均值为(0.42±0.15),PSAT平均值为(0.82±0.15);将其分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PSAD >0.13或PSAT> 0.15时,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2.86%和96.94%.在PSA> 20 ng/mL的76例中,前列腺癌有68例,活检阳性率89.47%.结论 在4 ng/mL≤PSA≤20 ng/mL时,PSAD和PSAT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又以PSAT更为准确;PSA> 20ng/mL时,应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及时确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D)、前列腺移行带抗原密度 (PSAD TZ)、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 (FPSA/T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和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4 3例BPH和 2 0例PCa病人 ,PSA均 <2 0 μg/L ,比较PSA、PSAD、FPSA/TPSA、PSAD TZ指标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BPH和PCa两组PSA平均值分别为 (10 .4 7± 6 .2 5 )、(13.92± 3.2 0 ) μg/L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PSAD平均值分别为 (0 .15± 0 .12 )和 (0 .2 4± 0 .1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FPSA/TPSA平均值分别为 (0 .5 8± 0 .4 2 )和 (0 .2 6± 0 .1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PSAD TZ平均值分别为 (0 .2 6± 0 .2 2 )和 (0 .5 1± 0 .2 8)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SAD、FPSA/TPSA、PSAD TZ对PSA <2 0 μg/L的前列腺良恶性增生病人具有鉴别作用 ,其中尤以PSAD TZ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在tPSA位于灰区时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tPSA位于4~10ng/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12例,术前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均证实为前列腺增生,行TURP术后病理证实21例为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回顾性分析该21例前列腺偶发癌患者和其余前列腺增生患者间的血清f/t PSA比值、PSA密度、PSA移行带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了解其在tPSA灰区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前列腺偶发癌组和BPH组血清f/t PSA比值分别为0.13±0.03、0.21±0.04;PSAD分别为0.20±0.05 ng/ml2 、0.12±0.04 ng/ml2;PSATZ分别为0.38±0.06 ng/ml2 、 0.21±0.05 ng/ml2;两组在以上三个检测指标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以0.1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D 灵敏性为76.115%,特异性为69.146%;以0.35 ng/ml2为截断点则PSATZ 灵敏性为60.642%,特异性为93.943%。结论:f/t PSA比值、PSAD、PSATZ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以PSATZ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列腺癌检出率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关系。方法对134例患者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5区13针系统穿刺活检。根据PSA水平分为PSA≤4ng/ml组(7例)、4ng/mlPSA15ng/ml组(48例)及PSA≥15ng/ml组(79例)。测量并计算前列腺体积(PV)及PSAD,分析前列腺癌检出率及不同PSA、PSAD水平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比较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V及PSAD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总检出率为50.75%(68/134),前列腺患者共68例(前列腺癌组),非前列腺癌患者共66例(非前列腺啊组)。PSA≤4ng/ml、4ng/mlPSA≤15ng/ml及PSA15ng/ml组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14.29%(1/7)、20.83%(10/48)及72.15%(5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4ng/ml时前列腺癌检出率随着PSA值的增高而上升。134例患者PSAD值为(1.09±1.72)ng/(ml·cm3),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95.59%(65/68),特异度为51.52%(34/66),阳性预测值67.01%(65/97),阴性预测值为32.99%(32/97)。4ng/mlPSA≤15ng/ml组中,以PSAD≥0.19ng/(ml.cm3)为截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00%(8/10),特异度为71.05%(27/38),阳性预测值为42.11%(8/19),阴性预测值为57.89%(11/19)。前列腺癌组PSA及PSAD值均高于非前列腺癌组(P均0.05),PV小于非前列腺癌组(P0.05)。4ng/mlPSA≤15ng/ml组中,前列腺癌与非前列腺癌患者PSA及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前列腺癌患者PSAD高于非前列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PSA及PSAD均与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有关,PSA15ng/ml应行穿刺活检,PSAD对4ng/mlPSA≤15ng/ml的患者是否应行穿刺活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6点活检诊断早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的超声影像与超声引导下6点系统活检病理学检查的关系,提高早期PCa检出率。方法研究对象为PCa集团普查发现的血清PSA>4.0ng/ml的329例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受检者,每位受检者均行血清PSA检测及前列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1)329例接受前列腺活检病例中PCa患者93例(28.3%),其中前列腺腺癌88例,其他类型癌5例。(2)93例PCa患者的超声影像中见低回声反射区组为56例(60.2%),其余37例为无异常回声组(39.8%)。(3)88例前列腺腺癌中,53例低回声反射区组PSA平均值为(60.50±39.79)ng/ml,35例无异常回声组PSA平均值为(12.74±8.25)n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PSA含量4.0 ̄10.0ng/ml区间者17例,无低回声反射区者15例,占88.2%。(4)早期病例(A,B期)中无异常回声组占82.9%。结论在超声影像学无异常的血清PSA增高的人群中,经超声引导下前列腺活检能够发现早期PCa。  相似文献   

10.
血清PSA密度变化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变化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初次活检阴性的432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79例重复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27例(34.2%),消化道来源肿瘤1例,BPH25例,前列腺上皮内肿瘤(PIN)13例,慢性前列腺炎13例。对重复活检患者的PSA、PSAD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良性病变首末次穿刺前PSA、PS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前列腺癌末次穿刺前PSA、PSAD较首次穿刺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SA>4ng/ml筛选前列腺癌,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5%、17.6%、37.6%,PSA末-PSA首>0筛选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41.2%、40.4%;而以PSAD末-PSAD首>0筛选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1.5%、54.9%、48.9%。结论:在前列腺癌高危人群中应该重复穿刺,以减少漏诊;以PSAD动态升高来指导穿刺,可以明显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对11例前列腺偶发癌和2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进行了检测。结果前列腺偶发癌DPSA平均值为0.15±0.13ng/(ml·cm3),BPH为0.07±0.06ng/(ml·cm3),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1例DPSA>0.1ng/(ml·cm3)者,9例为前列腺偶发癌;20例DPSA<0.1ng/(ml·cm3)者,18例为BPH。而有9例前列腺偶发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0ng/ml,有12例BPH者PSA>2.8ng/ml。认为当患者血清PSA轻、中度增高或正常时,DPSA可作为前列腺偶发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由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鉴别中存在一定误差率,故改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38例前列腺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前列腺癌11例,前列腺增生27例。运用核磁共振(MRI)测量前列腺长、宽、高,借助公式:体积=长×宽×高×0.5计算出前列腺体积,则PSAD=PSA/V。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肥大PSAD平均值为0.055,前列腺癌PSAD平均值为1.144,前列腺增生组中PSAD最大值未超过0.23,即使超过0.15的仅2例。在总共12例PSAD大于0.15的患者中,前列腺癌占了10例,而前列腺肥大仅2例。而PSAD小于0.1的范围中前列腺增生有22例,而前列腺癌却无一例,由此可见PSAD可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清PSA密度在前列腺活检中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血清PSA密度(PSAD)在前列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 对173例血清PSA升高,有阳性直肠指诊或异常直肠B超发现者,进行了前列腺活检。对血清PSAD与前列腺活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73例活检的前列腺肿瘤阳性率为50.3%(87/173),其中前列腺癌84例,肉瘤2例,移行细胞癌1例,当血清PSA为4~20ng/ml,PSAD〈0.1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0.0%;  相似文献   

14.
Han G  Gao JP  Cao XL  Hong BF  T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379-381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百分比(FPSA/TPSA值)/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F/T)/PSAD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4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的诊断资料,其中前列腺癌9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14例,分析总PSA(TPSA)、FPSA/TPSA值、PSAD、(F/T)/PSAD值等指标在判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为90%时的截点及相应的特异性。结果不同血清PSA水平(〈4.0,4.0~,10.1~和〉20.0μ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T)/PSAD值比FPSA/TPSA值和PSAD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性,在敏感性为90%左右的前提下,FPSA/TPSA值的特异性为31.6%,PSAD的特异性为45.6%,(F/T)/PSAD值的特异性为64.0%;PSA水平不同,取的(F/T)/PSAD值截点也不同:PSA〈4.0μg/L时截点为2.5,PSA为4.0~20.0μg/L时截点为0.8;PSA〉20.0μg/L时截点为0.5。结论应用(F/T)/PSAD值能够在保持较高敏感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对血清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 48例 2 1~ 40岁的前列腺炎患者 ,用 EL ISA法测定直肠指检前的血清 PSA浓度 ,与正常组 2 1例对照 ,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 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 PSA浓度分别为 (1.5± 0 .4)和 (0 .4± 0 .2 ) μg/ L,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 (t=11.96 ,P<0 .0 0 1) ;31例治疗有效者 ,治疗后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而 12例无效者 ,血清 PSA浓度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炎时血清 PSA浓度明显升高 ,但随着炎症的消失 ,PSA浓度可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活检对血清T-PSA F-PSA及F/T比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及游离 /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F/T)比值的影响。方法 :对 36例前列腺活检示良性病变的患者 ,分别于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检测T PSA、F PSA值 ,并计算F/T比值。结果 :活检前及活检后 0 .5h、1周、30d患者血清T PSA分别为 (11.76± 7.82 ) μg/L、(36 .90± 2 4 .76 ) μg/L、(2 4 .36± 16 .18) μg/L和 (12 .2 1± 6 .4 9) μg/L ;F PSA分别为 (2 .4 1± 0 .96 ) μg/L、(2 5 .14± 12 .5 6 ) μg/L、(4 .0 2± 1.90 ) μg/L和 (2 .6 1± 0 .87) μg/L ;F/T比值分别为 0 .2 1± 0 .0 6、0 .6 8± 0 .18、0 .15± 0 .0 4和 0 .2 2± 0 .0 5。与活检前相比 ,活检后 0 .5h、1周T PSA、F PSA值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F/T比值活检后 0 .5h显著升高 (P <0 .0 1) ,活检后 1周时显著降低 (P <0 .0 5 ) ;活检后 30d时 ,以上指标与活检前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 ,会导致血清T PSA、F PSA及F/T比值的显著升高 ,临床上要获得有意义的PSA的指标 ,最好在活检 30d后检测  相似文献   

17.
血清PSA、f-PSAR与前列腺重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人群中前列腺重量(PW)与血清前列划抗原(PSA)、血清液离前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的相关性,方法:术前测定146例BPH患者血清PSA〈其中51例测定了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值,对血清PSA〉10μg/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术后对前列腺手术标本进行称重,并按〈25g,25 ̄50g、51 ̄75g、〉75g分为4组,均经病理证实为BPH,对忾  相似文献   

18.
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检测5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和120例前列腺正常男性的血清PSA值,结果: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PSA值虽较正常对照组有升高,但仍在低水平,且介于正常人与前列腺癌患者的PSA值(大于等于4.00g/L)之间,结论: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的轻度升高是长期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所致,不影响血清PSA值作为前列腺癌癌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普查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了解血清叫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PSA密度(PSAD)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门诊检查40岁以上男性病人共324例,活检筛查出前列腺癌9例(2.8%),将病人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组T-PSA、F-PSA和PSAD高于前列腺增生和其他疾病组(P〈0.05)。血清T-PSA〈4ng/ml、4~10ng/ml、〉10ng/ml者发现前列腺癌的比例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