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月经的影响及异常妊娠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北京城区6所医院妇科/妇检门诊要求常规体检的20~65岁已生育女性共2649例。按照末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1521例,剖宫产组女性1128例。采用自制北京地区产后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表对研究女性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分娩情况、分娩前后的月经状况及产后异常妊娠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人群总剖宫产率为42.6%,初次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占总剖宫产率的26.33%。无论何种分娩方式,分娩对产前痛经有较好缓解作用,剖宫产组产后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经量增多及经量减少的比率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122,P=0.000)。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后自然流产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剖宫产组继发不孕(χ2=5.177,P=0.023)及异位妊娠的比率(χ2=5.057,P=0.025)明显增高。结论 北京地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截至2013年底),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导致的无指征剖宫产增多。无论何种分娩方式,分娩对产前痛经有较好缓解作用,剖宫产对产后月经有较大影响。剖宫产后继发不孕及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施新产程标准后剖宫产率、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和产程中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 769例。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分娩的2 829例产妇归为研究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824例采用2014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提出的新产程标准处理产程;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2 94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中经阴道试产的1 779例采用原产程标准进行干预和管理。对两组的剖宫产率、手术指征构成比、阴道试产成功率、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指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率为52.7%(1 490/2 829),低于对照组(57.7%,1 696/2 94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阴道试产的产妇中,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率为73.4%(1 339/1 824),高于对照组(69.9%,1 244/1 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23.4%,348/1 490)、胎儿宫内窘迫(19.0%,283/1 490)、社会因素(11.3%,168/1 490)是研究组主要的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21.0%,356/1 696)、社会因素(16.2%,275/1 696)、瘢痕子宫(14.5%,246/1 696)是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研究组剖宫产手术指征中瘢痕子宫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和妊娠期糖尿病[5.8%(86/1 490)vs 7.5%(127/1 696)]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窘迫及社会因素是产妇经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研究组和对照组中胎儿宫内窘迫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3%(176/485)vs 37.2%(199/535),P>0.05];但研究组社会因素[26.6%(129/485)vs20.9%(112/535)]及头位胎方位异常[17.3%(84/485)vs 12.5%(67/535)]构成比高于对照组,而产程时限异常构成比低于对照组[8.9%(43/485)vs 14.8%(79/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产道深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经阴道试产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贯彻实施新产程标准时需强调规范产程管理,遵循个体化原则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几年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的具体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病例6538例,其中,剖宫产2842例。结果⑴五年间剖宫产率分别为31.3%、32.6%、37.9%、37.5%、47.9%。⑵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占分娩的比例逐年增高;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期阴道助产占分娩的比率逐年下降。⑶2007年后列入剖宫产手术指征前几位的是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脐带绕颈、臀位、妊娠合并症等。⑷自2007年起社会因素已作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居于剖宫产指征的第六位。⑸单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加,但多因素指征行剖宫产的比例逐年下降。⑹胎儿宫内窘迫一直被列为剖宫产指征的第一位,而社会因素目前成为剖宫产指征之一,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社会因素是导致近年来剖宫产逐年增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重视社会因素,加强孕产期宣教及保健,加强潜伏期及第一产程的管理监护及心理护理问题,是降低临产后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已大大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孕产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着分娩方式的选择,只有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才能降低,使围生儿死亡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几年来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致使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及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2011年期间我院住院分娩产妇12541例,其中5864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谈话时记录孕妇及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作为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依据,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相关因素.结果我院2008~2011年四年剖宫产率45.95%,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其中社会因素致使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胎位不正、疤痕子宫、头盆不称等因素均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潜在原因.结论近几年我院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社会因素是第一位的剖宫产原因,成为其强力推手,社会因素剖宫产与孕妇及家人对阴道分娩的生理过程缺乏了解,对剖宫产术的利弊无正确认识,相信迷信,性别鉴定,以及产科工作中阴道助产能力及服务沟通能力下降,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过度诊断,医患关系紧张致使对阴道分娩中存在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医务工作者往往为了回避医疗纠纷,保护母婴安全,有时迎合患者及家人心理而放宽手术指征,因此,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产前宣教,正确对待分娩过程,推广导乐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提高产科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的阴道分娩助产服务能力及责任感,改善对阴道分娩中医疗风险的认识,改善医疗环境,严格胎儿窘迫的过度诊断,有效降低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从而达到降低剖宫产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随机选取2003年及2007年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比较,发现社会因素上升最快,其次是瘢痕子宫;2010年6月开始采取分娩镇痛、导乐分娩等措施,剖宫产率降低,其中社会因素所占构成比下降明显,瘢痕子宫跃居剖宫产指征第一位。结论:通过开展分娩镇痛、导乐分娩、孕期宣教以及应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药物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以社会因素等指征的剖宫产率,瘢痕子宫已成为主要剖宫产指征,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和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成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产妇分娩方式变化及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阴道助产率逐年下降,但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外,助产人员对阴道助产技术不熟练以及医生为避免胎儿意外引起纠纷常不选择阴道分娩,也是引起剖宫产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周斌 《广西医学》2007,29(9):1414-1415
近年来,随着我院服务质量及产科技术质量的不断提高,住院分娩人数逐年上升,剖宫产率也逐年上升,2003年住院剖宫产分娩536例,剖宫产率为29.3%;2004年住院剖宫产分娩579例,剖宫产率为31.8%;2005年住院剖宫产分娩615例,剖宫产率为35.5%.下面对我院3年来1 73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其容 《海南医学》2008,19(6):54-55
目的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剖宫产指征,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6年2095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各因素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9.04%,2006年为21.02%;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001年39.24%,2006年50.18%,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助产技术培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围产保健和健康教育,开展导乐分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孙亚新 《吉林医学》2011,32(13):2621-2622
目的:回顾和总结我院近12年来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以及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将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的产妇及2004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间住院分娩的产妇中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的临床资料作为两个阶段分别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年平均剖宫产率为24.5%,第一阶段的剖宫产率为21.02%,第二阶段的剖宫产率为26.53%,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剖宫产指征的分析显示,以难产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下降,以瘢痕子宫、社会性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升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为指征的剖宫产率无明显变化。结论:降低剖宫产率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产科处理水平及阴道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做好孕妇产前教育,积极同孕妇进行有效沟通,开展分娩前的预防,从而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近五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 对2005-2009年我院20 981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结果 剖宫产率有增加趋势,2005年为59.63%,2009年为66.98%.剖宫产主要指征依所占比率的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等,而且社会因素上升最快.结论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剖宫产指征掌握较宽松,剖宫产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1.
张珂 《中外医疗》2012,31(13):31-32
目的探讨与研究3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患者资料19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首次行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首次行新式剖宫产术式产妇70例,首次行传统子宫下段纵切剖宫产术式产妇60例。对3种剖宫产术式所用的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多项内容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3组产妇情况比较,手术时间、开腹至胎儿娩出所用时间、术中失血量、盆腔及腹壁的粘连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的恢复情况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创伤小、粘连情况较好、住院时间短、产妇恢复情况好等优点,有利于再次行剖宫产手术,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率升高和指征变化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导致剖宫产率升高及指征变化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间在我院住院产妇的病例资料,分为三种分娩方式:顺产、阴道助产(包括吸引产和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结果:1996年至1999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2000年至2003年的,分别为31.4%和42.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前者阴道助产率(9.5%)显著高于后者(3.1%)(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和胎儿宫内窘迫占据第1和2位,社会因素近4年上升到第3位。结论:社会因素的增加、阴道助产的下降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和严密观察产程同时适当提高阴道助产的比率是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3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手术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2月年间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2014年剖宫产率31.18%,较前两年剖宫产率有下降趋势;其中以头盆不称、产程异常、胎儿窘迫、巨大儿剖宫产率下降明显,疤痕子宫及社会因素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有望将剖宫产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钱慧 《河北医学》2013,(6):823-826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5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O.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术中寒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绪东  赵金玉  张涛 《医学综述》2014,(13):2404-2406
剖宫产是最常见的妇产科手术之一。现如今,剖宫产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术中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仍然较多。寒战是手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具体发生机制至今没有明确阐述。而剖宫产术中发生的寒战对母体和胎儿都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预防和治疗术中寒战的手段较多,主要分为物理和药物疗法,但至今没有权威的预防和治疗指南。该文就术中寒战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近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2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近5年剖宫产率38.6%~41.2%。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因素缓慢增加,居影响因素第1位;头盆因素逐年下降,但仍居第2位;母亲因素呈缓慢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珍贵儿指征增加显著。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蔡慧群  夏伟瑜 《河北医学》2007,13(10):1191-1194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2周以上占多数81.2%,部分病例21.9%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手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切口感染、裂开愈合不良,出血时间不仅仅局限在产褥期内。针对出血原因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李荣丽 《中外医疗》2016,(15):91-9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20例,随机分组,A组注射甲氨蝶呤+清宫术治疗,B组注射甲氨蝶呤+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跟A组总有效率70.00%比较,B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达到90.00%,经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A组(62.51±6.38)d、(33.52±4.38)d比较,B组月经恢复时间(39.56±6.34)d、血β-HCG恢复时间(15.52±1.36)d明显较短,经t检验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月经恢复时间、血β-HCG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注射甲氨蝶呤+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蔡鲤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9-120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方法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LB组(左旋布比卡因)与B组(布比卡因组)各50例,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麻醉阻滞前后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感觉阻滞时间及肌松情况。结果①两组麻醉阻滞5rain后,LB、B两组的SBP、DBP、HR均分别较麻醉前下降(P〈0.05),但LB、B两组间阻滞前及麻醉阻滞后5、10、30min血压、HR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B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晚于B组(P〈0.05),LB组胸椎最高阻滞平面低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0、1、5min各时间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肌松效果好、麻醉起效快,可以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