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CCC形成,将26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对CCC形成组者,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26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401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与B组(P<0.05 ), B组CCC形成比例高于A组(P<0.05); 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MI、血清HDL-C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CAD)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临床意义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方法,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A组狭窄90%~94%,B组狭窄95%~99%,C组狭窄100%。采用Rentrop标准评价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并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将106例患者分为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CCC按Werner冠状动脉侧支连接(CC)标准评价CCC功能,分为CC 0级、CC 1级、CC 2级3组,比较分析106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CAD患者、160支冠状动脉CCC形成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C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与B组(P<0.05),B组侧支循环良好率高于A组(P<0.05);CCC形成组与无CCC形成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心肌梗死(MI)、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CC形成患者中,CC 2级组血清HDL-C最高、LDL-C最低,CC 0级组血清HDL-C水平最低、LDL-C最高(P<0.05)。结论在严重狭窄冠状动脉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CCC形成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良好CCC形成比例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CAD患者,血清HDL-C及LDL-C水平与CCC的形成无关;但与CCC功能有关,HDL-C水平高者CCC功能好,而LDL-C水平高者则CCC功能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传统的腹腔巨噬细胞提取方法——轻揉法进行比较,建立一种高效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快速振荡法。方法 2014年11月选取雄性健康SPF级C57bl/6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轻揉组和振荡组,各10只。分别采用传统的腹部轻揉法和快速振荡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率,计算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总数。结果 两组小鼠体质量和腹腔灌洗液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揉组巨噬细胞凋亡率为(5.44±0.08)%,振荡组巨噬细胞凋亡率为(5.60±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29)。振荡组细胞总数〔(5.69±0.23)×106与(3.82±0.12)×106〕和巨噬细胞总数〔(2.64±0.08)×106与(1.66±0.07)×106〕均多于轻揉组(P<0.05)。结论 快速振荡法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凋亡率无增加,细胞总数及巨噬细胞总数明显增加,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提取腹腔巨噬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尿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4例为A组,单纯冠心病患者98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情况。A组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3个亚组,即1支、2支、3支病变组,比较亚组间的尿白蛋白水平;A组患者以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为自变量,分别以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A组与B组患者在体质量指数、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白蛋白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弥漫性病变发生率、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均较高(P均<0.05);A组各亚组间尿白蛋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数、冠脉狭窄指数与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4、0.5762,P均<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病变弥漫且严重;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生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的关系。方法387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5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心病患者分别按病变范围分为正常、1、2及3支病变组,按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度及完全闭塞组,术前行Apo—A1、Apo—B检查,对比分析冠状动脉不同病变范围及不同狭窄程度下Apo—A1、Apo—B的变化。结果①Apo—A1除2、3支病变组间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Apo—B除1支病变组与正常组间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Apo—A1各狭窄组与正常组以及完全闭塞组与其他各狭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po—B除轻度与中度、重度与完全闭塞组间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病变范围的增加,狭窄程度的加重,Apo—A1明显下降、Apo—B明显升高,Apo—A1变化较Apo—B更敏感,因此,提高Apo—A1的血清浓度,减少Apo—B的血清浓度,对防治冠心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与血管封堵器对患者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及舒适度的影响,评估血管缝合器及血管封堵器止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冠心病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为人工压迫组(A组)60例、血管缝合器组(B组)60例、血管封堵器组(C组)60例,观察3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相关费用及随访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创口处理时间、住院时间较A组均缩短,腰背酸痛、术侧肢体疼痛、腹胀、排尿困难、烦躁发生率较A组均降低(P<0.01);B组与C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3例(38.3%),B组2例(3.3%),C组2例(3.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ν=2,P<0.001);其中B组和C组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22.28和22.28,P<0.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A组费用为(62±8)元,B组为(2 930±12)元,C组为(2 888±13)元,3组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8,P<0.001);B组、C组费用高于A组(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3个月,复查股动脉血管彩超,B组、C组患者未见血管闭塞或严重狭窄。结论 与人工压迫止血方法相比,血管缝合器和血管封堵器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但经济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7.
骆高江  方明  姜昌浩 《浙江医学》2014,(21):1771-1774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人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 CSF)、IL-4、胎牛血清及有或无雷帕霉素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CD1a、CD83、CD86、HLA- D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吞噬功能和凋亡细胞数;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雷帕霉素处理的DC表面CD1a、CD83、CD86、HLA- DR的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下降(P<0.01);细胞吞噬能力下降(P<0.01);凋亡细胞数增加(P<0.01),MLR中细胞因子(TNF-α、IL-10、IL-12)浓度降低(均P<0.01)。结论雷帕霉素对人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防止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 056例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其中294例患者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作为对照组,762例患者被诊断患有冠心病。纳入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狭窄组(n=366)和多支狭窄组(病变冠状动脉支数≥2支)(n=396);根据临床资料特征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240)、不稳定型心痛(UA)组(n=330)、稳定型心绞痛(SA)组(n=19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纳入患者的LP-PLA2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患者的LP-PLA2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AMI组和UA组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组(P<0.05),且LP-PLA2水平随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增加而升高。LP-PLA2对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6%,特异性为67.3%;对多支病变冠心病的敏感性为53.0%,特异性为80.3%。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测定绝经后冠心病病人外周血CD34 细胞数量、雌激素含量,观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
及分别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提示机体内源性CD34 细胞减少可能是冠心病发病机制之一。为探索雌激
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有益作用新的可能机制和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90 例正常绝经后≥1 a 的女性胸痛
病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比较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病变病人其外周静脉血CD34 细胞数量及雌二醇含量,
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CD34 细胞数量及雌二醇E2 静脉血含量分别在冠心病组之间相比,数量逐渐减
少,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者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数量均减少( P<0.01) ,( P<0.001) 有统计学意义。
Gensini 积分A、B、C 三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D34 细胞数与Gensini 积分经Spearman 秩相关分
析的r = -0.927,P<0.01; 雌二醇E2 含量与Gensini 积分经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的r = -0.950,P<0.01; CD34 细胞
数与雌二醇E2 含量经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的r = 866,P<0.01。结论: 绝经后冠心病病人外周血CD34 细胞数量
及雌二醇含量明显减少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冠心病病人外周血CD34 细胞数量及雌二醇含量与冠状动脉狭窄
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与比较320排容积CT的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和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方法:对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常规组(A组)53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扫描技术;②低剂量组(B组)44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通过对比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的平均强化CT值(SI)、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客观评价冠状动脉。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8.66±3.67)mSv,B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3.99±2.42)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A、B两组共1187段血管,A组中较为优秀(3分或4分)的血管段数占92.4%(599/648),B组占92.9%(501/539),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80,P=0.631)。A、B两组的SI、SD、SNR、CNR分别为(433.4±82.5) HU、22.1±6.2、20.7±5.7、16.6±5.0和(436.1±94.7)HU、21.5±4.9、20.9±5.5、16.9±4.7,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从客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3、-0.522、0.240、0.311,均P>0.05)。结论:320排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低剂量技术可以减少54%的辐射剂量,又可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王岩  唐发宽  周英  曹洪梅  王艺  伊家兴 《四川医学》2011,32(7):1133-1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15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按病变程度分为非阻塞组(Cn,62例),部分阻塞组(Cp,56例),完全阻塞组(Cc,40例)。96例阻塞患者再按病变部位、支数分亚组。术前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V的时域指标:SDNN、SDANNind、SDNNind、RMSSD、PNN50。分析不同冠脉病变间HRV的差异。结果 Cc与Cn、Cp比较,SDNN、SDANNind、SD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与Cn比较,SDNN、SDA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支病变组与1支、0支病变组比较,HRV各指标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支病变组与Cn比较SDNN、SDANNind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V对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与单个核细胞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32例、稳定性心绞痛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结果 ACS组外周血清sCD40L的浓度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均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CD40L可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而导致各种促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生成,最终促使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Sr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的NSTE-ACS患者106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冠脉病变按SYNTAX评分≥23和〈23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分析NT-proBNP水平和GRACE评分与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病变SYNTAX评分的关系。结果①NSTE-ACS患者NT-proBNP水平和GRACE评分危险分层有明确相关性,NT-ProBNP水平越高,GRACE评分值亦越高;②NT-proBN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相关,冠脉三支病变患者NT-proBNP水平和GRACE评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SYNTAX评分高分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GRACE评分明显高于低分组。结论结合NT-ProBNP水平测定与GRACE危险评分可提高对NSTE-ACS的预测,尤其对NSTE-ACS早期介入治疗风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5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无冠状动脉狭窄患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及CD133双阳性细胞EPCs的数量,并且检测每位患者hs—CRP水平。于住院后次日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Gensini评分系统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统计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外周血EPCs数量及hs—CRP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EPCs分别为(30.95±5.50)、(58.66±4.45)个/10万.而实验组与对照组hs—CRP分别为(40.25±9.80)、(3.45±1.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内EPCs数量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增加亦随之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与EPCs数量呈正相关(r=0.593,P〈0.01),而hs—CRP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14,P〉0.05)。结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而hs—CRP则明显增加,但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外周血EPCs数量增多,hs—CRP则没有明显改变,EPCs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而hs—CRP反映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价能力,比较不同斑块性质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差异。方法选择因怀疑冠状动脉病变就诊的患者,均在接受CTA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AG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率≥50%且CTCA检查存在斑块者纳入研究。根据CTCA检查显示斑块的CT值将患者分为软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比较各组间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与慢性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SIHD)患者以及不同HS-CRP水平患者CTAT斑块分布的特点,评价软斑块联合HS-CRP识别ACS患者的价值。结果共有106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66例(62.3%)为软斑块组,13例(12.3%)为钙化斑块组,27例(25.4%)为混合斑块组,三组斑块的CT值分别为(35.2±11.8)、(252.3±40.9)和(88.3±19.6)HU。除钙化斑块组患者年龄高于软斑块组和混合组(P=0.036),三组间其他临床因素以及血肌酐、血肌钙蛋白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与SIHD组、HS-CRP水平正常组与HS-CRP水平升高组患者的斑块分布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HS-CRP水平升高且合并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结论CTCA可区别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斑块。不同临床诊断结果和不同HS-CRP水平患者的CTCA斑块分布并无差异,而HS-CRP水平升高且斑块为软斑块的患者均诊断为ACS。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Th3细胞与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91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部疼痛综合征(CPS)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h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Th3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SA组和CPS组患者相比,ACS患者外周血Th3数量和TGF-1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AMI组患者(2.7±1.1)%及UA(2.5±0.9)%Th3细胞(CD4+TGF-1β1+/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SA组(4.94±1.7)%和CPS组(4.5±1.8)%,(P〈0.01),而SA组和CPS组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4.84±2.64μg/L)及UA组(4.39±2.38μg/L)的TGF-1β1的浓度均显著低于SA组(7.40±4.22μg/L)和CPS组(6.57±3.76μg/L).结论:Th3细胞下调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l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锌指蛋白A20(zinc finger protein A20,A20)的表达与血浆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ssway inhibitor,TFPI)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CS患者31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21例为研究对象。ACS组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15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16例;对照组共入选20例,均为同期住院的非心血管疾病患者。根据病变血管数目将全部冠心病患者进一步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17例;双支病变组15例;多支病变组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72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锌指蛋白A20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组织因子、TFPI质量浓度。结果:①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 mRNA及A2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01),而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TLR4、A20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6,P=0.000)。②ACS组血浆组织因子、TFPI水平明显高于SAP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多支病变组血清组织因子含量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7)。ACS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RNA表达与A20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0,P=0.002),与血浆组织因子浓度亦呈正相关(r=0.716,P=0.000)。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水平有关;TLR4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参与ACS冠脉粥样斑块破裂、促进凝血异常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