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璇  侯玉嵩 《中国药房》2006,17(14):1117-1118
目的对中药颗粒剂的溶化性进行评价。方法在2000年版《中国药典》基础上略加改动,并以附加试验对30批中药颗粒剂的溶化性进行检查。结果市售30批中药颗粒剂中18批符合规定,12批不符合规定。结论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反映制剂工艺过程及药品质量的焦屑及沉淀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浊度计测定中药可溶颗粒剂溶化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浊度计测定溶液的浊度,考察溶液的浑浊程度与浊度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以及溶液温度、颜色等对测定的影响。结果:溶液的浑浊程度与浊度值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别采用浊度计法和目视法对19批中药可溶颗粒剂溶化性进行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浊度计法可用于中药可溶颗粒剂溶化性检查,此方法客观、简便,可消除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3.
1颗粒剂的质控要求与存在的问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颗粒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状制剂,供口服用;在生产期间,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的矫味剂、芳香剂、着色剂、分散剂和防腐剂等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商福常  王琦 《天津药学》1996,8(4):43-44
介绍中药颗粒剂的特点,总结了颗粒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以及中药颗粒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颗粒剂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在中药颗粒剂方面的进展、介绍了中药颗粒剂中指标成分的影响因素、成型技术、质量指标以及处方设计等内容、并从中药的复合作用、组方原理及优选工艺等进行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中药颗粒剂常见质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方升 《中国药业》2008,17(12):63-64
总结中药颗粒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为药品生产操作及其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和新药研发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近况。方法 从6个方面对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结果 发现稀释剂。粘合剂、崩解剂、包合剂,甜味剂,包衣剂等的品种和规格均有较大进展。结论 认为中药颗粒剂辅料的发展关键是应建立我国自己的辅料研发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药颗粒剂是中成药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固体制剂剂型。可溶性颗粒剂是指处方中的中药材全部经过提取、精制等工艺过程先制成清膏,或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再加入糊精、蔗糖等水溶性辅料制成的一类固体制剂。中药可溶性颗粒剂在临床应用时,经热水溶化,在短时间内会迅速形成均匀一致的药液,只允许有轻微的浑浊,不允许有焦屑等其它可见的固态异物。溶化性检查项的合格与否,不仅对该药品的临床有效性有直接影响,更反映出该药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笔者针对中药的可溶性做了如下实验。仪器与试药仪器BS11DS电子天平(北京多利斯有…  相似文献   

9.
中药颗粒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雷  张建春 《首都医药》2005,12(12):36-37
中药颗粒剂是指中药材的提取物与适宜辅料或与部分药材细粉混匀,制成的干颗粒状剂型。中药颗粒剂按溶解性能和溶解状态分可溶性颗粒剂、混悬性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中药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和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既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2015年版《中国药典》修订过程中,如何为统一建立中药与化学药品种含片溶化性的检查方法所提供可靠科学实验数据,为完善药典通则方法的整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市售含片样品,按崩解时限进行测定,制定合理限度。结果:收集含片样品324批,其中中药品种127批,化学药品种197批,所有样品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测定,结果68批在5~10 min崩解,189批在10~30 min崩解,67批崩解时间大于30 min。结论:中药与化学药品种的含片溶化性无明显差异,可统一制定一致的限度,为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含片溶化性检查方法修订提供了详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配方颗粒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日  孙巍 《中国药业》2007,16(14):60-60
介绍中药饮片配方的新剂型一中药配方颗粒剂及其优点,同时指出应加大力度制定配方颗粒剂的质控标准,以使其在临床应用上更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药颗粒剂的优点及与其它中药剂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颗粒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九五年版一部中,就以“颗粒剂”取代了“冲剂”剂型的命名,或将颗粒剂与冲剂并列。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成药标准》亦将颗粒剂与冲剂并列收载,主要见于新开发的中药品种中。其实,大多数冲剂(块冲剂除外)也为颗粒剂,只不过含大量糖粉糊精罢了。八十年代末,出现的无糖型冲剂,更接近现在的颗粒剂。日本的汉方药物也制备颗粒剂,称Granule。有的颗粒剂粒度小,又叫细粒剂。 1、中药颗粒剂与其他中药中服剂制备工艺的比较 中药颗粒剂是将净药材经提取澄清处理、浓缩制成清膏(相对密度1.30~1.35/50℃或1.10~1.20/60~70℃)、减压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一直以来都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剂型,它有着以下优点:随证加减、组方灵活、容易吸收、起效较快等。但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小"(剂量小、体积小、不良反应小)和"五方便"(生产、储藏、运输、携带、服用)的方向发展,中药汤剂的革新不断被中医药学方面的有识之士提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当时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药学工作者的重视,此时中药颗粒剂便应运而生。30多年来,我国众多医  相似文献   

15.
中药颗粒剂处方组成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陆彬 《华西药学杂志》1995,10(4):229-233
中药颗粒剂近年来发展很快,为了科学地指导处方组成的设计,在分析讨论了中药颗粒剂有关制剂学参数的意义与测定,成粒工艺的设备与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处方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辉  胥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0-3280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经单味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颗粒型(一些贵细药材可直接粉碎制粒),又称中药浸膏颗粒、中药免煎颗粒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对颗粒剂的研究,9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正式立项.2001年国家首次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合法性,批准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同时国内上百家医院进行了配方颗粒的应用尝试.2001年6月我院开始实行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双轨运行,通过3年多的使用,我们认为配方颗粒的研制,对中药质量的稳定、可控管理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中南药学》2017,(7):1016-1018
目的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成品质量不合格,为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的质量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和解决方法。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法介绍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结果有效解决内包装外观不合格和装量差异不合格问题,分析了原因并寻求到解决办法,提高了包装合格率。结论发现并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包装合格率。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中药要经煎煮后方能服用,这不但费时费事,还很不方便,因此许多人认为中药治疗急病不行,另外中药饮片浪费太大,使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广东一方制药厂生产的浓缩颗粒剂在我院广泛使用两年多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笔者将自己在使用中药颗粒剂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中药颗粒剂水分限度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背景分析、企业调研及高水分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等方面开展水分限度研究。结果: 调研结果表明乳糖型及无糖型颗粒剂的水分较难控制在现行标准6.0%限度范围内;试验表明含水分7%~8%的样品稳定性较好。结论: 建议在选用适宜的包装材料下,将中药颗粒剂的水分限度值放宽至8%,以适应工业药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院中药颗粒剂的销售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及金华  于蕾  王月梅 《中国药房》2007,18(27):2159-2160
目的:促进中药颗粒剂的合理应用,并为有关研究、生产及销售机构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3~2006年度中药颗粒剂的销售情况。结果:4年中,中药颗粒剂的销售额以平均47.15%的速度增长,其中清热药、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位居前5位;中药颗粒剂销售额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中药饮片。结论:中药颗粒剂有着潜在和巨大的产业优势、市场容量、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