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状况。方法:比较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使用的利弊,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及前景。结果与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积极探索,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受到限制。实现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标准化是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关键,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动中医药发展,通过改革完善中药审查审批机制,全面加速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进程。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融入现代的传承,其便捷度、高效性等特点为中药临床应用拓展了一个新渠道。随着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结束和国家药品标准的出台,中药配方颗粒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为促进中药配方颗粒的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本文概述了我国及山东省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历程、山东省备案审查现状,并对中药配方颗粒备案审查及研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建立符合中药配方颗粒特点的备案审查体系、鼓励企业做好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工作的建议,为今后中药配方颗粒的备案审查和研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调剂室布局、环境温湿度、粉尘等因素直接影响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该文通过对影响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质量的调剂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调剂室房屋建设标准,以期提升多剂量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质量,提高调剂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的创新型用药形式,在中医临床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用药安全,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随着国家和各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相继出台,配方颗粒迅速推广应用,其产业发展也开启了新的阶段。然而,到目前为止,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销售与生产的监管并不完善,仍需进行广泛及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因此,文章对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对配方颗粒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为完善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升其临床应用合理性及引导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处方调配,防止调剂差错。方法:从调剂角度指出中药配方颗粒在包装上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调剂的调配难度较大,影响调剂质量的因素有配方颗粒包装外观、剂量、药名印刷清晰度等。结论:应改进和完善中药配方颗粒包装质量,加强中药调剂管理,确保调剂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药配方颗粒是对传统中药材使用的弘扬和发展,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先进性、便捷性和现代化受到广泛的业界好评.与此同时,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也一直受到监管部门和行业的共同关注.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配方颗粒疗效的根本,本文就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旨在促进中药配方颗粒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该院2020年6月—2021年5月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每月随机抽取100张,共计1 200张。利用Excel统计处方的患者信息、处方金额、临床诊断、中药配方颗粒品种、使用频率、使用量及临床常用配方颗粒的剂量,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相符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该院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以20~50岁患者为主,占81.50%;处方金额多在100~500元,占87.58%;妇科及呼吸系统患者为主,使用量最大的品种为当归;多数中药配方颗粒使用剂量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 该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具体使用仍存在部分中药配方颗粒剂量使用不当等,应引起医师及药师的关注,需进一步进行优化,规范和合理应用中药配方颗粒,从而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凌云 《中国药师》2013,16(7):1061-1064
目的:了解中药配方颗粒在某院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合理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9~2012年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对销售数量、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中药配方颗粒的年总销售量和销售额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2011年出现下降,2012年重现增长,年销售量和销售额及DDDs排名前20位的品种变化不大,且占中药配方颗粒的年总销售量和销售额较大份额.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应用逐渐普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应解决中药配方颗粒存在的问题,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抽样调查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600张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统计分析处方中的患者性别、年龄及处方金额,统计10种常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使用情况及其与对应传统饮片的价格。结果: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女性用药多于男性,平均处方金额160.51元;经常使用的前10种中药配方颗粒超出规定剂量的平均频率为56.56%;常用中药配方颗粒剂价格高于对应饮片价格。结论:相对于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偏高,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不同,且存在超规定剂量用药的问题,为保证用药安全,应加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监测和合理用药检查。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仇法新  高福君 《中国药房》2007,18(3):163-165
目的阐明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综合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及存在问题。结果与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应密切结合传统的用药习惯和临床经验,以经方颗粒为主,单味中药颗粒配方为辅,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方便可行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政  谢素治 《海峡药学》2004,16(2):78-80
介绍中药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效学的比较研究,建议深入开展两者的比较研究,尽快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认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和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国内外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情况,分析我国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结果与结论:随着国家对传统中医药产业的重视,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发布,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且在生产、流通和使用方面逐步规范。然而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对中药配方颗粒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带来挑战。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应加强质量管理,药品监管部门应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以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药配方颗粒试行期间,仅有6家企业先后获批试生产,在此过程中各医疗机构一般只选取一家作为供货企业。近年来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已发展至目前的60多家,中药配方颗粒独家供应模式已不适于时代的发展。该文通过中药配方颗粒混合供应与调配模式的探索,对该方法进行探讨与分析,为医疗机构配方颗粒改变供应与调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杏苏散配方颗粒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对照组予中药汤剂,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结果杏苏散治疗外感咳嗽配方颗粒和汤剂效果均较满意。结论中药配方颗粒杏苏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且易贮存保管、便于使用,有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以下称我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管理,保障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有效性,为中药配方颗粒更广泛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统计我院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情况并结合查阅整理文献,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处方合格率也逐年提升。中药配方颗粒治疗效果良好,调配效率高,比中药饮片应用更便捷,作为中药新型饮片形式更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但中药配方颗粒在人员配备、环境设施、药品验收、储存保管以及药品质量监测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应用前景广阔。结合我院中药配方颗粒在验收管理、存贮保管、调配应用等方面的情况,建议参照中药饮片相关管理要求加强管理,在质量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细则,更好地保证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和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辉  胥林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80-3280
中药配方颗粒剂,是将传统的中药饮片经单味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一种颗粒型(一些贵细药材可直接粉碎制粒),又称中药浸膏颗粒、中药免煎颗粒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有对颗粒剂的研究,90年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与开发”正式立项.2001年国家首次确定了中药配方颗粒的合法性,批准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企业,同时国内上百家医院进行了配方颗粒的应用尝试.2001年6月我院开始实行传统饮片与配方颗粒的双轨运行,通过3年多的使用,我们认为配方颗粒的研制,对中药质量的稳定、可控管理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首都医药》2015,(7):33
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提出,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生产已搞了20多年,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制订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并在统一标准出台后全面开放中药配方颗粒生产。据有关单位统计,近20多年来,我国的中药配方颗粒已被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亿人次使用;全国6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的销售额也由2010年的15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5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对比差异。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记录的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同时期的120例患者及9例中药房配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药饮片处方数量显著大于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的出错率及发药出错率均显著低于中药饮片的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方颗粒在取药便利、剂量准确性、安全性、服药便捷度及携带方便程度上均优于中药饮片,对比差异显著(P0.01),但中药饮片的性价比却显著优于中药配方颗粒。药物配制人员选择更偏向于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结论: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剂方式各有优劣,中药配方颗粒的便利性等优势更明显,但仍有不足的地方,应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陈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41-141
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疗效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疗效、患者用药的安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优劣,提出了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医学理论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彩霞 《中国药事》2011,25(8):758-760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科学性。方法通过对中药传统理论分析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论述,对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的科学性、产品质量的合法性进行讨论。结果中药配方颗粒临床应用缺乏医学理论依据,质量保证措施粗犷,合法性有待于进一步确认。结论目前,中药配方颗粒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的时机尚未成熟,临床应用医学理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