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分析、对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等几种不同的X线表现,提高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5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头状瘤(病)及合并非典型增生、癌变的病例的X线表现。结果550例中,乳头状瘤284例(51.64%),乳头状瘤病28例(5.1%),合并非典型增生195例(35.45%),乳头状瘤(病)合并非典型增生及局灶癌变43例(7.81%)。结论①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诊断导管乳头状瘤(病)及非典型增生、癌变有非常重要的价值。②导管乳头状瘤(病)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常合并非典型增生,部分在此基础上局灶癌变。  相似文献   

2.
吴兴荣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490-1490
乳腺囊性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病变的一种或增生过程中的一个临床阶段。因其病理组织改变表现为囊肿、导管上皮增生、腺管型腺病、大汗腺样化生、乳头状瘤病等,概括为导管扩张成囊和导管上皮增生两种具有主要临床体征的病理学改变,尤其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故手术时机选择比较重要。现对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症62例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乳腺X线钼靶照像误诊病例影像特点以降低误诊率,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的病例18例。结果:18例中误诊为乳腺增生8例,误诊为良性占位7例,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误诊为炎症1例。结论:乳腺癌易误诊为乳腺增生及其他良性病变。提高对乳腺癌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认识并密切结合临床是降低乳腺癌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识别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高频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超声对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高频超声检测的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归纳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为5类:增生性斑块形成137例、导管扩张或/和增生性囊肿形成4l例、乳腺弥漫性回声异常27例、增生性结节或包块形成17例、乳腺囊实性混合回声异常6例。超声诊断结论以图像特征分类结合相应病理改变分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组织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乳腺囊实混合性增生。诊断符合率83.3%。结论 本组乳腺良性增生病灶的超声特征分类与其病理结构相关,超声对乳腺性增生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手术治疗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术后常规石蜡切片检查,将2种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59例,非典型性乳头状瘤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确诊51例.延迟诊断12例均为上皮重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病例,1例导管内乳头状癌误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为导管生长模式64例,乳头状结构47例,假浸润性结构12例,上皮增生及大汗腺化生18例.结论 依据术中快速冰冻切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形态学特征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关乳腺良性疾病的声像图特征以及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结果:良性肿块48例(病理类型有:纤维腺瘤、腺瘤、脂肪瘤、腺脂肪瘤、乳管内乳头状瘤、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及腺病瘤、腺病伴腺瘤样增生),弥漫性良性病变54例(病理类型有:囊性增生、纤维腺病),正常乳腺6例(病理为腺病和乳腺癌)。结论:乳腺良性疾病的超声诊断可归结为两大类:一类为良性肿块,以纤维腺瘤最常见。另一类为弥漫性良性病变,常因声像图无肿块而不易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1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四型。Ⅰ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等回声;Ⅱ型:囊实混合性结节;Ⅲ型:实性肿块;Ⅲ型:单纯导管扩张。结论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乳腺纤维导管镜(fiberoptic ductoscopy,FDS)诊断以乳头溢液为主的乳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经FDS检查92例乳头溢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FDS明确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3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5例,乳腺导管内癌3例;余31例结合临床、B超、钼靶X线等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病。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导管内癌者建议行手术治疗,其中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者23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符合率92.00%(23/25),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头状瘤病;诊断为乳腺导管内癌者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未手术诊断不详。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的33例中10例行手术治疗,9例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符合率90.00%;1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结论 FDS对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诊断和病灶定位诊断价值较高,为乳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状状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导管扩张伴有实性突起的17例,表现为囊实性包块的3例,表现为低回声实质暗区的2例。2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20例,占91%。结论: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应用乳腺超声与乳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检查的90例疑似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管镜检查及乳腺超声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效果。结果: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的符合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乳腺超声检查(P <0.05);5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理结果显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检出恶性17例,良性35例;乳腺超声检出恶性16例,良性36例;联合检查检出恶性11例,良性41例;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高于乳管镜、乳腺超声单一检查(P <0.05)。结论: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乳管镜联合乳腺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单一的乳管镜或乳腺超声检查,且联合检查方式有助于区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恶性,对临床明确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再选择手术方式。结论采用探针定位区段和锥体形切除病灶,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乳管扩张比较彻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乳腺导管系统疾病以乳腺导管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扩张症这三种疾病最为多见。本收集我院自1996年至1998年间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导管系统疾病的病例,就临床和X线表现方面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读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较1981年版有许多变化。其中显著变化包括:乳腺癌分类中取消了非浸润性癌及早期浸润性癌的内容;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被分为小叶内瘤、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良性增生性病变和肌上皮增生性病变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乳腺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X线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0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增生的X线表现。结果:106例中,导管乳头状瘤病50例(47.2%),乳腺上皮增生症43例(40.6%);X线表现,82例有局限性结构紊乱,77例有密度增高,55例有导管扩张,26例有血管异常相,18例有钙化,39例导管造影可见导管中断、充盈缺损。结论:乳腺高频X线检查对诊断也腺良笥病变的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筛查早期乳腺癌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临邑县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乳腺疾病的628例病患进行研究,对其检出的829个直径小于10mm的乳腺微小结行乳腺微创旋切术,随即采用冰冻切片对切除标本做病理分析,参照病理结果确定手术方法。术后做常规病理检查并对良性病变者随访1年。结果:经乳腺微创旋切术筛查后术区出现血肿4例,其中活动性出血1例。冰冻切片筛查出701个乳腺纤维腺瘤、54个乳腺浸润性癌、31个乳腺腺病、27个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9个乳腺不典型增生、以及9个乳腺导管内癌和7个乳腺小叶原位癌。对所有病患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经彩超检查良性结节病患术区良好,3例恶性结节病患复检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通过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筛查早期乳腺癌准确性高,其具创伤小、安全性高、诊断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在早期乳腺癌筛查中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53例在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来我院行高频超声结合ABVS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冰冻活检,证实高频超声结合ABVS对于IDP的术前诊断效力。结果:53例病例中,发现病灶68枚,30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性),1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发性),5例为上皮内非典型增生,2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结论:高频超声结合ABVS,可以显著提高IDP的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是发生在中小乳腺导管多发性乳头状瘤,是乳头溢液的常见原因。本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癌变5例,现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5例均为女性,年龄在39~60岁,病变位于左侧2例,右侧3例,平均病程19个月,除1例有乳腺包块外,其余均未触及肿块。乳管造影3例,  相似文献   

20.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对其误诊病例的声像图特征、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1例超声提示无异常发现,其余111例根据声像图特征分为5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