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渴辨治     
口渴是临床常见症状,反映了人体津液盛衰及输布状况.现针对口渴中医辨治作一论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
咳嗽为温病中常见症状,该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涉及咳嗽条文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其对咳嗽的辨治涉及辨病、辨证、辨病程、辨病位、辨病时等多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恶寒恶寒是外感病的常见症状。虽然《伤寒论》说:“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但温病中恶寒并不少见。《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对恶寒的发生机制和辨治作了较广泛、深入的讨论。与恶寒相类似的症状还有恶风、憎寒、形寒、寒战等,其区别在于:“恶寒者,不见风亦恶寒,身虽热,不欲去衣被也”;“恶风者,见风则恶,密室中  相似文献   

4.
温病的病因,以外感温热病邪为主,其发病与否,与正气强弱有关。历代湿病学家十分重视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治疗上也处处贯穿体质辨治观。本文仅就《温病条辨》的体质辨治进行初探,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机辅助检索统计技术,分析研究《温病条辨》中三焦发热病证及发热兼其他证候诸条目,归纳总结了其临床症状、病因病机、治法及用药四方面的临床证治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温病条辨》对喉源性咳嗽的辨治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符合喉源性咳嗽特征的经方主治咳嗽所属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将该类咳嗽归纳为温邪咳嗽、燥邪咳嗽、湿邪咳嗽、痰饮咳嗽,并分别对其相应的临床特征及方药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所创的三焦辨证和六淫辨证相结合对喉源性咳嗽的辨证施治(病位与病性辨证)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痢疾,古称肠澼、滞下、下利。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丙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成。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都有较一致的认识。惟分类繁多,施治各异,有令人无所适从之感。吴瑭《温病条辨》论痢,采历代医家治痢之长,参以亲身治疗经验,分别治痢诸法,比较全面而细致,有裨实用。今于学习《温病条辨》之后,试将其治痢诸法分述于后: 一、清热化湿法:(参见中焦篇89、90、99条) 为治痢最常用之法。适于痢下由于湿热内蕴,肠中气血被阻,传导失职。证见腹胀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次数频繁、肛门灼热或身热烦渴、溺短赤、苔腻微黄、  相似文献   

8.
小便不利,是指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症状。医籍多谓之为“泾溲不利”、“关门不利”、“小便难”。温病邪阻气机,阴津不足,常症见小便不利。若不审病机,动辄泽泻、猪苓,不但溺涩如故,反添加他症。  相似文献   

9.
认为吴鞠通对于汗及汗法的认识是宗于《内经》,对于汗法的应用是继承于张仲景而又有所创新。汗法之所用,是宣通气机;汗法之所宜,是表证邪郁不散;汗法忌辛温独行。辨汗可识阳气阴精盛衰,汗法可调达气机、敷布精津,给邪出路,是扶正祛邪之法。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历代医家多有阐述。如《内经》有专篇论述。《金匮要略》有专篇辨证论治,朱丹溪总结临床经验有70余法,张景岳提纲领地把咳嗽分成外感、内伤辨治等。然而,真正把咳嗽一症条分缕析清楚,并切合临床实用的台医书,当推温热学派代表人物吴瑭(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笔者不揣浅陋。结合本人临床运用体会等,试将《温病条辨》中论治咳嗽的方论罗列如下,以供同道临床参考。1.风温袭肺络咳嗽,桑菊饮主之风温袭肺络。病轻浅,其免症为:咳而无痰或少量粘液痰.身微热不恶寒.口微渴。用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方中桑叶、…  相似文献   

11.
温病学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张仲景《伤寒论》攻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运用于温病,组创了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本文通过对此5个承气汤的主治、组成、方论的分别阐述及对比,明确了五个承气汤各自的治疗适应证及侧重点。《温病条辨》5承气汤的创立,为下法在腑实证所致的急性热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痢疾为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学习《温病条辨》有关治痢论述,深感辨证精当,用药机灵,今归纳于八法,分述于下: 一、逆流挽舟法 “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中焦篇88条)。 “逆流挽舟”之名,首见于喻昌《医门法律》痢疾门,其经验实由仓廪散基础发展而成。查仓廪散源于明·朱《普济方》泻痢门,其版本比《医门法律》约早一个世纪。近代方书多谓此法为痢疾初起有表证者而设,似不符临床实际。困痢疾初起病情轻浅者,很少见  相似文献   

13.
哕即呃逆,又称哕逆,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外感内伤均可致病,辨治须分虚实寒热。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立有三法治疗温病见哕之证,其治分三焦、辨虚实,处方用药宗前贤而善于变通,启迪后学;尤其是吴氏在论中用医易学说阐述某些药物作用的相关内容,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4.
《内经》对于小便异常的记载达60余处,涉及36个篇章。从疾病分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和方法多个方面系统论述《内经》对小便异常的认识,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妇女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口渴为主证者,称为“经行口渴”,亦称“经来口渴”。其特点是随月经周期而发,经行(或经前)即作,大都经净即止。 临床上分为经前口渴、经期口渴、经后口渴,并伴有月经周期及月经色、量、质的变化。大凡经前口渴多表现为月经先期,身热面赤,或心烦易怒,乳房胀痛,口干喜冷饮,尿黄便结,唇红舌赤,脉象滑数。经期口渴多表现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经色紫暗,或质稠,咽干口燥,或有颧红潮  相似文献   

16.
17.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JP2〗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18.
[组成] 连翘15g、银花15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芦根适量、煎汤。  相似文献   

19.
方名:牛乳饮.组成:牛乳250g,功效:补虚益胃,生津亏少,消渴,便秘,平肤干燥等.服法:煮沸或重汤炖熟,顿服或一日二次温服.方用:牛乳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损,益五脏.凡因热病后而致津血亏少者,均可饮用;素体赢弱者,饮服亦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